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支付系統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電子商務

八達通與 Mastercard 合作 增虛擬預付卡支援拓線上支付網絡

photo 1

八達通日前宣佈,與 Mastercard 達成合作,推出虛擬預付卡 O!ePay Mastercard,以拓展其線上消費網絡。現有或新登記用戶均可透過 O!ePay 帳戶開通該虛擬預付卡,方便不想以信用卡或扣賬卡來網上購物的用戶。

手機 App 開通免用信用卡 針對年輕網購客戶

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表示,O!ePay Mastercard 特別針對越來越喜歡網上購物的年輕客戶,與及一些不想以信用卡或扣賬卡網上購物的客戶。所有以 O! ePay Mastercard 支付的賬項會從 O! ePay 賬戶直接扣除,用戶可透過「轉數快」從銀行賬戶、7-11 便利店以現金或手機讀取八達通卡轉賬至 O! ePay 賬戶。

此外,用戶亦可於手機 App 隨時啟用或關閉 O!ePay Mastercard 功能,用戶最多可用該預付卡每日消費 1 萬元,亦可自由決定使用時間及設置「每項交易最高限額」。不過張耀堂指暫未打算推出實體卡,避免與 Mastercard 業務重疊。他續稱,八達通是全港最受信賴的支付品牌之一,尤其於交通和零售方面,留意到越來越多客戶對於網上購買商品和服務感興趣,但仍未找到一種簡便、可信賴及容易管理的支付方式,相信推出 O! ePay Mastercard 可讓網上支付更普及。

 

read more
VR/AR/MR人工智能專題特寫支付系統

AlipayHK 推無人店 2.0「未來生活館」展示知性購物新零售體驗

P9440365

繼去年 9 月於奧海城設立「星爍無人店」大獲好評,AlipayHK 今次再下一城,聯同太古城中心及誠品生活等品牌推出 AlipayHK「未來生活館」,展示新零售模式的自助流暢消費體驗如何迎合新世代的知性購物行為,同時引領商戶一窺「點指經濟」的無限可能。

AlipayHK 未來生活館設於太古城中心二樓中庭及中橋,佔地逾 4000 呎,於 2 月 27 日起至 3 月 17 日對公眾開放。館內設有 5 大體驗區:「誠品生活無人店」、「淘寶 AR 魔鏡時裝店」、「點指繳費體驗館」、「跨境遊蹤拍照區」以及「太古迷城互動遊戲區」;涵蓋消閒娛樂、品味時尚、生活繳費、知性購物,以及旅遊出行等多元化「點指」消費體驗。

針對新世代購物趨勢推無人店 2.0

除沿用「星爍無人店」的微笑入閘和 RFID 感應結賬技術,今次更新增了雲貨架應用和「AR 魔鏡」,不過這些新一代零售方案早於近年的阿里雲棲大會上展示過不止一次。就此,Alipay Payment Services (HK) 行政總裁陳婉真(Jennifer )笑稱「星爍無人店」乃他們的無人店 1.0,而今次的「未來生活館」則是 2.0 版本。

「的確,AR 和雲貨架那些並非最新科技,而且亦非我們自家開發的專利技術。我們是做電子錢包的,目標就是向商戶展示如何將那些現有的新零售科技落實應用到現實場景,助他們提升客戶的消費體驗。」Jennifer 續指:「不少商戶及市場調查反映,新一代消費者講求自在自主消費體驗,愛在店內隨心自在地逛,不喜店員侍候在旁,有些甚至不願與店員有任何交流,寧可到 Kiosk(互動式資訊服務站)挑選產品後再將列印出來的清單塞給店員提貨,連話也不多講一句。而無人店除可讓他們自在購物,新增的雲貨架更可透過感應器讀取商品資料,例如我剛才拿起那本食譜,屏幕即能顯示作者和內容簡介,讓消費者能深入了解商品的詳細,正好針對時下年青人的知性購物模式。」

▲ Alipay Payment Services (HK) 行政總裁陳婉真(Jennifer )透露經一輪實測後,AlipayHK 預計將於 3 月正式覆蓋大灣區各主要城市及日本博多大丸百貨。

提及知性購物,誠品乃不少文青經常流連之地,是次能邀得太古城中心和誠品生活合作推出「未來生活館」,可謂未打先贏。不過像誠品那樣擁有不斷流通的書籍和精品的零售商,要全面推行無人店新零售模式,會否存在海量數據難以管理的屏障?感應器會否對商戶造成成本壓力?

