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支付系統

專題特寫支付系統業界消息

方保僑:消費券營辦商甄選結果合理,小店安裝誘因不足政府須加強宣傳

HKT202103

自二月底的《財政預算案》後,政府昨日(四月十一日)終於公布協助推行消費券計劃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甄選名單。

獲甄選的儲值支付工具包括:支付寶香港(​AlipayHK )、八達通、Tap & Go 拍住賞,及 WeChat Pay HK。政府正與相關營辦商商討各項細節安排,包括系統設計、詳細流程等,目標於暑假期間開始接受登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甄選過程考慮了多項因素,包括儲值支付工具的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商戶覆蓋面,及營辦商的相關經驗和配套、籌備所需時間等,亦徵詢了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意見。

▲PayMe 登記用戶逾二百萬,當中八成為活躍用戶,即過去三個月最少曾使用PayMe 一次。

PayMe 大熱倒灶疑因消費點不足

對於 PayMe 大熱倒灶,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 PayMe 網上活躍用戶很多,惟實體商戶覆蓋率不足。至於覆蓋率同樣不高的 Tap & Go 拍住賞,他則指出 Tap & Go 背後的 HKT 擁有龐大的宣傳網絡。

「八達通發了 3000 萬張卡,香港幾乎人人有八達通,廣泛覆蓋性毋庸置疑,入圍很合理。至於另外 3 家儲值支付工具,中資背景那兩家經常有宣傳活動或派錢派折扣;而 Tap & Go 在宣傳上也看得出 HKT 不遺餘力,在直線行業如書展活動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加上夥拍 Mastercard,始終有優勢。在零售層面,PayMe 的消費點不多,可能要在覆蓋率方面再下一點苦工。」

為鼓勵更多本地商戶參與計劃,政府已與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商討,便利及支援本地商戶使用電子支付系統的安排。各營辦商已同意盡量減免本地商戶(特別是中小企)的安裝及使用相關支付工具的費用,以及處理以消費券付款的手續費。惟有小商戶表示誘因不大,拒絕為消費券額外安裝電子支付工具。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相信今後將會愈來愈多人採用電子支付。

小店安裝誘因不大    消費習慣影響更深遠

「小店可能不願意採用,因為當中不少小店根本不受疫情影響,而且採用電子支付工具能追縱交易就要交稅。」不過方保僑亦指出尚有其他誘因吸引中小企採納電子支付,例如使用信用卡過去結算需要 T+3 至 60 日,而電子支付則有助縮短結算日期。他續指,過去高端食肆只收信用卡或現金,但隨著客人的消費習慣改變,近來愈來愈高端食肆考慮電子支付,查詢有明顯增長。

「情況和中國一樣,去到一個點,當無人帶現金出街就得轉用電子支付。這方面的發展可說是商家和消費者相輔相成。」

方保僑又形容,目前本地的電子支付覆蓋率約為六至七成左右,即使無法達到 100%全面實行電子支付,能達致八成已相當不錯。相信今後亦會愈來愈多人採用。至於如何落實執行以實體八達通使用消費券,則不妨參考今日公布「電子消費優惠計畫」優化版本的澳門。

read more
企業趨勢應用方案支付系統雲端服務

思科:2021 六大技術趨勢

cisco

疫情促使科技應用火速增長,網絡、雲端、保安、協作及其他數碼科技,均成為企業無間斷營運的重要支柱。踏入 2021 年,科技勢將更進一步推動企業持續營運。思科香港及澳門區系統工程總監朱錦滔近日便分享六大科技趨勢預測。

5G 以及 Wi-Fi 6 解決數碼鴻溝

疫情之下,缺乏互聯網連接導致全球一半人口無法把握學習、商業發展及醫療保健的機會。幾乎每個國家,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對鄉郊社區及貧窮人口均造成不合比例的影響。

新一代無線科技,包括 5G 及 Wi-Fi 6 可大幅收窄鴻溝。這些科技將提升頻寬、速度及延緩的標準,並令網絡覆蓋光纖價格極為高昂的地區,包括由非洲村落以至美國原住民保育地區等鄉郊社區。

