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訊及通訊科技

應用方案資訊及通訊科技

中國移動香港流動辦公 App「WorkMate」 助企業建立流動辦公優勢

workmate_borchure_22072020_A4_TC

疫情令生活習慣及辦公模式改變,流動辦公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相關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產品及服務需求激增,但並非所有 ICT 方案都是容易部署、方便使用和管理,不少中小企業更因此而增添一重壓力。最近中國移動香港推出全新流動辦公 App 「WorkMate」,冀能滿足企業多方面的辦公應用需求。

「WorkMate」是一款基於統一通訊概念的流動辦公 App,三大優勢包括:強大核心通訊服務、辦公協同及數據加密,滿足企業多方面的辦公應用需求,助力提升內外溝通效率。

▲「WorkMate」介面簡單,方便管理

強大通訊功能 減省營運開支

MateCall 支援企業團隊透過 Wi-Fi 或流動網絡進行跨境 IDD 電話會議,適用於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有辦事處或合作夥伴的企業,質素高又方便使用,大大減低漫遊成本開支。

▲「WorkMate」的核心通訊功能之一,MateCall 電話會議。

▲可以 App 撥打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手機或固網電話以進行電話會議,亦能支援全球多個國家/地區的 IDD 電話,避免產生昂貴漫遊費用。

▲另一主要功能是多達百人的視像會議,還具備螢幕共享和會議錄製等功能,方便講解和事後重溫。

「WorkMate」的企業通訊錄也值得一提,它能按照企業內部架構把聯絡人分類及進行搜尋,大大節省用戶查找時間,增加溝通效率。它也能對特定手機號碼進行加密,不怕洩漏企業機密資料。另外還有一項「企業群聊」功能,其實就等同企業版的即時通訊程式,能讓企業人員建立群組並發布及接收企業最新資訊,支援多達百人的視像會議,提升會議溝通效率。

協同辦公 減少行政費用提升效率

▲「WorkMate」的雲端辦公系統(OA),可讓員工脫離辦公室,告別傳統辦公模式。

其 OA 系統涵蓋公司日常行政及人事管理等功能,優化企業流程,提高企業效率。辦公協同服務採用雲端平台技術,重點幫助提升企業人員之間的協作效率。

此系統更提供項目管理、審批工作、公告等功能。企業團隊能在多人、跨地域的情況下,建立清晰一致的目標,讓成員長期在外工作亦能與團隊保持聯繫及掌握項目進度,並處理必要的行政工作;部門以至公司的管理層,皆能在辦公室以外根據流程,靈活審批員工申請,減少延誤的情況。

▲人事管理(HRM)功能,採用基站定位及流動認證技術,可讓員工在外工作時用手機打卡簽到,以便作為考勤的根據,讓僱主準確掌握工作進度。

數據加密安全可靠

除了一站式的方便,安全可靠亦是現今用家另一考慮,而「WorkMate」當中的亮點,是數據通訊採用國際領先的 DES/3DES、Base64、MD5 等數據加密技術,重點針對敏感資料進行加密,防止數據洩露,各個流程都需數碼簽署,避免非法使用。高規格的保安系統以保障用戶私隱及數據安全,讓客戶安心使用。

中國移動香港現為企業提供 「WorkMate」的線上線下全方位支援服務,包括安裝、培訓、諮詢、技術支援等,第一時間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如有意了解更多,可以瀏覽:
WorkMate

致電企業銷售熱線:9204 7777

配合一站式中小企解決方案  助企業輕鬆掌握新機遇

為滿足一眾中小企客戶對業務發展的多方面需要,中國移動香港亦提供多種全方位的中小企解決方案,包括推出彈性實惠的「中小企服務計劃」及「商業寬頻計劃」。「中小企服務計劃」提供貫通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三地數據及話音通訊服務,協助中小企可隨時隨地處理公務,時刻通訊無間,安心無憂來往三地拓展業務;「商業寬頻計劃」則提供高達 1000M 的極速流暢商業光纖寬頻服務,全天候連接香港至各地主要網絡商及資訊內容供應商,滿足企業對互聯網或電子商務應用上瞬息萬變的需求。

