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應用方案

專題特寫應用方案

傳統物流受疫情延誤 GOGOX 去中心化填補物流縫隙

疫情下,順豐暫停上門收派服務、香港郵政一度暫停提供本地郵政速遞及本地包裹服務,部分郵局亦先後關閉;就連投資數以億元計部署自動化倉儲、物流系統的 HKTVmall 亦開誠佈公表示人手不足、供貨鏈停頓以致貨運大幅延誤。多間物流及車隊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物流業如何維持正常服務?平台式經營又是否另一條出路?

亞洲主要物流平台應用程式 GOGOX 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林凱源表示,現時物流供應鏈遇到最大的挑戰,是因疫情影響出現人手短缺,對傳統物流業及擁有自僱車隊的公司構成龐大的營運壓力,出現送貨延誤及供應暫停等問題。

「相反地,GOGOX 是科技物流平台,我們提供彈性的工作環境,讓司機夥伴能根據其生活規劃於平台接單。而現時有部分行業停業,GOGOX 的平台為受影響人士提供增加收入的機會,因此自疫情開始後,平台註冊的物流伴夥數字持續錄得平穩增長,使 GOGOX 在疫情下仍能提供穩定的物流服務。」

近月來,本港大量物流司機確診,加上網購訂單急增造成龐大的物流壓力,林凱源透露 GOGOX 穩定的司機夥伴網絡能即時填補物流服務縫隙,彌補企業迫在眉睫時面對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而貨件派送方面,司機夥伴可以靈活地因應實際情況,在 GOGOX 平台上接收運送訂單,不受限於固定路線及時間編排。企業因而得以快速調整人手,處理急增的訂單。

長遠而言,GOGOX 能起緩衝作用,讓企業隨時做好準備強化物流能力,應付在防疫限制之下突如其來的物流需求。

▲ GOGOX 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林凱源

傳統物流痛點

林凱源指出,受限於公司既有的運作模式,傳統物流公司無法在短時間內吸納人手以維持服務水平,造成由「最初一哩路」至「最後一哩路」的物流鏈中斷,打擊傳統物流業。同時因為運送過程受延誤,使貨物滯留在倉庫,甚或要尋找更多地方儲貨,推高了運輸成本,變相難以降低營運及人力資源成本。

另一方面,傳統物流公司設有最低訂單要求及須每月繳付服務月費,而且服務單一化未能滿足新常態下的物流速度,中小企使用傳統物流服務難以突圍及更有彈性地規劃物流服務。

物流也去中心化?

「傳統的物流公司車隊須根據中央系統派單,於集貨倉提貨再安排車隊根據指定路線送貨,一件貨物要經過多重程序處理。但 GOGOX 的平台模式直接簡單,司機夥伴只須在平台直接接單,然後點對點把貨物從發貨人送到收件人手中,縮短運送時間之餘,亦減低來往中轉站的人力物力消耗。」

林凱源闡釋,GOGOX 的平台模式使公司能在「輕資產」的規模下運作,無須投放大量資金自設車隊、倉庫儲貨及車輛定期維修及保養,增加營運成本。而 GOGOX 主要是透過平台的配對服務提供物流方案,與司機夥伴透過互惠互利的模式合作。「輕資產模式使我們能集中資源推出新服務、加強應用程式的功能,及推出更多增值服務和回贈優惠予司機夥伴及用戶。」

有別於傳統的物流公司,GOGOX 同時提供多種物流服務,包括貨車搬運、商業方案、速遞及搬屋,以貨 Van、電單車、噸車及步兵為平台用戶及商業客戶提供即日、4 小時及即時的物流服務。而且使用 GOGOX 的服務無須合約,用戶可按需下單,減卻商業用戶的現金流壓力。

▲GOGOX 目前除可直達住宅、工業大廈外,更覆蓋全港 500 間便利店及 180 個智能櫃和自提點。

新常態、新商機

針對多項防疫措施和後疫情遙距辦公新常態,不少企業也要重整工作流程,以制定新常態營運策略。GOGOX 則在疫情期間試行了多項新服務,例如推出上門剪髮活動和免費為社福機構運送防疫物資等,以回應社會需求。

事實上,GOGOX 一直與不同類型的網購平台合作,尤其消費者行為因疫情急劇轉變,改由實體店至線上購物,對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遙距辦公的新常態下,GOGOX 推出的代購服務亦更普及。

林凱源表示:「在傳統物流公司宣佈正常服務受阻後,我們亦收到不少商戶查詢服務。GOGOX 讓用戶以無合約、按需使用的模式營運,減低物流壓力及保持現金流,這些服務特色都符合商戶的需要。」

除了提供平台服務,成為 GOGOBusiness 的客戶將會有專屬的客戶服務團隊跟進,制定符合客戶實際需求的物流方案,在疫情期間,也不用擔心因送貨延誤而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