前線的流動員工、遙距醫療、製造業和教育界,均可從新一代無線電通訊科技中獲益。思科相信,愈趨普及的無線網絡連接將有效消除數碼鴻溝,由於這些嶄新科技可以推動業務增長及創新,為數以百萬計的數碼鴻溝受害者帶來機會。

感應器的興起

隨着創新技術如網絡技術、新一代無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的進步,物聯網的願景逐漸成真。

以工作場所為例,感應器收集大量以數據為本的見解,結合 Wi-Fi 及定位技術,以及同步至協作平台如 Webex 的話,這些數據將有助識別未被充分使用或過於擠迫的空間,同時可監控房間溫度、濕度、空氣質數及光線等。

不過感應器的潛力並不上於此。例如,運動感應器可向用戶發出腦震盪跡象的警報;而疲勞感應器,可在具潛在危險的環境中監察用戶的警覺性。這些數據將被收集起來,並轉化為可行實時的見解;而人工智能的角色亦愈趨重要,能更有效協助人們獲取更深入的資訊,以作出更明智決策。

無須密碼的保安

2020 年,企業正常運作全賴靈活性,而雲端及流動性對可謂賦予企業靈活性的支柱。但由於遙距工作的員工和設備分佈在不同雲端,安全範圍的概念變得模糊,能夠快速回應安全威脅的環境尤其重要。

這需要整合、自動化及易於使用和監控的保安系統。根據思科《2021 年安全成果研究》,全面整合的科技堆疊是成功的關鍵。而最大的保安挑戰之一,是在複雜的環境下洞悉事實及威脅。

零信任(Zero Trust)保安架構,確保任何行為及人員都必須通過驗證,只有合適的用戶或設備才能存取網絡。《2021 年安全成果研究》結果顯示,39%受訪者表示他們全力支持零信任保安架構,另有 38%表示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同時,由於如生物辨識技術等相關支援科技在消費者和企業間日趨普及,無須輸入密碼的未來亦快將實現。

只支付實際需要的科技

一直以來,企業方案大多數以一刀切方式進行投資,意味著企業可能會為尚未需要使用的功能而額外付費。如今,SaaS 軟件即服務讓企業可按實際需要的及功能付費,並可更快更靈活地擴展至其他服務。

消費模式將不斷改變,尤其是愈來愈多特性及功能可透過軟件即時從網站或雲端取用,這種按需付費的模式所帶來的彈性,以及可節省的成本,為用戶帶來無可抗拒的最佳選擇。新趨勢有助管理企業 IT 支出,思科的 2021 年 CIO 及 ITDM 趨勢指標報告便指出,約 85%的 CIO 及 IT 決策者均同意這種模式對其業務重要,當中更有 43%認為是非常重要。

應用程式支援的靈敏度及彈性

疫情初期,企業須於短時間內適應並應付各種極難預測的變化,而雲端技術正是全新業務彈性的關鍵推手。對不少企業而言,撇除成本考慮因素,這是回應客戶及員工新需求的唯一方法。

十個月後,業務核心應用程式變得高度分散,員工亦較以往更具流動性,而對系統的要求亦前所未有。展望未來,IT 團隊將需要更大靈活性。憑藉升級的監察解決方案,團隊可從全面的監控改為集中監控重要的數據及見解。深入見解和自動化功能對未來業務增長、維持競爭力及彈性至關重要。

由服務客戶以至取悅客戶

時至今日,手機應用程式可支援日常生活各方面需要,由購物、銀行服務、學習,甚至協助追蹤確診個案。同時,手機應用程式亦讓公營及私人機構,能以數年前難以想像的形式與客戶接觸。除大部分業務流程可透過應用程式進行,先進的應用程式亦可與用戶建立更個人化的關係,並作出即時回應,但這需要將網上大量實時資訊快速轉化為可行見解的能力。

