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早前公佈最新財政年度的第一季業績,其中收入提升至 217.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34%,不過其雲端業務雖然也有強勁收入增長,但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近年雲端服務成為科技界一大趨勢,而最近 IDC 的報告就指,2019 年業界在雲端服務的開支繼續快速增長,其中 PaaS 按年增長更達 38.8%,整個雲端服務市場按年增長則有 26%。
▲NetApp 吳福生(左二)、梁家驊(左一)與 Systex 許曉東、林祥偉合作愉快,兩家公司一起為企業應付疫後市場的挑戰提供解決方案。
隨著各地逐漸放寬用餐和人群聚集等限制,世界開始步入新冠肺炎受到控制下的復甦期。不過,當顧客行為和市場規則都大幅改變,很多行業已經面目全非。企業的當務之急,是在「新常態」中保持競爭力,並重新找到增長動力。
數據科技供應商 NetApp 和其本港分銷夥伴精誠資訊(香港)有限公司 (Systex Information H.K. Ltd.) (下稱 Systex),就認為企業必須積極靈活地運用各種科技,大刀闊斧地推動營運流程和文化的進化和升華,創出一番新局面。
▲NetApp 吳福生表示,在市場出現種種「新常態」之下,企業必須引入高性能而且靈活的 IT 基礎架構加快適應步伐,提升競爭力。
NetApp 香港及澳門總經理吳福生(George)表示,在發生疫症之前,很多傳統企業並未看到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亦即是以互聯網為首的數碼科技改革業務的逼切性,現在它們的積極性已經大大提高。所謂的「新常態」是一個契機,讓香港企業思考往後怎樣適應善變的市場氣候,提高靈活性和競爭力,數碼轉型是一條明顯的出路。
Systex 總經理許曉東(Rayman)則指出,就像大家每天出外戴口罩已成為慣例一樣,網上銷售、網絡視像會議、員工在家工作等做法已成為商界普遍的長遠措施和策略。這些「新常態」可以作為推行數碼轉型的起點。企業處於這股趨勢中,首先要自我評估有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源,並隨之引入適合的合作夥伴和解決方案。
Rayman 認為,政府推出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是一個讓企業引入新式營商科技的好機會,初始成本較低和較為容易部署的雲端服務必定是熱門選擇,不論是處於科技應用初期階段的中小企還是成熟的大型企業,都能藉此較容易地引入科技協助營運。而 NetApp 和 Systex 就透過提供各種基礎架構的軟硬件、應用方案以及保安科技予企業以及服務供應商,滿足不同需求。
▲Systex 許曉東認為,企業應該先自我評估,再決定以何種方式提升 IT 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
George 指出,以 NetApp 的經驗來說,這幾個月來業務延續計劃(Business Continuity Plan,簡稱 BCP)、虛擬桌面基建(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簡稱 VDI)以及雲端服務是最受市場歡迎的三大類 IT 方案。但企業都需要在營運流程和文化方面作出調整,同時因應本身需求採取適合的部署方式,包括自行購置(On-Premise)、私有雲、公有雲以及混合雲等。
NetApp 科技及方案高級經理梁家驊(Kelvin)則表示,該公司近年積極推動的 NetApp Data Fabric 架構,就是為了讓數據能跨越上述的不同雲端配置而順暢流動,當企業部署 IT 基礎架構時,自由度得以大大提高。他解釋說,NetApp Data Fabric 是建立在 NetApp 的跨平台數據存儲管理系統 ONTAP 之上;NetApp 除了把該管理系統安裝在 NetApp Hybrid Cloud Infrastructure (HCI) 等設備中,也透過合作夥伴協議嵌入到 Amazon Web Service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 等公有雲環境中。因此不論是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甚至是 On-Premise 設備中的數據,只要有 NetApp Data Fabric 的覆蓋就能獲得自由流動的效益。
