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端服務

資訊保安資訊及通訊科技雲端服務

Telstra 白皮書建議重新調整數碼化轉型策略

全球大小企業均面對疫情帶來的科技挑戰,但危中處處藏商機,澳大利亞電訊(Telstra)近日便發表名為《Business Continuity, Flexible Working and Adaptive Infrastructure: Five Actions for When the Economy Reopens Following COVID-19》的白皮書,分析疫情下的科技挑和行業前景,基於逾 120 位商業領袖的見解,提出重新調整 IT 策略的建議。

調查發現疫情帶來的主要影響和啟示如下: 

  • 加速企業的數碼化轉型,並從重新定義轉型的焦點;
  • 反映企業缺乏應對如疫情等全球危機的業務營運持續計劃(BCP);
  • 推動企業以視像會議代替大部分現場會議的大型科技變革; 
  • 證實大容量的網絡對支援遙距辦公的員工和普羅大眾至關重要。

重整策略遙距工作優先

面對社區隔離下仍須確保企業營運無間的挑戰,93%企業表示已改變 IT 的優先事項。在整體策略更新方面,所有地區的受訪者都認為當前首要任務是制定有關遙距工作的政策,以確保員工能夠安全地連接網絡,並使用工作所需的應用程式和數據。

調查報告另顯示,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企業並沒有業務營運持續計劃。而有業務營運持續計劃的企業當中,近三分一不包含應對突發性全球危機(例如疫情)的措施。19%來自北亞地區的受訪者聲稱已經訂立完善的業務營運持續計劃,為應對疫情等重大危機作好充分準備,是調查中第二多公司擁有周全計劃的區域。

研究結果反映企業急須擴大業務運營持續計劃的范圍,並應利用更多數據分析工具,來識別數據之間的關聯與及早發現更多漏洞,繼而考慮正式地進行常規的風險評估。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十家受訪企業中有八家表示有一定比例的員工因資訊及通訊科技(ICTO的挑戰而未能工作。因此報告預期未來網絡將在連接遙距工作的員工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調查結果指出,為遙距工作的員工提供支援是急需處理的 ICT 優先事項之一。歐洲、東南亞、澳洲及紐西蘭的受訪者對此感到尤其強烈。疫情過後,網絡將應以軟件定義,同時與雲端科技融合,使其更自動化和靈活。 

視像會議和雲端客服中心新常態

視像會議其實並非新技術,惟過去基於成本考慮和溝通文化未見普及,但在疫情之下則成為了各地企業協作的新常態;高達 98%受訪者認為在疫情後,企業將更常採用視像會議來取代現場會議。同時,企業亦在重新審查與客戶的互動時,近一半受訪者正採用雲端優先的客服中心策略,從而提升端到端的客戶服務速度和敏捷度。57%北亞地區受訪者已在推行此策略,其次是東南亞地區、澳洲 和新西蘭,達 52%受訪者。 

北亞地區行業展望 

北亞地區的受訪者來自於香港、韓國、台灣和日本。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協助員工順利進行遙距辦公,並加快推行統一通信和協作(UC&C),包括為分散各地的員工提供視像會議平台。同時,企業亦希望可加速上載業務到雲端,以支援新工作模式及改善業務的持續性。

澳大利亞電訊北亞區及環球電訊批發業務總監 Paul Abfalter 指出:「這場全球疫情令我們了解到企業需要具彈性的科技方案,和高安全性的協作工具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些能力在困難的營商環境下尤其重要。」 

展望未來,北亞地區將轉向角色型 ICT 服務,即服務將因應員工的工作崗位和商業活動所需而提供。此外,八成北亞地區受訪者稱自動化是急切需求,是所有受訪地區中最高。 

 

read more
科技專欄雲端服務

未來數據中心發展趨勢 助企業推動業務轉型

隨著物聯網裝置及其他新興科技日趨普及,數據流量急劇遞增。不少企業需要提升處理數據能力,尋找更多儲存空間,以應付迅速增長的龐大數據流量,對雲端數據中心基建及相關的托管服務需求與日俱增。市場研究及調查公司 Canalys 的報告指出,由於金融及醫療護理等不同行業正在轉型,全球雲端基建服務市場在去年全年支出達 1070 億美元,較 2018 年的 780 億美元激增近四成;更估計在 2020 年的相關支出,將進一步增加至 1410 億美元。面對迅速發展,數據中心業務的相關持份者必需深入了解當中的最新趨勢,並掌握數據中心的價值,推動業務轉型。

