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融科技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騰訊金融學院與港大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騰訊轄下的騰訊金融學院日前與香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期望結合港大的學術成就以及騰訊在金融科技行業的實際經驗,培育本地的金融科技人才和合作開展相關的研究及開發項目,促進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合作備忘錄的重點包括為金融科技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工作坊、客席講課等活動,以及新學年起連續四個學年,騰訊金融學院向港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騰訊金融學院(香港)於 2018 年 6 月成立,旨在培育金融與科技跨界別人才,以配合現代金融行業發展需要。是次雙方簽署的備忘錄涵蓋三大範疇,包括:

  • 學院與港大合作,為即將於 2019 年 9 月推出的文理學士(金融科技)本科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工作坊、客席講課、講座及安排企業參觀等活動;
  • 自新學年起連續四個學年,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向港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 港大計算機科學系的金融科技及區塊鏈實驗室與騰訊金融學院(香港)一同合作開展與金融科技有關的研究及開發項目。

騰訊副總裁、騰訊金融科技總裁、騰訊金融學院院長賴智明表示,很高興能與香港的頂尖學府香港大學緊密合作,發掘及栽培有意在金融科技領域發展的學生,透過相關的培訓、實習機會和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共同促進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展望未來,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將積極與更多不同的院校、金融專家和企業合作交流及推出全新的項目,讓金融科技知識更普及。

港大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教授表示,金融科技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我們於新學年推出的金融科技學位課程,為學生提供專業領域上的知識。透過知識的交流及資源互補,是次計算機科學系與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建立在教育及科研的合作必定能幫助學生建立與金融科技相關的知識及技能,並進一步推動香港的金融科技的發展。

騰訊金融學院(香港)除了與港大合作,今年亦會推出多個項目,包括再次舉辦騰訊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計劃,今年更會將對象範圍由香港擴展至大灣區,為入選的學生提供金融科技培訓、實習、導師計劃、實地考察、比賽、專家交流等活動。另一項重點項目為「騰訊金融科技達人說」,由金融科技專家代表向公眾講授最新的知識並分享實踐技巧,當中的內容更會有跨界別新嘗試。

 

read more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金融科技電子商務

滙豐商用版 PayMe 夥 15 商戶開展測試

滙豐銀行旗下的手機電子錢包 PayMe 推出兩年多來,已累積近 150 萬用戶。繼去年尾預告 2019 年初將推出「個人對商戶 (P2M)」模式「PayMe for Business」,滙豐今日宣佈正式啟動商用版 PayMe 的 Beta 測試,參與測試的 15 間商戶涵蓋生活、飲食及時尚等範疇。該行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表示,PayMe 用戶有近 40% 為千禧世代,亦是參與測試商戶範疇的主要消費力,預計完成測試計劃後將開放至包括網店商戶在內的更多商舖和行業。

「PayMe for Business」推出初期暫時限滙豐商業客戶使用,現有 PayMe 用戶可透過掃描商戶提供的動態二維碼作即時付款。除了收取款項外,商用版 PayMe 亦提供即時把收款轉賬至滙豐商業戶口、90 日退款及瀏覽交易紀錄等功能。應用正式推出後首三個月內安裝及完成登記的商戶可獲豁免期內交易費用,其後須按每宗支付繳交 1.5%交易費。目前測試集中於實體店鋪進行,預計完成測試計劃後將研究推出更多功能。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上圖)表示,PayMe 是港人最常使用的電子錢包之一,「PayMe for Business」則可以將商戶與近 150 萬名 PayMe 用戶聯繫起來。他又強調 PayMe 是香港本地研發,商戶使用時心理上自然沒有抗拒感。滙豐香港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欣格雷(首圖左)提到,去年 PayMe 的個人對個人轉賬額增長多達五倍,今年將繼續積極拓展 PayMe 在香港的業務,並期望可在半年內接入「轉數快」系統,以便用戶有更多的增值方式,這亦有助提升 PayMe 的潛在用戶量。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港 Fintech 初創 gini 獲 160 萬投資 計劃拓展新加坡市場

本港 Fintech 初創 gini 宣布完成 16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來自國際及本港機構,當中包括創投基金 Vectr Ventures。gini 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表示,是次資金會用作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新加坡、菲律賓及印尼等市場均在考慮之列。