▲NetApp 梁家驊指出,NetApp 的 Data Fabric 架構讓數據能夠跨雲端流動,令企業能夠自由採用不同的雲端服務和容器來建立服務,靈活性大大提高。
在跨雲端的基礎架構之上,企業還能透過近年流行的容器(Container)技術,快速集合源於不同雲端的功能或微服務(Microservices),推出切合市場需要的應用和服務。Kelvin 指出,在這個範疇 NetApp 就推出了同樣跨雲端的 Trident 開源軟件,為基於不同雲端架構的容器平台如 Kubernetes 和 Docker 提供高效率又可靠的持久儲存(Persistent Storage)資源,除了提升應用的表現,也能讓客戶達致企業嚴謹的數據管理要求和數據保護,輕鬆地把這些功能融入他們的 DevOps 工作流程内。他表示,企業因此不用顧慮和容器相關的數據儲存可靠度,建立和管理旗下應用及服務的效率又得以提升,對業務當然有明顯助益。
Systex 技術及產品總監林祥偉(Mike)補充說,容器技術已在香港普及開來,趨勢不可能逆轉。他察覺到容器的功能五花八門,例如本地有 AI Fintech 方案公司,以混合雲容器加上 AI Neural Network 技術建立了新一代智能光學字符辨識方案(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自動分析掃描文件和表格內的數字符串數據,並識別數據類型和屬性,無須手動來預設表單掃描數據格式。
該方案允許客戶選擇雲端容器 (Cloud Container)或客戶數據中心容器(On-Premise Container)提供的服務,每個掃描作業都會由一個新的容器處理,並且在作業完成時自動關閉。而該解決方案更被香港銀行業及金融客戶廣泛應用。
經常接觸客戶的他又表示,容器技術以模組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企業推出或更新應用及服務的效率,令企業能執行一些以往難以實行的任務。例如有零售商可以快速建立一家網店之餘,還可以利用容器化 AI 框架加入顧客行為的精準分析功能,藉此改善服務。
▲Systex 林祥偉表示容器技術已很多元化和成熟,企業有廣闊的空間可以設計創造各種創新的應用和服務。
George 強調,NetApp 是一家以數據為中心的科技公司,企業能透過其解決方案達到提升傳送速度、發揮商業價值、提升營運效率等目的。其全球約一萬名員工中有超過六千名技術或工程人員,強大的研發和技術支援實力促使其產品的功能和表現一直保持高水平。不過,該公司也有賴如 Systex 般的優秀本地分銷商夥伴,因應客戶的需要提供切合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提供售前售後支援,構建起全面的生態系統,一起擴大市場規模。
Rayman 則表示 Systex 早於 2006 年就已與 NetApp 合作,他既認同該公司的深厚專業技術根底,也欣賞其對不同科技的開放態度。Systex 因此能夠把 NetApp 的產品和來自其他供應商如 Nvidia、VMware 和 RedHat 的多種軟硬件成功結合,更好地解決客戶的問題或滿足它們的需要。Rayman 特別提到,NetApp 早於光纖通訊仍主導市場的多年前就開發研發 IP-based 的科技,奠定了現在以 IP 為主的雲端市場的領先地位;所以 Systex 很高興和這種具前瞻性視野的夥伴合作,歷年來大量培訓相關的人才和吸收科技知識。
▲吳福生(右)認為 Systex 成功協助 NetApp 構建了本地的生態系統,許曉東(左)則指 NetApp 的開放態度和技術實力令 Systex 的工作事半功倍。
放眼未來,George 和 Rayman 都認為,數碼轉型依然會是企業市場的主題,而容器技術以及數據湖(Data Lake)、DevOps 是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必須優先研究以及掌握的三大項目。數據湖集合了企業中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數據的超大規模數據庫,可以讓企業的不同部門分析運用,輔助決策、提升營運效率甚至開發人工智能等新應用或服務;至於 DevOps 是一種推動企業程式開發部門(Development)與 IT 營運部門(Operations)緊密合作的流程或模式,令應用程式的開發更有效率,品質也更高。這兩者加上容器,則代表企業在決策和執行方面都能充份運用科技資源,令營運踏上一個新台階。George 和 Rayman 表示 NetApp 和 Systex 將合作協助企業掌握這些科技,又正計劃引入新的按數據用量付費服務 Keystone,讓企業透過雲端針對數據進行備份、消除重覆、分級、復原等操作時,採用更靈活和可預測的營運開支(OPEX)模式,企業可以拭目以待。