林凱源並透露,GOGOX 最近與 Carousell 合作推出「中小企疫轉計劃」及為 Price.com 商戶提供獨家獎賞,為中小企提供物流優惠,進一步進攻電商生意。此外,亦與 alfred24 合作,進一步加強公司的物流網絡覆蓋,現時用戶送件地點除可直達住宅、工業大廈外,更覆蓋全港 500 間便利店及 180 個智能櫃和自提點,務求平台服務更全面。

read more
人工智能應用方案

保險業藉反欺詐分析技術應對詐騙挑戰

保險公司以往面對不實的理賠申請和保險欺詐個案,往往須投入大量人手進行核算,除搜證處理需時,亦有機會出現紕漏。尤其疫情之下保險索償急增,因此不少保險公司近年開始採用預測演算法及數碼身份識別技術,遏制疫情期間激增的欺詐行為。 

AI 及身份驗證分析對抗欺詐威脅

據反保險欺詐聯盟(CAIF)與數據分析供應商 SAS 聯合進行的反保險欺詐技術研究顯示,保險公司對預測分析技術的應用創下歷史新高。研究指出,80% 保險公司已採用預測分析模型偵測欺詐行為,遠高於 2018 年的 55%。

40%受訪者表示,該研究在 2021 年新增一個調查項目,強調身份驗證軟件的重要性。事實上,惡意網絡釣魚詐騙激增,自疫情爆發以來飆升 600%,促使身份驗證分析迅速成為保險公司的必備技術。 

SAS 保險解決方案總監 David Hartley 表示:「自 2018 年以來,研究發現保險公司正不斷採用更複雜的技術,打擊保險欺詐相關的犯罪活動。當中,預測建模增長 25%;文本挖掘應用幾乎達至雙倍,在 3 年內由 33% 躍升至 65%。這些研究表明,即使疫情 下,欺詐行為仍十分猖獗,保險公司正迅速擴展其進階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以應對層出不窮的欺詐威脅。」

身份盜竊造就虛假索償

縱觀全球各地,欺詐分子正利用網絡釣魚、惡意軟件甚至社交媒體小程式,在消費者毫無戒備的情況下竊取他們的個人敏感資料,然後在暗網上出售謀取暴利,或進行惡意操作,包括身份盜竊、偽造保險索償,或通過銷售虛假保單向保險公司詐騙保險佣金等。 單在美國,保險欺詐每年已造成高達 800 億美元的損失。

反保險欺詐聯盟共同主席兼該組織研究委員會主席 Dave Rioux 表示:「掌握這些趨勢有助了解保險公司的反欺詐技術應用現況及應用程度,這項研究更提供新興案例,及常見挑戰等重要見解,協助整個行業辨別最有效的技術,以防範前所未有的欺詐攻擊。」 

是次研究重點如下: 

  • 反欺詐技術應用不斷擴大 – 該研究發現,保險公司最常用的反欺詐技術包括:危險訊號自動標記 (88%)、預測建模 (80%)、文本挖掘 (65%)、報表製作 (64%)、案例管理 (61%)、異常報告 (51%) ,和資料視覺化/關聯分析(51%)。 
  • 保險公司資料來源多樣化 – 除了依賴內部資料,保險公司還收集行業欺詐觀察名單、公共記錄、協作廠商整合資料、社交媒體資料和個人設備資料。當中,非結構性資料的使用率從 2018 年低於 50%,飆升至 2021 年的 81%。 
  • 圖片分析技術日益步進 – 保險公司正大幅應用照片分析技術鑒別索償的真實性、識別經過修改的圖像,並對其他索償中已提交的圖片進行索引。 
  • 調查人員需要更多資源 – 嶄新的反欺詐技術有助提高調查效率,但保險公司的內外部調查資源,不足以覆蓋每年數十億的欺詐行為。

SAS 全球安全智慧業務部首席業務顧問 Kim Kuster 指出,犯罪分子以先進技術竊取個人資訊,並向保險公司欺詐數十億美元。為遏制全球保險市場猖獗的欺詐行為,保險公司需要更廣泛應用新興技術,提升人和機器的反欺詐能力。

read more
應用方案

實現 5G 直正價值 HPE GreenLake 推邊緣到雲端策略

(左起)HPE 香港及澳門區 總經理(產品及服務) 郭榮忠、HPE 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梁成琯,以及 HPE 香港及澳門區技術總顧問馮家聰。

各大電訊商去年開始力推 5G 服務,其實 5G 技術能夠為企業帶來的優勢遠不止於「快」。那麼,企業和 IT 領導者如何充分發揮 5G 的潛力來實現更佳業務成果呢?邊緣運算可能就是答案。

譬如支援 5G 的聯網汽車和智能建築/家居,均會產生大量數據,而邊緣運算正好能夠促進網絡邊緣的數據收集和處理,因此將數據帶到邊緣,能確保更低的時延和更好的用戶體驗,同時亦有助減少使用寶貴的 WAN 頻寬。難怪 HPE  GreenLake 早前也針對邊緣到雲端平台,推出一系列全新服務。

是次推出的重點方案有三,包括:

  • HPE GreenLake 分析服務:不論是本機、邊緣還是雲端儲存,開放和統一的分析雲端服務能把任何地方的數據和應用程式現代化; 
  • HPE GreenLake 數據保護服務:透過災難復原和備份雲端服務,幫助客戶防禦勒索軟件,從邊緣到雲端滴水不漏地保護數據;
  • HPE 邊緣到雲端採用架構和自動化工具:提供一套全面、經認證的專業技術和自動化工具,消除風險同時以加速邁向不受地域限制的雲端體驗。 