▲ gini 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右)及行政總裁 Raymond Wyand (左)宣布 gini 完成 16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gini 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提到,gini 至今累積近 20,000 名香港用戶使用,處理近 60 億港元的交易總額,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將可支援全球 60 個國家及 3,000 間海外銀行。他指,現時,包括香港、法國、瑞士及英國等 60 多間銀行已投入服務,而是次獲得的種子資金一半將用於產品研發和完善,其餘則是拓展海外市場,目前新加坡市場已在計劃中,而菲律賓和印尼等市場則在考慮之列。

gini 行政總裁 Raymond Wyand 則表示,gini 雖然是一間香港公司,但目標市場沒有只局限於香港,而是希望成為一家提供國際金融服務的流動平台,不單協助用戶管理原居地的賬戶,更可輕鬆整合及追蹤海外資金。相信該輪融資將帶領 gini 邁向國際。

▲ 梁敬熙指,目前在新加坡市場未有類似方案,具開拓潛力;惟中國市場因複雜法規和制度等因素,即使少有競爭對手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問及備受關注的用戶銀行資料的安全問題,梁敬熙再次強調,gini 已夥拍全球金融數據整合服務供應商 Salt Edge,Salt Edge 於處理環球金融數據方面經驗豐富,並取得行業認可的安全認證,包括 ISO 27001 及支付卡產業資料安全標準(PCI DSS),保障用戶數據安全。他又透露,英國、法國及瑞士為 gini 首批可連結海外銀行的國家,程式可因應用戶的需求分別連結當地 38、11 及 6 間銀行機構,而其他海外銀行將會陸續於今年上半年推出。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恒生銀行與科學園合作推動銀行創科發展

恒生銀行(「恒生」)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宣佈達成策略合作,協助促進金融科技方案於香港銀行界的開發及應用。該項策略合作涵蓋四個主要範疇:物色及發展創新方案、企業投資及業務加速、創科專才培育,以及銀行服務,以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慧敏(左)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右)

是次雙方合作包括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商業意見、溝通交流渠道以及銀行支付服務等,主要為下列四個範疇:

  • 物色及發展創新方案:科技園公司將會與恒生合作,在科技園生態圈的創科公司(「創科公司」)中,物色金融科技方案,以助恒生開拓新商機、增強數碼服務能力,以及提升營運效率。
  • 企業投資及業務加速:透過與科技園公司合作,恒生將會提供專業的財務和商業意見,協助創科公司將金融科技方案產業化,以及進一步拓展業務。恒生亦會考慮直接投資於合適的公司,增強業務協同效應。
  • 創科專才培育:恒生和科技園公司將探討不同形式的合辦計劃,如職務輪調、影子實習和工作交流、培訓和研討會等,為恒生和創科公司的員工建立互相學習的渠道,以促進交流,並分享創業精神,以及商業營運、風險管理和商業創新等技巧。
  • 銀行服務:恒生推出 Inno Booster 計劃,為合資格的創科公司提供度身訂造的銀行服務及融資方案,包括高達港幣 50 萬元的預先批核貸款,以及其他銀行服務優惠。恒生亦會安排指定客戶關係經理和服務渠道,為創科公司提供專門支援。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慧敏表示:「金融科技在『智慧銀行新紀元』中對銀行服務革新至為重要。我們積極參與多個金融科技項目,包括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有助加快銀行業應用創新的數碼方案,並支持本港金融科技專才的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創新科技的迅速發展,將會帶動金融業界的數碼轉型、創造嶄新的客戶體驗,同時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透過跨界別合作,我們與恒生銀行攜手,把握機遇,進一步支持創科公司的發展,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的創新。我們相信,是次合作,將會讓創科生態圈更加蓬勃,大力促進本地金融科技方案的發展及落地應用。」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開放銀行新創公司 Bud 獲得匯豐及高盛等機構注資

面對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競爭,傳統的金融企業例如銀行等雖然仍然有龐大的優勢,但其實也希望可以儘快追上服務水平,貼近顧客的需求。最近有倫敦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就獲得匯豐等機構注資 2 千萬美元,發展其「開放銀行」服務。
(繼續閱讀…)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智慧城市 (五) — 突破框架 趕上「API 經濟」

金管局早前宣布開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令業界齊聲叫好,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所指的 API,即「應用編程介面」,令系統如方塊積木組合一樣,可把複雜的系統劃分成小部分,方便開發者透過創意建構不同種類的應用程式(App),切合全球軟件規模日益龐大所需。