想了解 Systex 的專業顧問團隊如何協助企業迎戰疫後經濟? 可電郵至 marketing@systex.com.hk 查詢
Systex Information (H.K.) Ltd
Tel: (852) 3610 5400
Email: marketing@systex.com.hk
全球大小企業均面對疫情帶來的科技挑戰,但危中處處藏商機,澳大利亞電訊(Telstra)近日便發表名為《Business Continuity, Flexible Working and Adaptive Infrastructure: Five Actions for When the Economy Reopens Following COVID-19》的白皮書,分析疫情下的科技挑和行業前景,基於逾 120 位商業領袖的見解,提出重新調整 IT 策略的建議。
調查發現疫情帶來的主要影響和啟示如下:
面對社區隔離下仍須確保企業營運無間的挑戰,93%企業表示已改變 IT 的優先事項。在整體策略更新方面,所有地區的受訪者都認為當前首要任務是制定有關遙距工作的政策,以確保員工能夠安全地連接網絡,並使用工作所需的應用程式和數據。
調查報告另顯示,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企業並沒有業務營運持續計劃。而有業務營運持續計劃的企業當中,近三分一不包含應對突發性全球危機(例如疫情)的措施。19%來自北亞地區的受訪者聲稱已經訂立完善的業務營運持續計劃,為應對疫情等重大危機作好充分準備,是調查中第二多公司擁有周全計劃的區域。
研究結果反映企業急須擴大業務運營持續計劃的范圍,並應利用更多數據分析工具,來識別數據之間的關聯與及早發現更多漏洞,繼而考慮正式地進行常規的風險評估。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十家受訪企業中有八家表示有一定比例的員工因資訊及通訊科技(ICTO的挑戰而未能工作。因此報告預期未來網絡將在連接遙距工作的員工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調查結果指出,為遙距工作的員工提供支援是急需處理的 ICT 優先事項之一。歐洲、東南亞、澳洲及紐西蘭的受訪者對此感到尤其強烈。疫情過後,網絡將應以軟件定義,同時與雲端科技融合,使其更自動化和靈活。
視像會議其實並非新技術,惟過去基於成本考慮和溝通文化未見普及,但在疫情之下則成為了各地企業協作的新常態;高達 98%受訪者認為在疫情後,企業將更常採用視像會議來取代現場會議。同時,企業亦在重新審查與客戶的互動時,近一半受訪者正採用雲端優先的客服中心策略,從而提升端到端的客戶服務速度和敏捷度。57%北亞地區受訪者已在推行此策略,其次是東南亞地區、澳洲 和新西蘭,達 52%受訪者。
北亞地區的受訪者來自於香港、韓國、台灣和日本。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協助員工順利進行遙距辦公,並加快推行統一通信和協作(UC&C),包括為分散各地的員工提供視像會議平台。同時,企業亦希望可加速上載業務到雲端,以支援新工作模式及改善業務的持續性。
澳大利亞電訊北亞區及環球電訊批發業務總監 Paul Abfalter 指出:「這場全球疫情令我們了解到企業需要具彈性的科技方案,和高安全性的協作工具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些能力在困難的營商環境下尤其重要。」
展望未來,北亞地區將轉向角色型 ICT 服務,即服務將因應員工的工作崗位和商業活動所需而提供。此外,八成北亞地區受訪者稱自動化是急切需求,是所有受訪地區中最高。
