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外專訪

專題特寫海外專訪

從港企 Buyandship 進軍 看日本如何走出迷失三十年

Japan-Ueno

我在東京的時候,日本負利率政策 17 年以來迎來了終結。

負利率政策的背景,也許大家都耳熟能詳,三十年前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爆破,股市崩盤,房地產價格一落千丈,自此踏入了漫長的不景氣及經濟惡性循環,持續通縮的同時,日本人實際工資未能升幅,像這樣維持了超過 20 至 30 年的光景。

一度以經濟影響力自豪的日本,以手機為例,像 Sony、SHARP 等日本品牌,曾幾何時引領世界潮流,但影響力早已不再,就連本土市場亦告失守,由得 Apple、Samsung 及 Google 瓜分及主宰。

若論有「新石油」之稱的晶片行業,今天一般人會想到台積電、NVIDIA、Intel 又或者 Samsung。試問誰會記得 30 多年前,全球晶片「一哥」和「二哥」竟然是日本的 NEC、Toshiba!

日本被譽為成功走向現代卻又沒有拋棄古老傳統的國家,但長年的經濟低迷時期,卻令這個曾一度領先全球的科技大國彷如停留於某個歷史時空(攝影:尹思哲)

在那個時代,Intel 和 Motorola 都排在後面,其他日企如 Hitachi、Fujitsu、Mitsubishi 和 Panasonic 也上榜全球十強,換言之,全球晶片十強日本就佔了 6 家!

失去的三十年 公共債務高企

「已經很久沒有人跟我提起過 NEC 的名字了!」我跟奧江靖在東京千代田區邊散步邊尋覓咖啡店的時候,他笑著跟我說。

奧江先生多年為外資跨國企業日本市場的掌舵人,服務過的外資企業不計其數,包括 AOL、Twitter、Amazon、Groupon 和 Inline Apps 等,又以業務能力最為出色,不乏從零開始新業務和團隊並達至盈利的經驗。

他最新的身份,是為港企 Buyandship 出任日本主管,並在日本公私合營基金 Cool Japan Fund 的支持下,利用物流科技的優勢,為日本謀求更多的出口收入。

的而且確,代表綜合國力嘅 GDP,日本亦於去年被德國超越,跌落全球第四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分別第一第二),若保持目前趨勢不變,未來相信不久,日本將會很快再被印度取代,跌落第五名。

由於醫療和養老金的壓力,日本政府背負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債務;另一方面,無法退休的老齡化勞動力,也無助於解決不斷膨脹的賬單。

最大問題在於,若看經濟數據,日本人工資已接近 20 甚至 30 年沒有明顯增幅,就連韓國和台灣的實際工資,亦早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日本。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工資升幅跑贏日本人好幾條街的香港人,來到日本會覺得「買咩都好平」,因為日本的企業根本沒有抬價的空間!多年以來,居於東京的日本人,依舊覺得東京的生活指數高企,支付完當月的衣食住,剩下來的錢已經所餘無幾。

港元跟美金目前仍然掛鈎,美元強日元弱,自然也是港客覺得東京什麼都平的重要原因了。

當然日本依舊是世界最發達經濟體之一,人均壽命高,治安良好,謀殺率極低,政治衝突也不多,東京又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鐵路網絡(沒有之一)。而且無論經濟怎樣,東京街頭始終聽到日本人的歡笑聲,這又是後話。

秋葉原街頭充斥了購物的外國人。當日元兌港元的匯率仍正處於低位,港客購物還可以退稅,堪稱高品質遇上低價格(攝影:尹思哲)

年輕人躺平 勞動力不足

奧江先生認為 ,日本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站在日本企業的角度,招募員工亦非常審慎,因為基於日本勞資關係和僱傭制度,企業相對很難去解僱員工,萬一招來不合適人選,對企業而成本相當高。

普遍日本年輕人的心態,跟西方也頗為類似,他們不想加入傳統行業工作,例如人工低壓力大工時長的服務行業,偏偏日本在經濟結構上依然相當依賴服務業,對年輕人而言最辛苦和厭惡的工種正是酒店、餐飲等傳統行業。

「這不僅是文化問題,也是日本僱傭法的問題。 企業想要解僱員工十分困難。 所以僱用很多人是風險很高的。 萬一某人表現不佳,那麼你知道,要與他們告別並不容易。 」

現今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年齡在 60 歲以上,使日本成為世界上人口最老齡化的國家,僅次於小國摩納哥。而且日本錄得的出生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少。到 2050 年,可能會失去其現有人口的五分之一。

「上個週末我去了肯德基,整家店他們就三、四個員工,而且這幾個員工看起來有些年紀,因為他們找不到願意在快餐店打工的年輕人。」

中小企嘅老闆也會抱怨,很難找到年輕人肯願意加入他們的行業,造成人手不足的問題,尤其比較相對厭惡性的職業,例如日本酒店清潔工的長年短缺,已經導致行業的「結構性轉型」,酒店房間不會每天清掃(客人需主要要求清潔),主要補給例如毛市浴袍等,職員會掛在房間門口,其他牙膏牙刷棉花棒之類,放在大堂任客人自行取用。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大部分酒店清潔工都是南亞裔臉孔,不是本地日本人。據說 Covid 之後旅客數量的大幅恢復,反而放大了後疫情時代「勞動力不足」的處境;另一個明顯現像,是很多應用機械人或科技自動化的餐廳,不管是下單和準備食品和結帳,日本應該也是全球之冠。

偏偏日本經濟非常倚重服務業,而服務業的質量建基於訓練有素和數量充足的人手。

奧江靖屢次擔任外資企業在日本的舵手,他稱今年首個主要任務就是為  Buyandship 日本團隊招募人手(攝影:尹思哲)

負利率終結 轉角的曙光?

近月日本股市創下新高,外資及遊客前赴後繼地湧入,再加上負利率政策的終結,局面似乎撥開了一片雲霧?其實日本若要想再次繁榮,就必須擁抱變革!

當日本面對年輕人不入行、人口老齡化、本地消費力不足的問題,但與此同時外資和旅客湧入、股市也創新高的情況下,集中提振出口、吸引更多旅客在回國後繼續採購日本貨,很可能就是對症下藥的良方。

有份投資港企 Buyandship 的 Cool Japan Fund,正是日本公私合營的基金,就像淡馬鍚之於新加坡一樣。

日本人向來有「我唔使做外國人生意」的心態,加上曾一度過份依賴中國遊客(至今中國旅客已回復不少,但佔比確實有所下降),會不會很難說服日本企業海外市場?