如欲了解更多服務計劃及解決方案詳情,請瀏覽以下網站:
中小企服務計劃:詳情按此
企業解決方案:詳情按此

 

read more
人工智能業界消息資訊及通訊科技

思科宣佈收購 BabbleLabs  瞄準 AI 背景噪音消除技術

視像會議可說是疫情下普及得最快的協作工具,不過市面上的視像會議應用選擇繁多,質量良莠不齊,部分除會為企業帶來資訊外洩的隱憂,使用體驗之差亦每每叫人抓狂。

疫情之下,不少與會者均在家工作,以致視像會議不時出現多餘的背景噪音,難免造成干擾。為幫助用戶控制會議中不必要的噪音,例如打字聲、犬叫聲、小孩叫鬧聲等,思科今日宣佈有意收購 BabbleLabs,透過其 AI(人工智能)演算法區分人類語音和多餘的背景雜音,提升通訊和會議應用程式的品質。

有別現行消噪技術

思科資深副總裁兼網絡安全及應用業務總經理 Jeetu Patel 強調,BabbleLabs 的背景噪音消除(noise removal)和現有的消噪技術(noise cancelling)並不一樣。

「背景噪音消除是以 AI 演算法去區分人類語音和背景雜音,更可實時在噪音發生的源頭(於用戶端)消除 100% 噪音,以提高客戶隱私和雲端安全。」

成功收購 BabbleLabs 後,思科將於整個協作產品組合加入降噪功能。首階段將專注於整合 BabbleLabs,務求令 Webex Meetings 何時何地、如何連接 Webex 應用程式(透過會議室或行動裝置),皆可享統一、安全的音訊體驗。Patel 又透露,併購後BabbleLabs 的專業工程師團隊將加入思科協作團隊並組成語音團隊,務求進一步提升思科協作平台的視訊會議體驗。預計是項收購將於思科 2021 財政年度的第一季度完成,視乎成交慣例和所需的監管批准。

read more
業界消息資訊及通訊科技電子商務

WTIA 調查披露疫情對生產力及商業交易構成壓力

WTIA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羅國明(左)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陳仲文(右)

疫情之下,全球企業面對各種「新常態」,除了工作模式、企業應用、交易和營運從線下走向線上,顧客和終端使用者的行為亦有突破性轉變。例如企業開始大幅度採用視像會議取代傳統會議或活動;而市民網上購物和透過流動應用程式外賣點餐的比率亦顯著飆升。

流動應用程式的使用率和需求急增,照說對程式開發者和業界而言有利無弊,不過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最新公布的「香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業界調查 2020」就發現,全球爆發疫情後,受訪企業普遍認為對員工生產力及商業交易構成壓力;惟人才短缺問題和營商環境則略見緩和。與此同時,調查亦指出業界對開發使用 iOS 平台、商業類的應用程式的偏好度持續增加。

▲2020 年出爐的本地智能手機應用程式以企業應用為主,佔整體 70%。

該調查於今年 5 月至 6 月期間,成功訪問逾 140 間香港及亞洲地區智能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商和相關企業,旨在探討業界的市場現況及行業前景,同時亦問及今次疫情對受訪企業的潛在影響。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陳仲文認為,以下調查結果的要點亦值得業界深入討論:

  • 營運概況:受訪機構本財政年度的年盈收普遍較去年同期下跌,年盈收在 50 萬港元以下的公司比例,從 15%增加到 21%;反觀年盈收在 1,000 萬以上的受訪企業,比例則從 17%降到 13%。不過市場似乎樂觀持平,有 66%報稱虧損的受訪企業預計在 1 至 3 年內可達至收支平衡。
  • 人力資源:管理層與員工的短缺情況略見緩和,整體來說,受訪企業面對技術類型員工短缺的情況,高於管理層與銷售類型員工。不過即使技術類型員工,「非常缺乏」的比例亦從 20%減為 13%,可見人才短缺問題稍有改善。
  • 研發資源配置:2020 年受訪企業平均投資約 160 萬元進行研發,約 80%受訪企業過去一年投入資源在產品研發上,其中有 59%耗費至少 3 個月以上的時間在產品研發;約 56%受訪企業過去一年有投入資源在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UX)設計上,但相對產品研發,投資金額較少及時間較短;僅有 26%受訪企業耗費至少 3 個月以上的時間在 UX 設計上。
  • 平台和技術選擇:本來市場以 iOS 和 Android 平分秋,不過今年明顯向 iOS 平台傾斜。今年選擇 iOS 平台的比例微升至 51%,反觀 Android 的比例則從 49%大幅下滑到 32%;另 HTML5 的比重則從 10%增為 15%;至於 Windows Phone 與 Blackberry 的使用者則幾乎銷聲匿跡。
  • 疫情影響:疫情對多數企業都產生負面影響,其中僅經營本地市場的受訪企業中,有 61%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同時經營非本地市場的受訪企業則有 79%表示受到疫情影響。最多受訪企業表示在家工作(work-from-home)的模式導致其員工生產力下滑(59%);另有 41%認為商業交易與洽詢機會受到疫情影響而減少,僅 5%受訪企業表示應用程式下載量在疫情期間有所增加。

