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融科技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恒生銀行與科學園合作推動銀行創科發展

恒生銀行(「恒生」)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宣佈達成策略合作,協助促進金融科技方案於香港銀行界的開發及應用。該項策略合作涵蓋四個主要範疇:物色及發展創新方案、企業投資及業務加速、創科專才培育,以及銀行服務,以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慧敏(左)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右)

是次雙方合作包括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商業意見、溝通交流渠道以及銀行支付服務等,主要為下列四個範疇:

  • 物色及發展創新方案:科技園公司將會與恒生合作,在科技園生態圈的創科公司(「創科公司」)中,物色金融科技方案,以助恒生開拓新商機、增強數碼服務能力,以及提升營運效率。
  • 企業投資及業務加速:透過與科技園公司合作,恒生將會提供專業的財務和商業意見,協助創科公司將金融科技方案產業化,以及進一步拓展業務。恒生亦會考慮直接投資於合適的公司,增強業務協同效應。
  • 創科專才培育:恒生和科技園公司將探討不同形式的合辦計劃,如職務輪調、影子實習和工作交流、培訓和研討會等,為恒生和創科公司的員工建立互相學習的渠道,以促進交流,並分享創業精神,以及商業營運、風險管理和商業創新等技巧。
  • 銀行服務:恒生推出 Inno Booster 計劃,為合資格的創科公司提供度身訂造的銀行服務及融資方案,包括高達港幣 50 萬元的預先批核貸款,以及其他銀行服務優惠。恒生亦會安排指定客戶關係經理和服務渠道,為創科公司提供專門支援。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慧敏表示:「金融科技在『智慧銀行新紀元』中對銀行服務革新至為重要。我們積極參與多個金融科技項目,包括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有助加快銀行業應用創新的數碼方案,並支持本港金融科技專才的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創新科技的迅速發展,將會帶動金融業界的數碼轉型、創造嶄新的客戶體驗,同時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透過跨界別合作,我們與恒生銀行攜手,把握機遇,進一步支持創科公司的發展,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的創新。我們相信,是次合作,將會讓創科生態圈更加蓬勃,大力促進本地金融科技方案的發展及落地應用。」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開放銀行新創公司 Bud 獲得匯豐及高盛等機構注資

面對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競爭,傳統的金融企業例如銀行等雖然仍然有龐大的優勢,但其實也希望可以儘快追上服務水平,貼近顧客的需求。最近有倫敦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就獲得匯豐等機構注資 2 千萬美元,發展其「開放銀行」服務。
(繼續閱讀…)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智慧城市 (五) — 突破框架 趕上「API 經濟」

金管局早前宣布開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令業界齊聲叫好,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所指的 API,即「應用編程介面」,令系統如方塊積木組合一樣,可把複雜的系統劃分成小部分,方便開發者透過創意建構不同種類的應用程式(App),切合全球軟件規模日益龐大所需。

大企業以 API 開放自家數據,讓其他開發者可以在企業本身的產品和服務上,建立全新應用程式,吸引更多人創建新穎的 App,方便市民大眾。APl更可助大企業開闢財路,一方面按所提供的資訊收費,另一方面從衍生的新服務中收取額外收入。而且,它們可從新增的行為數據中,了解客戶的需要,改善營運模式,增加業務收益。

現時 API 的發展已很蓬勃,單是網站 Programmable Web 的資料庫中,公開 API 的數量便有近二萬個,連美國太空總署也開放 API。

新加坡不但開放政府資料,更以 API 治國。這分開了兩個不同部分:一個只供內部使用的平台,即政府部門之間的資訊以 API 交流互通;另一個則對外開放,即有名的 Data.gov.sg。當地民眾即使在不同 App 之間轉換,也只需登入系統一次,系統也能自動辨識,方便省時。

其實,香港政府也有以 API 開放數據。去年底,政府的「資料一綫通」便有千多項或逾兩成的數據以 API 開放,數據包括實時交通資訊、電動車充電站位置、空置車位等。但因欠缺宣傳,不論市民,就連很多公務員也毫不知情。而且,現行的牌照條款未有規限,許多私人企業如巴士公司和停車場都未有開放資訊,即使有,數據格式往往不是 API,不便應用。

既然政府已為開放數據踏出腳步,便應該要突破框架,審視不合時宜的條款,和相關的私營公司達成合作,豐富公共數據庫,令數據發揮應有的價值。截稿之前,地政署剛公布推出了新版的「地理資訊地圖」,並計劃開發 API,我期待該地圖能夠提供全面性的 API 介面,讓更多市民應用受惠。

 

