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放數據

專題特寫業界專訪開放數據

為「監控城市」鋪路?釋公眾疑慮暫緩智慧燈柱

OGCIO

為配合《智慧城市藍圖》,政府分階段於觀塘和啟德發展區、中環和金鐘、銅鑼灣和灣仔、尖沙咀等人流密集地區,合共安裝約 400 支多功能智慧燈柱。其中,觀塘和啟德發展區已率先實施試驗計劃,而分佈於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觀塘市中心的 50 支智慧燈柱亦於 6 月底正式啟用。

不過隨着近月的社會事件,智慧燈柱引起了廣泛的公眾疑慮。儘管政府指出智慧燈柱用於收集空氣質素、道路車流、氣象等實時城市數據,並配合 5G 無線網絡建設,同時亦已公開智慧燈柱的位置、功能和設備清單,仍未能有效釋除公眾疑慮。 

即使當局一再強調會採取適當措施保障私隱,包括安排智慧燈柱攝影機只拍攝公眾地方,而交通快拍影像會在燈柱內處理,並降低解像度 (360×240),另有關資料傳送至資料一線通後即予刪除;同時燈柱並不設人臉識別功能,拍攝到的影像不會傳送第三方作人臉識別,然而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有增無減,甚至不惜破壞智慧燈柱拆解內裏構造。

針對多功能智慧燈柱是否為「監控城市」鋪路,Unwire.Pro 分別訪問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兼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召集人林偉喬、委員會成員兼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家偉、趨勢科技保安研究副總裁兼歐洲刑警歐洲網絡罪案中心特邀顧問 Rik Ferguson,以及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

就近日網上傳言滿天飛,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就澄清,因應巿民對私隱的關注,市民高度關注的藍牙交通探測器現時未有啟用,而藍牙交通探測器原會用於收集交通數據,並以加密方式傳送到運輸署。至於攝影機,暫時只用以拍攝像素為 320×240 的低清交通快拍影像,這些交通快拍影像亦會以加密方式傳送到運輸署,及以開放數據形式上載至資料一線通(data.gov.hk)與巿民共享。林偉喬續指,所有由智慧燈柱所收集的數據,經處理及傳送至運輸署後,會即時從燈柱的邊緣電腦刪除,智慧燈柱不會儲存收集得來的數據。 

▲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兼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召集人林偉喬強調政府重視巿民對私隱的關注,並已因應大眾關注採取多項措施以釋除公眾疑慮。

智慧燈柱數據何去何從?

至於智慧燈柱收集所得數據會如何存取?誰有權存取?網絡保安可足夠?

林偉喬表示,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會嚴格遵從政府資訊保安規例及指引,在智慧燈柱系統設計、開發及投入服務前等不同階段,落實相關保安要求,並由獨立第三方就智慧燈柱,包括智能裝置及相關系統,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和審計及滲透測試,以確定系統整體的安全性。政府亦會諮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意見,並由獨立第三方進行私隱影響評估。智慧燈柱的數據傳輸全程以加密形式進行,並在傳輸後,即時從燈柱的邊緣電腦刪除。 

 

而個人資料在香港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條例》)的保障。OGCIO 強調,智慧燈柱不會收集個人資料,收集到的城市數據亦只會傳送到與該數據相關的政府部門(即天文台、環保署及運輸署),不會傳送至第三方作其他用途。林偉喬透露,OGCIO 及相關部門與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就智慧燈柱計劃一直保持緊密聯繫,適時諮詢公署的專業意見,並進行獨立第三方私隱影響評估,以確保智慧燈柱的應用符合《條例》的規定及相關指引和措施。

不過較之數據傳輸本身是否安全可靠,普遍市民更憂慮的是私隱被侵犯,智慧燈柱將淪為政府嚴密監控市民的工具。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這全屬信任問題,又稱網民「好醒」,會從各種渠道翻查資料,與其任市民接收網上訊息一知半解,倒不如請技術專家向公眾逐一闡釋各項設備的功能,提供正確資訊,以釋除疑慮。

