close

資訊及通訊科技

專題特寫資訊及通訊科技

監察手帶 fail?技術難敵人為漏洞

因應政府強制檢疫安排的變動,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自 3 月 19 日起向經香港國際機場入境人士派發新採用的監察手帶,配合「居安抗疫」手機應用程式使用。不過連日來傳出多宗違反檢疫令個案,不少市民質疑監察手帶成效,同時對手帶背後的室內融合定位技術抱有疑問。

大氣電波訊號強弱變化判斷位置變動

OGCIO 回覆稱,現時政府以多種方式監察接受檢疫人士,當中包括應用電子手環或手帶配對「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要求接受檢疫人士透過通訊軟件分享實時地點,並以視像通話作突擊檢查。其中,「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可偵測固定環境之大氣電波所能接收的各種電子訊號(如藍牙、WiFi、地磁場、加速計和地理位置訊號等),透過這些訊號的強弱變化,經由人工智能分析,可判斷出接受檢疫人士有否離開最初啟動應用程式時身處的居所。

此外,系統亦會不定時發出訊號,要求接受檢疫人士掃描監察手帶上的二維碼,以確定對方仍留在處所之內。如接受檢疫人士未能於一分鐘內掃描手帶上的二維碼,手機將不停震動,直至完成掃描程序為止。而衞生署亦會致電接受檢疫人士,並有紀律部隊人員突擊上門檢查。

據了解,此應用程式由本地初創企業 Compathnion 所開發,以室內融合定位技術配合聲紋辨識技術,要求受檢疫人士讀出隨機文字,憑猶如指紋般獨一無二的聲紋識別身份,以防受檢疫人士「請槍」。惟政府最終僅採用其中的室內融合定位技術和數據處理後台,並未有採用聲紋辨識技術,改以視像通話作突擊檢查。不過視像通話須委派人手實時處理,難以 24 小時運作,加上受檢疫人數節節上升,恐怕會對衛生署造成壓力。

▲ 有受檢疫人士公然違反家居隔離令,更上載鬆脫手帶教學至 Instagram(網上截圖)

▲ 網上流傳多人抵港後因未有收到 SMS 而未能成功啟動「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網上截圖)

佩戴手帶靠自律  人為漏洞難堵塞

由 3 月 19 日至 今日(25 日),OGCIO 共派發逾 32,000 條監察手帶,發言人表示一般而言,啟動應用程式所需的密碼會於接受檢疫人士抵港當日經電話短訊發送。然而傳上流傳不少回港人士遲遲未有收到 SMS,故未能成功啟動「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就此,OGCIO 回應指如接受檢疫人士未收到密碼,或對程式有任何問題,可致電熱線 5394 3150 尋求協助、將其姓名和聯絡電話電郵至 shs@ogcio.gov.hk,或傳送電話短訊至 5394 3388,OGCIO 將會有專人聯絡跟進,並已加派人手接聽熱線電話。而 OGCIO 在監察過程中若遇到異常情況,則會通知衞生署和警方跟進。

不過手帶問題又豈止未能啟動應用程式?上街食車仔麵、打藍球、食飯打卡,甚至上載鬆脫手帶教學至社交平台,這些違反檢疫令的個案屢見不鮮。據悉,衞生署至今已就違反家居隔離令發出 408 封警告信;而政府公布截至 3 月 24 日,共有 24 人因違反檢疫令送到禁閉檢疫中心,律政司稍後會考慮檢控。不過此軟化態度似乎有違早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如發現有人違反檢疫令,會採取零容忍態度,不予警告而即時檢控的說法。至於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則強調,違反檢疫令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囚半年及罰款 25,000 萬港元。

前晚(23 日)就有戴手帶少女違反家居隔離令外出用膳,全賴食客鍥而不捨窮追及報案,少女最終被送往檢疫中心。市民如發現戴有手帶懷疑違反家居隔離令人士,可利用網上平台「電子報案中心」舉報,亦可致電各區警署報案室提供資料。

▲戴有手帶少女違反家居隔離令外出用膳,全賴食客鍥而不捨窮追報案,最終被送往檢疫中心。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科技同行 (五) :聊天機械人應用層出不窮