「在 COVID-19 之前,日本 30% 海外遊客來自中國大陸,儘管他們正逐漸回來,但經過近年一些地緣政治事件之後,其中部分肯定不回來了。所以現在最多的遊客來自韓國,是的,第二是台灣,第三是香港!」

「但減少了對中國遊客的依賴,也是好事。我認為日本應該歡迎來自中國的遊客,但我們不應該太依賴他們。」

Covid 及其防疫措施降温後,外國遊客正式回歸日本購物,不少連鎖零售店已準備好即買即送配套,方便旅客無需攜帶「戰利品」繼續行程,例如到北海道滑雪(攝影:尹思哲)

電商延續購買生命

奧江先生表示,海外遊客到日本旅行之後,超過 10% 的人將繼續在網上購買更多日本貨品。「例如他們在日本時購買了其中一種產品,肯定會回國後嘗試在零售店購買、他們當然想購買相同的產品,但如果居住的地方沒有出售日貨的零售店,他們該怎麼辦?在線購買該產品可能比訪問零售店更容易!當然,我們還未計那些從未訪問過日本的人。」

主打物流科技的 Buyandship 硬件設備也不俗,他們有自己的貨櫃,在 13 個不同的國家設有倉庫。「是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而且競爭對手不能夠在一天內實現這種優勢,他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到。至於我們與 Cool Japan Fund 的合作,可以幫助我們跟更多日本企業合作的機會,因為他們發現了這家公司獲得 1000 萬美元融資,確實是一個有幫助的證明。」

Cool Japan Fund 希望推動更多日本的文化出口,包括日本的食品、動漫,奧江先先表示東京除了秋葉原,還有個地方叫中野百老匯,有很多零售店專門出售動漫商品,例如 figure 和其他周邊,其中過半顧客都是外國人(秋葉原也是),可想而知,海外對日本文化出口有著極其龐大的需求。

但以港企身份在日本「拼出口」,我問奧江先生會不會擔心地緣政治?

「要知道,若要做任何的海外業務,總是存在地緣政治風險,即使是美國,肯定也會有所謂的地緣政治風險 。 我認為香港肯定比以前更與中國的命運交織在一起,但另一個有利因素是,香港一直是眾所周知的國際航運中心。」

獲得 Cool Japan Fund 融資以前,去年 Buyandship 就幫助日本付運了價值 1 億美元的出口貨物,其中香港用戶「貢獻」更是高達 80% ,買入超過 8000 萬美元價值的日本貨品。

為應對經濟不景氣,多年以來日本人從個人心理上、商業模式上一直尋求改變,雖然過程漫長,但始終沒有拋棄大和民族一些最古老的信仰和價值觀(攝影:尹思哲)

成敗取決於日本企業

日本最近終止負利率政策,央行的立場是對未來感到樂觀:「我們見到工資與物價之間的良性循環已被確認正在加強。」日本經濟過去的瓶頸,在於企業在本地消費力不振情況下,沒法提高價格(市場價格敏感度高)獲利,於是也沒有能力支付更高工資。時至今日,日本官方對企業能夠增強「獲利」感到樂觀,從而支持更高昂的工資成本。

這份信心不會平白而來,是對加息後日元升值、減少企業入口的成本嗎(但日元卻不升反跌)?加息後,本地依靠借貸的個人或中小企,購買力還能繼續嗎?但如果新增的消費是來自海外呢?

在日本,針對外國人的「價格歧視」比比皆是,例如外國人要在東京租屋,基本上不付雙倍租金基本上免談(肯付也不一定能租到),酒店價格也能夠反映這現象,網上預約比即時出租更貴。當然,部分專做外國客生意的品牌和免稅店,出於營銷策略,例如 Uniqlo 及子品牌 GU,都很大方提供和推廣免稅優惠,其實手段不同但目標一致:賺取更多外資。

奧江先生表示,「Buyandship 有三個優先事項。第一是出口,就像我說的,透過合作關係並將日本商品出口到日本以外的用戶群。 另一個是進口。 進口意味著當我們日本用戶群也在不斷成長,他們亦會有興趣使用 Buyandship 服務在日本境外購買東西。 所以,我們的計劃是與 paypay(日本最受歡迎的電子支付) 這樣的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和合作。第三就是針對入境日本旅客的消費,跟零售商和百貨公司合作,作出相應的物流集運配套。」

當然,前提依舊是屬於「供應方」的日本大小企業,是否願意投放更多資源,跟 Buyandship 這樣的物流科企合作,共同拓展海外市場,包括開拓互聯網的電商銷售管道、支援線上客服查詢,以及在大型百貨公司、零售店的櫃枱,增添購物後集運的物流安排。

包括奧江先生在內,我在日本認識的幾位新朋友,都很坦率地陳述一個事實,「日本人都有不願作出改變的保守傾向。」

日本能夠憑著終結負利率政策、踏入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時代的轉機,利用創新科技和數碼化,將眼光更遠地放在日本以外的市場?展望未來,日元匯率會步上升軌、繼而提昇綜合國力並在國際舞台重獲影響力嗎?要達到這些目標,日本需擁抱變革,或與一些他們珍視的古老傳統和價值有所抵觸,但我相信日本有勇氣走這一條漫長的遠路。

採訪、撰文:尹思哲

read more
海外專訪資訊保安

Microsoft:消費者重視數碼誠信  企業應確立零信任機制

P1020486-001

所謂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商戶的企業數據一但外洩,不少消費者會即時判定其誠信破產,後果堪虞。市場研究機構 IDC 早前一份全球調查報告顯示,逾半消費者表示若正使用的數碼服務違反誠信,將會轉用其他機構服務;另每 3 名消費者便有 1 人表示會毫不留情地停用該項數碼服務。當中,更有 17%消費者會主動遊說親友別再使用該數碼服務,可見普遍消費者對企業數碼誠信(digital trust)相當重視,企業一旦違反誠信很難挽回客戶信心,隨時錯失生意。

read mor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應用方案海外專訪雲端服務

Microsoft 首個亞太區體驗中心本月揭幕  新加坡直擊創新行業體驗區

P1020431

研究機構 IDC 預計及至 2025 年,數碼設備將增至 400 億個,而由這些設備所產的數據更將高達 80 千萬億兆位元(Zettabytes,ZB)。企業若能迅速採用創新科技並建立技術能力,則有望將這些龐大的數據化為競爭優勢和商業價值而非營運負擔。

為向企業展示如何透過創新主導科技重塑未來工作的無限可能,Microsoft 首個亞太地區體驗中心正式於本月 12 日揭幕。全新的亞洲體驗中心位於新加坡 Frasers Tower 的 Microsoft 新區域總部內,分別展示不同行業的創新技術方案。

Microsoft 首個亞太地區體驗中心的核心範疇:

  • 體驗區(Experience Zone ) — 劃分為不同行業的方案示範區,以展示現階段各行各業的部署實況。專家團隊會帶領訪客進行定制旅程,體驗不同的技術轉型經歷,讓他們得以第一身體驗針對其業務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引領他們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 Microsoft 技術中心 (Microsoft Technology Center,MTC)—  為讓客戶能夠專注於決策過程,MTC 除了提供基於設施的技術討論,同時會搜羅合用的資源,以協助客戶更快地完成交易以及擴大交易規模。
  • 網絡安全中心(Cybersecurity Center)— 展示 Microsoft 發布的威脅情報分析,提高企業對網絡犯罪威脅的認識,並加深了解數碼平台和雲運算。
  • 創新工場(Innovation Factory)— 提供一個具創意的環境,讓相關人員通過構思會議或 hackathon 產生創新的意念。