「首先並非全部貨品都需要安裝感應器,例如書籍只須於範本設置感應器,消費者購物的那些便無須感應器。至於數據管理方面,很視乎零售商本身的流程,其實目前不少商戶從採購到庫存均已有十分完善的記錄系統,因此數據能順利整合,管理方面沒甚麼難度。」

點指經濟輕鬆消費 3 月進駐大灣區及九州博多

如果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馬雲的使命,那麼今次力推的「點指經濟」消費模式就是令天下沒有難購的物,例如「淘寶AR魔鏡時裝店」讓消費者無須排隊進入更衣室逐件試身,只須站在AR魔法試衣鏡前拍個照已能秒速變身轉換造型配搭,選好心頭好之後,更可直接於線上訂購及選用送貨服務,並以AlipayHK電子錢包支付,輕鬆完成一站式的線上線下購物體驗。而市民更可於點指繳費體驗館」親試如何在彈指之間完成日常各項瑣碎賬單繳費,包括煤氣費、電費、電話費和上網費等

Jennifer 另透露,有見港人對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和日本的迫切需求,經過一輪實測後,AlipayHK 預計將於 3 月正式打通大灣區網絡,並率先接入日本博多大丸百貨,為市民提供便捷的跨境付款體驗。Jennifer 稱,下月開通的跨境付款將覆蓋所有大灣區主要城市的所有商戶,因此早前花了不少時間進行測試,目標在今年內為香港用戶開通全中國各大城市的跨境支付服務。至於日本方面,她則指港人最熱門的旅遊城市如東京、大阪等地均計劃於下一階段覆蓋。

嚴守保安未受 SMS 事故影響

有鑑近日 SMS 盜用電子支付帳號的保安事故,用戶難免產生憂慮,就此,Jennifer 強調 AlipayHK 至今未有接獲用戶相關的失竊投訴,並重申單次性密碼(OTP)僅為支付寶的其中一種身份認證方式,而 AlipayHK 一向採取雙因素認證,若發現用戶並非使用已登記手機登入,將採取更嚴格的多重因素認證;此外,系統若發現異常購物行為,如於夜半瘋狂購物,將主動截停該連串交易。Jennifer 表示,作為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信譽和保安乃他們的首要考量,因此雖未能透露具體內容,但公司一直以來均採取極嚴謹的保安策略,並非針對個別保安事故才作出對應行動。

▲ (左起) AlipayHK 品牌代言人李佳芯、香港中華煤氣企業財務管理總經理周文生、太古城中心總經理陳綺蓮、Alipay Payment Services(HK) Limited 行政總裁陳婉真、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鄧淑明博士、香港誠品生活商場營業總監林若蘭、香港電燈客戶供電服務主管陳順同及天貓淘寶海外香港區總經理陳子堅一同主持 AlipayHK 未來生活館開幕典禮。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鄧淑明博士親試 AlipayHK 未來生活館的微笑入閘功能。

  ▲(左起)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鄧淑明博士、香港誠品生活商場營業總監林若蘭和 Alipay Payment Services(HK) Limited 行政總裁陳婉真於「誠品生活無人店」內初試雲貨架應用。

▲香港電燈客戶供電服務主管陳順同、Alipay Payment Services (HK) Limited行政總裁陳婉真、香港中華煤氣企業財務管理總經理周文生和數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田公博前往「點指繳費體驗館」體驗。館內展示多種生活繳費服務,用戶只須「一點一指」即可解決難搞賬單,包括煤氣費、電費、電話費和上網費等。

read more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金融科技電子商務

滙豐商用版 PayMe 夥 15 商戶開展測試

Topic

滙豐銀行旗下的手機電子錢包 PayMe 推出兩年多來,已累積近 150 萬用戶。繼去年尾預告 2019 年初將推出「個人對商戶 (P2M)」模式「PayMe for Business」,滙豐今日宣佈正式啟動商用版 PayMe 的 Beta 測試,參與測試的 15 間商戶涵蓋生活、飲食及時尚等範疇。該行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表示,PayMe 用戶有近 40% 為千禧世代,亦是參與測試商戶範疇的主要消費力,預計完成測試計劃後將開放至包括網店商戶在內的更多商舖和行業。