一提起聊天機械人,大家可能會想到 24 小時運作的客戶服務,但隨著有關技術的發展,聊天機械人的應用,已不再局限於商業用途,更可涉獵到人類不同的生活層面。

台灣有網站和台北霞海城隍廟合作,製作了一款以「線上求籤」的月老聊天機械人,可透過 Messenger,在線上跟用者交談,並提供解籤服務。另有美國人以人工智能設計成聊天互動程式,按照離世家人的影音、文字、書信等遺物,模擬亡靈跟在世親友聊天,以慰藉至親的思念之情。

百度更早於 2015 年推出了可健康診斷的聊天機器人 Melody,應用者只需要以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式,跟 Melody 聊天對答,便能取得病症資訊,協助醫生更準確地了解病情,對症下藥,同時,病者也可以跟 Melody 預約診症,方便快捷。

而英國便有甲狀腺癌女患者因為失去摯友,陷入絕望邊沿,猶幸得到聊天機械人 Vivibot 的鼓勵,重新振作,最終走出陰霾。這個 Vivibot 開宗明言只是一個聊天機械人,無法給與病者任何治療方案,但它懂得利用貼心的說話,舒緩年輕癌病患者的壓力和焦慮,已令不少人受惠。

聊天機械人可提供的服務可謂層出不窮,就連政府也要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上,設有聊天機械人服務,專為市民搜尋合適的電子政府服務及申請表格。無怪乎,顧問公司 Gartner 也預測,將來人類和聊天機械人的交談時間,會較伴侶為多。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
企業趨勢資訊及通訊科技

香港電訊 4 月 1 日正式推出 5G 服務  智能醫療/商場行業方案搶先看

全球 5G 如箭在弦,又多一家本地電訊商公布 5G 服務計劃詳情。香港電訊宣布將於 4 月 1 日正式推出 5G 服務,並率先展示一系列視聽娛樂、生活應用及企業應用的 5G 體驗。 思科最新發表的年度互聯網報告(Cisco Annual Internet Report)預料,5G 將於 2023 年前支援逾 10% 的全球流動網絡連接,而平均 5G 速度將達到每秒 575MB(Megabits)。

香港電訊擁有數量可觀的 5G 頻譜,據悉其 5G 網絡將以傳輸速度 10Gbps 的高速光纖接通 5G 發射站,以提供超高速的 5G 服務。5G 服務推出首階段,網絡將無縫覆蓋主要黃金地區,包括:銅鑼灣、灣仔、金鐘、中環、上環、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紅磡及土瓜灣;14 家指定 csl 及 1O1O 專門店;主要基礎設施如香港國際機場;大型商場包括太古城中心、海港城、國際廣場、K11 購物藝術館、K11 MUSEA、MegaBox、美麗華廣場及太古廣場等。太古廣場及太古城中心更已計劃短期內提供全面的 5G 覆蓋。香港電訊將繼續伸延網絡覆蓋至全港各區及主要港鐵線路。 

雖然本地推出的 5G 服務計劃首先受惠的均為終端消費者,但電訊業分析員就曾指出,5G 實際上是針對企業應用而非消費者市場。是以 CSL Mobile 5G 服務除了涵蓋視聽娛樂,同時亦推出 VR 電競、遙距診症及智能遙距醫療教學,以及智能商場客戶體驗等方案。

香港電訊集團董事總經理許漢卿表示,針對企業市場方面,香港電訊將可透過 5G 高頻寬、低延遲及可連接眾多裝置的特性,提供一系列 5G 創新方案,協助企業加速數碼轉型步伐。香港電訊將繼續與全球初創及科技夥伴緊密合作,開拓 5G 智能科技方案,包括:智慧機場、醫療、交通、物 流、建築及零售等,以推動本地企業持續發展,並與政府共同構建智慧城市。

智能商場:物業管理員只須佩備此輕巧流動裝置,即可透過 3 個附設鏡頭以 360 度拍攝,配合 5G 可以即時將畫面或影片匯報給總部。

智能商場:5G 將 360 度實時串流直播的門檻大幅降低,可為商戶帶來全新的客戶體驗。

▲ 智能醫療:雖然現時亦有遙距醫療教學,但 5G 高清低時延將進一步改善傳輸畫面,令手術過程更清晰。 

▲ 智能醫療:中醫診症講求「望、聞、問、切」,5G 高頻寬、低延遲及可連接眾多裝置的特性,亦有助醫生遙距診症時可實時接駁所需測量醫療儀器,同時透過高清畫面目測各種徵狀。