▲剛剛於 Azure Marketplace 推出的 Microsoft FarmBeats 將 AI、邊緣運算(Edge)以及 IoT 帶進農業領域。

根據多項研究顯示,我們必須在 2050 年前大幅增加全球糧食產量才足以追上人口增長。儘管科技可以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但由於農場通常沒有電源或互聯網連接,加上農民普遍不熟識科技,因此未見廣泛採用,或受到相當限制。而 FarmBeats 則針對從感應器(sensors)到雲的端到端方法來解決問題,務求實現以數據驅動農業。Microsoft 認為,以數據加上農民對農場的了解和直覺,可以幫助提高農場生產力,還可以降低成本。但要從農場獲取數據非常困難,因農場範圍或場內通常沒有電源。有見及此,FarmBeats 正構建幾種獨特的解決方案,透過低成本的感應器、既有電視通訊塔、無人機以及視覺和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FarmBeats 的感應器箱子可以風力/水力/太陽能發電驅動,蒐集所得數據將透過既有電視通訊塔傳輸至 Azure 進行分析,既無須額外部署大型基建,農場員工更可隨時隨地以流動應用程式存取相關數據及分析結果。前期每 10 米便須安裝一個感應器箱子,如今則每 1 平方公里安裝 1 個,部署過程需時不超過 1 小時。

豐田智能起重車系統(Toyota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從自動導航起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AGV)到自動倉庫均有覆蓋。全新起重車不僅附有攝錄鏡頭,可辨識行車路線上的物件,亦會透過雲端機器學習持續學習新指令,例如學會辨識「STOP」標示。

▲Microsoft 為 Renault 一級方程式賽車隊提供雲端運算及分析,於車身安裝約 200 個感應器,實時蒐集數據以研制最佳的賽車設定,更可藉由 AR 技術掃瞄賽車模型並展示於屏幕上。據了解,每季賽事將產生多達 4000 萬個不同的模擬策略。

▲ 體驗區內自然少不了金融保險業相關的雲端及人工智能方案示範案例。

▲有北美醫療機構在培訓醫護人員時,為確保他們能在不影響病人的情況下獲得最多的外科實習機會,近年便採用了 AR 方案,透過 Hololens 和醫療用假人進行模擬練習。

▲新零售近年大行其道,這項示範方案便助零售商解決了排隊試身的問題,除可直接在智能鏡子上完成交易及支付過程,亦可傳召店員協助如替客人換成中碼衣服等。

▲ 創新工場設施完備,可讓企業通過舉辦 hackathon 構思創新意念。 

read more
企業趨勢業界專訪海外專訪

香港電競業仍處起步階段  期望 5G 成為增長動力

25EB5C42-4784-42F2-9B3D-B1050949F4A5

電競可以說是全球最能賺錢的新興產業之一,市場預計 2020 年全球電競業收入達 130 億港元,同時亦衍生出來的工作,除了職業玩家之外,亦有項目管理、市場推廣及電競導演等職位。究竟香港電競業前景是否真的亮麗?香港電競業能否帶來商機?

▲謝允達看好香港電競業,玩家數目增長很好

早前 Unwire.Pro 獲電競產品商雷蛇(Razer)邀請到新加坡總部參觀,並與公司管理層進行訪問。雷蛇全球電競總監謝允達表示看好香港電競業,他指出香港的電競發展步伐與其他國家都差不多,以新加坡及香港作為比較,甚至相信香港的觀眾及玩家數目比新加坡多,因為認為香港的玩家數目錄得很好的增長。謝允達又說,不少國家的電競業才剛剛起步,因此香港已經算是發展較快的地區,但相對於歐美國家仍要繼續努力追上。

香港仍需努力發展電競

外國電競產品商就認為香港發展步伐快,那麼在本港電競營運商及電競隊班主又如何看前景呢?CGA 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周啟康認為,香港的電競業仍較其他國家遠遠落後,而氣氛也不是很好,但他說看到香港仍有很多人喜歡打機,只是需要多點時間及多點電競館場地,讓市民可以更廣泛地接觸電競。

▲周啟康認為,香港電競業仍較其他國家遠遠落後

回顧旺角 CGA 電競館的發展,開業不足一年,佔地 2.5 萬呎,發展的部署雄心壯志。不過周啟康就指近日受到零售市道影響,計劃將電子產品零售部轉型,改為營運 120 部夾公仔機,預計三個月回本。至於由另一公司經營,於 2017 年開業,位於 D2 Place 的電競館 Versus Stadium 亦改建為 VR 場地。

▲鍾培生認為,如果喜歡電競,最簡單是購買騰訊股票

作為商家當然希望產品可以賺錢,而作為玩家當然希望打機之餘又有收入。HKES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鍾培生認為,打機只是一項娛樂活動,如果付款買到遊戲後,透過活動賺回金錢,「這是一種福氣要感恩的事」。他又以 PS2 作比喻,「我買一部 PS2 回來玩三國無雙第一集的時候,不會預期可以打很久,然後有人送回 PS2 給我,這是不合理的事。」更直指:「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電競,我覺得最簡單是購買騰訊的股票,因為你不會做得好過騰訊。」

數碼港斥 5000 萬元建立電競館

去年香港政府撥款一億元予數碼港發展電競,包括將數碼港商場改裝成為電競場地,在政府支持下,香港發展電競是否真的擁有巨大商機呢?

▲數碼港花五千萬元將商場改裝為電競場地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表示,今年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全球電競行業已有 10 億美元的市場大小,而觀看電競的人數及參與電競人數達 4.5 億,加上目前香港的電競隊數目不多,只有不足十隊,因此認為電競業發展有很大的潛力。至於香港政府撥款的一億元資金,數碼港已利用當中 5000 萬元將數碼港商場改裝成為電競場地,而剩下 5000 萬元用於業界支援計劃,包括舉行活動的營運費用。

任景信指出,在這個場館以內申請資助計劃的數字來說,已經有超過 20 項活動入紙申請,等待不同的時間舉辦 。例如 10 月及 11 月都有一系列的賽事,包括香港電腦商會的商會盃、阿里巴巴體育舉辦的世界電競運動會及大灣區電子賽車運動會,甚至明年 1 月至 3 月亦有不同的賽事排隊舉辦 。

5G 將改變電競業

▲陳永和認為,5G 將改變遊戲業及電競業發展

上周通訊辦批出 5G 頻譜予四間電訊商,分別是:中移動香港、和記、數碼通及香港電訊,頻譜使用費總額為 10.06 億元,預計最快於明年 4 月推出 5G 服務,相信有利電競行業發展。雷蛇環球市場助理副總裁陳永和指出,5G 將會提供更快的固網服務及容許團隊去完善裝置,令手機、電腦及主機都有更好的連接網絡,因此預料 5G 的推出將會改變遊戲行業及電競行業發展,並為讓更多人參與不同的遊戲及其他串流內容。

政府資助申請途徑不明確

▲CGA 電競館

雖然陸續有不同的配套及科技推出,從而支持電競業發展,但業界認為政策上仍有不足之處。周啟康認為,現在在香港很難做電競,而政府才剛剛開始投放資源,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舉例,現在很多選手出外比賽都是自費,自付機票酒店打比賽,都沒有給他們任何支援,加上本地做電競的企業都是靠商家找贊助支持。

而鍾培生直言,直到現在也不知道如何申請政府資金,甚至這四年的創業路上沒有拿過政府一元,他舉例之前亞運選手的機票都是自費的。

產業的發展絕對需要政府及商界的推動才會成功,雖然現在香港電競業是起步階段,但對於傾重於旅遊及金融業的香港來說,多元發展是一件好事。不過要電競成為一個產業為本港帶來重大貢獻,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了。

read more
企業趨勢海外專訪電子商務

騰訊啟動倍增計劃催谷新零售  數碼化驅動「人」、「貨」、「場」融合

P9450886

數碼化轉型可算近年最熱門的 IT 課題,在流動和社交網絡滲透以及物聯網普及的催化之下,數碼化轉型對不少行業而言已不止是競爭優勢,更是生存的必要手段。有見及此,騰訊亦將過去每年會舉行的 3 場大會:「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騰訊雲+未來峰會」和「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合而為一,首辦「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足見騰訊對數碼化的重視。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認為,當前數碼化發展有 3 個重大演化:從「開放生態」到「生態開放」;從「互聯網產業」走向「產業互聯網」;以及從「數碼全球化」到「全球數碼化」。