Edge to Cloud 藏隱憂

HPE 香港及澳門區 董事總經理梁成琯(Gabriel)引述 IDC 的預測,指全球大數據和分析軟件市場將於 2023 年達 $1100 億美元,可見「Edge to Cloud」由邊緣到雲端的策略乃企業大勢之所趨。數據乃推行企業現代化的核心,然而機構普遍缺乏雲原生功能的傳統分析平台,或不得不透過複雜的轉移過程使用公共雲端平台,因而需要採納全新流程及面對難以轉換供應商的風險。

「以往業界提倡了不少變革,從 Infrastructure first(基建優先)、Mobile first(流動優先)、Cloud first(雲優先)到現在的 Data first(數據優先)。雲運算面對的挑戰主要是 Latency(延緩)、應用程式綑綁、知識產權保護,還有數據量過於龐大等等。雲數據遷移亦是其中一個痛點,一旦要將數據重載到數據中心或遷移至其他平台,整體擁有成本即時倍增,甚至根本不可能下放回 On-premises 私有雲。」

Gabriel 續指,HPE GreenLake 雲端服務因此與 AWS、微軟和 Google 合作,讓客戶無須再折衷權衡,而可透過一個平台把任何地方的數據統一和現代化。

勒索軟件攻擊數分鐘即可復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HPE GreenLake 針對近年經常困擾企業的勒索程式,提供持續數據保護 journal-based recovery,提供從邊緣到雲端的數據保護現代化。全新的備份即服務產品可提供策略為本的編配和自動化流程,以跨混合雲進行備份和保護客戶的虛擬機,把管理和操作備份軟硬件,及雲端基礎架構的工作化繁為簡。

另完成收購 Zerto 後,HPE GreenLake 亦將透過 Zerto 的災難復原即服務,協助客戶在不影響業務營運下,為所有復原場景提供同級最佳的復原時間,能於數分鐘內從勒索軟件攻擊中復原。

read more
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應用方案

數碼港率教育科技初創參展 推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STEAM 教學近年在本地抬頭,除因政府提供資助為校方提供推廣 STEAM 教學的動力,疫情之下亦有愈來愈多學校關注如何利用數碼科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令 STEAM 教學進一步普及化。

數碼港便由今日(12 月 8 日)起,一連三日參與由香港教育城主辦的「學與教博覽 2021」,合共有 22 間數碼港社群的教育科技公司參展,藉此機會向校長及老師介紹教育科技方案如何透過電子學習、遊戲體驗及沉浸式學習方案,及數碼學校管理系統等支援 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與數學)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與學。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上圖)表示︰「新世代的教學模式不再由老師單向教導,特別在疫情 發生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變得更重要。利用教育科技,促進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一 方面助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激發創新思維,另一方面亦有助老師了解學生進度,繼而調整教 學計劃。」 

OneEd 創辦人吳哲宇表示其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按照學生作答表現,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度身建議符合學生能力的練習題。

人工智能調適進度有利個人化學習 

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前題是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弱項,再對症下藥。利用人工智 能,可協助學生及學校計劃個人化學習,提高學習成效。初創 Find Solution AI 運用人工智能,辨識學生做練習題時的表情及反應,以及每條題目的注視時間,從而找出學生的困難,讓老師因應學生能力調整教學方式及題目難度,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而另一初創 OneEd 研發提供廣泛練習題的學習平台,協助高中學生為公開試作好準備,現時平台以高中數學題為主,未來將加入更多學科題目。

OneEd 創辦人吳哲宇表示:「不少自主學習的平台缺乏分析及跟進一環,而 OneEd 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可自動產生過萬款新數學題目類型讓學生練習;系統更能按照學生作答表現,包括答題速度、常犯錯誤,以及在哪一部分放棄作答等細節,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度身建議符合學生能力的練習題,以及相關教學影片,助學生減少重覆犯錯,同時避免加重學生挫敗感,保持其練習動力。」 

更多時間與學生交流

 不少教育科技方案會透過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來提升其學習動機。數碼港初創 AESIR 研發絲綢之路投影牆,將絲綢之路及歷史人物的圖像投射在牆上,學生在歷史人物的圖像前揮手,透過深度探測技術,投影機上的感應器感測到學生的動作後,即會自動播放相關人物的錄音教學,為學生帶來新穎的學習體驗之餘,亦有助吸引歷史知識。 

教育科技的其中一個功能,亦是針對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不時有老師反映,行政工作花費不少時間,令到與學生的交流減少,管理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的資料尤甚。初創 Snaildy Education 提供 SEN 學生資訊管理平台,系統助老師整理 SEN 學生資料,包括其背景、狀態紀錄、過往活動及輔導經歷等,老師能更了解及有效跟進 SEN 學生的情況及學習需要。

read more
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專題特寫應用方案

華懋加速器計劃嚴選十家初創 殺入中環街市試行 PropTech 方案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右二)、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左二)、華懋集團業務轉型及創新總監胡達明(右一)及香港科技園首席企業發展總監夏友正(左一)宣布「CCG Accel – Powered by HKSTP」加速器計劃正式啟動。