作者: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

read more
企業趨勢初創企業業界專訪金融科技

從財經資訊專頁到手機 App 本地初創 StockChat 開發財經社交平台

投資理財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 Facebook 上也有不少的財經資訊專頁,提供相關的最新資訊和分析。有幾個年輕人卻不滿足於僅透過專頁提供資訊,轉而開發手機 App,創建財經社交平台提升用戶觸及率。

(繼續閱讀…)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Visa 宣布於亞太區推出金融科技優速計劃

Visa 宣布,旗下金融科技優速計劃 (Fintech Fast-Track Program) 的服務範圍擴展至亞太地區,以支援區內致力發展電子支付的金融科技公司業務。此計劃早前已於歐洲和拉丁美洲地區推出,可將金融科技公司的支付解決方案與 Visa 全球網絡「 VisaNet」 加快整合。

金融科技優速計劃提供全新的商業方案,其中包括 Visa 支付功能、降低成本,同時簡化流程。繼六月在歐洲與十月在拉丁美洲成功推出後,現在正式開放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入計劃。亞太地區計劃的焦點將向致力研發電子錢包、分期付款與網上銀行等垂直整合的公司提供支援。

自 11 月起,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公司最短只需四週的時間即可連接 Visa 全球網絡。此計劃針對 Visa 合作夥伴的需求設計,滿足其實際層面的考慮,並提供更快速的上線作業流程,包括降低網絡連接資格限制。此計劃也能連結金融科技公司與經 Visa 認證的平台或贊助會員銀行。

Visa 亞太區總裁柯如龍表示,亞太地區有許多全球最創新的金融科技公司,每天不斷為消費者和企業帶來嶄新的支付體驗。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支付網絡企業,Visa 希望能以我們的網絡支援金融科技公司的解決方案,並與相關金融機構夥伴聯手合作,協助這些金融科技公司擴大他們的市場。

他續稱,創新支付在亞太地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成長,而 Visa 的目標正是希望能協助這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成功商業化。我們深信跨行業的合作是實現未來支付體驗的最佳路徑。

金融科技優速計劃是 Visa 眾多支持金融及初創企業方案的其中之一;其他方案包括:

  • 策略投資:Visa 持續評估並投資有潛力為我們的客戶及其顧客提升電子支付體驗的公司。近期 Visa在不同國家投資的金融科技公司包含 Klarna、solarisBank、Marqeta 以及亞太地區的 Paidy。
  • 業務合作:目前全球已有許多平台與金融科技公司和 Visa 合作,帶來耳目一新的消費與商店體驗,包含 YellowPepper、NovoPayment、novae、Increase、Contis、EVRY、Jaja、 Revolut 、Wirecard 及 台灣的 Cherri Tech。
  • 初創互動:Visa「創無限」創新挑戰賽自 2016 年開始於亞太地區舉行,參與此全球創新挑戰賽的初創公司必須解決當今支付與商務議題所面臨最大的挑戰。

 

read more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最新產品金融科技

滙豐 PayMe 計劃明年初推個人對商戶支付平台

滙豐 PayMe 日前宣佈,將於 2019 年初推出全新「個人對商戶 (P2M)」手機應用程式「PayMe for Business」,滙豐中小企客戶將可率先使用「PayMe for Business」,該應用程可讓中小企客戶透過手機即時收款,屆時消費者可使用 PayMe 應用掃描商戶版的一次性二維碼進行付款。

滙豐方面指,商戶可透過「PayMe for Business」手機應用程式即時收款,並將資金轉賬至其滙豐銀行賬戶。商戶可在手機免費下載「PayMe for Business」應用程式,完成註冊後可利用該應用程式收款、瀏覽交易紀錄及處理退款事宜。

對於消費者而言,使用 PayMe 向商戶支付購物和消費,屆時只需用 PayMe 手機應用程式掃描「PayMe for Business」內商戶的一次性二維碼,即可完成付款。掃描完成後,商戶將收到付款確認並即時收款。「PayMe for Business」推出後的首三個月內,商戶成功安裝及完成登記可獲豁免期內交易費用,優惠期後商戶須按每宗支付繳交交易費。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表示,港企對銀行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明白到本港中小企尋求簡便、快捷及安全的方式收款及管理財務,『PayMe for Business』正可滿足中小企需要,讓他們專注業務發展及服務客戶。

滙豐常務總監兼 PayMe 主管麥偉軒 (Brian Mckenny) 表示,發展個人對商戶的收付服務是 PayMe 下一個業務發展重點,標誌區內支付生態圈邁進新里程碑。PayMe 擁有逾 100 萬名用戶,希望『PayMe for Business』為商戶帶來合適的收款方案,聯繫一眾商戶和 PayMe 用戶,從而幫助商戶擴大客戶基礎。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轉數快」轉賬漏洞騙案 Tap & Go、AlipayHK 回應