「PayMe for Business」推出初期暫時限滙豐商業客戶使用,現有 PayMe 用戶可透過掃描商戶提供的動態二維碼作即時付款。除了收取款項外,商用版 PayMe 亦提供即時把收款轉賬至滙豐商業戶口、90 日退款及瀏覽交易紀錄等功能。應用正式推出後首三個月內安裝及完成登記的商戶可獲豁免期內交易費用,其後須按每宗支付繳交 1.5%交易費。目前測試集中於實體店鋪進行,預計完成測試計劃後將研究推出更多功能。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上圖)表示,PayMe 是港人最常使用的電子錢包之一,「PayMe for Business」則可以將商戶與近 150 萬名 PayMe 用戶聯繫起來。他又強調 PayMe 是香港本地研發,商戶使用時心理上自然沒有抗拒感。滙豐香港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欣格雷(首圖左)提到,去年 PayMe 的個人對個人轉賬額增長多達五倍,今年將繼續積極拓展 PayMe 在香港的業務,並期望可在半年內接入「轉數快」系統,以便用戶有更多的增值方式,這亦有助提升 PayMe 的潛在用戶量。

read more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電子商務

生產力局公布「AlipayHK 智慧支付普及指數」 料交通支付成「智慧支付」趨勢

Alipay_Smart_Payment_Survey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今天公布 2018 年下半年「AlipayHK 智慧支付普及指數」調查結果,普及指數為 62.2 (最高 100),較半年前首次發布的指數上升 8.3,當中商戶與用戶的接受程度皆有所提升。局方指報告反映香港「智慧支付」發展穩步前行,並預料隨著交通支付的發展,將進一步促進普及應用。

是次調查於 2018 年 11 至 12 月間進行,以電話分別訪問了 404 間零售企業和 1,021 名年齡介乎 15 至 64 歲的香港市民。指數由「商戶智慧支付準備程度」和「用戶智慧支付接受程度」兩項主要指數組成,分別從商戶與用戶角度評估智慧支付在香港的普及程度。

擔心私隱外洩仍為使用卻步主因

其中,「商戶智慧支付準備程度」指數錄得 68.6,較半年前升 6.0;其四大分項亦同時上升,以「商戶意向」(76.7)分項指數的升幅最高,較半年前指數升 15.5;以行業而言,「藥物及化妝品」(74.8)為普及程度最高的行業。提供非現金支付渠道零售商戶的比例(95%)與半年前調查相若,當中最常見的渠道仍然是信用卡簽賬(86%),其次為手機支付(60%),較半年前的調查升 17%。

另一方面,「用戶智慧支付接受程度」由 45.5 升至 55.9,其四大分項全部上升;惟當中「支付安全信心」(42.0)和「設備及支付習慣」(44.7)仍低於 50 點的水平;介乎 25 至 34 歲的受訪者對智慧支付最為接受(63.9),而介乎 50 至 64 歲的人士的接受度亦大幅改善,升 14.2 至 46.4。近半(48%)的受訪市民曾使用手機支付,較半年前增加接近二成(2018 年上半年:29%);不了解相關操作(69%)和擔心私隱外洩風險(62%)仍然為未有使用手機支付的主因。

調查亦詢問受訪者對交通支付的看法,大部分(87%)更期望交通支付能跟一般消費一樣可賺取優惠和積分;不願意試用的原因則包括預期準備時間過長(69%)、習慣使用實體卡(55%)和預期交易時間過長(53%);如有機會,近半(47%)受訪者願意試用其他交通電子支付(如 NFC / QR code),有 45% 市民預期未必享有政府乘車優惠;近四成半也認為香港交通電子支付可以引入更多選擇。

生產力局副總裁(數碼)黎少斌表示:「樂見零售商戶對『智慧支付』的接受程度不斷上升,反映零售行業逐步邁向電子化,能夠有效增加商戶整體效益,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接受不同交易方案,解決顧客的『痛點』。生產力局樂意為有需要的零售商戶或中小企提供專業諮詢服務,幫助他們提升科技配套,做好接受手機支付的準備,推動『企業 4.0』加強競爭能力。」

AlipayHK:今年主力發展交通及旅遊應用場景

調查亦探討了外遊支付,結果發現九成港人曾於 2018 年外遊至少一次,最常去的旅遊地點頭三位分別為中國內地(64%)、日本(32%)和台灣(24%)。六成半受訪者表示兌換外幣時經常有太多大額紙幣,七成認為在外遊期間處理外幣找續散銀十分不便;同時,六成受訪者會盡量避免境外使用信用卡。此外近半受訪者願意試用本地電子錢包的境外支付服務,不願試用的原因則主要是擔心境外網絡安全(79%)、遺失電話(68%)和網絡連接(58%)。