▲ 目前,香港最大的競爭對手仍是中國(從去年 98%下跌至 85%),不過印度急起直追,單單一年已超越其他亞太地區成為第二大競爭對手。

宜考慮與亞太地區合作  不宜輕視使用者體驗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羅國明表示,是次調查為業界提供具參考價值的指標,而調查顯示業界普遍對於前景保持樂觀,不過仍要面對全球疫情對企業生產力及商業洽談機會的衝擊。

「面對中美貿易及制裁威脅,建議企業可多與東南亞鄰近市場合作。例如業界擔心中國製造的程式未來不能在 iOS 及 Google Play 發放,據我所知印度封殺大陸 Apps 暫不影響香港的 Apps,但印度本身亦聲勢凌厲,2020 年升幅達 18%,成為繼中國後第二大的競爭對手;加上各國擔心受制裁牽連,愈來愈多本來在中國開發的 Apps 會轉交印度。香港方面,為避免制裁可多考慮與台灣、越南等地合作。」

羅國明又透露,香港和其他地區的另一分別是企業外來投資,「畢竟香港人投資機會多,可以選擇買樓買股票,未必願意投資開發技術。而政府資助方面,亦相較其他地區少。」

由於調查顯示本地企業對 UX 的重視程度遜於其他亞太地區,羅國明笑言明白香港人重視賺錢,電子商貿講求快,因此必須壓縮開發週期,結果只得犧牲 UX。不過他再三強調,流動應用程式本身是以人為本的設計,UX 設計時間投放不足,勢難與其他地區競爭。

read more
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世界各地 5G 發展概況

HW5G

5G 流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源於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 (ITU-R) 於 2012 年所訂立的 IMT-2020 與未來發展藍圖,展示 5G 未來的發展願景及技術研究。自此之後,全世界的國家、產業組織與國際公司紛紛投入發展 5G 的行列。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作為業界主導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專門開發和推行全球 3G、4G 及 5G 流動通訊系統的技術標準,亦已按 ITU 訂明的要求制定新的 5G 國際標準,讓各國能夠參考及檢視其發展進程。

各國 5G 通用網絡服務開通情況

2019 年,全球多國已積極推動提供 5G 商用服務。根據去年底德勤發表的報告,韓國與美國最早於去年 4 月開通 5G 商用網絡。韓國對 5G 十分重視,在政府推動下,三大運營商早已達成了 5G 共建共享的協議,並對 5G 進行了實驗和測試;隨著 5G 商用服務於 4 月開通,因應其國土面積較小,人口較集中,相對幅員廣大的國家,5G 網絡覆蓋和使用率有一定優勢,但開通時僅覆蓋首都及周邊地區。美國方面,網絡服務開通時亦只限於芝加哥和明尼亞波利斯兩個城市,網速和穩定性亦有所不足。其他多國亦緊隨韓美陸續開通 5G 網絡商用服務,包括英國、澳洲、芬蘭、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等亦於去年 5 月至 7 月提供服務。

中國方面,三大運營商於去年 11 月宣佈啟動 5G 商用服務,相比韓美遲約半年;然而,中國主要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充足的網絡建設,廣泛建設 5G 基站,部署商用規模。

5G 網絡建設同樣關鍵

商用服務開通之外,5G 網絡的建設,包括 5G 基站建設,亦非常關鍵,因為這牽涉到 5G 服務傳遞和使用者體驗。中國謀定而動,去年進行大規模 5G 網絡建設和部署,積極推動 5G 普及,迄今全國已完成逾 20 萬個 5G 基站的建設,截至今年第一季,5G 網絡數據用戶數目達 5,000 萬。預計到 2020 年底,中國更將會建成 80 萬個 5G 基站,覆蓋全國超過 340 個城市。至於全球其中一個最先開通 5G 商用服務的韓國,亦將加快部署 5G 網絡及基礎設施。截至 2020 年 4 月,韓國的 5G 基站已有約 11 萬 5 千個,5G 用戶超 600 萬。至於其他國家,5G 基站數目普遍少於中韓兩大市場。