隨著物聯網裝置及其他新興科技日趨普及,數據流量急劇遞增。不少企業需要提升處理數據能力,尋找更多儲存空間,以應付迅速增長的龐大數據流量,對雲端數據中心基建及相關的托管服務需求與日俱增。市場研究及調查公司 Canalys 的報告指出,由於金融及醫療護理等不同行業正在轉型,全球雲端基建服務市場在去年全年支出達 1070 億美元,較 2018 年的 780 億美元激增近四成;更估計在 2020 年的相關支出,將進一步增加至 1410 億美元。面對迅速發展,數據中心業務的相關持份者必需深入了解當中的最新趨勢,並掌握數據中心的價值,推動業務轉型。
在現今全球經濟不穩的大環境下,企業及數據中心業務的相關持份者有必要掌握這些數據中心未來發展趨勢,以確保其基建可迅速調整及擴展;在改善數據中心的可用性或營運效率的同時,企業應著眼應付雲端及邊緣運算未來需求,支援在 5G 時代下由物聯網發展所帶動的龐大數據增長,務求更有效掌握、管理、保護及使用別具價值的關鍵數據資訊,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體驗。
作者:施耐德電氣香港區關鍵電源業務總監黃偉倫
Slack 面對來自 Microsoft 等大型科技企業的挑戰,也不得不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並且與其他企業合作。最近他們宣佈與 Amazon 加深合作,為 Amazon 員工提供服務之餘,亦會採用 AWS 的視像會議服務。
今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速了智慧醫療的發展,當中備受注目,必然是遙距醫療。香港人煙稠密,診所遍布各區,所以本港遙距醫療發展一直緩慢,再加上欠缺監管機制,令醫護界裹足不前。去年 12 月,香港醫務委員會正式對遙距醫療公布指引,減少了服務的灰色地帶,剛巧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大家為免交叉感染而少到診所,令網上問診需求大增,間接促進本港遙距醫療發展。
根據本港結合醫療服務和資訊科技的平台「老友所醫」披露,疫情爆發以來,經他們平台的網上診症個案以倍數增長,其中有不少人透過這個渠道索取專業意見,以決定是否延後入院治療。雖然目前診治個案的基數不大,但隨着可提供服務的醫生增加,以及更多保險公司推出相應的賠償方案,遙距醫療有望能在本地市場得到長足發展。
其實,遙距醫療在疫情下已全球廣泛應用。美國的醫生組織、醫院和醫療保險業都以電話、視訊或簡訊進行初診,並透過遠程技術診治各個疑似或確診病例,以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早前內地有報道指出,截至 3 月 31 日,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抗新冠肺炎免費義診專區訪問量超過 1.3 億,完成線上醫療諮詢服務達 160 多萬人次,通過線上平台篩查最終確診了 144 名新冠肺炎患者。至於市場規模方面,內地研究機構易觀在疫情發生之前預計,今年有 1580 億元人民幣,但現在已躍升至近 2,000 億,增幅超過 25%。香港早視遙距醫療為應付人口老化、減輕醫療負荷的應對方案之一,但卻一直只聞樓梯響,相信是次疫情將會是一個契機,讓它真正可以落實推行。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與一眾 IT 界年度大會一樣,Microsoft Build 今年亦選擇移師網上舉行其開發者大會,並藉此展示 Microsoft 雲端平台應付全球大型活動亦穩定順暢。
疫情之下,開發者往往須在短時間內創造價值,以推動企業數碼化轉型。而 Microsoft Build 2020 除一如既往著默發展協作及生產力工具,亦發布了一系列新工具及服務,包括 AI 應用程式等。以下為 Microsoft Build 2020 的重點內容:
▲Red Hat OpenShift 擁有四方面優勢,是建立和管理雲原生應用的理想平台。
企業要在數碼經濟中成功,就要以與互聯網同步的速度來營運。因此容器(Container)技術近年來極速成為企業 IT 市場的寵兒。企業能透過它以更精簡的方式開發、部署、管理應用程式,還能在雲端環境中建立各種雲原生應用(Cloud Native Applications),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和顧客服務水平。
