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匯款向來是涉及麻煩的流程,不論手續費還是速度也有很大改善空間,其中 TransferWise 就以改革這個流程為主要業務,並獲得頗大的成功,最近的第二輪售股之後,其估值更達到 50 億美元。
(繼續閱讀…)
世衛估計今年第二季全球貿易按年跌18%,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估計今年商品和服務貿易額跌12%。經濟及貿易受重創之下,使用數碼金融交易能不能帶來轉機呢?
星展集團零售特許經營與分銷集團總監Sanjoy Sen 表示,疫情令經濟和社會秩序出現戲劇性的重組,大家的生活受到挑戰,同時會發現資金流動性和償付能力面臨挑戰。他認為現時經濟不是正常的衰退現象,因為世界各地政府都中止經濟,而衰退的行業橫跨酒店、旅遊、交通及石油與天然氣等,各國都出現財務困難。
這段期間,不論國家或不同行業都受到衝擊,而客戶的消費行為有所改變,例如由購買奢侈品,改為買食物、健康產品及家居娛樂產品。同時基於衛生的原因,交易模式都有改變。
▲星展集團零售特許經營與分銷集團總監Sanjoy Sen
▲星展集團零售銀行產品及生態系統合作夥伴集團總監潘燕明
星展集團零售銀行產品及生態系統合作夥伴集團總監潘燕明指出,留意到新加坡過去三個月數碼金融交易增長25%至30%,另有63%的美國消費者表示已經減少交易,以及比以往少用現金;而ATM機使用量下跌幅43%。潘燕明說,即使喜歡使用現金交易的國家,例如日本,該國的ATM交易亦大跌60%。同時,又留意到減少現金提款,因為所有人都基於衛生理由減少處理現金交易,轉為透過電子支付等無接觸及無現金的模式交易。
總括來說,今次的疫情已經加速企業及消費者應用新科技的步伐,當中電子化的消費模式更廣受市場歡迎。至於疫情過後,現金支付方式的使用量會否回彈至原來水平,而電子支付又能否延續勢頭,就要拭目以待了。
雖然近期企業多數聚焦「遙距營商計劃」(D-Biz),但其實 D-Biz 以外尚有其他資助計劃,例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便委託數碼港透過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推出「抗疫基金金融科技人才計劃」,由今日(2 日)起接受合資格金融科技公司申請。
有別 D-Biz 針對遙距服務相關基建系統和方案,今次計劃就以從事金融科技的人才為主,為企業提供為期一年的薪金資助,以開設新的全職職位,為金融及科技專才以及新畢業生提供更多金融科技相關的就業機會。計劃名額 1,000 個,總資助金額為 1 億 2 千萬元,由數碼港負責執行、處理審批及資助發放工作。而每家合資格公司可申請 1 個名額,獲取每月 1 萬元資助,全數用作支薪,資助為期最長 12 個月。
所有在本港從事金融科技相關業務,並於 2020 年 1 月 1 日前已開始營運,在本港設有實體辦公室的香港註冊公司或非牟利組織均合資格申請。而接受資助的職位須為 2020 年 7 月 2 日或以後開設的新增職位,僱員須為 18 歲或以上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香港居民,取得專上和大專院校的認可證書、文憑和學位,或具有相關工作經驗。至於僱用期則不少於 12 個月,工作性質與公司主要業務直接相關;涵蓋產品開發、業務拓展、資訊科技、法律、合規、風險管理、市場推廣或設計等指定範疇。
數碼港會對相關申請公司及新增職位的資格進行審核,預計在收到申請文件及資料齊全後的六星期內,通知申請公司申請結果。數碼港會在確認申請公司及職位條件以及聘用合約生效後,盡快發放首三個月資助金額,之後會每三個月一次,以預付形式發放資助金額。而參與計劃公司須定期向數碼港提交僱員的支薪記錄及強積金供款證明,而數碼港會在計劃中期及末期,約見相關僱員及其主管進行檢討,以監察聘用情況。
計劃專屬網站(http://fast.cyberport.hk/)於 7 月 2 日中午起開始運作,供金融科技公司直接提交申請及相關證明文件,申請截止日期為 2021 年 7 月 2 日上午 11 時 59 分,額滿即止。
查詢電郵:fast@cyberport.hk
近年電子支付在港迅速普及,而網上理財手機 App 的使用率更節節上升。Visa 委託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即發現,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正成為香港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惟許多人認為自己對相關的知識及應用缺乏足夠的理解及教育,以致未能充分利用有關技術。
研究顯示,每 10 名港人便有 9 名(93%)有使用金融科技應用程式進行個人理財,當中 22%受訪者聲稱他們的使用時間達 80%或以上;而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25 歲至 34 歲的專業人士(34%)。不過儘管金融科技應日益普及,當中僅 17%港人相信自己對此有良好的了解及掌握。