「政府指智慧燈柱攝影機只用於兩個用途,問題是市民根本不信任政府嘛!政府自然不支持市民破壞燈柱,但如今不拆也拆了,就更應找專家來詳細拆解燈柱結構,而不是找個官來澄清。」

網上流傳智慧燈柱內置藍牙傳送器,而該傳送器的控制台更連結到大陸網站,因此質疑政府會將數據交予其他部門。就此,智慧燈柱藍牙發射器供應商訊科系統有限公司曾作出聲明表示連結有誤,但難以化解市民的不信任。莫乃光認為網民雖有環境證據,但未有實質證據,畢竟政府亦有公開智慧燈柱位置,所以網上流傳的燈柱位置地圖是否資料交換未能證實,但他認為太多資料太多巧合,令市民無法信任政府。

▲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與其任市民接收網上訊息一知半解,倒不如請技術專家向公眾逐一闡釋智慧燈柱各項設備的功能,提供確實資訊以釋除疑慮。

「暫緩」燈柱難挽回市民信任

基於公眾疑慮的考量,政府已宣布環保署用作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的攝影機暫不啟動;而運輸署藍牙交通探測器、收集車牌號碼的攝影機也暫不啟動。OGCIO 表示,鑑於市民對部分應用可能涉及私隱的關注,有關功能須經廣泛諮詢,取得社會共識才會啟動。

莫乃光回應指:「智慧燈柱令市民感到不安,要釋除公眾疑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燈柱內的鏡頭全數拆除,並且要請第三方證明已拆除 ── 是撤回,而不是暫緩;現在只是暫緩,對外公布已關閉功能,實際上是否當真關掉誰說得準?這是信心問題,你信就沒問題。打個譬喻:你老闆在 office 裝了一個 cam(攝錄鏡頭),這個 cam 日日夜夜對向着你,你怎知道那個鏡頭有沒有啟動?」

莫乃光強調自己雖為資訊科技界代表,但亦認同並非所有事都要以科技去解決。科技的作用是方便政府不必花那麼多人手去做事,然而為釋除公眾疑慮,應採取較原始的方法,例如科學園所研發的智能燈柱就採用雷達去監測交通流量,而雷達絕不涉及人臉識別。莫乃光續指,傾倒建築廢物雖無法以雷達監測,但也不一定要用科技,可派人加緊巡查。

「信心問題不可能一朝一夕修復,市民若不信任政府可會信任法律?香港缺乏能追上時宜、好強的數據和私隱監管法例。香港沒錯有《私隱條例》,但上次選舉事務處就遺失選民登記冊一事上,罰則、罰了誰亦不予公開,而法庭亦無法判處比法律所訂為高的刑罰。」莫乃光認為港府可參考英國的做法,由警員真人監察實時錄像,而 CCTV 錄像不會留底,市民相對較易接受。

「由於錄像不留底,屬較低程度的 intrusion(干預)。問題是好多人不信任政府,這是死結;就算信任政府,許多國家選擇不留底,因為數據留底就有機會丟失或有可能被濫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這麼多年也沒推成功,正正就是因為未能解決私隱問題。」

▲ HKIRC 行政總裁兼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成員黃家偉指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已大幅落後,若繼續抗拒發展將失去競爭優勢。

窒礙創科發展?