因應境外和交通電子支付的發展蓬勃,約七成受訪零售商預期手機支付需求會大幅增加,而且若商店提供手機支付渠道,近半認為具有外遊和交通支付功能的電子支付渠道會是他們的優先選項。Alipay Payment Services (HK) Limited 行政總裁陳婉真表示:「調查顯示市民對交通及旅遊兩個應用場景上的迫切需求,正是 AlipayHK 於今年的主力發展方向。期待早前推出的易乘碼(EasyGo)能夠於更多小巴路線以及其他交通工具上應用,為市民提供多一種便捷的支付渠道;亦展望於短期內推出境外支付功能,令用戶有嶄新的境外消費體驗。 」

 

read more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支付系統海外專訪

微信公開課 PRO 從設計體現初心與堅持

微信公開課 PRO 乃團隊與開發者及合作夥伴一年一度的約會。今年一改往例,未有由微信之父張小龍拉開帷幕,改由幾位「講師」擔大旗和與者分享 4 大核心產品服務的發展,包括微信小程序、微信小遊戲、微信支付以及企業微信。

講師之一的微信開放平台基礎部助理總經理杜嘉輝指出,小程序推出了兩年,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舉例說,在香港因大排長龍而打響名堂的喜茶,若是換了在大陸購買的話根本無須排隊,透過小程序購買後直接過去拿就好了。

「小程序 2 年了,目前覆蓋超過 200 個行業,政務加商業的服務用戶超過 1000 億次,年交易增長超過 600%,創造商業價值超過 5000 億。但我們追求的是小程序的數量嗎?一些社區小店的小程序只有幾十個使用,卻能為用戶帶來日常生活的小便利,或是令排隊時間減少了,這些都能為用戶帶來價值。」杜嘉輝表示:「小程序生態是健康的,你把小程序做好,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平台負責。」

騰訊近年再三強調微信不止聊天通訊,從公開課演講中「平台」一詞不斷重複出現,可見騰訊早有部署將微信塑造成一個平台,而小程序、小遊戲、微信支付和公眾號等都是在平台上提供的工具、應用和服務。

▲ 採用人臉辨識技術的智能點餐當然方便,但你又是否願意向餐廳披露過去所有用餐消費數據呢?

▲ 家樂福展示同時支援掃碼購和刷臉支付的智能結賬服務。

而為鼓勵那些提供有價值服務的小程序,未來除將降低開發門檻,為開發者提供小程序、物流助手和雲開發後端服務平台,騰訊雲更會為 100 萬個小程序免費提供小程序雲開發基礎版資源服務;另針對小程序雲開發達 500 的 10 萬個小程序,將提供為期一年的專業版服務;而為開發達 2,000 的 2 萬個小程序則可獲為期一年的旗艦版,料總值將超過 10 億元。此外,微信亦將推出不同舉措來讓好的小程序增加曝光,包括新的發現方式、搜索方式和附近小程序功能,讓用戶能搜索直達內容和發挖附近可用的小程序等。當然,單是增加曝光率未必能夠令開發者茁壯成長,因此未來將提供更實質的支援,包括激勵視頻、插屏廣告、個人小程式變現等全新的盈利方式。

惟杜嘉輝強調團隊賞罰分明,如違反用戶數據私隱的保護條例、濫用分享、註冊商標重複、UGC 內容出現不良信息等行為,微信團隊會作出相應的懲罰和處理;而全新的「優質小程序計劃」則讓表現良好的開發者得享急速審核、廣告信用金、功能內測權和社區案例展示等優惠。

微信小遊戲歡迎任何人創作

戲方面則會透過提高分成、提供專屬服務和品牌保護來吸引中小型遊戲業者創作,為他們提供一個有機會競爭的平台;同時,微信更於 2018 年 8 月推出了「創意遊戲鼓勵計劃」,發出創意小遊戲認證,讓創意出色的遊戲得以增加曝光。首批通過認證的共有 6 隻小遊戲,未來將陸逐增加。

「2018 年我們一共發布了 100 多項功能,幫助開發者提升開發效率和豐富遊戲玩法。」杜嘉輝透露:「2019 年,我們還會提供實時語音、包體擴容或幀同步等強大功能。」

唯追求更好消費體驗不變

「微信支付不止支付」亦是騰訊積極宣揚的一個信息。微信增值業務部助理總經理孫春光指出,微信支付問世 5 年,可以用「從有到 WU」來總結(取 WU 既是「5」亦是「無」之諧音)── 從有形到無形、從有限到無限。他舉例說,有使用掃碼購和沒使用掃碼購的會員轉化效能差別可達 5、6 倍,用家並不知道微信在當中做了甚麼,但就是覺得用掃碼購後不必再排隊很爽;這便是他所指的從有形到無形。

