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最近公佈了 2019 財政年度的業績報告,其中雲端業務收入按年增長超過六成,達到 56 億美元,主要受惠於中國的市場發展。
與一眾 IT 界年度大會一樣,Microsoft Build 今年亦選擇移師網上舉行其開發者大會,並藉此展示 Microsoft 雲端平台應付全球大型活動亦穩定順暢。
疫情之下,開發者往往須在短時間內創造價值,以推動企業數碼化轉型。而 Microsoft Build 2020 除一如既往著默發展協作及生產力工具,亦發布了一系列新工具及服務,包括 AI 應用程式等。以下為 Microsoft Build 2020 的重點內容:
▲Red Hat OpenShift 擁有四方面優勢,是建立和管理雲原生應用的理想平台。
企業要在數碼經濟中成功,就要以與互聯網同步的速度來營運。因此容器(Container)技術近年來極速成為企業 IT 市場的寵兒。企業能透過它以更精簡的方式開發、部署、管理應用程式,還能在雲端環境中建立各種雲原生應用(Cloud Native Applications),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和顧客服務水平。
容器是包含了一系列可執行程式碼、系統工具、應用程式介面(API)等的輕量級軟件個體,必須在標準化的容器協調平台(Container Orchestration Platform)上相互組合後運行,才能實現特定的功能。所以,容器協調平台的功能和效率,會直接影響雲原生應用的表現,企業必須謹慎選擇。現在很多人討論的 Kubernetes,號稱是部署、擴充和管理容器的營運級開放源碼協調平台,但是對於運行關鍵業務應用的企業而言,卻未必足以擔當重任。
▲為程式開發者提供就手合用的容器平台,可對企業應用的開發效率和質素產生正面影響。
積極推動雲原生應用發展的開源軟件方案供應商 Red Hat,其容器協調平台 OpenShift 在 Kubernetes 的基礎上,整合一系列管理工具和保安功能而成為完整的企業解決方案,因此獲得不同規模的企業投以信心一票。該平台在全球已擁有超過 1,700 家客戶,其中包括本地知名公司國泰航空、香港電訊、富衛保險,此外,德意志銀行、希爾頓酒店集團、UPS、思科等跨國企業也赫然在列。
企業級的容器協調平台應該有什麼特徵?參考 OpenShift,可以從四方面作出衡量:
Red Hat 的 OpenShift 平台除了擁有上述的大量用戶之外,另外在投入程度、跨雲端平台以及工具的豐富程度等方面,都能予人信心。
▲OpenShift 提供包括監控容器表現的管理工具,有助企業管理 IT 環境。
由於 Open Shift 是建基於 Red Hat EnterpriseLinux 操作系統 ,對於現時大部份以 Linux 為操作系統的容器而言,是明顯較可靠的運作環境和安全平台。Red Hat 也為 Kubernetes 貢獻了大量能豐富其功能的程式碼並得到採用,連其他供應商的容器平台也因而受惠。Red Hat 作為雲原生應用的主要推動者,OpenShift 在私有雲、公有雲以及混合雲中當然都能順利運行。而在平台的管理工具和解決方案方面,該公司除了自行開發以外,還聯合多家軟件商提供大量可供選用的元件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保安、網絡連線等,讓程式開發員編寫程式時能按需取用,令企業的新服務更快推出市面。
▲OpenShift 平台包括多種範疇的應用解決方案以方便用戶進行開發和管理工作。
OpenShift 的用戶如國泰航空、香港電訊、富衛保險,都是在講求市場反應的業務範疇部署雲原生應用,獲得明顯效益。例如國泰航空一向有在其網站透過 Fanfares 等環節進行特惠機票的推廣,雲原生應用就令該公司能更靈活地更新活動細節和推出新活動,吸引更多顧客積極參與。至於香港電訊和富衛保險,則分別透過雲原生應用擴闊業務範疇如購物網站以及創新保險產品;在該技術的協助下,兩家公司的應用開發週期都得以明顯縮短,能更快回應市場需要,捕捉商機。一如其他開源軟件,Kubernetes 的更新非常頻密,企業也需要一同趕上其步伐;但是 Openshift 的同一版本則能提供最少二年以上的支援服務,使企業無須不停更新平台,從而降低維護風險及成本。