智能商場:如今不少商廈及商場均設置了體溫檢測儀,配合 5G 就能做到實時低時延體溫量度,據聞已有幾家大公司採用此方案。

read more
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5G 發展與應用

5G 就是第五代流動電訊 (5th Generatio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採用嶄新的通訊技術,以大幅提升數據的傳輸速度,並加強網絡的連接能力。於 2017 年,國際電信聯盟 (ITU) 正式將 5G 命名為 IMT-2020,並說明了 5G 的三個主要應用範疇,分別為:增強型流動寬頻 (eMBB)、超可靠低時延通訊 (URLLC) 及大規模機器型通訊 (mMTC)。

5G 令流動網絡能夠深入地應用到更廣泛的層面,不只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甚至物件之間的智能連接,實現萬物互聯互通。5G 的應用將徹底改變消費者的智能體驗、商業模式以及信息與通信技術 (ICT) 行業的生態,更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及智慧城市的發展。

香港的通訊事務管理局及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一直在推行 5G 發展的準備工作,為業界不斷提供無線電頻譜,用作大規模公共流動服務及地區性創新無線服務。當中涵蓋兩種 5G 的頻帶,分別是 3GHz 至 6GHz 的頻帶,用以提供容量和覆蓋範圍之間達到最佳平衡的網絡;以及 6GHz 以上的頻帶,用以提供高速數據傳輸的特定用途。另外,現今所用 3GHz 以下的頻帶會一直沿用,繼續提供廣域以至深層的室內覆蓋。在向市場發放頻譜的進度上,香港與其他先進經濟體系相若,相信能夠亦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目標於今年年底前啟用 5G 服務。

撰文: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何鴻略

其實,自 1980 年代第一代流動電訊 (1G) 誕生,流動電訊於這四十多年間經歷巨大的改變。起初,1G 只能應用在基本流動語音通訊,經歷約十年的發展後就進入了 2G 的通訊年代,手機能夠連接互聯網,傳送及接收文字訊息。隨著人們對流動電訊及網絡需求日益增加,第三代流動電訊 (3G) 於千禧年代應運而生。3G 的革新提供一個結合無線通訊及互網聯多媒體通訊的體驗,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訊、網頁瀏覽、視頻通話等通訊服務。隨後發展的 4G,進一步提升 3G 的數據處理效能及傳輸速度,並擴闊其應用層面至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等範疇。近年,5G 陸續發展及逐漸應用到市場上,帶來嶄新、高速、與眾不同的智能服務及體驗。

5G 將流動電訊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集超高速、低時延及廣連接三大優點,使技術能夠應用於三個主要場景。增強型流動寬頻 (eMBB) 支援極高的數據傳輸速度,最高達每秒 20 GB,能夠應用到擴增實境 (AR)、虛擬實境 (VR) 以及 3D 服務;超可靠低時延通訊 (URLLC) 支援關鍵應用系統及低時延通訊,時延低至 1 毫秒,能夠應用到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運輸系統以及遙距手術;大規模機器型通訊 (mMTC) 支援一平方公里範圍內 100 萬個機器類型裝置的通訊,能夠應用到智能家居、自動監察健康狀況以及物流。

5G 正在為世界建立一個嶄新的生態系統,打造一個移動化及全連接的社會。在不同的範疇及模式下發揮前所未見的功能,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科技同行 (四) :數據偏頗有礙人工智能發展

顧問機構麥肯錫在 2018 年 9 月發表的研究,預期人工智能(AI)每年對生產力增幅達 1.2%,並在 2030 年帶動全球 GDP 增加 13 萬億美元。屆時,將有更多企業會採用這種科技,估計全球有七成公司在營運中有至少一項 Al 功能的技術。然而,當大家積極研發 AI 時,卻同時衍生了數據偏頗的問題。