除了網絡基礎建設外,專利數目亦反映市場對推動 5G 發展的投入。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 IPlytics 的統計,截至 2019 年 4 月,中國企業申請了全球約 34% 的主要 5G 專利,韓國緊隨其後申請了約 25% 的主要 5G 專利,為統計中領先的兩個主要市場。 至於美國,其 5G 專利的比率為全球的 14%,與芬蘭看齊;另外兩個持有較多 5G 專利的國家為瑞典和日本,分別為 8% 及 5%。

全球 5G 競爭目前尚在起步階段,日本及其他歐洲和亞洲國家,亦積極部署及加快 5G 的發展。隨著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及支持 5G 發展,以及各國企業的龐大投資,預計全球 5G 發展將會加快,各國因此能部署更多實際的 5G 應用,例如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生產及智慧城市等應用,將科技融入生活,融入社會。

撰文: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何鴻略

 

read more
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5G 的實際應用場景

5G 流動通訊技術涉及三大主要應用範疇,包括增強型流動寬頻 (eMBB)、大規模機器類型通訊 (mMTC) 以及超可靠和低時延通訊 (URLLC),為消費者帶來高速率、廣連接和低時延的好處,可應用於不同的商業和生活場景。香港的電訊商亦開始提供 5G 流動通訊服務,同時不斷提升及完善服務,讓消費者能夠真正感受 5G 的威力。其實,5G 正在從不同方面慢慢改變市民的生活模式以及工作模式,其應用之廣泛,定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在個人娛樂方面,最明顯莫過於上下載速度的大幅提升,一條「數以 GB 計」的高清短片,利用 5G 只消三數秒便完成下載,比以往需時起碼數分鐘快多了。速度快,亦代表用戶可更方便、更容易就可以享受到高質素娛樂;5G 能夠迅速傳輸龐大容量的內容,即使是展現超高細緻度和流暢度的 4K 甚至是 8K 影片,亦可快速傳送。另外,當然少不了虛擬實境 (VR)、擴增實境 (AR) 或互動遊戲等應用;此等應用往往講求非常複雜的畫面、場景以及實時反應,5G 技術都可以輕鬆處理。因此,VR 及 AR 遊戲亦成為現時遊戲產業的主流發展方向,不少的遊戲廠商都陸續開發及推出不同種類的遊戲,讓玩家能夠以第一身的角度投入其喜愛的遊戲場景,享受在虛擬世界中的樂趣。

5G 帶動智能生活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5G 應用隨時都可以大派用場。在現今疫情的影響下,部份市民都選擇留在家中避免外出,而會更頻繁於網上購物。VR 及 AR 除了應用在遊戲方面外,亦可帶來更個人化、更新穎的購物體驗。通過 5G 大門,消費者可以被「帶到」媲美實體店、美輪美奐的虛擬商店中,揀選完心儀的貨品後就能結帳,而貨品亦會於日後運送到家中;假如在過程中有任何疑問,亦有虛擬店員提供協助。

另外,5G 亦能實現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溝通,例如智能家居系統,透過 5G 智能手機及應用程式就能實時控制家居環境;還能夠透過不同的智能穿戴產品,如智能手錶、手環等實時偵察健康狀況,進一步保障個人的健康。市面上亦有不少公司提供智能家居方案,透過智能感應系統自動調節家居環境,例如在夜間偵測人體移動而開燈,又或是光感智能偵測調節室內光暗及窗簾等。

醫療、建築、工業大派用場

在工作場景方面,5G 能夠推動不同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效益。在醫療方面,遙距健康狀況偵察能進一步保障嚴重病患者的安全,一旦發現健康狀況異常,就能作出警報,及早作出治療及控制病情;該應用亦可協助病人及發現早期病徵,讓醫生在藥物或治療方案上作出跟進治療,避免及預防病情惡化。另外,在可見將來,5G 的可靠和低時延特點將可應用到遙距手術上,實時傳送手術畫面,並透過操作機械人來完成手術。隨著 5G 醫聯應用的不斷成熟,遠程看護、遠程診斷、遠程手術將逐漸得到應用,從而有效提社會的生活質素。

