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民集團項目管理總監黃達之(左)及中華電力輸電部總監黃偉強早前在將近完工的嘉民荃灣西數據中心園區介紹發展進度。
嘉民集團項目管理總監黃達之(Gary)表示,為配合嘉民集團於全球設置 5000 兆瓦 (MW)數據中心的未來發展策略,嘉民早年收購了荃灣沙咀道一塊舊紡織廠用地 (即前中央紗廠位置),將其轉型為數據中心園區,以滿足香港及亞太地區的數據中心不斷增長的需求。他指出,由於荃灣位處市區核心地帶,亦與工商業及住宅區緊密連接,對於科網以至新興 AI 服務而言,在物理時延 (latency)上亦有優勢。因此規劃發展荃灣西數據中心園區,為香港發展先進數據中心,更有效率配合市場與政策對科網及新興數字經濟發展。

▲黃達之表示,嘉民集團對準香港及亞太地區的數據中心不斷增長的需求,協助各數據商加快部署。
嘉民全球佈局 滿足香港數據中心需求
Gary 表示,嘉民計劃興建四棟數據中心,定位高質量數據中心,並為每座大樓配備獨立的高壓客戶變電站,總建築面積達 160 萬平方尺,主供電設備裝置容量高達 225 兆伏安 (MVA),迎合先進數據中心、資訊科技、通訊及工業行業需要。因此,嘉民在建築規劃之初便與中電接觸,就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進行研究和規劃,並參考相關的國際標準及要求,共同探討及開發合適的設計方案,例如建設高壓客戶變電站,並配合緊急發電機和備用發電設施配置等,確保數據中心的電力具高度的穩定和可靠性,同時確保在施工和客戶變電站的交接過程安全順利進行。

▲嘉民與中電團隊緊密協作,就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共同探討合適的設計方案。
地理位置受限 後移建造位置成功破局
不知道大家有否留意,一般置於商廈的中小型客戶配電房多數位於二樓或較高的樓層,方便騰出地方用盡商用空間。但對於需要更大電量的數據中心而言,在他們的大型客戶變電站中,高壓電力裝置的體積和重量皆較為龐大,最大一組電力裝置組件更重達 70 噸。為了配合組件運輸和安裝,以及符合樓面承重限制,組件置於地面更為穩妥安全。沙咀道位於荃灣舊區,周邊街道繁忙且狹窄,項目旁邊更有一條 20 米高架空天橋,大幅增加建設過程的挑戰。因此嘉民的項目團隊向中電「取經」,透過技術研討會和參觀中電的高壓變電站,了解 132 千伏高壓變電站的配置要求,以便在建築設計的前期階段,盡早規劃數據中心園區分階段發展的佈局。

▲項目旁有一條 20 米高架空天橋 (圖左側),園區建造時需往後移 (圖右),以騰出更多空間便利工程進行。
中華電力輸電部總監黃偉強(Alex)表示,由於與嘉民預早溝通,建築前已發現地理限制,中電遂建議將數據中心園區的建造位置往後移,同時將擺放高壓電力及重型設備的房間設置在地面,既突破原有的場地限制,亦在園區與架空天橋之間騰出了更多空間,有利運送各種高電壓及重型的電力設備,更大幅減低因工程可能會帶來封路的不便。

▲中電與嘉民團隊調整園區設計以騰出空間,有利運送各種重型的電力設備。

▲其中一組電力裝置組件重達 70 噸,為配合安裝及符合樓面承重限制,組件置於地面更為穩妥安全。
Alex 亦透露,中電按數據中心園區的電力需求和分階段發展的規劃,為嘉民度身設計短、中期的供電方案,例如 11 千伏的配電網絡作為短期供電安排,滿足園區在運作初期發展所需;又提供專門的備用供電方案等,應付園區在中、後期營運階段的電力需求,令園區可以靈活發展。
聯繫數字辦 加快推進發展先進數據園區

▲黃偉強指中電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協助嘉民透過數字辦助力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加快園區項目發展。
Alex 補充,中電除了提供技術支援,更協助嘉民聯繫數字政策辦公室 (數字辦)、投資推廣署等,了解在香港發展數據中心的便利措施,同時透過數字辦幫忙與相關政府部門聯繫和協調,有利項目加快發展。
Unwire.pro 翻查新聞資料,其實該數據中心園區在規劃初期,原本預計要至 2026 年才陸續完工,現時園區進度加快,更可在今年內完成,其中一個高壓客戶變電站的電力工程,更比嘉民之前規劃的時間提前半年以上完成,對於世界各地建設先進數據中心經常出現工程延誤的常態而言,也是一項鮮有的佳績。香港數據中心協會主席李松德指:「數據中心對電力需求一般都要經過一段『爬坡期』,電力公司提供不同階段的供電方案,亦有助數據中心發展更具彈性,能夠盡早投運。」











▲Synology 的 DSM(Disk Station Manager)管理讓用戶以單一介面,集中管理不同平台上的所有任務,徹底簡化部署和管理。
▲Synology 在 InnoEX 中展示一系列產品,切合各企業彈性需要。
▲Synology 國際商務業務經理邱少玲指,部署混合雲時企業需要為系統找尋提供具彈性的儲存系統方案。
▲Synology HD6500 採用 4U 機架式機箱,備 60 個硬碟槽,可依擴充至 300 顆硬碟。

▲近年 Synology 硬碟產品可靠度獲得市場肯定,不少企業皆直接選配。





▲佳能桌上輕巧型文件掃描器 imageFORMULA DR-M140II 文件掃描器助企業開展電子化及優化工作流程。
▲佳能的 imageFORMULA DR-M140II 文件掃描器機身細小,僅重 2.6 kg,方便攜帶出外工作。
▲有兩組解析度可達 1,200 dpi 掃描元件,可以雙面掃描方式,將掃描的兩面 A4 自動整合成為 A3 文件。
▲可直接掃描 A4 闊度、長達 5.5 米長的文件。
▲機面右側配備實體鍵,用戶可直接一按即掃描分類及存檔至指定位置,最多可以設定 9 個工作設定檔快捷鍵,令工作流程極為方便快捷。
▲用戶可在電腦利用 CaptureOnTouch Pro,預先設定多個處理工序,用戶日後只要在機面直接選擇設定檔快捷鍵,便可一按即掃文件。
▲ IRISPowerscan 與 imageFORMULA DR-M140II 文件掃描器配合,進一步整合成為完善的一站式便攜掃描方案,簡化文件數據擷取流程。
▲ imageFORMULA DR-M140II 文件掃描器可加快數碼記錄流程,適合不同行業應用。




▲辦公室的天花上裝有 IoT 傳感裝置,方便了解辦公室位置使用率。
▲智能會議艙 SmartPod 方便 1 至 4 位同事在隔音會議艙內討論工作,或與客戶作視像通訊。
▲Ricoh 理光(香港)營運總監莊禮基。
▲智能的混合式工作間分析能為理光(香港)節省約 30% 傳統辦公空間,令辦公室運用更具靈活性。





港府近年在多項政策中強調大灣區經濟發展乃其重點策略,疫後商界紛紛響應推出針對大灣區的方案或發展藍圖。思科較早前就以「ALL IN: Expanding Greater Bay Area Horizons」為題,探討多個大灣區創新科技議題,如:網絡連接、安全韌性、數碼轉型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