  1. 本地邊緣的雲端運算 (Cloud at the local edge)急速發展 – 將雲端數據中心擴展到本地邊緣網絡,以加快速度,降低成本,並允許企業將數據就地儲存,令他們能更有效掌握數據資訊,讓企業能在其內部部署系統及雲端中使用相同的工具、應用編程介面 (API)、硬件及功能,建立一致的混合雲端用戶體驗。
  2. 5GIT數據中心架構相互融合–隨著擴增實境 (AR)、虛擬實境 (VR) 等沉浸式新科技的面世,本地數據中心的架構需要進一步優化來滿足這些技術需求。5G 將按照小集群 (Clusters) 進行部署,而每個集群都需要一個能處理流動邊緣運算 (Mobile Edge Computing) 的數據中心。透過應用 5G 技術於 IT 伺服器上,流動邊緣運算數據中心可更有效地支援本地雲端服務。
  3. 邊緣運算可涉及龐大能源成本–5G 技術逐步普及,加上本地邊緣雲端進一步發展,預料將推動邊緣數據中心的大規模建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的標準化解決方案如液體冷卻、以至雲端管理系統,有望被廣泛採用,以減低能源成本並控制碳排放量。
  4. 數據中心基建管理日趨成熟–新一代軟件開發將開始採用基於雲端的架構、模組化設計及人工智能 (AI) 技術,簡化安裝及設置,同時亦能進行自動升級,並透過手機應用程式(App)或瀏覽器進行遙距管理,解決營運人員人手短缺問題。同時讓企業 IT 專才隨時隨地監控整個混合基建生態系統的情況,將互連裝置的資料轉化為可操作的實時建議,優化數據中心管理、規劃、建模及設計。
  5. 支援AI學習的插入式機櫃 (Drop-in Computing Rack) – 由於人工智能的運算器需使用強大的 CPU 及 GPU 處理器 ,運算時容易導致機件過熱。現時所有類型的數據中心,包括雲端、主機託管及企業級別,均建議採用專用於 AI 學習的機櫃,減低空氣流量及排列的需求,從而方便進行各種形式的液體冷卻。

在現今全球經濟不穩的大環境下,企業及數據中心業務的相關持份者有必要掌握這些數據中心未來發展趨勢,以確保其基建可迅速調整及擴展;在改善數據中心的可用性或營運效率的同時,企業應著眼應付雲端及邊緣運算未來需求,支援在 5G 時代下由物聯網發展所帶動的龐大數據增長,務求更有效掌握、管理、保護及使用別具價值的關鍵數據資訊,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體驗。

作者:施耐德電氣香港區關鍵電源業務總監黃偉倫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開放數據雲端服務

科技同行 (十五) :疫情激活遙距醫療發展

今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速了智慧醫療的發展,當中備受注目,必然是遙距醫療。香港人煙稠密,診所遍布各區,所以本港遙距醫療發展一直緩慢,再加上欠缺監管機制,令醫護界裹足不前。去年 12 月,香港醫務委員會正式對遙距醫療公布指引,減少了服務的灰色地帶,剛巧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大家為免交叉感染而少到診所,令網上問診需求大增,間接促進本港遙距醫療發展。

根據本港結合醫療服務和資訊科技的平台「老友所醫」披露,疫情爆發以來,經他們平台的網上診症個案以倍數增長,其中有不少人透過這個渠道索取專業意見,以決定是否延後入院治療。雖然目前診治個案的基數不大,但隨着可提供服務的醫生增加,以及更多保險公司推出相應的賠償方案,遙距醫療有望能在本地市場得到長足發展。

其實,遙距醫療在疫情下已全球廣泛應用。美國的醫生組織、醫院和醫療保險業都以電話、視訊或簡訊進行初診,並透過遠程技術診治各個疑似或確診病例,以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早前內地有報道指出,截至 3 月 31 日,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抗新冠肺炎免費義診專區訪問量超過 1.3 億,完成線上醫療諮詢服務達 160 多萬人次,通過線上平台篩查最終確診了 144 名新冠肺炎患者。至於市場規模方面,內地研究機構易觀在疫情發生之前預計,今年有 1580 億元人民幣,但現在已躍升至近 2,000 億,增幅超過 25%。香港早視遙距醫療為應付人口老化、減輕醫療負荷的應對方案之一,但卻一直只聞樓梯響,相信是次疫情將會是一個契機,讓它真正可以落實推行。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
人工智能應用方案雲端服務