中環街市保育活化項目復修三年,由市建局及華懋集團共同營運及管理,為期 10 年。首階段約八成營運空間於上月底開放試業,預計二期的復修工程可加快推展。既然打著活化項目的旗號,除了讓潮流商戶進駐歷史建築,華懋集團亦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讓科企在中環街市試行創新的房地產科技(PropTech)方案。

是次於中環街市保育活化項目推行的「CCG Accel – Powered by HKSTP」加速器計劃分為三期,每期均以華懋集團旗下的指定物業為試點,挑戰創科企業解決與房地產相關的難題。

加速器計劃以不同華懋物業為試點

據了解,第一期收到逾 90 份申請,其中 10 間獲選入圍的初創科企可於中環街市進行為期三至四個月的先導測試,並將於 2022 年 1 月舉行演示日,屆時將會即席展示其創新產品及技術方案成果。而第二期現正招收申請,預計將於明年一月左右推行,初步估算會選出 8 至 12 間入圍初創。

「入圍初創的挑選準則主要看提交方案的技術是否適合中環街市這個場景、其技術含量、是否有市場前景和深度,還有就是要看背後的團隊。」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續透露,華懋旗下有各式物業場景,包括酒店、商場等等,因此第二期未必會繼續在中環街市進行先導測試,也可能是如心廣場。

▲入圍創科企業代表輪流分享如何助中環街市應對在訪客體驗、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和營運及設施管理等方面的挑戰。

第一期入圍的 10 家初創包括:

  1. 智耘科技服務(Apicem Technology Services,ATS):提供智能空氣淨化系統,防止空氣交叉污染的;
  2. Dayta AI:提供顧客數據可視化分析及通過「樓宇管理平台」完善營運質素,讓設施管理人員充分了解中環街市的顧客習慣和市場統計訊息,有助提升消費體驗;
  3. 創冷科技(i2Cool):其被動式輻射製冷塗料已獲香港專利,把塗料應用在建築物屋頂或外墻可降低室内溫度,節省空調系統耗電量,從而降低碳排放; 
  4. 萬信電子科技(Megasoft):提供實時溫度監測和追蹤解決方案,以確保食物新鮮安全;
  5. 庫瓦(Negawatt Utility):自行研發冠狀病毒風險評估模組,根據中環街市的實際情況安裝感應器和人流計,參考既定的活動情況和實時室內環境數據,再利用雲端的庫瓦人工智能模組計算感染冠狀病毒風險指數,並於高風險時段啟用中環街市內的空氣消毒設備;
  6. 諾達科技機械人(Novelte Robotics):全自動歷史導航機械人減輕員工工作量並提升訪客體驗;
  7. 光傳感(Optical Sensing):系統使用光纖電纜作為傳感工具,安裝於空調系統、食水和污水管道以及電力網絡收集數據,提供預防性監控以保障中環街市不會因意外而停運;
  8. Rice Robotics:無人駕駛的 Portal 機器人白天可為顧客導航,晚間則為巡邏保安,與電梯和大門系統完全結合;
  9. 精銳動力科技(RV Automation Technology):其巡邏及餐盤回收機械人旨在幫助提高營運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提升中環街市餐廳之吸引力;
  10. 科技山(Tech Hill):中環街市向來是白鴿聚集之地,其 3D 多重雷達陣列驅鳥裝置能保護建築物免受損壞,可減輕隱蔽區域保養工作。

▲「CCG Accel – Powered by HKSTP」加速器計劃分為三期,第一期將於中環街市保育活化項目推行先導測試。

「CCG Accel – Powered by HKSTP」加速器計劃為入圍創科企業提供機會,而華懋集團除了提供中環街市保育活化項目作為先導測試場景,更會為每間參與的創科企業 配對導師,分享行業的專門知識,並共同完善方案。 

蔡宏興認為計劃有助加速產品開發及商品化過程,解決許多科企初創面對的困難。而加速器收集所得的數據和用家即時回饋,將增加方案獲得市場應用的機會。而是次計劃的最終優勝方案,亦有機會獲中環街市採用。

至於表現優異的創科企業會否得到華懋進一步採用或投資,蔡宏興就表示不排除有投資機會,華懋本身亦有投資初創如電商物流 Zeek 等。

read more
個案研究應用方案資訊及通訊科技

Inchcape 汽車售後服務 升級 iPad 營運系統提升客戶體驗

如果說到有什麼商品的售後服務特別重要,汽車肯定是即時浮現腦海的其中一種類別。因為汽車的售後服務除了會積累成相關的市場形象,更關係到駕駛者的生命安全,難怪各供應商皆格外認真對待。

在港澳地區擁有皇冠汽車、英倫汽車、新宇汽車及日豐汽車等公司的英之傑集團(下稱 Inchcape),是豐田、凌志、日野、積架、越野路華、上汽大通等品牌汽車的港澳總代理。最近該集團就為旗下的 8 間豐田及凌志維修中心引入稱為「iLight」的電子化服務系統,節省大量紙張,提升服務效率和質素,更確切滿足客戶需要。