容器是包含了一系列可執行程式碼、系統工具、應用程式介面(API)等的輕量級軟件個體,必須在標準化的容器協調平台(Container Orchestration Platform)上相互組合後運行,才能實現特定的功能。所以,容器協調平台的功能和效率,會直接影響雲原生應用的表現,企業必須謹慎選擇。現在很多人討論的 Kubernetes,號稱是部署、擴充和管理容器的營運級開放源碼協調平台,但是對於運行關鍵業務應用的企業而言,卻未必足以擔當重任。
▲為程式開發者提供就手合用的容器平台,可對企業應用的開發效率和質素產生正面影響。
積極推動雲原生應用發展的開源軟件方案供應商 Red Hat,其容器協調平台 OpenShift 在 Kubernetes 的基礎上,整合一系列管理工具和保安功能而成為完整的企業解決方案,因此獲得不同規模的企業投以信心一票。該平台在全球已擁有超過 1,700 家客戶,其中包括本地知名公司國泰航空、香港電訊、富衛保險,此外,德意志銀行、希爾頓酒店集團、UPS、思科等跨國企業也赫然在列。
企業級的容器協調平台應該有什麼特徵?參考 OpenShift,可以從四方面作出衡量:
Red Hat 的 OpenShift 平台除了擁有上述的大量用戶之外,另外在投入程度、跨雲端平台以及工具的豐富程度等方面,都能予人信心。
▲OpenShift 提供包括監控容器表現的管理工具,有助企業管理 IT 環境。
由於 Open Shift 是建基於 Red Hat EnterpriseLinux 操作系統 ,對於現時大部份以 Linux 為操作系統的容器而言,是明顯較可靠的運作環境和安全平台。Red Hat 也為 Kubernetes 貢獻了大量能豐富其功能的程式碼並得到採用,連其他供應商的容器平台也因而受惠。Red Hat 作為雲原生應用的主要推動者,OpenShift 在私有雲、公有雲以及混合雲中當然都能順利運行。而在平台的管理工具和解決方案方面,該公司除了自行開發以外,還聯合多家軟件商提供大量可供選用的元件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保安、網絡連線等,讓程式開發員編寫程式時能按需取用,令企業的新服務更快推出市面。
▲OpenShift 平台包括多種範疇的應用解決方案以方便用戶進行開發和管理工作。
OpenShift 的用戶如國泰航空、香港電訊、富衛保險,都是在講求市場反應的業務範疇部署雲原生應用,獲得明顯效益。例如國泰航空一向有在其網站透過 Fanfares 等環節進行特惠機票的推廣,雲原生應用就令該公司能更靈活地更新活動細節和推出新活動,吸引更多顧客積極參與。至於香港電訊和富衛保險,則分別透過雲原生應用擴闊業務範疇如購物網站以及創新保險產品;在該技術的協助下,兩家公司的應用開發週期都得以明顯縮短,能更快回應市場需要,捕捉商機。一如其他開源軟件,Kubernetes 的更新非常頻密,企業也需要一同趕上其步伐;但是 Openshift 的同一版本則能提供最少二年以上的支援服務,使企業無須不停更新平台,從而降低維護風險及成本。
Red Hat 香港、台灣暨澳門區總經理文志鋒則指出,雲原生應用有很多效益,但在這個不穩定時代中,更是企業「進可攻退可守」的利器。他透露,很多企業都認同雲原生應用的效益,但近月有不少企業都放慢發展步伐,重新檢視自己 IT 基建的情況,例如暫緩全盤過渡至公有雲的計劃。OpenShift 可在不同雲端架構中運行,因此不論企業決定採用私有雲、公有雲還是混合雲,其營運表現都能有所提升。
▲文志鋒認為目前企業對 IT 項目的態度轉趨保守,而 OpenShift 能夠配合企業的發展步伐,在不同雲端架構中均發揮作用。
文志鋒也建議企業,應該盡量為 IT 基建鬆綁,讓自己更加靈活以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這包括採用開源軟件以及仔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選擇權,以及了解不同層次 IT 解決方案的優劣而作出明智投資。
但他認為,雲原生應用的最大價值,始終是體現在開展新的數碼化業務以創造競爭優勢方面。企業也能透過這種新的應用開發方式,與顧客展開更緊密的互動以提高忠誠度,並且有助各種收購合併活動的順利進行。簡單來說,雲原生應用決定了數碼轉型的成功率,也將決定企業在未來五至十年內能否避免被淘汰,甚至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Red Hat 將於 5 月 28 日舉行網上研討會,分享怎樣善用雲原生應用為企業在數碼時代中爭勝,詳情請參閱此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