在生產行業方面,5G 讓機器之間能彼此溝通,配合 AI 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協調與自動化生產,推動工業 4.0 的來臨,另外 5G 亦能增加遙距控制位處偏遠較難到達的設備的可能性,工人能夠免於置身於相對危險的地方,對於建築及工程行業有莫大的幫助。在服務行業方面,5G 能夠讓操不同語言的人士進行實時互動,甚至提供實時翻譯服務,再沒有言語不通而產生誤會的問題,大大改善和旅客的溝通。

香港的 5G 發展其實還在起步的階段,其商業發展潛力也不容忽視,5G 的應用將會改變不同產業的模式,推動物網聯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消費者亦將會陸續嘗試到 5G 的不同應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 5G 如何改變以往普羅大眾的生活。

撰文: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何鴻略

 

read more
企業趨勢資訊及通訊科技

安全+智能+化繁為簡  Webex 重新定義視像會議  

一年一度的 Cisco Live 今年因應疫情移師網上舉行,將原來 4 日的行程壓縮成 2 日,並將於未來數月陸逐上載合共 700 多條相關短片,供已登記人士收看。

是次大會 CEO 主題演講以「Possibilities」為題,顧名思議與疫情下如何開創機遇有關;而首日發布亦主要環繞企業面對遙距工作新常態的種種挑戰、思科如何於疫情期間支援企業的業務持續性規劃,同時亦因應近日美國各地針對種族歧視的問題,重申公司的共融(inclusive)願景,並推出名為「Next Horizon」的新措施。

「2020 年是既艱難又充滿挑戰的一年,疫情從根本地改變了企業如何運作。」思科主席及行政總裁 Chuck Robbins(上圖)認為,面對非凡的挑戰,全球 75%的供應鏈皆受到某程度的阻斷,但正因面對艱苦挑戰才更能透過 IT 帶來更多可能性。

遙距工作化繁為簡

Robbins 指出,現時企業面對的主要挑戰包括如何化繁為簡、自動化、私隱問題、遙距工作和生產力。而企業 CIO 的當務之急,自然是支援遙距辦公、讓員工可隨時隨地安全協作,同時又制定行之有效的重回辦公室計劃。

為協助企業在艱難的時刻維持日常營運, 思科分別著眼 4 大任務:重新構想(Reimagine)、安全性(Secure)、轉型(Transform)、賦能(Empower)。

「重新構思企業應用、確保企業的數據安全,這關乎技術與信任,而思科一直以來不斷花時了解間和企業去建立這一層信任。至於企業基建轉型的方向,應以提供最佳的使用者體驗為先,因此是基建、技能和創新的結合。」Robbins 舉例指正如疫情之下,人們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但只要透過 IT 監察數據即可以得出一些有助於防疫的洞見。

▲Webex App 統一介面可同時提供視像化語音留言、來電轉接、語音及視像電話、已連接裝置、單一號碼接撥和 Webex Teams 通話選項。

擴展負載能力  新增安全功能

事實上,視像會議技術正是疫情之下讓員工協作無間的最佳例證。Robbins 透露,單亞太地區便已新增了 270 萬名 Webex 註冊用戶,而四月份更進行了逾 2400 萬個網上會議,與會者達 1 億 1100 萬人,數量超過平均水平三倍。由於疫情期間遠程辦公用戶數量激增,加上廣為醫療及政府機構採用,令安全性和隱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此思科除大規模投資擴展全球負載能力,亦致力確保安全、隱私和透明,為Webex Meetings添加了Data Loss Prevention (DLP) retentionLegal HoldeDiscovery功能。

新功能將加強所有會議內容的安全和保護,包括錄音、轉錄內容、行動事項和重點內容等。同時,思科更擴展了端到端加密選項,並增加支援GCM模式的AES 256位元加密功能,為會議資料提供更多的保護和防篡改功能。

▲具備人工智能的Webex Assistant 可快速為與會者提供會議重點內容、會議記錄副本。

AI 推動彈性創新

Robbins 又相信,人工智能(AI)如機器學習(ML)可以推動工作彈性上的創新。因此,思科 Webex Control Hub 提供了智能和可行的洞察,讓 IT 人員何時何地均可通過一個單一面板來管理所有協作工作負載,更可快速將思科語音助手技術 Webex Assistant 部署至會議室內的設備。