為推動電子支付,金管局於 9 月底正式開通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打通參與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SVF)營運商的經脈,讓用戶可經「轉數快」平台進行跨行雙幣實時轉賬。惟有不法之徒乘「轉數快」尚未普及伺機行騙,透過社交媒體招聘廣告套取應徵者的個人資料,包括銀行賬戶號碼及身份證照片,訛稱用以確認身份及出糧戶口。應徵者不虞有詐,向騙徒提供個人及銀行資料後,其銀行賬戶在未經本人授權下,將款項以「轉數快」形式為支付寶及「拍住賞(Tap & Go)」等電子錢包增值。警方已確認接報,並初步將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暫未有人被捕。

騙徒利用 eDDA 增值程序漏洞

金管局回覆表示,自「轉數快」開通至今共收到三宗相關投訴。金管局近日從不同渠道(包括銀行、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及市民投訴)得悉有個別市民的個人資料懷疑被盜用,開設儲值支付工具戶口(電子錢包),並設立銀行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eDDA)對電子錢包進行增值,然後盜用錢包內的款項。是次事件涉及個人資料被盜用,已轉交警方調查。金管局希望提醒市民,需要
時刻保持警覺,小心保管個人資料。若懷疑資料被盜用,應盡快向銀行或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查詢及向警方求助。
發言人透露,金管局於 10 月 10 日首次收到有懷疑資料被盜用的報告,並馬上採取以下行動︰

1. 接觸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要求他們向金管局報告有多少類似個案和涉及的金額;
2. 要求營運商及銀行檢視在電子錢包開設 eDDA 的程序,研究改善流程,以降低個人資料被盜用的風險;
3. 要求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在完成檢視工作前,暫停 eDDA 功能;
4. 根據金管局所得的資料,事件中約有十多個銀行帳號懷疑被盜,用以在電子錢包內開設 eDDA,除個別戶口金額逾萬元外,大多涉及數千元,總數約港幣 18 萬元。一般而言,如果帳戶持有人確實沒有授權有關扣帳,並不需為未經授權交易承擔責任,事主可接觸銀行處理,而這些個案的賠償事宜正處理中;
5. 至於對開設 eDDA 流程的檢視工作已接近完成,日後涉及設立 eDDA 程序時,需要銀行進行確認申請人身分的雙重認證,而這項功能可望於下星期開始陸續恢復;
6. 雖然 eDDA 增值通過「轉數快」系統進行,但這次事件是涉及盜用資料在電子錢包設立 eDDA 的環節,並不關乎「轉數快」系統的安全使用。「轉數快」開通至今運作正常,共錄得超過 100 萬個登記紀錄,平均每天交易金額超過 10 億元。

雖然電子錢包內的 eDDA 服務暫停,用戶仍可透過例如即時轉賬等其他方式為電子錢包增值。金管局則建議市民可透過自己的網上銀行或電子錢包,登記「轉數快」的賬戶綁定服務,並以手機號碼或電郵連結自己的收款賬戶。登記人會收到由銀行或電子錢包營運商向客戶手機號碼及/或電郵地址發出的驗證碼,並獲知通知登記結果。

建議加強帳戶綁定認證

香港電訊發言人表示,知悉事件可能涉及市民個人資料被盜用作開設儲值支付工具戶口,並設立電子直接扣賬授權服務(eDDA)進行增值。目前,如登記 Tap & Go「拍住賞」服務,用戶須下載 Tap & Go「拍住賞」手機錢包,然後上傳其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即可開設 Tap & Go「拍住賞」賬戶。惟有關事件與 Tap & Go「拍住賞」系統及使用的安全性無關,而香港電訊亦已應香港金融管理局要求檢視相關程序,在完成相關檢視之前,香港電訊已暫停 Tap & Go「拍住賞」電子錢包內的 eDDA 服務。

AlipayHK 則回應表示用戶開通「轉數快」服務時,根據快速支付系統相關機制,須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予以核實,以於使用 AlipayHK 進行「轉數快」時保障用戶真實性。而 AlipayHK 現時已遵照金管局指引,在完成 eDDA 檢視前,暫停有關服務。發言人並強調有關事件並不存在任何 AlipayHK 系統漏洞。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騙案並非出於「轉數快」本身的技術漏洞,而是個人資料綁定銀行時,在程序上出現漏洞,金管局有責任作出更妥善指引,例如要求銀行進行雙因素認證及採用單次性密碼(one-time password)等。總的而言,「轉數快」並不存在安全漏洞,惟騙徒若以「太空卡」電話號碼開設電子錢包,又手持受害人的身份證明文件及個人資料以供銀行認證,若 eDDA 綁定賬戶的授權認證程序不夠嚴謹,則容易瞞過銀行誤綁虛假電子錢包賬戶,繼而為該賬戶增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