劉熾平指出,數碼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乃大勢所趨,而騰訊將秉承開放的原則,不止於「以開放來促成生態」,更會「以生態方式來進行開放」。而騰訊將與 To C 和 To B 的業務合作夥伴共同構建理想的數碼生態,結合 To B 的業務和 To C 的產品,打開 To C 和 To B 的新領域。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透露騰訊將與 To C 和 To B 的業務合作夥伴共同構建理想的數碼生態。

湯道生強調騰訊的定位始終是「數碼化助手」,提供工具、建設生態,同時協助開發者及企業與騰訊的活躍用戶群連接起來。 

騰訊決意當數碼連接者

「未來所有成功的企業一定將會是數碼化企業,騰訊的目標是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最大平台,充當數碼的連接者。」劉熾平與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都不約而同地再三強調,騰訊只會做「助手」和「連接者」,為合作夥伴及企業客戶提供平台,助他們走向數碼化,而決非傳統互聯網行業的顛覆者。

「產業互聯網是一個貫穿設計、研發、生產、組裝、物流、服務全周期的概念。唯有各個環節都完成數碼化升級,打通價值鏈,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效率、實現產業進化。」湯道生又強調騰訊的定位始終是「數碼化助手」,提供工具、建設生態,同時協助開發者及企業與騰訊的活躍用戶群連接起來。 

與此同時,騰訊副總裁、智慧零售負責人林璟驊在分享零售業前景時亦指出,騰訊只做零售助手而不是零售這件事。「客戶不屬於品牌,不屬於商店,而屬於平台電商。騰訊的定位是連接消費者和商店。」

騰訊副總裁、智慧零售負責人林璟驊相信零售數碼化的下一步將是基於人、貨、場融合的趨勢。

啟動倍增計劃

傳統零售以銷售場地和貨物品質為影響銷情的主要因素,惟隨着社交媒體宣傳效應,以及數碼化帶動線上零售和電商平台,人與人之間的數碼化連接成為了全新的銷售場景。「人」成為了「場」的延伸;「貨」成為訊息的載體,反向重構供應鏈;而「場」的彊域將被重新定義,讓交易和互動不再受限於空間和時間,銷售接觸點大增。

數碼化驅動「人」、「貨」、「場」由過去的割裂走向融合,衍生出更多可實現轉化和交易的觸點。林璟驊認為,零售數碼化的下一步將是基於人、貨、場融合的趨勢,以嶄新的模式貫通線上觸點、線下觸點、社交觸點和商業觸點,並且通過數碼化工具實現對用戶的可感、可知、可運營。

騰訊同時宣布針對智慧零售啟動倍增計劃,提供 1V1 咨詢服務,以培訓、認證、遊學交流等方式培養零售數碼化人才,同時通過新業態競技大賽,建立優秀實踐的成功案例。據悉,倍增計劃包括為 200 家以上的企業提供診斷咨詢、透過倍增學院培訓超過 1000 名零售數碼化人才、建立逾 100 個實踐案例。計劃將針對以微信為主要陣地建設私域流量池的企業,採取定向邀請制,每期限 15 至 20 家商戶。除會舉辦年度頒獎禮,更會為參與企業提供千萬廣告金獎勵,同時挑選權威機構數碼化案例印刷白皮書。

第一期倍增行動,參與商戶微信側銷量環比增長 376%;第二期參與商戶微信側銷量環比增長 270%。其中 3 家商戶在倍增期間,微信側生意佔大盤比超過 10%。林璟驊續指,中國的 Uniqlo(優衣庫)通過小程序官方旗艦店,整合了多個觸點流量,購買轉化率超行業 3 倍。

Uniqlo:藉小程序整合多觸點流量 購買轉化率超行業 3 倍

在電商的衝擊下,GAP、ZARA、H&M 等一眾品牌都曾陷入業績低迷,不得不通過收縮海外市場、減少庫存、關店和裁員來平衡利潤收入。Uniqlo 則是個例外,據其母公司迅銷集團 2018 財年財報顯示,收益同比增長為 14.4%,淨利潤 1548 億日元,連續 2 個財政年度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市場佔比 25%,成為 Uniqlo 全球第二大市場。

近年,迅銷集團大力推動「有明計劃」,計劃核心就是配合數碼化及互聯網,變革未來服裝零售的消費模式,根據消費者在互聯網時代的洞察,更快捷、更智能、更有效地滿足顧客。為此,迅銷集團還在倉儲、物流、AR 技術、無人操作、自動化等領域進行了探索。

Uniqlo 中國品牌媒體企劃總監朱鳳身指出,傳統零售是賣東西,流程是生產完貨再把商品推給消費者;而未來的零售應以消費者需求主導。

去年底,Uniqlo 推出了「掌上旗艦店一鍵隨心購」,用戶可從官網、官方 APP、微信小程序和線下掃碼購進入。零售商紛紛尋找新渠道,而 Uniqlo 則通過「掌上旗艦店」貫通了微信公眾號粉絲、線下自有流量、商業流量和騰訊社交流量四大渠道。通過數據整合與分析,Uniqlo 不僅能獲取更加精細的用戶分析,與顧客之間的關係也隨之改變 ── 從單向流量觸達轉向立體的「數碼觸點」。後期,借助數碼化運營工具,Uniqlo 可以對「數碼觸點」進行交互式管理,加強門店、網店、平台等線上線下全場景、全渠道之間的協作,有效提升消費者的用戶體驗。

K11:成為租戶的共創者而非場所提供者

提及 K11 商場,相信大家即時聯想到其藝術展品。這便是  K11 的成功之處。

「不少商場都有定期推出主題展供消費者打卡,這些推廣雖然有宣傳作用,但無法留住客戶。因此我們就想出一個主題:藝術。」K11 資深運營董事(香港)胡玉君續指:「商場與不同品牌合作很容易,但前來商場打卡的是否租戶的目標顧客?消費者打卡過後,對商場和租戶的品牌形象有提升嗎?不見得。但藝術展覽就不一樣,藝術品是獨一無二的,你想觀賞這件藝術就只能來 K11,久而久之,大家都會將藝術品和 K11 畫上等號。」

胡玉君強調,零售商未來如果要真正成功,不能只定義自己的品牌角色,而是必須成為用戶的共創者和共建者,成為真正的品牌和知識產權,不然就只是一個售貨場的提供者。

read mor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海外專訪

3D 打印個人化面膜:首創以數據推動個人化護膚產品  Johnson & Johnson 藉科技顛覆美容業

P9460688

以為美容和科技沾不上邊?其實美容往往涉及醫療保健和生物科技領域,Johnson & Johnson 就在 CES Asia 演講上展示了一系列融合了創新科技的美容產品方案,為用家提供完全針對個人膚質所需的產品,揭示 IT 未來勢將顛覆美容界市場。