其實,數據偏頗早已發生,妨礙 AI 發展。2014 年美國一個有關過去 20 年癌症死亡的研究,被發現數據只集中在白人男性,以致有黑人患癌死亡率明顯偏高的不當結論。多倫多有一間初創專以 Al 結合聽力評估腦退化、柏金遜症等神經疾病,但其技術只適用於以英文為母語,並帶加拿大口音的人士,其他不諳英語的外國人在進行測試時,便會因為反應遲緩或回答不善,而被誤會為有病徵,評估結果令人質疑。

從上述的例子,不難看見偏頗的數據背後,著實代表了某些價值觀。著名華裔 AI 科學家李飛飛也指出,「沒有真正獨立的機器價值,機器價值就是人類價值」。

為糾正數據偏頗的問題,越來越多人要求數據多元化。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在 2018 年 4 月首次批准一個 Al 醫療設備應市,用以偵測糖尿引發的眼疾,而研發該設備的初創在回應傳媒查詢時,也承諾會密切注意數據是否多元,相信可進一步喚起學術界、政商界和社會人士的關注。毫無疑問,人工智能的發展已銳不可擋,如何能夠把數據偏頗,以及黑箱思維等問題撥亂返正,將會是科技界的一項重要議題。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
資訊及通訊科技

GTI 與 GSMA 促各地政府制定支援政策加速 5G 部署

5G 服務蓄勢待發,為了令 5G 能發揮最大功能,GTI GSMA 早前便發布名為「5G時代流動產業可持續發展政策報告」(Supportive Policies for a Sustainable Mobile Industry in the 5G Era)的報告,呼籲各國政府致力協助營運商克服所面臨的新挑戰,其中包括因需要更多頻譜而產生的高昂費用、網絡部署的沉重財務負擔、與各種垂直行業的合作,以及國家寬頻策略和法規。

根據 GSMA 流動智庫的資料,料至 2025 年,5G 將佔全球連接的 20%,在發達的亞洲、北美和歐洲的普及率尤其強勁。為支援該增長,預計2020年至2025年全球營運商將在流動資本支出上投資約 1.1 萬億美元,其中約 80%將用於5G網絡。

我們很高興看到,在5G新興國家地區已經推出了有關國家寬頻戰略、頻譜價格、稅收措施、跨行業合作和公共基礎設施接入的積極政策。」GTI主席Craig Ehrlich 指出,5G將是萬物智聯時代的關鍵基礎並支持經濟增長、業務轉型和創造創新的新服務。但是,在5G的推出和商業化過程中,流動產業面臨著挑戰。

GSMA首席監管官John Giusti 認為,政府應當發揮協調與促進的作用,幫助營運商進行5G所需的投資並推動其5G的商業應用。「這需要重新考慮政策,正如5G領先國家所展示的那樣,更多的支援政策對於5G實現社會和經濟數碼化轉型至關重要。5G技術有望在2024年至2034年間,為全球經濟貢獻2.2萬億美元,但前提是政策制定者必須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報告對來自5G領先國家的幾種最佳實踐政策進行分析,其中包括來自中國、芬蘭、韓國、沙特阿拉伯和德國的最佳實踐政策。根據5G先鋒國家的經驗,GSMA報告重點闡述了針對部署5G網絡的國家的以下政策建議:

  • 以更合理的價格為流動營運商分配更多專有頻譜,以減輕 5G 網絡部署的高成本負擔;
  • 降低行業稅收和加強優惠的稅務政策,以促進 5G 投資;
  • 將 5G 定位為實現國家寬頻目標的關鍵推動力;
  • 鼓勵創新和行業合作的跨部門政策;
  • 對營運商開放公共基礎設施以加速 5G 部署。
read more
企業趨勢應用方案資訊及通訊科技

免費 Webex 服務計劃升級  為學習障礙人士提供線上教學及治療服務

受到武漢肺炎影響,不少公司及學校一度停工停課,這段期間不少科技公司推出線上會議工具,讓員工及學生透過線上會議開會和上課,盡量減低在家工作及停學影響。由於遙距工作及學習漸成氣候,近期全球各地的需求顯著上升,由 2020 年至今,思科 Webex 從中國及香港地區連接世界各地的流量增加達 22 倍;而思科 Webex 在日本、南韓以及新加坡的用戶數量亦增長近 4 至 5 倍,會議時間同時增加 1 倍。