大企業以 API 開放自家數據,讓其他開發者可以在企業本身的產品和服務上,建立全新應用程式,吸引更多人創建新穎的 App,方便市民大眾。APl更可助大企業開闢財路,一方面按所提供的資訊收費,另一方面從衍生的新服務中收取額外收入。而且,它們可從新增的行為數據中,了解客戶的需要,改善營運模式,增加業務收益。

現時 API 的發展已很蓬勃,單是網站 Programmable Web 的資料庫中,公開 API 的數量便有近二萬個,連美國太空總署也開放 API。

新加坡不但開放政府資料,更以 API 治國。這分開了兩個不同部分:一個只供內部使用的平台,即政府部門之間的資訊以 API 交流互通;另一個則對外開放,即有名的 Data.gov.sg。當地民眾即使在不同 App 之間轉換,也只需登入系統一次,系統也能自動辨識,方便省時。

其實,香港政府也有以 API 開放數據。去年底,政府的「資料一綫通」便有千多項或逾兩成的數據以 API 開放,數據包括實時交通資訊、電動車充電站位置、空置車位等。但因欠缺宣傳,不論市民,就連很多公務員也毫不知情。而且,現行的牌照條款未有規限,許多私人企業如巴士公司和停車場都未有開放資訊,即使有,數據格式往往不是 API,不便應用。

既然政府已為開放數據踏出腳步,便應該要突破框架,審視不合時宜的條款,和相關的私營公司達成合作,豐富公共數據庫,令數據發揮應有的價值。截稿之前,地政署剛公布推出了新版的「地理資訊地圖」,並計劃開發 API,我期待該地圖能夠提供全面性的 API 介面,讓更多市民應用受惠。

 

作者: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

read more
企業趨勢初創企業業界專訪金融科技

從財經資訊專頁到手機 App 本地初創 StockChat 開發財經社交平台

投資理財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 Facebook 上也有不少的財經資訊專頁,提供相關的最新資訊和分析。有幾個年輕人卻不滿足於僅透過專頁提供資訊,轉而開發手機 App,創建財經社交平台提升用戶觸及率。

(繼續閱讀…)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Visa 宣布於亞太區推出金融科技優速計劃

Visa 宣布,旗下金融科技優速計劃 (Fintech Fast-Track Program) 的服務範圍擴展至亞太地區,以支援區內致力發展電子支付的金融科技公司業務。此計劃早前已於歐洲和拉丁美洲地區推出,可將金融科技公司的支付解決方案與 Visa 全球網絡「 VisaNet」 加快整合。

金融科技優速計劃提供全新的商業方案,其中包括 Visa 支付功能、降低成本,同時簡化流程。繼六月在歐洲與十月在拉丁美洲成功推出後,現在正式開放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入計劃。亞太地區計劃的焦點將向致力研發電子錢包、分期付款與網上銀行等垂直整合的公司提供支援。

自 11 月起,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公司最短只需四週的時間即可連接 Visa 全球網絡。此計劃針對 Visa 合作夥伴的需求設計,滿足其實際層面的考慮,並提供更快速的上線作業流程,包括降低網絡連接資格限制。此計劃也能連結金融科技公司與經 Visa 認證的平台或贊助會員銀行。

Visa 亞太區總裁柯如龍表示,亞太地區有許多全球最創新的金融科技公司,每天不斷為消費者和企業帶來嶄新的支付體驗。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支付網絡企業,Visa 希望能以我們的網絡支援金融科技公司的解決方案,並與相關金融機構夥伴聯手合作,協助這些金融科技公司擴大他們的市場。

他續稱,創新支付在亞太地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成長,而 Visa 的目標正是希望能協助這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成功商業化。我們深信跨行業的合作是實現未來支付體驗的最佳路徑。

金融科技優速計劃是 Visa 眾多支持金融及初創企業方案的其中之一;其他方案包括:

  • 策略投資:Visa 持續評估並投資有潛力為我們的客戶及其顧客提升電子支付體驗的公司。近期 Visa在不同國家投資的金融科技公司包含 Klarna、solarisBank、Marqeta 以及亞太地區的 Paidy。
  • 業務合作:目前全球已有許多平台與金融科技公司和 Visa 合作,帶來耳目一新的消費與商店體驗,包含 YellowPepper、NovoPayment、novae、Increase、Contis、EVRY、Jaja、 Revolut 、Wirecard 及 台灣的 Cherri Tech。
  • 初創互動:Visa「創無限」創新挑戰賽自 2016 年開始於亞太地區舉行,參與此全球創新挑戰賽的初創公司必須解決當今支付與商務議題所面臨最大的挑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