過去只在科幻電影出現的智能鏡子,如今已成為現實。Johnson & Johnson 就提出了「Bathroom of the Future」概念,透過讀取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為用家提供最貼心的建議,例如早上醒來,magic mirror 可分析用家的面容,得出昨夜深層睡眠不足的結論,繼而建議合適的面膜或急救護膚品;又或經 IoT 讀取氣象訊息,告知用家今日戶外陽光猛烈,須加強防曬,應採用 SPF 50+ 的防曬霜,再結合用家的個人記錄如敏感膚質等,推薦最切合用家需要的防曬產品。

Skin 360 讓用家可透過外掛鏡頭以智能手機分析面部皮膚,從而針對不同部位及問題推薦最合適的護膚產品。

Neutrogena MaskiD 糅合了數據分析、生物化學、物料科學、3D 打印、皮膚生學和人工智能 6 大科技。

▲面膜從此不再劃一大小,可按個人面形度身訂做,更可按不同部位皮膚問題選用不同原料。

一個人的面膜

繼於 2018 CES 上發表 Skin 360,透過外掛鏡頭助用家以智能手機分析面部皮膚,從而針對不同部位及問題推薦最合適的護膚產品後,Johnson & Johnson 收到大量回應,市場聲音除希望透徹了解自己的膚質,更希望能進一步提供真正個人化的產品。

過去,莫說開架品牌,即使專櫃品牌亦難以提供個人化面膜,大都是「one size fits all」的劃一面膜,無法滿足不同面型和膚質的需求。

是次展示的 Neutrogena MaskiD 產品方案預計將於年底正式在美國有售,而下一步將於中國推出;至於會否在香港推出,有關方面則表示要視乎實際市場反應再作決定。用家只須以智能手機的 3D 攝影鏡頭自拍,系統即會根據用家的立體面形包括鼻形、雙眼間距、唇形和大小等數據建立一張多維面形圖,準確勾勒完全貼合用家面形的面膜形狀與大小。每張面膜均會分為 6 個部位區域,由 Neutrogena Skin 360 分析不同部位所需,並建議各部位最有效改善皮膚問題的配料,再以透明質酸等生物材料應用於 3D 打印技術,進行個人化水凝膠面膜 3D 打印,面膜形狀的精準度高至 1 mm。

▲ 首先以自拍相片勾勒出面膜的正確大小和形狀

▲ 可跟循指示修正面膜分佈

▲可根據 6 個部位的皮膚分析以及建議挑選不同原料以針對如暗瘡、乾燥、泛油等問題製作個人化 3D 打印面膜。

DNA 預視衰老問題

Neutrogena MaskiD 標誌着生物打印技術首次運用於生產商用消費產品,3D 打印技術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令 100%個人化的商品仍可以開架貨品價格提供,意味着消費者層面將可更大規模地走向個性化醫療。

那麼,下一步能如何提供比 Mask ID 更個人化的產品服務?

答案就在 DNA。

為引入更多創新科技,Johnson & Johnson 於美、加及上海等地設立了多個 JLABS 科研實驗室。而研究指出,60% 的皮膚衰老癥狀由基因決定,即基因很大程度地決定了我們將如何老去。雖然我們無法改變 DNA,但盡早了解自己的基因組合,即可針對 194 組基因和 10 個皮膚維度採取預防措施,延遲皮膚衰老問題浮面。因此 Johnson & Johnson 計劃推出一套 DNA 檢測方案,以非入侵式(如收集口腔唾液)方法取得 DNA 樣本再寄往 Johnson & Johnson 進行檢驗,然後詳細分析其衰老軌跡,再針對可預視的問題建議合適的個人化防衰老護膚產品。

 

read more
VR/AR/MR人工智能專題特寫業界專訪海外專訪

CES Asia 於上海揭示最新技術  華為主動回應中美貿易戰壓力

P9460369

由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主辦的 2019 亞洲消費電子展(2019 CES Asia)本周假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美國消費技術協會總裁兼 CEO Gary Shapiro 表示,今年為 CES Asia 開辦以來最盛大的一屆,匯集超過 550 家公司,比5年前首屆舉辦時增加了 159%;而與會者亦超過 50,000 名,較首屆增加 74%。

被問及因何選址上海舉辦 CES Asia,Shapiro 回應指中國市場潛力龐大,而上海作為中國的主要城市之一配套完備相當合適,他亦坦承亞洲參展商或買家若遠赴美國 CES 所費不菲,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因此增設 CES Asia,為亞洲地區的參展商提供一個大型展會平台。

▲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總裁兼 CEO Gary Shapiro 指 CES Asia 可為亞洲地區參展商提供大型展覽平台。

那麼將來可會考慮在香港舉辦 CES Asia?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 CES 行政副主席 Karen Chupka 笑指香港已有許多出色的大型展覽會,暗示香港未必是首選,「但我們也不排除任何可能性,CES 也曾先後在紐約和芝加哥舉行,如今則落戶拉斯維加斯,所以不排除 CES Asia 將來也會轉移到其他亞洲城市舉辦。」

Chupka 強調,CES 與其他展覽會最大的分別和優勢在於豐富的主題演講及行業分析分享,因此 CES Asia 除了參展商更聚焦亞洲市場外,演講內容和講者亦是區內相當有份量的嘉賓。

CES Asia 今年便邀得華為、Audi、Horizon Robotics、Hyundai 等企業進行主題演講。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以「全場景智慧化,迎接產業歷史性機遇」為演講主題。

▲ 1+8 聯動 IoT 硬件生態加速,手機是主入口,帶動 PC、電視、耳機、車機、手錶、眼鏡、音響、平板這8個輔入口。

華為: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擔任今屆開幕主題演講嘉賓,並以「全場景智慧化,迎接產業歷史性機遇」為題,不過邵洋未有即時進入主題,反而大方主動提及華為站在中美貿易戰的火口上,內部員工的狀況。

「朋友關心問我最近壓力會不會太大。那是很複雜的情緒,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只能說,現在不是華為最危險的時候,而是最好的時候。」邵洋認為遇到挑戰難關往往是工作最有樂趣的時候,而現在那感覺又回來了。「開會到十點多回到戰略部辦公室,結果很多人還沒下班。很多人不願意回家,想做多一點,想解決問題。大家都很開心地工作,認為把問題解決才是工作的樂趣。」

當前,全球終端產業正處於革命性體驗的前夕,因此華為提出了產業解構、全場景智能化,以及結構化硬件平面等解決方式。邵洋形容,消費者如今主要使用手機,連家用電腦都少用了,電視機更是留給 60 歲以上的人的。不過他又指,電視若能跟手機產生緊密互動,即可讓電視機成為家庭訊息娛樂中心;兩個大小屏幕自然切換,電視機便可成為體驗的放大器,處理包括日程、備忘錄、照片、視頻、娛樂賬號等資源共享,更可用作高清視頻通話。

「1+8 聯動 IoT 硬件生態加速,手機是主入口,帶動 PC、電視、耳機、車機、手錶、眼鏡、音響、平板這 8 個輔入口。8 個輔入口各有特色和特長。」邵洋提出以 HiLink 帶動物聯網硬件生態,從智能家居生態升級為全場景 IoT 生態。

▲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市場研究副主席 Steve Koenig 認為接下來的十年, IoT 將從過去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逐步走向智聯網(Intelligence of Things)。

IoT:從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到智聯網(Intelligence of Things)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市場研究副主席 Steve Koenig 認為,接下來的十年中,數據將會成為消費者技術的重要決定因素,正式進入數據世紀(data age);而 IoT 將從過去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逐步走向智聯網(Intelligence of Things)。