憑藉這些功能,企業可在客戶報告問題或其需要前預先作出回應,帶來沉浸式、以智能為基礎的個人化體驗,將基本客戶滿意度轉化至深度的互動和忠誠度。

思科預期,隨著科技創新急劇加速,應用各項嶄新科技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大提高業務的靈活性、回應速度及彈性。同時,相信更大的目標是利用科技改善生活。

read more
支付系統業界消息金融科技

港人金融科技接受程度高  僅 17%自認對應用程式有良好理解

近年電子支付在港迅速普及,而網上理財手機 App 的使用率更節節上升。Visa 委託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即發現,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正成為香港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惟許多人認為自己對相關的知識及應用缺乏足夠的理解及教育,以致未能充分利用有關技術。

研究顯示,每 10 名港人便有 9 名(93%)有使用金融科技應用程式進行個人理財,當中 22%受訪者聲稱他們的使用時間達 80%或以上;而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25 歲至 34 歲的專業人士(34%)。不過儘管金融科技應日益普及,當中僅 17%港人相信自己對此有良好的了解及掌握。

Fintech 靈活便利有助推動開放銀行

金融科技確能為用戶帶來不少便利,除了不必親赴分行處理財務,亦往往有助降低交易成本。研究指出,67% 受訪者認同新的金融科技有助他們更妥善管理個人財務。受訪者認為,金融科技具備速度及靈活性的優勢,其次可為消費者提供成本較低或較划算的交易;另一方面,更可借助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推動的開放銀行,更便捷地獲取綜合財務數據。 

不過開放數據有利有弊,畢竟涉及財務等個人敏感資料,數據保護必須穩健可靠。就個人資料保障而言,消費者本身是第一道防線。然而,調查顯示用戶在過去 12 個月未有積極採取多重安全措施以保障其個人資料私隱;例如,僅 39%受訪者在輸入個人資料時檢查網址是否真確可靠,亦只有 29%至少每年重設密碼一次。

Visa 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 Maaike Steinebach 認為,推動金融教育是支付網絡、企業、商戶、政府以及消費者的共同責任。有見及此,Visa 今年將繼續支持「全港通識理財問答比賽」。疫情之下,這項為期三週的全港網上問答比賽旨在協助學生更好掌握實際理財技能,同時重點關注金融科技領域的知識如虛擬銀行、開放數據,及個人資料保護等。 

有關比賽詳情,請瀏覽網站:

有關「實用生活理財技巧」網站,請請瀏覽以下網址:

 

read more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科技專欄電子商務

智慧生活 (廿六) :日本推廣電子支付刺激經濟

智慧生活(廿六)

近年來,電子支付於全球大行其道,就連以現金交易為主流的日本,都要以此為今年東京奧運的重要基建之一。 一直以來,日本人祟尚現金交易,其他如信用卡、Suica 西瓜卡(類似八達通)等非現金交易模式的總交易量也僅佔兩成,相對南韓非現金交易高達的 96%,以及內地的 66%,日本人對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很低。

然而,使用現金的成本甚高,每年生產和運輸貨幣的成本超過 1 萬億日圓(約 702 億港元)。反之,採用電子支付則可以節省成本,而且市場潛力龐大,吸引不少私人企業投入服務。軟銀和雅虎日本合作的 QR 圖碼支付程式 PayPay 過去便推出多項優惠推廣服務,不但向每位程式使用客戶提供支付金額兩成的回贈,還給與客戶 1,000 日圓(約 72 港元)的奬賞。重賞之下,客戶人數在一年之間躍升至 1,500 萬。

電子支付同時吸引了不少海外遊客到境消費,尤其是內地遊客。據估計,中國遊客去年在日本消費逾 1,000 億港元,可謂商機驚人。日本經濟產業省已訂下目標,要在 2025 年大阪舉行世界博覽會時,非現金支付提升至四成,長遠更達致八成,以成為全球使用電子支付之最。

要達成目標,日本政府也不遺餘力。去年 10 月起,日本銷售稅由 8%上調至 10%,但以電子支付則可獲 5%回饋,據報實施 6 天電子支付已比 9 月同期急增了四成多,成績理想。無論日本能否成為無現金大國,今年東京奧運必然是一大契機。東京奧委會預期超過 50 萬中國遊客會蜂擁至,若當局能夠找緊這個機遇,相信可為低迷多時的日本經濟帶來刺激。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