Webex Assistant 透過人工智能,可快速為與會者提供會議重點內容、會議記錄副本。而疫情期間配合 Webex Desk Pro,即有助避免觸碰屏幕,可直接以語音指令安排及進行會議、修改會議記錄副本等。再透過深入分析「即時會議」資料,能更有效改善體驗,並瞭解員工在重回辦公室的過渡期內工作方式的變化。 

read more
企業趨勢業界專訪資訊保安資訊及通訊科技

疫情喚醒業界加密需求 八成企業邁向雲端運算

Photo of nCipher Security大中華區副總裁戴文忠-high-resolution-001

受疫情影響,遙距工作已成為新常態,企業更關注如何保護數據及相關的加密策略,當中以保護客戶個人資料為首要任務。nCipher Security 發布《2020 香港加密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約六成港企認為加密金鑰管理「相當困難」,當中原因包括「沒有清晰界定其擁有權」及「金鑰管理的工具不足」。 儘管四成受訪者認為資訊科技營運部門在主導加密策略方面影響最大,但同時亦有近四分之一表示,沒有任何一個部門負責主導加密策略。

報告亦指出香港為企業使用加密技術比例全球最高的地區之一,那麼過去幾年哪個行業較多採用加密呢?nCipher Security 大中華區副總裁戴文忠接受 Unwire.Pro 訪問時表示,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銀行業,包括:「五大銀行」、金融科技機構,區塊鏈機構,甚至是支付服務,而科技及軟件行業亦越來越多軟件在雲端應用,因此這些類型的行業都有加密需要。在疫情下,戴文忠留意到各行各業對加密的需求都有所增加,特別是社會機構及教育界。在疫情下,不少企業對遙距存取(Remote access)的警覺性有所提升,對於進入公司服務時的安全性提高。

至於對加密未有了解的行業,戴文忠認為是教育機構及社會機構,因此以往這些行業覺得投資在加密及網絡安全會令增加成本,但如果不留意安全問題,最終可能成本更高。以教育界為例子,他們面對的客戶群是學生,未了解到學生資料及試卷內容也是敏感資料。雖然這些資料並非立即與金錢掛鉤,但敏感資料與金錢有曲線掛鉤。另外,戴文忠透露,逾八成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至兩年,透過雲運算服務來處理機敏資料或機密數 據。 而短期內,逾七成企業計劃使用區塊鏈,去處理資產交易、加密貨幣及錢包以及智能合約等等業務。

read more
資訊保安資訊及通訊科技雲端服務

Telstra 白皮書建議重新調整數碼化轉型策略

全球大小企業均面對疫情帶來的科技挑戰,但危中處處藏商機,澳大利亞電訊(Telstra)近日便發表名為《Business Continuity, Flexible Working and Adaptive Infrastructure: Five Actions for When the Economy Reopens Following COVID-19》的白皮書,分析疫情下的科技挑和行業前景,基於逾 120 位商業領袖的見解,提出重新調整 IT 策略的建議。

調查發現疫情帶來的主要影響和啟示如下: 

  • 加速企業的數碼化轉型,並從重新定義轉型的焦點;
  • 反映企業缺乏應對如疫情等全球危機的業務營運持續計劃(BCP);
  • 推動企業以視像會議代替大部分現場會議的大型科技變革; 
  • 證實大容量的網絡對支援遙距辦公的員工和普羅大眾至關重要。

重整策略遙距工作優先

面對社區隔離下仍須確保企業營運無間的挑戰,93%企業表示已改變 IT 的優先事項。在整體策略更新方面,所有地區的受訪者都認為當前首要任務是制定有關遙距工作的政策,以確保員工能夠安全地連接網絡,並使用工作所需的應用程式和數據。

調查報告另顯示,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企業並沒有業務營運持續計劃。而有業務營運持續計劃的企業當中,近三分一不包含應對突發性全球危機(例如疫情)的措施。19%來自北亞地區的受訪者聲稱已經訂立完善的業務營運持續計劃,為應對疫情等重大危機作好充分準備,是調查中第二多公司擁有周全計劃的區域。