金融科技確能為用戶帶來不少便利,除了不必親赴分行處理財務,亦往往有助降低交易成本。研究指出,67% 受訪者認同新的金融科技有助他們更妥善管理個人財務。受訪者認為,金融科技具備速度及靈活性的優勢,其次可為消費者提供成本較低或較划算的交易;另一方面,更可借助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推動的開放銀行,更便捷地獲取綜合財務數據。
不過開放數據有利有弊,畢竟涉及財務等個人敏感資料,數據保護必須穩健可靠。就個人資料保障而言,消費者本身是第一道防線。然而,調查顯示用戶在過去 12 個月未有積極採取多重安全措施以保障其個人資料私隱;例如,僅 39%受訪者在輸入個人資料時檢查網址是否真確可靠,亦只有 29%至少每年重設密碼一次。
Visa 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 Maaike Steinebach 認為,推動金融教育是支付網絡、企業、商戶、政府以及消費者的共同責任。有見及此,Visa 今年將繼續支持「全港通識理財問答比賽」。疫情之下,這項為期三週的全港網上問答比賽旨在協助學生更好掌握實際理財技能,同時重點關注金融科技領域的知識如虛擬銀行、開放數據,及個人資料保護等。
有關比賽詳情,請瀏覽網站:
有關「實用生活理財技巧」網站,請請瀏覽以下網址:
澳門政府發表《2020 年施政報告》,特首賀一誠表示,澳門將會加強城市規劃及建設智慧城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他表示,未來會加快完成編製澳門城市總體規劃,有序推進都市更新工作,儘快完成都市更新法案。致力建設世界領先的新型智慧化特區,打造「數字澳門」,加強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建,加快建設數碼基礎設施。他又說,通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特區在城市管理、產業發展、政府服務、社區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推進以智慧政務、智慧通關、智慧醫療、智慧旅遊和智慧交通為主要內容的智慧城市建設,實現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融合。
另外,賀一誠表示政府將會扶助中小企業,協助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業務,推進電子支付普及化。同時鼓勵企業進行技術、管理和制度創新,支持企業自創和推廣「澳門品牌」。他又說,澳門將會發展現代金融業,打造中國及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同時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發展。賀一誠指出,未來澳門將會加強金融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法律體系。同時爭取降低澳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准入門檻,實現橫琴與澳門之間資金自由進出,以及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研究探討建設以人民幣結算的證券市場,促進現代金融業發展。
隨著政府批出虛擬銀行及虛擬保險牌照,越來越多人留意金融科技的發展前景,Unwire.Pro 請來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IFTA)與大家分析行業前景。
IFTA 副主席辛建國(上圖左)認為對金融科技最重要的四大範疇,分別可以用 A、B、C 及 D 四個範疇來分類,A 是 AI(人工智能),B 是 Blockchain(區塊鏈),C 是 Cyber Security(網絡安全),D 是 Data analytics(數據分析),他表示在金融科技方面,以上四個範圍很重要。以網絡安全為例子,如果網絡安全做得好可以保障客戶的信心,令金融科技仍有很多發展空間。而行業方面,在法律及合規、會計及保險等行業,未來數年很需要金融科技人才,他建議可以利用科技去取代一些專業人士的人手,因此未來以上數個行業對金融科技有需求。至於工資方面,辛建國指出,由於市場對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很高,因為預料未來幾年工資起碼可以「翻兩翻」,而網絡安全人才的工資升幅也不錯,他以自己的招聘經驗為例子:「我自己都在聘請網絡安全人才,其實在市場上很難找到,我需要付一般 IT 人才出價高五成,才可以聘請稍為有能力的人才」。
▲IFTA 創辦人龐寶林
傳統銀行對中小企開戶的門檻較高,所以不少中小企都很期待虛擬銀行開業提供服務。IFTA 會創辦人龐寶林表示,虛擬銀行的成本低競爭力大,變相現有銀行或現有金融機構成本高,就會被搶市佔率及受到威脅,所以最得益的將來是消費者,但越做得好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會是「一贏就贏得整個市場」,如果八間虛擬銀行營運表現很好,將來會商機無限,每間公司都有機會上市。龐寶林又認為,金融科技著重規模,除了香港市場,未來大灣區、一帶一路及東南亞市場都有很大的發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