在香港,專為學習障礙的國際成年人士提供教育課程的本地非牟利機構「思拔中心(The Nesbitt Centre)」採用思科 Webex,以視像會議形式在現時的社會情況下讓中心維持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學習支援。 思拔中心透過以英語為本的教育課程,為有學習障礙,非以廣東話為母語的成年人士提供技能及工作訓練,協助他們發展自我,並增加與社區接觸的機會。思拔中心現時可透過使用思科 Webex 方案,以視像形式繼續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包括藝術、舞蹈和戲劇等,確保停課不停學。除此之外,思拔中心亦計劃將透過 Webex 提供音樂治療及言語治療服務,冀能進一步協助學員融入社會。

思科 Webex 目前每月有逾 2 億名活躍用戶,每年舉行 5 億場會議,開會時數合共高達 1,250 億分鐘,協助不同行業與其團隊及客戶在有需要時保持緊密連繫,同時亦幫助學界實現遠程互動教學。 思科最近亦進一步將其免費 Webex 服務計劃升級,用戶只須透過簡單步驟進行註冊即,升級強化功能包括: 會議時間由原本 40 分鐘,升級至無時間限制,會議參與人數由原來最多 50 人,增至上限 100 人。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科技同行 (三) :完美的智能家居助手

小說《達文西密碼》的作者 Dan Brown 在 2017 年的作品《Origin》中,描繪了一個人工智能(AI)助手 Winston,精通各項技能,既博覽群書,可以隨時隨地提供資訊,又懂得模仿他人口音,以調和情緒,還可以妥貼地規劃任何路線,安排各式交通工具。這樣完美的智能助手,其實並非遙不可及。

現時,人工智能技術已日趨成熟,市場上不乏搭載 AI 技術,可連接網絡的智能家用電器,例如可以自動調節室內温度及光度的感應裝置、可以聲控進行烹飪模式的電飯煲,更有智能鏡面可以報告天氣。最近,日本更出現了一款家政機械人,聲稱可以整理家居,還能夠把物件分門別類,令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自在。可惜,直至目前,大部分智能裝置都是「斬件式」,未能做到無縫連接,當中牽涉到不少問題,仍有待日後發展。

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如何把不同的設備連結起來,如雪櫃一旦偵察到雞蛋只剩兩隻時,如何通知落單入貨,並接上超市網站購買;另外,如何把不同家電的數據格式劃一、整合、儲存,以預測模型分析後化為指令。如繼續以雪櫃只剩兩隻雞蛋為例,若你從智能健康手環得知近日血壓、心跳狀況不佳,提醒暫時無須添加雞蛋,改用其他食品,雪櫃如何接收這些資訊,作出適當的訂購安排。

全球已認定智能家居市場可創造無限商機,而本港的智能家居發展正處於樽頸位,如何能夠衝破障礙,奮力前行,便有賴政府以至各界共同協力達成。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
最新產品資訊及通訊科技

5G 服務 4 月 1 日正式登陸 3 香港  4.5G、5G 服務、Net+ 自動免費升級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本地零售飲食及服務業均受挫,不少服務供應商對推出新服務及方案採取審慎觀望態度,不過和記電訊香港控股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古星輝(上圖左一)則認為市場對 5G 服務期盼已久,且相信數據服務屬必需品,透露就目前而言疫情對集團盈利影響相對輕微,因此對 4 月 1 日正式推出 5G 服務計劃抱有信心。

5G 技術早已就緒,相對而言大家較為關心頻譜問題。就此古星輝表示,雖然集團較早前已投 700MHz,但由於政府尚未批出頻譜,預料要到今年下半年度才會公布咨詢詳情。和記電訊(香港)技術總裁鍾耀文(上圖右二)則強調目前 3 香港擁有足夠頻譜,不會造成 5G 佔用令 4G 及 4.5G 頻譜不足;至於頻譜重耕(Refarm)安排將視乎推出後的實際應用需求。 據悉,3 香港前期的 5G 發展會以 3.5GHz 頻譜為主,並2100 MHz 頻譜,讓被衛星服務佔用的馬鞍山、大埔和赤柱等地區的用戶亦可使用 5G 網絡。