Microsoft Build 2020 發布及更新重點內容

與一眾 IT 界年度大會一樣,Microsoft Build 今年亦選擇移師網上舉行其開發者大會,並藉此展示 Microsoft 雲端平台應付全球大型活動亦穩定順暢。

疫情之下,開發者往往須在短時間內創造價值,以推動企業數碼化轉型。而 Microsoft Build 2020 除一如既往著默發展協作及生產力工具,亦發布了一系列新工具及服務,包括 AI 應用程式等。以下為 Microsoft Build 2020 的重點內容:

  • 推出 Azure Synapse Link ── 用戶只須簡單一按,即可實時結合營運數據庫服務及數據分析,無須管理數據遷移或為用戶的營運系統增加負擔。有助企業降低成本及更快獲得有價值的商業見解。Azure Synapse Link 適用於 Azure Cosmos DB,並將於未來適用於我們其他營運數據庫。
  • Microsoft Teams 功能升級 ── 新功能包括協助開發者簡化從 Visual Studio 及 Visual Studio Code 建立及發佈 Teams 應用程式的流程;IT 管理員可為其 Teams 用戶驗證、批准和預先安裝業務及 ISV 程式,以及為用戶提供在 Teams 上使用應用程式的新體驗。
  • Fluid Framework 更新 ── 將開源 Fluid Framework 提供予開發者使用。
  • 為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及 OSS 工具包提供全新 Responsible ML 工具 ── 協助用戶透過改善模型解讀、降低不公平性、確保數據私隱及保密性的同時,更負責任地部署 AI 模型。
  • 推出 Project Reunion ── Project Reunion 可統一 Windows 平台並與 OS 分離,讓開發者輕鬆整合 Win32 及 UWP API。
  • 建於 Azure 上的 AI 超級電腦 ── Microsoft 與 OpenAI 共同研發該超級電腦,並僅供 OpenAI 獨家使用,專門為訓練大規模分佈式的 AI 模型而設,並配備所有專屬裝置及 Azure 強大現代化雲端架構的優勢。
  • 推出 Microsoft Cloud for Healthcare ── Microsoft 首個為特定行業而設的雲端解決方案,其他行業的解決方案亦將陸續推出。Microsoft Cloud for Healthcare 建於 Microsoft 現有雲端解決方案上,為醫療保健及其他不同行業場景而設,例如全新 Teams 中的預約應用程式,可供不同行業客戶預約、管理及進行虛擬會議,包括助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諮詢,甚至讓客戶舉行會議或進行求職者面試等。
read more
IT 基建企業趨勢雲端服務

Red Hat 推動雲原生應用 成企業「進可攻退可守」利器

▲Red Hat OpenShift 擁有四方面優勢,是建立和管理雲原生應用的理想平台。

企業要在數碼經濟中成功,就要以與互聯網同步的速度來營運。因此容器(Container)技術近年來極速成為企業 IT 市場的寵兒。企業能透過它以更精簡的方式開發、部署、管理應用程式,還能在雲端環境中建立各種雲原生應用(Cloud Native Applications),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和顧客服務水平。

容器協調平台攸關企業生產力

容器是包含了一系列可執行程式碼、系統工具、應用程式介面(API)等的輕量級軟件個體,必須在標準化的容器協調平台(Container Orchestration Platform)上相互組合後運行,才能實現特定的功能。所以,容器協調平台的功能和效率,會直接影響雲原生應用的表現,企業必須謹慎選擇。現在很多人討論的 Kubernetes,號稱是部署、擴充和管理容器的營運級開放源碼協調平台,但是對於運行關鍵業務應用的企業而言,卻未必足以擔當重任。

▲為程式開發者提供就手合用的容器平台,可對企業應用的開發效率和質素產生正面影響。

積極推動雲原生應用發展的開源軟件方案供應商 Red Hat,其容器協調平台 OpenShift 在 Kubernetes 的基礎上,整合一系列管理工具和保安功能而成為完整的企業解決方案,因此獲得不同規模的企業投以信心一票。該平台在全球已擁有超過 1,700 家客戶,其中包括本地知名公司國泰航空、香港電訊、富衛保險,此外,德意志銀行、希爾頓酒店集團、UPS、思科等跨國企業也赫然在列。