Koenig 又預測第 4 波工業革命將是智能技術,「過去三次工業革命(蒸汽、電力、電腦運算)每次都花上十年以上才成形,今次亦不可能一蹴而就。第 4 次工業革命將可帶來顛覆性的新體驗、新機遇和更好成效,而 5G、人工智能、語音啟動數碼助手這類過去只在科幻電影才有的技術將成為現實。」

5G 勢成技術發展催化劑

雖然 5G 大多由市場巨擘牽頭,惟 Koenig 指出更多有趣的新技術和產品由初創開發,他個人最欣賞機械人領域,但認為 5G 將是重點技術,因 5G 可以為其他技術領域開啟更多可能性,有助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他又料亞洲將領先 5G 技術,包括在 4K 流動視頻、智慧城市和製造業等領域。「日本正密鑼緊鼓於 2020 東京奧運展示其 5G 成果,而中國亦已計劃於今年 10 月於全國 40 個城市推出 5G。中國是非常獨特的國家,在這裡,新興技術很快就會變成主流。原因有二:一是國家想推動甚麼就必定會成事;二是使用科技的多是年輕人,他們更容易接納新技術。」

據統計,中國擁有智能喇叭的比例達 30%,遠高於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13%)、新加坡(13%)和南韓(23%)。Koenig 舉例指騰訊的小微和阿里巴巴天貓精靈迅速將 AI 滲入用家的日常生活,改變了人們與科技互動的方式,影響深遠。

▲ 智能汽車技術乃 2019 CES Asia 的重點展覽。

2019 CES Asia 分別以 5G、AI 人工智能、AR/VR、智能汽車技術和初創為展覽主題,Shapiro 指出展覽場館所展示的創新勢將為市場帶來顛覆性技術,但同時亦提供了解決方案。

至於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熱,Shapiro 認為在這個全球互連的年代,將關稅作為孤立創新技術的手段會將全球經濟推向不明朗。又以諺語「When elephants fight, the ground gets trampled」比喻貿易戰對雙方國家都有壞影響,應聚焦可以團結人們而非分裂人們的事情。

read more
專題特寫海外專訪雲端服務

阿里雲藉 China Gateway Program 攻亞太區雲市場 與 WeWork、軟銀通信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P9460072

雲運算乃企業數碼化轉型的核心項目,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去年第四季度以 AWS 穩佔 32% 全球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急起直追的 Microsoft Azure 市佔率已攀升至 16%;而隨後的 Google Cloud 市佔率則為 9%。總結 2019 年第一季,雲上之戰三巨頭排位不變,不過 AWS 增長放緩,意味着其他雲服務供應商仍有搶佔市場的空間。

面對強大對手,意欲拓展亞太區市場的阿里雲近日便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及夥伴合作策略,包括與 8 家新加坡合作夥伴共同推出 China Gateway 項目,藉阿里在大陸的業務優勢吸納計劃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商客戶;而率先打響頭炮的是與 WeWork 和軟銀通信科技(上海)所達成的戰略合作。

▲ 阿里雲智能國際總裁袁千於阿里雲亞太峰會上強調「In Asia, for Asia」。

▲ China Gateway Program 將利用阿里多年積累的技術知識和經驗,扶助區內企業捉緊亞洲和中國的發展機遇,目前已惠及 700 家企業及中小企。

China Gateway 項目扶助新加坡企業進軍中國市場

阿里雲智能國際總裁袁千再三強調「In Asia, for Asia」,表明阿里拓展亞太區的決心。

「不少外商想把握中國市場商機,惟缺乏相關經驗。China Gateway Program 目前已惠及 700 家企業及中小企,我們將為這些企業提供中國法律顧問服務、各項審查建議,和進入中國做生意相關的種種技術知識,包括電子商務、支付、基建、物流、供應鏈和雲服務等範疇。」袁千形容,中小企較缺乏資源和人才,而阿里的小程序目前僅需 5 日即可開發出 app 插件連到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能觸及多達 10 億登記用戶消費者,可謂龐大商機。

據悉,China Gateway 項目的合作夥伴包括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新加坡企 業發展局、星展集團中小企業銀行、新加坡中華總商會(SCCCI)、新加坡管理大學(SMU Academy)、SGTech、新加坡創業行動社群(ACE)和 TechNode 等機構。

袁千透露,China Gateway 項目將利用阿里多年積累的技術知識和經驗,扶助區內企業捉緊亞洲和中國的發展機遇。而阿里巴巴將與新加坡及區內合作夥伴合作,為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全面支援,通過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把企業與中國公司和客戶連繫起來。

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對 China Gateway 項目表示歡迎,又指剛自中國出差回國,此行分別到訪北京、深圳及香港等地,令他加深了解創新的重要性。「創新可幫助傳統行業轉型活化經濟增長。政府在鼓勵業界創新的同時,亦須與商界同行並進,藉創新提升工作效率。」

▲ 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認為政府在鼓勵業界創新的同時亦須與時並進,藉創新提升工作效率。

▲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阿里雲智能戰略和市場部總經理郭繼軍(右)與 WeWork 亞洲區副董事長 Christian Lee(左)宣布阿里雲與 WeWork 和軟銀通信(上海)達成戰略合作。

與 WeWork 和軟銀通信科技(上海)合作助企業拓展中國市場

單說協助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也許流於空泛,企業或可借鏡阿里雲與 WeWork 和軟銀通信科技(上海)最新發布的戰略合作。

由即日起,參與項目的企業可獲阿里雲提供的雲產品和數據智能技術、跨境 IT 網絡支持,以及面向不同行業的企業解決方案。而根據是次合作協議,WeWork 將向企業機構提供靈活協同辦公空間(私人、共享或定制形式)、社區互動、與目標客戶、合作夥伴或 WeWork 會員生態系統成員接觸交流的機會;至於軟銀通信(上海)則會為參與企業提供專業的 IT 諮詢服務。

簡言之,此次三方將共建一個一站式平台,為有意進入中國或持續拓展中國市場的各類型企業提供包括雲端技術方案、企業服務、辦公空間、市場活動、商業諮詢等一系列服務。三方還將向參與企業提供市場拓展支援、與本地科技社區交流機會,以及其他商業服務支援。

WeWork 亞洲區副董事長 Christian Lee 表示自己也是過來人,「3 年前 WeWork 進入中國市場,將服務本地化的過程中曾遇上不少挑戰,比方說如何能為會員提供更多服務、獲取適切的工具,如何跟各部門官員溝通等等。由零開始到現時在中國各地擁有 100 個據點,相信當中所遇過的痛點和克服過的困難,將有助參與項目的企業順利進入或拓展中國市場,包括第一步物色辦公室、招聘人才、雲端服務、舉辦活動等等。」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阿里雲智能戰略和市場部總經理郭繼軍則強調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理念,認為該合作項目可為企業創造更多業務價值,讓他們拓展中國市場的進程更暢順。

▲ 阿里雲於亞太峰會上發布超過 10 項新產品及功能。

10 項新產品及功能

為強調「In Asia, for Asia」,阿里雲今次選址新加坡舉辦亞太峰會,同場發布多項項新產品及功能,包括:

PolarDB:這款雲端原生關係型數據庫兼容 MySQL 及 PostgreSQL,具備垂直擴展能力。結合軟硬件的設計架構的 PolarDB 實例規模高達 88v CPU,兼具 710 GB 容量,存儲容量最高可達 100 TB,其彈性可助企業以最低成本應對業務高峰。