傳統營運耗費大量紙張

▲李康業(左)與黃家倫表示,iLight 系統透過 iPad 將旗下維修中心的營運流程串連起來,提升員工效率又方便車主。

英之傑(香港)大中華區售後服務總監李康業和皇冠汽車售後服務部維修服務營運總經理黃家倫表示,雖然該公司早已有一套電腦化營運系統,但傳統的汽車售後服務仍屬人手和紙張密集的工作。Inchcape 以往平均每輛車維修要用掉 15 張紙,以每天服務 400 輛車來算,一年的用紙量就達到 200 多萬張。這些紙張包含了維修工作記錄、維修報告及帳單等資料,而且根據公司審計要求,需保存 7 年的記錄,這涉及不少地方及租金。耗紙量大的原因除了服務本身所需,遇上資料稍有變動亦即時要重印。

或延誤工作又錯失機遇

李康業指出,對現代企業而言,以紙張作為營運資訊記錄和溝通的媒介,還意味著效率和商機的損耗和流失。前線員工在服務客戶時,無法即時了解客戶的最新資料以及維修進度;手寫表格可能令工作效率降低並產生各種溝通誤會;而不同分行之間無法詳細閱覽過往記錄;這些都可能影響客戶服務質素。而從宏觀角度來看,手寫文件即使掃描成了數碼文件,也難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削弱了企業營運效率及競爭優勢。

數碼化流程增效率捕商機

Inchcape 由 2016 年開始構思企劃 iLight ,與本地軟件開發商 Legato 緊密合作,到 2020 年底開始逐步在豐田及凌志的維修中心展開部署。這個耗時約四年的項目,預定目標包括將售後服務的運作全盤數碼化、全面銜接工作流程、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服務接觸點(Customer Touchpoint)、促進追加銷售(Upselling)機會等等。

其實該系統並非把 Inchcape 的營運系統全部推倒重來,而是透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 )科技,與該集團的後端 DMS (Dealer Management System)系統進行自動的資訊存取轉換。因此,Inchcape 無須改動一向運作順暢的基建系統,就能在其上套用現代化又安全的 Apple 軟硬件,讓前線員工擁有更佳的工作平台。

公司上下共同參與

▲確認維修項目是汽車維修保養的關鍵程序,iPad 的圖像化介面讓車主與維修顧問能清晰溝通汽車情況和所需服務。

李康業指出,不少企業 IT 項目都會因為追趕完工時間或者欠缺清晰目標,結果成品很快就被束之高閣或要大幅修改;所以該公司在最初就已下定決心,必須建立一個適合客人、維修顧問、維修技師等各部門所需的系統。所以 iLight 的設計和開發,是得到公司團隊的全程緊密參與,經過了透徹的諮詢和測試,推出以來得到了同事和客戶相當正面的評價。他坦言,開發一個優質的商業軟件需要相當多時間及資源,幸而 Inchcape 全體管理層均同意,否則這個系統不能成事。

順暢方便的客戶體驗

黃家倫說,現在如豐田或凌志的車主只須到達維修中心,維修顧問就能馬上用 iPad 瀏覽其預約資料和取閱過往維修記錄,然後與客戶記錄所需維修事項及汽車狀況,最後客戶在 iPad 上確認簽署作實。維修訂單就會馬上電郵給客戶。負責維修的技術員收到車輛後,也會依據 iPad 上的事項進行檢查和維修,並在完成後填寫維修檢查報告。而當車主返回取車時,只須掃描訂單電郵內的 QR Code 即能驗證身份,維修顧問就會利用 iPad 解釋是次檢查及維修的內容,並隨即出示相關收費資料。客戶確認付款後,就會經電郵收到收據。

▲iLight 進一步提升汽車維修中心的工作效率,車主交車取車流程更順暢。

提升服務效率並助改善營運

黃家倫又表示,iLight 令前線員工減省了手寫文件的時間,也讓部門之間的工作狀態和車輛狀態一目了然。針對顧客體驗來說,電子化的文件和溝通方式能令客戶感覺方便,較清晰的解釋也減少了錯誤和誤會,還有助提升公司的專業形象。

李康業補充說,後勤員工可以利用 iLight 即時更新並顯示各種市場資訊,讓維修顧問能夠向車主介紹符合其需要的服務。當然,新系統也有助 Inchcape 營運的無紙化,減少文件處理及儲存的問題,並節省存倉費用。

▲現時維修技師已利用 iPad 填寫維修檢查報告,需要時亦可隨時查閱該車原廠維修指引及過往的維修記錄以作參考。

將引入 ML 及更多功能

Inchcape 的統計數據顯示,新系統推出到目前為止,有 95%的客戶表示滿意,評分高達 8.3/10 分;而維修中心至今服務了近十萬個案例,節省了 18% 的服務所需時間,減少用紙約 40 萬張。

李康業和黃家倫透露,他們正推動 iLight 的第二期開發工作。新功能可能會包括提升客戶管理功能,讓車主隨時知悉其愛車的位置和服務進度例如正在維修、清洗或是停泊靜止狀態,以提升客戶體驗。另外他們還在研發工場資源控制系統,因為訂單數目及維修狀況,協助工場控制員調配人手及工作管理,成功的話能夠大大提升營運效率。他們還表示,Inchcape 將嘗試應用 Apple CoreML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以對工作管理功能和其他營運環節作出改善。新一代的數碼化汽車售後服務,可進一步令車主們耳目一新!