四大準則評估容器平台

企業級的容器協調平台應該有什麼特徵?參考 OpenShift,可以從四方面作出衡量:

  • 平台供應商所貢獻程式碼的水平:這代表了供應商對該平台以及其顧客的承諾水平及投入程度;
  • 真正在使用該平台的企業有多少:有真正的用戶在使用,平台才有可能形成社群和持續改良,也因此才有投資的價值;
  • 平台能在何種環境中運行:平台必須能在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等企業會採用的雲運算架構中通行無阻,才能真正符合雲原生的定義;
  • 所包含的工具和解決方案的豐富程度:平台應該有廠商及合作夥伴參與及提供的完整工具和針對不同用途的解決方案,包括程式開發員在內的所有 IT 團隊成員都能妥善運用,完成工作。

Red Hat 的 OpenShift 平台除了擁有上述的大量用戶之外,另外在投入程度、跨雲端平台以及工具的豐富程度等方面,都能予人信心。

▲OpenShift 提供包括監控容器表現的管理工具,有助企業管理 IT 環境。

由於 Open Shift 是建基於 Red Hat EnterpriseLinux 操作系統 ,對於現時大部份以 Linux 為操作系統的容器而言,是明顯較可靠的運作環境和安全平台。Red Hat 也為 Kubernetes 貢獻了大量能豐富其功能的程式碼並得到採用,連其他供應商的容器平台也因而受惠。Red Hat 作為雲原生應用的主要推動者,OpenShift 在私有雲、公有雲以及混合雲中當然都能順利運行。而在平台的管理工具和解決方案方面,該公司除了自行開發以外,還聯合多家軟件商提供大量可供選用的元件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保安、網絡連線等,讓程式開發員編寫程式時能按需取用,令企業的新服務更快推出市面。

▲OpenShift 平台包括多種範疇的應用解決方案以方便用戶進行開發和管理工作。

企業得以加快回應顧客和市場

OpenShift 的用戶如國泰航空、香港電訊、富衛保險,都是在講求市場反應的業務範疇部署雲原生應用,獲得明顯效益。例如國泰航空一向有在其網站透過 Fanfares 等環節進行特惠機票的推廣,雲原生應用就令該公司能更靈活地更新活動細節和推出新活動,吸引更多顧客積極參與。至於香港電訊和富衛保險,則分別透過雲原生應用擴闊業務範疇如購物網站以及創新保險產品;在該技術的協助下,兩家公司的應用開發週期都得以明顯縮短,能更快回應市場需要,捕捉商機。一如其他開源軟件,Kubernetes 的更新非常頻密,企業也需要一同趕上其步伐;但是 Openshift 的同一版本則能提供最少二年以上的支援服務,使企業無須不停更新平台,從而降低維護風險及成本。

令企業進可攻退可守

Red Hat 香港、台灣暨澳門區總經理文志鋒則指出,雲原生應用有很多效益,但在這個不穩定時代中,更是企業「進可攻退可守」的利器。他透露,很多企業都認同雲原生應用的效益,但近月有不少企業都放慢發展步伐,重新檢視自己 IT 基建的情況,例如暫緩全盤過渡至公有雲的計劃。OpenShift 可在不同雲端架構中運行,因此不論企業決定採用私有雲、公有雲還是混合雲,其營運表現都能有所提升。

▲文志鋒認為目前企業對 IT 項目的態度轉趨保守,而 OpenShift 能夠配合企業的發展步伐,在不同雲端架構中均發揮作用。

文志鋒也建議企業,應該盡量為 IT 基建鬆綁,讓自己更加靈活以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這包括採用開源軟件以及仔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選擇權,以及了解不同層次 IT 解決方案的優劣而作出明智投資。

但他認為,雲原生應用的最大價值,始終是體現在開展新的數碼化業務以創造競爭優勢方面。企業也能透過這種新的應用開發方式,與顧客展開更緊密的互動以提高忠誠度,並且有助各種收購合併活動的順利進行。簡單來說,雲原生應用決定了數碼轉型的成功率,也將決定企業在未來五至十年內能否避免被淘汰,甚至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Red Hat 將於 5 月 28 日舉行網上研討會,分享怎樣善用雲原生應用為企業在數碼時代中爭勝,詳情請參閱此網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