而不少人認識的 Coco 奶茶便正跟微信洽商,計劃採用他們的刷臉技術推出「智慧菜單」。消費者只須站在黑板前,刷臉技術成功辨識用戶後,即可按消費者過往的購買記錄去推薦 5 款他可能喜歡的口味;選到合口味的更可領取優惠券加強購買意欲。不過大數據並不限於消費者於該店的消費記錄,而是過去所有商店的購物記錄,到底 Coco 是否有權讀取這些數據?會否侵犯到消費者的個人私隱呢?就此,負責人表示現階段尚未落實推出市場,仍有許多細節正在洽談,詳細要待方案落實後方可公布。

「未來消費者不變的需求是甚麼呢?每個行業都很不一樣,唯有對更好消費體驗的需求是不變的。」孫春光認為藉 AI 和 IoT 去完善消費鏈,從而降低整體擁有成本、能更精準地投放廣告、積累數據提高可能性。「刷臉支付自助購,一台設備每年可以幫助我們的商戶節省 2 萬塊錢,同時降低獲客成本。」

也就是說,微信支付不止支付這一環,而是為商戶提供工具,從購物前的智能推薦到結賬時的掃碼購、刷臉支付等整個消費鏈的優質購物體驗。

▲ Coco 奶茶計劃採用具備刷臉技術的「智慧菜單」,消費者只須站在黑板前,刷臉技術成功辨識用戶後即可按消費者過往的購買記錄去推薦 5 款他可能喜歡的口味。

▲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張小龍亮相「微信神秘之夜」並主持了長達 4 小時的演講。

雖然張小龍沒亮相主持開幕講課,不過他並沒有叫粉絲們失望,最終以「神秘人」身份在夜間加插的「神秘之夜」環節中亮相,並主持了長達 4 小時的演講。除總結微信過去 8 年的發展歷程,更重點闡釋微信的「初心」,強調原動力的重要性,以及他對做一個能與時並進的好產品的種種堅持,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今年 8 月份的時候,微信的日登錄量超過 10 億。最近,我們發布了微信 7.0 版本,當然又有 5 億人吐槽、有 1 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了。」張小龍指出,微信 7.0 的用戶介面有重大調整,令很多用戶吐槽表示非常不習慣,但他相信產品必須不停的適應時代,不能單因為害怕用戶抱怨就不去作出改動。

張小龍反覆強調製作好產品的重要性,那麼對他而言怎樣才算得上是個好產品呢?

就此,他引述了一位德國產品設計師的十個設計原則:

  1. 好的產品須富有創意,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
  2. 是個有用的產品;
  3. 設計美觀;
  4. 容易使用;
  5. 含蓄不招搖;
  6. 誠實;
  7. 歷久不衰,不會過時;
  8. 不放過任何細節;
  9. 環保、不浪費任何資源;
  10. 簡約主義 Less is more。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微信未來推出的新服務和工具能否滿足以上 10 項設計原則吧。

不過無論設計如何,用戶數量仍是決勝的一個關鍵因素,雀巢大中華區卓越經營高級副總裁 Muhammad Zahid 便坦言十分重視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但要做得更好便要針對本土制定「in China for China」的策略。Zahid 直言要與中國用戶溝通,Facebook 專頁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須遊說公司增設微信公眾號,甚至未來將改以微信為本,因為這樣才可以打通中國的脈絡。

 

read more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最新產品金融科技

滙豐 PayMe 計劃明年初推個人對商戶支付平台

Website_sharer_TC

滙豐 PayMe 日前宣佈,將於 2019 年初推出全新「個人對商戶 (P2M)」手機應用程式「PayMe for Business」,滙豐中小企客戶將可率先使用「PayMe for Business」,該應用程可讓中小企客戶透過手機即時收款,屆時消費者可使用 PayMe 應用掃描商戶版的一次性二維碼進行付款。

滙豐方面指,商戶可透過「PayMe for Business」手機應用程式即時收款,並將資金轉賬至其滙豐銀行賬戶。商戶可在手機免費下載「PayMe for Business」應用程式,完成註冊後可利用該應用程式收款、瀏覽交易紀錄及處理退款事宜。

對於消費者而言,使用 PayMe 向商戶支付購物和消費,屆時只需用 PayMe 手機應用程式掃描「PayMe for Business」內商戶的一次性二維碼,即可完成付款。掃描完成後,商戶將收到付款確認並即時收款。「PayMe for Business」推出後的首三個月內,商戶成功安裝及完成登記可獲豁免期內交易費用,優惠期後商戶須按每宗支付繳交交易費。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表示,港企對銀行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明白到本港中小企尋求簡便、快捷及安全的方式收款及管理財務,『PayMe for Business』正可滿足中小企需要,讓他們專注業務發展及服務客戶。