「我們將致力為各行業提供 5G 帶動的商機,建立 B2B 跨地域及跨領域的優勢,為不同領域提供應用場景,加快數碼轉型及智慧城市的發展。」古星輝續透露:「智慧城市發展方面,我們與政府和科學園等有緊密合作,而我們即將舉辦 5G 企業峰會,全力為各行業建立 5G 應用的生態網絡。」

▲ 4 月 1 日正式推出的 5G 服務,主要為 SIM 卡上台和出機上台兩種計劃,另提供 Net+ 及各式增值服務以供選擇。

料年底可覆蓋全港每一區

首階段將覆蓋包括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置地公司旗下甲級商場(置地廣塲、交易廣場一及二座、 遮打大廈、歷山大廈及太子大廈)、長江實業集團旗下主要商場、香港國際機場及特選 3Shops 等室內熱點,並會陸續覆蓋至室外及全港各區,料香港各區至年底均會有 5G 覆蓋,覆蓋度將視乎實際需求增加。

▲ 4 月 1 日生效的 5G 標準月費計劃,月費由$388 起,包括至少 100GB 數據用量,足夠用戶以 5G 網絡下載 4K/8K 超高清影片、AR/VR 遊戲及低時延視像教學等 5G 應用。


▲ 5G 出機上台標準月費計劃一覽

今夜凌晨率先推 5G 旗艦手機預購服務

古星輝更於會上宣布,今晚凌晨起 3 香港將推出一部 5G 旗艦手機的優先預購服務。另客戶於 3 月 31 日或以前,只需選用「pre-5G 早鳥限時優惠」並預訂即將推 出的 5G 指定手機,除機價即減 $8,000 及免費獲贈原廠無線耳機外,更可獲贈娛樂 或 3Gamer 服務、雙倍內地‧港澳數據,以及 Net+ 連 4.5G 任用數據王組合,免費升級享用網絡優先服務及任用數據。

而當 5G 服務正式推出後,客戶將可自動獲享 5G 服務及每月額外 100GB 數據。即現有 4.5G 月費計劃用戶將自動升級至 5G。此外,現有 Net+服務用戶及於 3 月 31 日或以前上台並選用 Net+服務的用戶,屆時亦會自動免費升級獲享 5G 服務及每月額外 100GB 數據。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開放數據

科技同行 (一) :以地圖理性掌握疫情

內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除國內,全球多個地區都發現確診個案。為使更多人了解疫情進展,網上出現了不同的新型肺炎地圖。這些地圖的基本資訊詳盡,涵蓋內地和全球狀況,如確診病例、疑似個案、治癒和死亡數字等。

內地百度的地圖以顏色深淺顯示疫情嚴重程度,但卻稍欠互動,要看各省市詳情,須按下轉去另一版面。其「遷徙地圖」,即各地遷入及遷出到其他內地城市的人口比例,則最具特色,我們可以從中知道在 1 月 23 日封城前究竟有多少武漢民眾離開,以及他們到了哪裏。而騰訊新聞的「疫情實時追蹤」,內容跟百度相似,其地圖則帶有互動成分,即滑鼠所到之處,會顯示該省名字和確診宗數,清晰易明。但若要查看其他資訊,如疫情增長走勢,便需把滑鼠向下滑,不太方便。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建立的全球首個網上新型肺炎的互動儀表板,可謂最有新意。儀表板滙集了世衞、美國疾控中心、內地衞生健康委員會和醫護社交網站丁香園的資訊,置地圖於正中央,點按不同地方即可顯示該處疫情資料。

我作為「地圖人」,認為它有三大突出之處:(一)最重要的資訊都在一個版面上呈現,並以不同大小紅色圓圈顯示疫情規模;(二)地圖和背後的資訊扣連,一按即能看到詳情;(三)數據可供下載。二月初,香港政府也建立了一個發布疫情資訊的互動地圖儀表板(Interactive Map Dashboard),這個儀表板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香港最新情況」,可為市民提供最新疫情資訊,而且內容將持續優化,相信有助當局制訂應對措施,同時讓市民理性地掌握疫情實況。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