智慧燈柱藍牙發射器供應商訊科系統較早前發聲明指,有鑑於公司董事之家人及僱員受到人身安全威脅,決定完成支援現時已安裝的 50 支智慧燈柱之相關工作後,停止供應及安裝其他智慧燈柱智能裝置。莫乃光雖對訊科系統請辭感意外,但認為政府更應站出來拆解智慧燈柱,好還訊科系統清白。同時,他亦指出科學園有不少初創著手研發智慧燈柱和相關技術,大可起用其他本地初創公司。

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黃家偉則認為,訊科系統退出一事絕對有礙創科發展,又強調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已大幅落後,若繼續抗拒發展將失去競爭優勢。黃家偉續指,現時智慧燈柱的拍攝像素僅為 320×240,從高處拍攝低清交通快拍影像,清晰度不足以進行人臉辨識配對。黃家偉另透露,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目前僅召開了一次會議,尚有許多議題有待商討,而他亦接受應採納公眾咨詢的建議,表示願意將公眾咨詢納入下次會議的考慮。

至於 OGCIO 方面則回應指已成立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邀請業界專家和私隱專員檢視智慧燈柱相關功能的私隱保障技術及措施,並向政府提出建議。希望藉着專家在不同科技和應用範疇的專業意見及具建設性的建議,釐清事實,釋除公眾疑慮。委員會亦會就宣傳及公眾參與策略提出建議,好讓公眾更了解安裝在智慧燈柱的設備,以及各項相關應用的功能及潛在用途。因應專家檢視相關技術和設計後所給的建議,以及隨後諮詢區議會所得到的意見,政府會再作決定。 

▲ 歐洲刑警歐洲網絡罪案中心特邀顧問 Rik Ferguson 認為以智慧燈柱作為監控手段十分不智,又指歐洲已落實 GDPR 對個人資料的運用有嚴格規定,因此市民對智慧燈柱並不抗拒。

以智慧燈柱作為監控手段不智  歐洲受 GDPR 保障防濫權侵犯私隱

現任歐洲刑警歐洲網絡罪案中心特邀顧問的 Rik Ferguson 對監控絕不陌生,惟他形容以智慧燈柱作為監控手段十分不智。「其實即使不用智慧燈柱,政府仍有許多方法可以進行監控,例如 CCTV。在英國,沒有人會對 CCTV 反感,人們早已經習慣了鏡頭的存在,而且 CCTV 在打擊罪案如違泊、交通意外等方面能起作用,沒有人會反對。部分英國街頭的 CCTV 甚至配備喇叭,如警員在監控室見到有人違泊或亂丟垃圾,甚至會即時『開咪』遏止違法者。」

Ferguson 表示在英國和其他曾到訪的歐洲國家,智慧燈柱並沒有遭受反對,他認為這跟智慧燈柱是在甚麼體制下實施有關。

「歐洲已落實 GDPR(歐盟《通用數據保障條例》),對個人資料的運用有嚴格規定,因此市民相信政府,幾乎沒有任何反彈。但像香港當下的情況,又或是在高度主張自由的美國,他們會對具監控功能的智慧燈柱比較敏感。當政府可能將數據用於政治打壓的話,人們(對智慧燈柱)敏感是可以理解的。重點是(智慧燈柱)在甚麼體制下實施,如果只合法地用於打擊罪行,在沒有罪案發生下,那些錄像不過是數據,並不會引起任何機關注意或分析;然而當發生罪案例如街上途人被刺一刀,這些錄像即可成為重要的調查依據。」

不過 Ferguson 亦認同 GDPR 也存在灰色地帶,執法機關未必受規限,惟他強調英國不存在政府濫權索取個人私隱以作為政治打壓市民的手段,因此市民未有私隱相關的憂慮。至於今年 6 月三藩市成為首個立法禁止政府運用人臉辨識作監控的美國城市,Ferguson 就相信其他國家或城市跟風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失信於民、監察和保障機制失效,以致科技項目亦備受牽連。期望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能確切提供既可保障市民私隱同時行之有效的建議,而政府亦能正面回應市民訴求,以開誠布公的態度釐清事實,釋除公眾疑慮,好推動智慧燈柱和智慧城市發展。

read more
企業趨勢開放數據

智慧生活 (七) :資訊科技助提升抗災能力

智慧生活(七)