滙豐常務總監兼 PayMe 主管麥偉軒 (Brian Mckenny) 表示,發展個人對商戶的收付服務是 PayMe 下一個業務發展重點,標誌區內支付生態圈邁進新里程碑。PayMe 擁有逾 100 萬名用戶,希望『PayMe for Business』為商戶帶來合適的收款方案,聯繫一眾商戶和 PayMe 用戶,從而幫助商戶擴大客戶基礎。

 

read more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支付系統業界專訪海外專訪

英倫無現金體驗:感應式支付全城通行 倫敦經驗值得香港借鑒

IMG_20180912_075142

現金、八達通和信用卡雖然是港人多年來慣用的支付方式,但隨著近年國內外各種手機流動支付方式進軍本港市場,市民的支付習慣開始逐漸轉變之餘,亦迫使包括的士小巴、港鐵等本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開放接受八達通卡以外的電子支付方式。

就今年八月港鐵的更新閘機的投標文件顯示,新閘機將改用多重智能支付 (MEP) 系統,接納八達通、智能車票、以二維碼 (QR Code) 為基礎的手機支付程式、非接觸式 EMV 卡等方式支付,若計劃落實或將打破八達通在公共交通支付市場上壟斷多年的局面。

▲ 機場客運站及地鐵站內均可見到「Travel with contactless」的資訊展示,鼓勵乘客可直接使用信用卡、預付卡等非接觸式支付方式乘坐鐵路運輸服務。

最新消息指,港鐵已落實有關計畫,讓市民可於 2020 年中起,透過手機支付程式掃瞄閘機上的 QR Code 入閘及繳付車資,預計全線將有約 1,000 部閘機可支援 QR Code 支付功能;到 2022 年則陸續升級全港約 2,500 部閘機,以接納非接觸 EMV 卡支付方式(EMV 為三大國際發卡組織 Europay、MasterCard、VISA 共同制定的標準,可有效解決相關安全問題),當中包括實體卡與嵌入手機 EMV 卡,如 Apple Pay、Samsung Pay 等。

事實上香港並非個例,全球如紐約、新加坡及悉尼等城市均在推行開放支付系統架構,而倫敦作為全球最早於整個交通系統採用非接觸式支付的城市之一,早在 2012 年至 2014 年間就將開放支付系統架構逐步在全城推行,並有效提升整體運輸系統的服務和乘客體驗,筆者早前有幸親身到英倫採訪並體驗,了解倫敦交通局 (Transport for London, TfL) 如何在背後主導革新,相信當中的經驗值得本港借鑒。

開放支付環境 TfL 節省營運成本提升整體運輸服務

TfL 於 2003 年首次推出 Oyster 卡,比起 1997 年香港推出的八達通卡更遲面世,而且 Oyster 卡是專為當地的運輸系統而設計,不像八達通卡能用於交通以外的交易,TfL 支付技術及數據總監 Mike Tuckett 指,基於現時非接觸式支付方式的廣泛應用,並沒有計劃將 Oyster 卡擴展至零售業等其他使用範疇。

▲ TfL 支付技術及數據總監 Mike Tuckett

雖然 Oyster 卡面世比八達通卡遲,但 TfL 卻早於 2012 年已決定推行開放架構的支付系統,接納乘客使用如信用卡等非接觸式支付方式,最初在倫敦巴士先行,再逐步推及至其他交通運輸系統。Mike Tuckett 表示,在引入非接觸式系統前當局已進行了大量測試,確保在廣泛應用前,精進及改善系統相關的通訊,才進一步推出至其他交通服務。

▲ 倫敦是全球最早於整個交通系統採用非接觸式支付的城市之一。圖中展示於倫敦地鐵使用緬甸發行的 Visa 預付卡。

他續稱,推行新支付系統的主要挑戰是在不影響公眾和旅客的情況下提供任何更新。倫敦作為一個 24 小時不停運作的城市,不可能將系統關閉數週來測試或升級。因此 TfL 在背後進行了大量測試,以確保在無需停止現有系統下即可交付更新,減少因系統停機對乘客造成的任何影響,這樣無疑使整個更新計劃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相對於影響到乘客的潛在風險,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現時在倫敦,市民和旅客已可使用非接觸式支付乘搭巴士、地鐵、電車、輕軌鐵路(DLR),地上鐵 (London Overground),倫敦交通局鐵路 (TfL Rail) 等眾多交通工具。Tuckett 又提到,TfL 亦與所有列車運營公司合作,在倫敦的國家鐵路服務以至泰晤士河沿岸運營 River Bus 服務的 Thames Clippers 引入非接觸式支付系統,讓旅客可更方便地使用這些觀光遊覽的服務。