read more
中小企資訊保安專區應用方案資訊保安

遙距工作成新常態 中小企網絡安全風險大增 RICOH、Macroview Telecom、Check Point 合力推出高性價比網絡安全管理服務

 

  ▲RICOH、Macroview Telecom(HGC 環電集團成員)及 Check Point 三家合作,將以往只有大型企業可負擔的網絡安全服務推展到中小企市場。

 

COVID-19 推動很多企業的營運融入了遙距通訊和網上交易的元素,同時亦令相關的安全風險增加。大型企業或許還能夠自行或聘用團隊監測網絡安全,但中小企通常欠缺資源去抵禦各種狡猾又來勢洶洶的網絡攻擊和惡意入侵。網絡保安供應商 Check Point 最近的《2021 年中期網絡安全報告》顥示,上半年全球企業受勒索軟件攻擊較去年增加了 93%,各地網絡攻擊數字也全面上升,可見情況正迅速惡化。

事實上,不少中小企在轉型為數碼化企業途中所倚仗的保安措施,仍停留在傳統的防毒軟件和防火牆。如此薄弱的防護,要在現今遍佈釣魚網站、勒索軟件以及阻斷服務攻擊(DDOS)的互聯網中安然營運,實在遠遠不足。

為應對市場需要,早前理光(香港)(下稱 RICOH)聯同 HGC 環電集團成員高威電信(Macroview Telecom,下稱 Macroview)及捷邦安全軟件科技(香港)(Check Point)推出按月收費的外判式網絡安全管理服務,讓中小企能夠以可負擔的價錢,就能得到頂尖保安專家和設備的保護。

數碼轉型及混合工作增保安風險

RICOH 高級總監莊禮基表示,他們的團隊包括多名專業顧問及技術人員,在過去數年已為超過 300 間不同規模的本港企業提供 IT 及數碼轉型服務。該公司留意到,數碼轉型、遙距工作、混合工作模式等轉變,令企業保安所要顧及的網絡裝置及應用程式都大幅增加,再加上不同行業或有更嚴格的管治法規要遵守,中小企要兼顧所有層面實在困難。

由於市場上的企業保安方案部分欠缺持續性,有的則索價高昂,此服務的面世有助提升中小企網絡保安水平,又具成本效益。RICOH 團隊可以按中小企的需要提供一站式服務,包含建構及設計、採購到安裝、設備更新維護等流程。中小企可藉此節省自行開發及資源管理的時間及金錢成本,僱員更能獲得網絡安全知識培訓、預防及處理資訊安全威脅風險的支援。

▲RICOH 高級總監莊禮基指出,隨著營運數碼化而來的保安風險令中小企應接不瑕,所以月費形式的外判保安服務需求龐大。

7×24 監控服務大幅提升網絡安全

Macroview 作為 HGC 環球全域電訊旗下成員,主力從事 ICT 數碼方案及資訊安全方案。該公司商業事務總監黃振華指出,他們從事 ICT 專業服務已超過 30 年,自大約五年前開始專注發展網絡保安業務,包括擴充專家團隊、歸納並推廣最佳實踐方法、建立 24×7 互相支援的資訊安全監控中心(Security Operations Centre,SOC)。

SOC 透過 VPN 連接到企業站點,實時監測客戶網絡狀況,收集各種安全事件和數據以作精密及獨立的檢測和分析,還提供全天候熱線支援。黃振華強調,該服務會提供整合式的監控介面,讓企業隨時對旗下的網絡安全狀況一目了然。一向以來,大型企業是該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而這次的合作,則有助將其服務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Macroview Telecom (HGC 環電集團成員)商業事務總監黃振華表示,新服務讓中小企能令可負擔的價錢使用企業級的網絡保安監測服務。

由頂尖網絡安全科技提供保護

來自以色列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Check Point ,以往在本地市場同樣以較具規模的企業為主要客戶對象,並以個別項目的形式銷售產品及提供服務。該公司大中華區渠道銷售總經理黃海宏指出,是次合作能夠將他們的 Check Point Infinity Total Protection 統一保安管理策略推廣到本港中小企之間。透過此月費服務,他們除了提供零信任(Zero-trust) 的威脅防護,還外加整合式管理。無論是企業內部、行動裝置或雲端的整體企業環境,訂閱者都能立即享有 Check Point Infinity 整合式安全架構與全方位威脅的防護能力。此外,採用按用戶數目收費的方式,有助中小企預測及管理開支成本,也方便按需求隨時改變購買數量。

▲ Check Point 大中華區渠道銷售總經理黃海宏認為,按用戶數量收費的模式讓中小企較有預算,進可攻退可守。

總括而言,採用了該服務的中小企,能夠大大減低員工在外工作,及應用各種網絡應用程式而可能招致的各種網絡攻擊。即使面對一些透過電郵滲透企業網絡的釣魚網站或勒索程式,企業也能取得有效的防範方式。更重要的是,企業一旦遇上預計以外的情況,也不再像以往般束手無策,而是有專業的支援團隊作為解決問題的後盾。

 