Red Hat 香港、台灣暨澳門區總經理文志鋒則指出,雲原生應用有很多效益,但在這個不穩定時代中,更是企業「進可攻退可守」的利器。他透露,很多企業都認同雲原生應用的效益,但近月有不少企業都放慢發展步伐,重新檢視自己 IT 基建的情況,例如暫緩全盤過渡至公有雲的計劃。OpenShift 可在不同雲端架構中運行,因此不論企業決定採用私有雲、公有雲還是混合雲,其營運表現都能有所提升。
▲文志鋒認為目前企業對 IT 項目的態度轉趨保守,而 OpenShift 能夠配合企業的發展步伐,在不同雲端架構中均發揮作用。
文志鋒也建議企業,應該盡量為 IT 基建鬆綁,讓自己更加靈活以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這包括採用開源軟件以及仔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選擇權,以及了解不同層次 IT 解決方案的優劣而作出明智投資。
但他認為,雲原生應用的最大價值,始終是體現在開展新的數碼化業務以創造競爭優勢方面。企業也能透過這種新的應用開發方式,與顧客展開更緊密的互動以提高忠誠度,並且有助各種收購合併活動的順利進行。簡單來說,雲原生應用決定了數碼轉型的成功率,也將決定企業在未來五至十年內能否避免被淘汰,甚至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Red Hat 將於 5 月 28 日舉行網上研討會,分享怎樣善用雲原生應用為企業在數碼時代中爭勝,詳情請參閱此網頁。
無人駕駛汽車技術需要結合多個不同的高科技應用,才可以發揮真正的功效,其中精確度高的地圖和定位服務也相當重要。中國汽車廠商吉利最近就宣佈會在年底發射人造衛星,除了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技術支援,更會發展衛星通訊平台。
無論甚麼行業,業務營運都越來越依靠數碼系統,因此數據保護和備份就變得更加重要。對於中小企而言,備份一體機可以大幅減少分散採購管理和總成本。而 Veritas 推出的 FLEX 5150 一體機,就針對這個情況,為中小企降低高階功能的門檻,協助他們面對數據管理挑戰。
受疫情影響,近日不少消費者都減少出門,雖然香港零售業面對艱鉅的挑戰,但亦有不少零售商適時轉型,為業務長期發展作規劃。 企業雲端運算商 Nutanix 香港及台灣董事總經理楊君霈表示,現時香港傳統零售業正遭遇巨大挑戰,有見及此,愈來愈多香港零售企業開始積極擁抱線上、線下及物流業務與即時數據分析相互融合的軟件和先進的技術基礎架構。「企業雲」超融合架構和混合雲正可為零售企業提供理想的 IT 基礎架構,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模式,同時也為企業建立更高效率、安全和可持續的營運體系,以及加速香港電商發展。
Nutanix 公布《2019 年企業雲指數報告》中的零售業專題報告,評估了全球零售企業採用私有雲、混合雲和公共雲的規劃情況。數據發現,大部分零售企業(87.5%)選擇混合雲為理想的 IT 營運模式。同時,許多零售企業(72%)正在計劃將部分公共雲應用程式遷回至本地部署。今次的報告主要有三個重點:
報告發現 IT 企業最關注成本,但零售企業不一樣,它們將加快 IT 部署的能力列為選擇不同雲環境的首要因素(54.3%)。為了更快捷地適應跨平台及多渠道銷售的消費趨勢,零售企業在實現 IT 基礎架構方面的靈活性於其他行業。
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63.6%)表示,安全性對企業未來雲端部署具重要影響,其中混合雲被認為是最安全的營運模式(32%)。隨著資料私隱的監管法例不斷升級、監管範圍持續擴大,零售企業紛紛尋求安全且高效的消費者資料管理模式。混合雲營運模式為零售企業提供安全性和靈活性,以適應監管政策的變化。
零售企業在使用公共雲運作數碼和物聯網應用程式方面皆超越各行業的平均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零售行業更頻密利用公共雲運行業務應用程式,多個公共雲部署模式在零售企業的滲透率約為 11%,而單一公共雲部署模式的滲透率約為 19%。
Nutanix產品營銷副總裁Greg Smith表示,零售企業若希望跟上消費者的步伐,
是次報告受訪者共 2650 名,來自各行各業,企業規模各異的人士,所在地區包括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和日本地區。