▲ 泰晤士河沿岸的 River Bus 碼頭,除了本地 Oyster 卡外,同時支援各大發卡組織的非接觸式信用卡。

他透露,自從倫敦的地鐵,巴士和鐵路服務部門推出非接觸式支付以來,基於其便利性,以及可將信用卡透過 Apple Pay 或 Android  Pay 等支付功能整合到手機中,已看到許多客戶從 Oyster 卡轉換到非接觸式支付。而根據 TfL 今年四月的統計,當局發現倫敦地鐵及鐵路服務在整體使用非接觸式支付的乘客比例已由 2016 年的 25% 增加至現時超過 50%,而自 2012 年以來已錄得超過 20 億次透過非接觸式信用卡和手機支付,平均每週達 1,700 萬次。

對於 TfL 而言,Tuckett 認為轉向非接觸式支付系統除了幫助乘客減少在車站售票機上排隊的購票或增值的時間外,也為 TfL 帶來一系列更廣泛的運營變革。當中包括自 2014 年 7 月在巴士推動「無現金」政策,不再收取現金使每年平均節省約 2,400 萬英鎊營運成本;於倫敦地鐵站取消售票處,工作人員可直接幫助乘客處理票務障礙或疑問,同時騰出空間用於開設紀念品店等零售店鋪, 據悉,目前約有 95% 的倫敦地鐵站售票空間已轉換用途,節省的成本和增加的營收均可重新投入用於改善服務。

Visa 作為 TfL 建立開放支付支付系統的協力者,近年一直在全球範圍與各國的公共運輸部門或機構合作,將非接觸式支付進一步推及至公共交通領域。目前在全球範圍多個城市包括倫敦、悉尼、紐約及新加坡等商討合作,以英國倫敦的運作成績最為顯著。

▲ Visa 全球交通方案發展總監 Jonathan Hill (左)及 Visa 客戶體驗及產品總監 Kevin Akerman(右)

Visa 全球交通方案發展總監 Jonathan Hill 認為,非接觸式支付的快速、方便和普及無疑是當中的成功關鍵,更重要的是對於乘客而言,不用改變已經養成的拍卡入閘搭車的習慣。

Tuckett 亦分享 TfL 在這方面的經驗,指當初在推出開放支付環境時,主要關注的是公眾如何接受不購票的改變。他指在推出非接觸式支付前,Oyster 的發行和使用已經過約十年時間,因此市民對這類智能卡的運作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在使用過渡上相對簡單。但對於某些從紙質車票直接轉向智能票務的城市來說,可能情況就未必如此。

他認為關鍵是要確保在系統更新前有足夠的教育,以便市民可以了解其優點加快接納,而口碑無疑是任何新技術最有效的宣傳,因此確保新技術在登場首天達致令公眾滿意的效果,是所有城市都要考慮的優先事項。

儘管非接觸式支付的用量持續增長,當局卻無意淘汰 Oyster 卡。Tuckett 指,現時仍看到每天有超過 20,000 張新 Oyster 卡售出,並會繼續在倫敦市內推廣,並無計劃逐步淘汰 Oyster 卡,因為總會有乘客如兒童或並未持有支援非接觸式支付卡的海外旅客。但當局同時會繼續做宣傳工作,促進海外遊客使用非接觸式支付,特別是在機場以及與國際機構合作,確保旅客了解他們可以使用。他提到,自非接觸式支付推行以來,已有來自 120 個國家的卡片使用過該系統,證明該系統同樣可於任何城市應用。

Hill 及 Visa 客戶體驗及產品總監 Kevin Akerman 二人亦舉出不少採用 EMV 信用卡等非接觸式支付方式的好處。對旅客而言,可以節省額外購買當地儲值卡的費用(如 Oyster 卡會收取可退還的 5 英鎊按金)和程序、無需擔心金額不足/頻繁增值/用剩金額等問題,還能同樣享有乘車優惠。對於城市交通局或運輸系統而言,可以減少設置售票機,節省管理成本(如現金處理),同時亦有助疏導人流;如上文提及,裁減售票中心和售票機可騰出空間改作其他用途,獲取收益重投用作服務改善。