Alibaba Log Service(SLS)日誌服務:針對實時數據的一站式服務,可提供日誌類數據獲取、消費、投遞、查詢、分析和可視化功能,全面提升海量日誌處理和分析能力,服務智慧研發、運維、運營、安全等場景。

用戶自帶金鑰(BYOK)和自選金鑰的支援:為用戶提供端對端的軟硬件加密服務,保護傳輸 數據和靜態數據的安全。該功能已在 ECS 雲盤、OSS 物件存儲、RDS 關係型數據庫等產品上開放。

SaaS 加速器:圍繞企業商務軟件從產品研發到部署交付的生命週期,提供快速開發和上雲能力,通過開放阿里巴巴積累的業務能力和技術紅利,幫助 SaaS 服務商連接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客戶,並在不同行業場景如電商、住宿、旅遊行業等,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它具有易於使用的低代碼企業介面和啟動工具,讓企業能輕鬆搭建智能 SaaS 應用。

SAG 智能接入網關軟件版:這是一個用戶端軟件,幫助企業將終端設備如手機、POS 機、筆 記薄型電腦等安全接入阿里雲以及本地 IDC 的混合雲環境。一鍵加速訪問雲上應用和服務。

容器鏡像服務企業版(Container Registry):提供安全的應用鏡像託管能力、精確的鏡像安全掃描功能、穩定的國內外鏡像構建服務、便捷的鏡像授權功能,方便用戶進行鏡像全生命週 期管理。容器鏡像服務簡化了 Registry 的搭建和維護工作,支援多地域的鏡像託管,結合容器服務等雲產品可構建雲上使用 Docker 的一體化體驗。

容器服務 Kubernetes 版(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縮的容器應用管理能力,支援企業級 Kubernetes 容器化應用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容器服務 Kubernetes 版簡化叢集的搭建和擴容等工作,整合阿里雲虛擬化、存儲、網絡和安全效能,以構建雲端最佳 Kubernetes 容器化應用運行環境。

為踐行扶植小型企業成長的承諾,阿里雲同時推出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升級版服務支援計劃。不過袁千表示各行業機構業務需求和規模有別,因此收費將視乎各機構實際所需,但強調中小企業客戶現可享有更多阿里巴巴提供的資源和幫助,而升級後的服務主要包括一對一售前諮詢、全天候技術支援,以及基礎支援計劃中的免費技術支援次數加倍。

read more
海外專訪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企業數碼化轉型應向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P9450665

企業數碼化轉型席捲全球,中國自然不例外。除了為保持競爭力,更大的誘因是數碼化轉型背後所帶來的實際利潤。

騰訊最新發布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 2019》即估算,2018 年全國數碼經濟體量為 29.91 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上升 12.02%,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上升至 33.22%,較 2017 年提升一個百分點。同時,分析發現數碼經濟發展對就業的促進作用顯著。

報告另顯示,數碼產業領域增速最快,顯示產業互聯網是這一輪數碼化進程中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領域。不過,報告同時亦指出增長呈現「東快西慢」的趨勢東部地區增速領先;而南部和北部地區指數增速則無顯著差異。而數碼化發展不均衡的狀況,在 2018 年有一定程度的加劇。根據市級指數計算的數碼化基尼係數由 0.55 上升至 0.59,數碼五線城市在總指數中所佔的比率也有所下降。至於後線城市則正在處於數碼化發展進程中,由數碼政務驅動轉向數碼產業驅動的動能轉換期。

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舜認為互聯網的上半過去了,下半場將是產業互聯。

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舜便於首屆「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開幕致辭時,引用《不是我,是風:勞倫斯夫人回憶勞倫斯》一書帶出他的演講主題。「你是誰不重要,風才重要。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行業,風才重要;第二還得知道自己站在風口上沒有,難就難在不知道甚麼時候風來了。」

陳舜舉例指他的一位舊同窗廿多年前已在唸電腦,考題是以非對稱運算創造一個區塊鏈,所以這幾年間許多根本沒修讀過這學科的人藉挖礦賺大錢他十分生氣。

「朋友說明明廿多年前已在做這樣的考題,有這種技術了,憑甚麼這幫人現在能撈一大筆呢?這就是風來了。」陳舜強調:「互聯網的上半過去了,下半場將是產業互聯,重點是要分析產業互聯的風來了沒。」

過去數年,中國的流動互聯網滲透率接近飽和,數碼化發展模式亦隨之開始出現明顯的轉變消費端增長趨於穩定,而產業領域則有大量新機會產生。故研究報告預期,數碼化發展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走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而雲運算作為數碼世界的基礎設施,有助各行各業構建數碼化轉型,其普及化對中國的數碼發展進程亦有顯著影響。據測算,每增長 1 點雲運算使用量,GDP 大致增加 230.9 億元。從細分行業看來,多數行業指數增速超過一倍以上;其中,醫療、教育增速位居前二,顯示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已成為數碼產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read more
專題特寫海外專訪

國泰再辦 Hackathon 提升使用者體驗:IT 專才是如何煉成的

不少企業頭痛本地 IT 人才匱乏,問題是電腦相關學科不備受家長學生青睞,雖然近年 IT 專才薪酬水平節節上升,然而 IT 部門一般人微言輕缺乏決策權,待公司要節流裁員時卻往往首當其衝,難免令有意入行的年輕人卻步。

到底是否唸 IT 出身方可入行?既然不少 IT 才俊如蘋果教主 Steve Jobs、微軟之父 Bill Gates、Facebook 始創人 Mark Zuckerberg、Uber 始創人 Travis Kalanick 等都是大學輟學生,是否意味着 IT 業界重視實績和創意遠高於一張亮麗的畢業證書?沒有 IT 根底的話,可有其他途徑進修成為 IT 人?

其實近年不少大型企業均不時舉辦 hackathon 競賽活動,讓來自不同界別和背景的參賽者聚首一堂,為既定主題或項目設計應用程式,甚至即場開發應用程式原型(prototype)。活動除可提供一個技術交流和知識交換的平台,亦是不少僱主物色人才的集中地。Unwire Pro 這次便應邀隨團採訪國泰航空 Hackathon 優勝隊伍到美國西岸科技中心西雅圖交流的實況。

▲ 國泰的西雅圖航班是目前本地往返西雅圖唯一的直航服務,由國泰的空中巴士 A350-900 客機營運。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盧家培透露,該航線為國泰第 8 個美國客運航點,除了龐大的客運需求,西雅圖亦為美國第四大出口市場,貨運需求甚殷。其中,市中心的 Pike Place Market 更是當地有名的新鮮海產市場。

▲ 西雅圖同時也是發展蓬勃的科技中心,吸引許多初創企業。因此國泰特地安排今屆  hackathon 優勝團隊分別到 Amazon、Microsoft、Starbucks 的總部和航天企業波音公司的商用飛機總裝製造中心參觀及交流。

▲ Starbucks 全球首家咖啡店以及總部均設於西雅圖,運送至世界各地的龐大貨量亦是增設新航線的原因之一。

非電腦本科出身亦能勝任

有別一般人所想,參與甚至勝出是次 hackathon 的參賽者當中,許多並非電腦本科出身,反而工商管理或企業發展的卻不在少數。

國泰航空於 2016 年首次舉辦 hackathon,當時吸引逾 250 名申請者,入圍參賽者共 120 名;而今屆則錄得多達 850 名申請者(學生組別 522 人、專業組別 332 人),入圍參賽者亦增至 350 人(學生組別 215 人、專業組別 134 人),合共分為 66 組。挑戰開發創新和實用的技術方案,旨在提升乘客在旅程每一個階段的旅遊體驗。