全面網絡安全防護 靈活收費助控成本

RICOH、Macroview 及 Check Point 透過策略性合作推出的這項月費式網絡安全管理服務,包括了電郵、端點設備及網絡的安全防護方案,全面覆蓋企業的日常營運流程。RICOH 的專業服務、Macroview 旗下的資訊安全監控中心、Check Point 的網絡保安軟硬件,是其核心部分。

該服務除包含統一安全管理的高效能防火牆,同時提供自動反惡意軟件下載、沙盒系統、偵查及過濾有害網絡鏈接等功能,構成了嚴密的防線。而電子郵件安全方案則保護企業的電郵系統順暢運作,同時杜絕機密及敏感內容外洩。最後,端點防護服務則針對 Windows、Android、Mac OS 及 IOS 等平台裝置,進行簡單統一的安全管理。該服務會由 RICOH 以一站式 IT 託管服務形式提供,包括上述功能以及硬件裝置維護和更新等。相當於企業把 IT 保安工作,外判了給供應商的專業後援系統及團隊。

 

如欲了解更多,請聯絡 Ricoh 專業團隊:按此

 

read more
企業趨勢應用方案資訊及通訊科技

Shure 企業音響方案 提供優質虛擬會議體驗

▲Shure 大中華和韓國區集成系統資深產品經理 Stanley Chiu(左)與 EduServe 業務發展總監 Carl Poon。

提起 Shure 這個美國品牌,很多人可能會馬上想起一系列的高品質個人耳機,但原來企業級的音響解決方案也是其專長。在這個遙距會議完全融入企業營運的時代,各種工作坊、培訓課堂、研討會、講座、發布會、用戶大會以至日常討論都經常以虛擬形式舉行,優質的音響設備可以令這些活動效果更佳,企業訊息傳遞更清晰,提升會議效率,同時亦可在疫情下開拓新的業務模式,難怪近來不少企業都願意投資。

Shure 大中華和韓國區集成系統資深產品經理 Stanley Chiu 表示,COVID-19 疫情爆發令企業須大幅減少面對面形式的活動,Zoom 和 Microsoft Teams 等虛擬會議服務的市場需求因此直線上升。最近很多企業為長遠計,開始尋求更高質素的配套解決方案。由於交流溝通是企業會議最重要的功能,聲音某程度比畫面更重要,所以很多企業都優先提升音響效果,而這方面正是 Shure 所專注的範疇。

 

現有企業會議配套效果參差

▲ Shure 的音響方案能讓企業遙距會議更清晰更專注,討論、培訓、教授的效果都更出色,圖中為垂吊式安裝的 Shure MXA710 咪高峰及嵌入天花板的 MXN5W-C
主動式揚聲器。

現時很多企業在召開虛擬會議時,仍然使用電腦內置咪高峰和喇叭;當規模稍大時,則可能會以藍芽或 3.5mm 接頭連接外置喇叭及咪高峰;房間內的音響器材需要靈活配合不同場景的收音及擴聲。不過這些場景都很可能會遇到收音不佳、擴音不清,還要不時傳遞咪高峰予不同發言人的問題。加上本地企業的會議室往往屬多用途功能房間,需要不時移動座椅甚至改變間隔。另外,疫情之下咪高峰在多人之間傳遞,以及設備要不時經人手調較的衛生狀況也值得關注。在企業管理層面,虛擬會議接收不良還會令要求技術支援的個案數目急升,導致技術支援部門的工作壓力明顯增加。這些情況,都正造成整體的虛擬會議體驗欠佳。

 

完整的音訊生態系統

Stanley Chiu 指出,Shure 提供的是一個網絡音訊生態系統(Shure Microflex Ecosystem),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現時該生態系統包括了 MXA910 天花型陣列咪高峰、MXA710 線性陣列咪高峰、MXN5W-C 數碼天花喇叭、Intellimix Room 數碼音頻訊號處理軟件(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簡稱 DSP)、系統配置及遙距管理軟件以及其他週邊配件。當中的多項產品,已得到 Zoom 和 Microsoft Teams 的認證,能提供具質素保證的會議體驗。

▲能以多種方式靈活安裝的 MXA710 在辦公室環境複雜多變的香港可謂如魚得水。

 

可因應客戶要求提供特定音響效果

Shure 的各款咪高峰和揚聲器特別針對辦公室環境設計,能以嵌入天花板、垂吊、依附牆壁、嵌入會議桌等方式安裝,提供很大彈性。它們採用了專利的收音和擴音技術,只要透過妥當的規劃、安裝和調較,就能確保虛擬會議達到企業所要求的各種效果,例如讓所有人的發言都聽得見、令會議室前方主講者的發言格外清晰、集中加強某個區域的音效等等。同時,正因為這些優化效果,使用者不用再調較和接觸各款設備,有效減低了傳播病菌的風險。

▲以嵌入桌面方式安裝的 MXA710 咪高峰。

Shure 企業產品線在香港的代理商夥伴是教育系統國際有限公司(EduServe),對於為各種企業和機構部署音響方案有豐富經驗。該公司業務發展總監 Carl Poon 表示,香港的辦公室環境複雜,因此他們會因應客戶會議室的特性提供專門的設計和安裝服務,以達致理想的虛擬會議效果。而 Shure 產品擁有優秀的支援團隊,讓 EduServe 的工作能事半功倍。