非接觸式支付的方便和快速,相信是二維碼為基礎的流動支付工具不斷進軍香港市場的情況下,仍有不少港人傾向使用八達通的一大原因。倫敦交通由 Oyster 卡過渡至開放支付環境對本港不失為一個合適的參考例子。

二維碼處理交易時間未達要求

回看香港,就目前的消息港鐵的閘機更新計劃雖然是採取多重智能支付 (MEP) 系統,但將會是 QR Code 支付功能率先推出,非接觸式支付陸續跟上。在消息揭露最初,已有不少質疑聲音指與現行的非接觸式技術相比,QR Code 支付需要用戶先打開應用程式,掃瞄 QR Code ,再等待授權才能夠成功入閘。在現已十分繁忙的港鐵站使用,有可能加劇車站的擠迫情況。不過消息亦指,港鐵的閘機更新計劃為免因連線問題影響入閘速度,將會採用「先乘搭後付費」方式,離線記錄乘客的車程資料。乘客只需打開應用程式中的預設 QR Code ,然後在感應器上掃過,可於 0.4 秒內成功入閘。

其實 TfL 在推行開放支付環境之初亦面臨同樣的選擇,Tuckett 指在支付架構的初步開發工作中,當局亦研究了一系列選項,包括使用 QR Code 的可能性。然而就當前的情況,他們認為基於速度和可靠性 QR Code 並不適用於大眾公共運輸上作支付方式。例如環境太光、太暗會影響掃描速度;QR Code 亦未能達到當局每筆公共交通支付交易需少於 500 毫秒(0.5 秒)完成的要求,因此最終選擇了平均可於 200 至到 250 毫秒內完成每筆公共交通支付交易的非接觸式支付。

為倫敦交通系統提供安裝和維護讀卡器的設備供應商 Cubic,該公司運輸系統策略經理 Dave Roat 亦認同二維碼在繁忙的大眾運輸中並非最佳的應用技術,尤其是高峰時段,疏導人流的速度及不上非接觸式支付方式。

▲ Cubic 運輸系統策略經理 Dave Roat

不過即使是速度相對較快的非接觸式支付,受限於閘機開關等硬性條件,仍有一定上限。以倫敦為例,非接觸式支付每分鐘約可處理 30 名乘客。為進一步提升處理速度,Cubic 正開發一套名為 Gateless Gateline 的無閘機檢票系統,將讀卡設備與閘機分離,再透過感應設備、電腦視覺和感應區域的配合,快速檢測乘客有否付款入閘,從而做到無需設置開關的閘機讓大量乘客同時通過。

聽起來像是近期興起的「無感支付」方式,不過有別於「刷臉」收集人面影像這類敏感數據的辨識方式,Gateless Gateline 的感應設備是透過視像分析將乘客標示為一個個不同高度的「物體」(Object) 進行辨別,避免收集不必要的敏感特徵數據,也能做到無感支付的效果,以釋除乘客對私隱的顧慮。不過 Roat 亦指系統目前仍處於原型開發階段,距離實際投入應用仍需數年時間。

▲ Cubic 目前正研發一套以感應為主,讀卡器與閘機分離的快速入閘系統,來解決目前乘客需逐個入票、拍卡入閘而容易造成的「人龍」的情況,期望藉此解決繁忙時段乘客疏導問題。

▲ 無閘系統的概念,將讀卡器與閘口分離,再透過設於天花及地面的感應裝置配合,判斷乘客所持車票是否有效,並在地面的感應區域以顏色警示乘客能否通過。(圖為系統開發原型)

開放支付環境大勢所趨

Visa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非接觸式支付在香港十分普及,並為港人廣泛使用,每 10 個 Visa 實體交易之中,便有 4 個是以非接觸式方式進行 (43%),以使用量計,香港在亞太區感應式支付市場中排名第五。同時,香港透過流動設備進行 Visa 感應式支付的滲透率亦為全球最高水平之一。

▲ 巴士、的士等交通系統同樣支援非接觸式支付,倫敦的巴士更是自 2014 年起不再接受現金。

報告反映港人具備使用非接觸式支付習慣之餘,亦顯示本港在接受非接觸式支付上有較為成熟基礎設施支援。報告亦指出,港人選擇以感應式手機支付(44%)、感應式信用卡(40%)或 QR code(15%)來支付車資,若本港參考倫敦為公共運輸系統引入開放支付環境,相信對港人影響不大。過往二十年以八達通卡為主的運輸交易系統在港固然行之有效,但並非繼續固步自封的理由,倫敦交通局的措施以及與當地交通運營商的合作經驗,值得港府借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