學生組優勝隊伍由中大學生鄭智韜(Chester)、譚學堯(Sean)和科大學生陳逸軒(Leo)組成,當中只有 Leo 修讀電腦科學具編程根底,然而這並未對他們參賽構成障礙,反有一定優勢。

Chester 認為:「可能不少隊伍會以技術為先,專注如何寫一隻出色的 app;而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在國泰當 summer intern(暑期實習生)時經常接觸乘客,除向不少同事討教意見,亦有機會於機場為乘客做問卷調查,比其他參賽者更了解行業的痛點。其他隊伍可能較多從乘客和用家角度出發,考慮如何幫乘客解決問題,締造更好的 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而我們則針對行業痛點去設計一個令航空公司和乘客雙贏的解決方案。我相信這是我們最與別不同的地方。」

▲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 Rupert Hogg(右一)帶領學生組優勝隊伍(左二起:Sean、Chester 和 Leo)參觀 Amazon 位於西雅圖的總部。

以 AI 紓緩機位超賣

Chester 續指,其實不少航空公司經常出現機位超賣(overbook)的情況,惟乘客往往要待 check-in 時才獲通知機位已滿;而地勤亦要即時詢問哪位乘客願意讓出機位,改乘另一航班以換取購物現金券等。Chester 認為,雖然航空公司會提出各類補償方案,但要逐位乘客查問,一來有欠效率,二來亦可能令乘客的滿意度降低,因此啟發團隊設計採用 AI 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式,能計算出哪些航班最可能出現超賣,於是未出發前已透過乘客剖析(profiling)決定誰最有可能願意讓出機位,然後向該些乘客提出獎賞方案。

「例如企業 executive(行政人員)坐飛機大多是出差辦公,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出讓機位吧?又或是一家大細去旅行,願意出讓機位的可能性都較低。透過 profiling,系統會選出適當人選給予獎賞誘因,只要選擇如有需要時願意出讓機位改乘另一航班,無論最後有否 offload 皆可獲得獎勵,如積分、里數或購物折扣等等。如此一來,便可為地勤人員盡快覓得願意改乘航班的乘客,減少對其他乘客造成不便。至於最後真正落實出讓機位的乘客,則可另外獲得額外補償,以上一切程序均可經由我們的 app 完成。」

的確,在接觸過的創投基金負責人當中,莫不強調初創單純有創意構思並不足以成功,能透析企業痛點和提供一個能解決現存行業問題的方案反是致勝因素。事實上,不少初創確憑獨特構思起步,惟往往缺乏市場觸覺、未有透徹了解市場潛力、企業需求和執行力不足,以致初創失敗率奇高。能夠把握航空公司痛點,瞄準用戶所需而設計出這個應用程式原型已是成功的一半。

雖然只屬 prototype,但幾位參賽者亦絕不馬虎。由於沒有權限讀取國泰內部數據,因此專責編程的 Leo 便以美國方面的公開數據進行運算,以展示程式如何挑選合適的乘客出讓機位。問及他們可會考慮成立自己的初創公司,三人則異口同聲表示未是時候。

「先在大公司累積一下驗,建立一定人脈吧,畢竟初創要了解老闆和市場到底需要些甚麼才能機會成功。」目前就讀中大二年級的 Sean 透露未來將加入實習計劃,希望屆時能了解更多大企業的營運知識,再考慮將來會否當創業者。

▲ 專業組優勝隊伍:(左起)符梓鋒、鄭博匡、麥進聰、郭譽豪和雷華康所開發的 app 原型以關注乘客在登機前、旅途中以及落機後的健康為先,提供相關資訊、藥物對照和目的地求醫資訊。

國泰 hackathon 優勝隊伍獲安排到 Amazon 設於西雅圖的總部交流,更得以進入市內地標之一的 The Spheres 辦公大樓參觀。

▲ 提及無人店,Amazon Go 可說是全球第一家,自然是今次 hackathon 交流團必到的朝聖之地。

▲ 店內天花設置了大量智能感應器,惟負責人未肯披露實際安裝數量,僅表示並非採用人臉辨識技術,因此無論客人如何打扮遮掩面貌亦不會影響到系統運作。顧客只須以 Amazon Go app 掃描進入無人店,系統即可追蹤該客人於店內的位置,並從貨品從貨架上轉移以及各項壓力裝置探測到顧客所選購的貨品並將之加入至其購物車,待離店時自動送出訂單及扣除相關款項。負責人又提醒,誰最先將貨物取下貨架便會算到誰的帳戶上,因此假如 A 請 B 替他從貨架上取出貨品,然後將貨品放進 A 的手袋離開,該貨品仍會由 B 負責結賬。

▲國泰航空 IT 基礎架構營運部門總經理 Kerry Peirse 認為 IT 畢業見習生(IT Graduate Trainee Programme)可涉獵不同領域以尋找學員最感興趣的發展方向,有助吸引 IT 專才加入國泰。

見習生涉獵不同領域尋覓發展方向

除了 hackathon 優勝隊伍,交流團成員亦包括國泰航空 IT 畢業見習生(IT Graduate Trainee Programme)。國泰航空 IT 基礎架構營運部門總經理 Kerry Peirse 表示,雖然愈來愈多港企將 IT 項目外判,但國泰反傾向將愈來愈多 IT 項目交由內部開發,並透露未來將投入更多資源到 IT 保安團隊。

「目前我們聘有 400 多名內部 IT 人員,另有 200 多名承包員工和開發項目的合作夥伴,視乎手頭上有多少 IT 項目,畢竟須因應項目多寡而彈性增刪承包商人手。但他們基本上就是團隊的一分子,平常就和 IT 團隊坐在一塊,因為我們的工作需要緊密的團隊協作。」Peirse 續稱:「過去的做法是將大量開發工作外判給像 IBM、HP 等大公司,如今已放棄昔日的孤島(silos)模式,採用 DevOps,新方向非常合適。」

面對各大企業求才若渴,Peirse 認為 hackathon 和 IT 畢業見習生計劃皆有助公司發掘人才。她透露,為期 2 年的 IT 畢業見習生計劃讓學員得以在不同領域學習,每半年最少轉換一個新領域,包括:開發、方案及應用、基建項目、面向機場及顧客、計劃預算及管理等等;而 Peirse 更強調所有見習生均須涉獵客戶服務,好讓將來面對乘客有疑問時亦懂得如何應對。

「我們希望見習生在涉足過不同領域後能找到最感興趣的發展方向,讓他們發展相關技能為公司增值之餘,亦可衷心熱愛自己的工作。」

據悉,IT 畢業見習生計劃自 2014 年首辦,至今已錄取 40 名 IT 僱員,另今年將透過計劃再增聘 15 名 IT 員工。

▲ 波音客機除採用 Rolls-Royce 開發的引擎,據悉每個引擎內置 25 個以上的 IoT 感應器,透過由 Microsoft 提供的雲端方案,可於流動應用程式內檢視包括天氣、燃油效率、引擎效率等資訊,並自動進行基本工作檢測,對比傳統填寫飛行記錄本(logbook)有效率得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