當現時大量機構的運作都需要依賴雲端運算的時候,這些系統可以承受的流量亦成為關鍵。Microsoft 早前公佈,因應武漢肺炎疫情,Azure 面對的需求持續增加,因此將需要訂立優先次序提供雲端服務。
國際研究顧問機構 Gartner 預測,亞太區於 2020 年有超過 200 億台設備連接到互聯網。無論是地區的消費設備,還是輸電網絡、基礎建設,超連結性、智能和協作能力,均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然而,這些發展元素亦同時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企業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
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紀錄,本港殭屍網絡和網絡釣魚事故案例於過去一年大幅增加。因此於今年年初,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因而敦促各企業和公眾保持警惕,以防範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及 5G 通訊網絡等新科技引起的網絡攻擊。技術生命週期內的網絡安全對於推行智慧城市發展至為關鍵層出不窮的網絡安全問題令網絡保安工作愈見複雜。
實際上,在技術生命週期中發生的網絡入侵亦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儘管 48%的網絡安全漏洞歸咎於人為錯誤,但企業仍然選擇零散地解決端到端安全問題,以每週超過 1,100 小時來管理和遏制不安全的端點,白白浪費本可投資在創新及建立價值的時間。相反而言,關心網絡威脅的企業和城市應以下列四個關鍵採取相應網絡保安措施,當中包括設備、身份、網上、數據四大範疇,以確保所有企業應用技術端到端的安全性。
網絡犯罪分子逐漸以供應鏈作為目標,在設備的生產過程及發貨前,將安全漏洞引入至設備中。因此,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對企業而言非常重要,藉以從供應鏈的第一層開始提供全面的保障。這方法能夠有效地涵蓋整個資訊科技系統的生命週期,從系統設計、供應鏈服務商的最佳方案,到持續幫助企業減少暴露於安全風險和修復安全漏洞,直至妥善地處置設備。舉例而言,在供應鏈中配備一套嚴格、可追踪及可審核的安全標準,能有助企業建立強大的網絡安全基礎,從而節省耗時工序的時間,例如修補程式,讓企業能投放時間推動創新和業務增長。身份安全超過 81%的數據泄露問題都是由於密碼設置過份簡單、密碼被盜或預設密碼所致,因此不論智慧城市發展的進度如何,用戶的身份辨識是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案就是確保企業用戶能利用已經在手機上使用的生物辨識功能,無縫地保障個人設備,並透過硬件,例如 MOC 指紋掃描儀及網上快速身分辨識(FIDO)聯盟標準,額外保障你的設備安全。
除了安裝 FIDO 認證硬件,使用虛擬私有網絡(VPN)有助用戶於不確定無線網絡的保安情況下防範威脅。對於年輕一代、以流動工作為主的人才,及愈來愈多亞太區奉行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自由工作者而言,這是一個關鍵方案。由於設備和用戶個人資料的類型急增,地區企業預計將面對更多潛在威脅。
數據盜竊可以在一般情況下發生,簡單如與同事開會或於辦公室舉行生日派對等。電腦屏幕無人看管,意味著其他人可以在我們不為意時偷看資料。在新世代中,我們需要一個全面及可擴展的安全解決方案以達至數據安全,比網絡犯罪分子領先一步。儘管沒有一種萬能的方法,但如何選擇適合的硬件、軟件及服務,都從本質上說明了企業對保護城市安全的態度。不久的將來,當技術採用不僅得到創新的支持,亦同時有流程和夥伴關係去支援技術的生命週期,亞太區將可更暢旺發展。尋找一個適合並能實現數據安全創新的合作夥伴,比起與不同的夥伴合作,更能幫助企業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
作者:Lenovo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