研究結果反映企業急須擴大業務運營持續計劃的范圍,並應利用更多數據分析工具,來識別數據之間的關聯與及早發現更多漏洞,繼而考慮正式地進行常規的風險評估。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十家受訪企業中有八家表示有一定比例的員工因資訊及通訊科技(ICTO的挑戰而未能工作。因此報告預期未來網絡將在連接遙距工作的員工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調查結果指出,為遙距工作的員工提供支援是急需處理的 ICT 優先事項之一。歐洲、東南亞、澳洲及紐西蘭的受訪者對此感到尤其強烈。疫情過後,網絡將應以軟件定義,同時與雲端科技融合,使其更自動化和靈活。 

視像會議和雲端客服中心新常態

視像會議其實並非新技術,惟過去基於成本考慮和溝通文化未見普及,但在疫情之下則成為了各地企業協作的新常態;高達 98%受訪者認為在疫情後,企業將更常採用視像會議來取代現場會議。同時,企業亦在重新審查與客戶的互動時,近一半受訪者正採用雲端優先的客服中心策略,從而提升端到端的客戶服務速度和敏捷度。57%北亞地區受訪者已在推行此策略,其次是東南亞地區、澳洲 和新西蘭,達 52%受訪者。 

北亞地區行業展望 

北亞地區的受訪者來自於香港、韓國、台灣和日本。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協助員工順利進行遙距辦公,並加快推行統一通信和協作(UC&C),包括為分散各地的員工提供視像會議平台。同時,企業亦希望可加速上載業務到雲端,以支援新工作模式及改善業務的持續性。

澳大利亞電訊北亞區及環球電訊批發業務總監 Paul Abfalter 指出:「這場全球疫情令我們了解到企業需要具彈性的科技方案,和高安全性的協作工具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些能力在困難的營商環境下尤其重要。」 

展望未來,北亞地區將轉向角色型 ICT 服務,即服務將因應員工的工作崗位和商業活動所需而提供。此外,八成北亞地區受訪者稱自動化是急切需求,是所有受訪地區中最高。 

 

read more
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5G 安全嗎?

5G 流動通訊技術帶來了無限可能性,亦促進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然而創新技術難免會衍生新的網絡安全風險,為消費者帶來一定程度的隱憂。5G 服務涉及「多供應商環境」,當中有各類的 5G 服務供應商,包括 5G 設備供應商、流動網絡營運商、雲端服務供應商及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商,再加上 5G 網絡本身由多類型網絡建構而成,應用了各種連接技術,個人資料及私隱因而有外洩的風險。

那麼,5G 安全嗎?

5G 網絡不只是服務個人消費者,更重要的是將服務擴展到垂直市場,包括醫療健康、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等,將會轉移到 5G 網絡平台上。 針對某一種行業的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帶來更豐富的業務發展。另外 5G 亦帶來全球化的流動物聯網,連接世界各地的業務。基於不同業務會有不同的安全需求,以滿足不同的目的,例如要支援低能耗需求,或是高效的流動性安全機制。因此,5G 服務供應商會提供靈活高效,端到端的安全保護,能夠因應業務和場景的變化,快速更新安全保護機制,杜絕任何一個潛在的威脅。

高強度安全私隱保障

5G 終端設備在信息安全這方面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市場上的 5G 手機需要有通過不同國際信息安全技術及網絡私隱的評級,符合全球最嚴謹的安全標準,當中包括 Common Criteria (CC) 安全評估共通準則的 EAL 5+評級,提供高強度的安全私隱保障。另外,亦符合國際私隱原則 General Accepted Privacy Principles (GAPP) 及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根據用戶所在區域確定數據的儲存位置,亦為敏感資料進行加密處理及儲存。

在日常使用方面,少不免會使用不同來源的應用程式,除了應用程式上架前的安全檢測,亦需要有不同的機制去保護開發者及用戶個人私隱。在應用程式開發階段,通過應用完整性驗證、簽名驗證、威脅檢測及 AI 安全防護等措施,防止開發者的應用程式被惡意篡改;在安裝階段,亦會有應用沙盒、內存保護、定期檢測等機制,防止應用程式內的數據被惡意讀取,避免用戶數據洩露而導致難以挽回的損失。

5G 技術的出現雖然改變了網絡世界,帶來嶄新和超越想像的應用,當中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5G 網絡的安全性永遠是消費者使用 5G 的首要考慮,亦是帶動 5G 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5G 服務供應商應通力合作,持續通過技術創新去加強安全解決方案,制定安全標準去管理及控制風險,共同建構安全可信的 5G 網絡,為消費者打下一枝強心針。

撰文: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何鴻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