▲Shure 和 EduServe 在企業市場有長期的緊密合作關係。

硬件設計高度靈活

Carl Poon 舉例說,Shure MXA910 咪高峰的尺寸和辦公室天花板網格相同,令安裝工程極為簡單;而最新的 Shure MXA710 咪高峰則有 2 呎和 4 呎兩種長度,能搭配眾多配件安裝到會議室的天花板、牆身、桌面上,大幅提升了設計和安裝的彈性。

▲ Shure MXA910 咪高峰擁有 8 個收音聲道,能全方位接收室內不同角落的發言人聲音。

在管理方面,由於 Shure 的產品已經順應影音市場的 AV Over IP (Audio-Visual over Internet Protocol) 潮流而全盤網絡化,管理工作可以完全透過中央化的軟件介面完成。在 Power over Ethernet 技術之下,MXA910、MXA710 、以及 MXN5W-C 主動式喇叭都只需一個 RJ-45 接頭就能取電、連接管理終端及傳輸音頻訊號,有效節省了空間及簡化佈線。

 

充份運用網絡及軟件簡化安裝管理

Stanley Chiu 又指出,軟件現在已成為 Shure 方案的重要組成部份,甚至連音頻的數碼訊號處理(DSP)也已完全交由 IntelliMix Room DSP 軟件處理,功能媲美傳統的 DSP 硬件設備。因此,除了各款咪高峰、擴音器、線路之外,企業就只須在電腦內安裝 IntelliMix Room 以及中央配置管理軟件,即可享受完整優質的會議體驗。企業的會議室和數據中心,均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而 IT 技術人員也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展開管理和維護工作。

▲軟件及網絡令 Shure 的音響方案能與企業的 IT 環境緊密結合,簡化了安裝和管理。

Shure 未來將繼續在本地夥拍 EduServe 推動其音訊生態系統的普及,回應市場對優質企業會議體驗的需求。Stanley Chiu 透露,該公司將推出方便用戶及易於使用的微型系統,適合中小企和小型會議室以最簡單方式提供較佳的遙距會議體驗。對會議體驗有要求的香港企業,值得期待。

如欲進一步了解 Shure 的企業會議音響方案,可以瀏覽其網站,又或者電郵聯絡該公司或其代理商 EduServe

 

 

 

read more
應用方案業界消息

「智方便」沙盒計劃推動私營服務連接 OGCIO 預告電子消費券將採用

政府去年 12 月正式啟用「智方便」平台,提供身分認證、「填表通」及個人化提示,而「智方便+」版本更可以使用數碼簽署功能,以單一登入模式為市民連接不同的數碼政府服務。「智方便」至今已開通 49 項政府服務及 7 項商業服務,抱括兩電一煤及銀行、保險等服務,預期今年中可達成目標,開通 110 項服務。

預告:電子消費券身份認證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數據顯示,「智方便」至今登記人數為 38 萬,當中約 14 萬用戶已啟動具數碼簽署功能的「智方便+」。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總系統經理(網絡安全)蕭錦榮更透露,政府計劃採用「智方便」作為日後登記或申請電子消費券之身份認證平台。

蕭錦榮表示,「智方便」的身份認證使用率最高,共錄得 280 萬人次,其中電子針卡與檢測記錄便佔去 150 萬使用人次;第二常用服務為「稅務易」,錄得 25.9 萬使用人次;而醫健康則錄得約 20 萬使用次數。

「市民在網上購物、理財和處理交稅,不同帳戶須使用不同密碼十分不便,而『智方便』則可做到一個 App 登入政府及商業服務,即使以桌面電腦登入稅局網頁,亦可經由『智方便』掃描 QR code 直接登入,簡單方便。」蕭錦榮又形容過去不少市民指政府表格填寫麻煩,使用「填表通」即輕鬆不少。

▲目前全港共有 180 個登記點,當中包括約 40 個自助登記站,市民親身前往登記即可啟用附數碼簽署功能的「智方便+」。

開放沙盒計劃連接私營機構

OGCIO 預期「智方便」今年中將可連接 110 項公私營服務,當中包括:醫療券、器官捐贈卡、電子帳單登記易、牌照申請、積金局應用程式和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HA Go」等。「HA Go」預計將於第三季度正式推出,用戶可透過「智方便」登記啟用,無須親臨醫院確認身份。

為便利參與提供服務的私營機構連接「智方便」,同時保障市民私隱,OGCIO 已開放沙盒計劃,提供接對用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資訊平台以及測試環境,讓參與機構可掌握相關的 API 技術和測試可連接的業務場景。蕭錦榮強調,機構必須取得相關的網絡保安認證才能獲發「智方便」接達憑證,沒有該憑證則無法接入,無須擔心會有不知名機構自出自入盜取「智方便」的數據。此外,經由 API 擷取的數據亦全面加密,而任何服務必須先取得用戶授權,方可經 API 取得身份認證資訊。

據悉,目前全港共有 180 個登記點,包括約 40 個自助登記站、手持平板電腦的流動登記隊和郵局的登記服務櫃位。至於下載數字遠低於安心出行,蕭錦榮則表示應用程式首重實用性,市民體會到方便自然能吸引他們使用,因此希望「智方便」未來能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