一群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的研究員針對氣候暖化進行研究,估算百年之後,溫度持續上升對人類行為、健康和經濟的影響。結果發現,到 22 世紀開始,全球每年因為氣候暖化致命的人數將超過 900 萬,受害的地方多集中在温熱地帶,若以北半球為例,位處南方溫暖地帶例如美國西南部、印度等的影響最深,不但農作物收成欠佳,空氣調節的能源支出也會不斷上升,預計印度的 GDP 可能因此會大幅下降兩成。

學者同時也估算溫室氣體排放的「社會成本」,意即氣候變化引致極端天氣如旱災、水災、熱浪、超強風暴等帶來的經濟損失,他們以碳排放導致的人命損失計算,每噸碳排放的社會成本可達 40 美元。氣候暖化的禍害可謂迫在眉睫,全球紛紛研究應對方案。今年「Esri 青年學人大獎」季軍得主香港大學地理系的曹顯廷同學,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lS)分析遙距傳感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並以機器學習解構去年超級台風山竹對市區樹木的影響,尋求提升都市森林抗災力的方法。

他發現塌樹的地方主要分佈在小範圍的都市「樹林」,而大霧山郊野公園除了周邊樹木受損,中央部分的樹木都完好無缺。此外,靠近岸邊的樹木也發揮了保護居民生命財產的作用,有關部門應該加強這些緩衝區,以防避下次風暴來襲。事實上,應用資訊科技除可作好預防的措施,還能加強緊急應援工作。政府現正試行的「聯合運作平台」(COP),便能集合緊急事故的資訊,以助緊急監援中心和督導委員會評估情況,可供相關部門之間實時互通緊急資訊,相信可更有效地改善災害應急工作。

作者: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

read more
企業趨勢資訊保安開放數據雲端服務

IEEE 訂立「物聯網成熟度指數」量化績效 最快兩年內推出

DSC_0504

香港科技園舉行 「智慧城市傳感器及物聯網(SIoT)標準會議」,活動邀請全球逾 200 名業界專家出席,目標為推動業界廣泛採用 SIoT 技術及加速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在香港的發展。於活動中,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亦公布國際 IEEE P2668 標準「物聯網成熟度指數」 (IDex) 。

IEEE P2668 物聯網成熟度指數主席曾劍鋒(上圖左)形容 IDex 為「物聯網米芝蓮」,主要為物聯網裝置和傳感器的表現評分,包括時延、探頭及管理過程等範疇,最高為五分,旨在量化物聯網裝置的績效,以及用劃一標準提升安全度,降低黑客入侵的機會,同時幫助採購及探索研發方向。

曾劍鋒指出,目前已成立超過 20 個專家組,為不同行業訂立機制及標準,預期樓宇、運輸、製造及通訊業的機制及標準將會率先推出,但健康相關行業的標準的推出時間較久。另外,曾劍鋒表示,目前已經有政府部門及超過十間機構參與試驗,由於 IDex 仍於測試階段,他希望 IDex 可於兩年內正式推出。

香港科技園公司電子、信息及通訊科技群組及智慧城市科技平台高級總監楊天寵工程師(上圖右)表示,科技園一直推動 SIoT 的發展及落地應用,目前共有超過 100 間園區公司從事相關設備和方案的研發工作。他又說,科學園會提供真實的環境,讓參與公司可透過傳感器測試平台(Sensor Hub)測試其研發技術及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

read more
企業趨勢開放數據

智慧生活 (六) :輸出智慧經驗 締造無限商機

智慧生活(六)

城市在高速發展之下,難免會衍生各項社會問題。胡志明市身為越南的經濟、金融、貿易及科技中心,就出現了不少社會難題,希望透過發展智慧城市加以改善,香港的經驗可作借鏡。胡志明市從 2011 年起,大量鄉鎮居民湧入,人口平均每年增長逾 2%,現時已超過 800 萬人口,佔全國人口 9%。人口急速增長,導致醫療、房屋、治安、交通、環境污染等問題,當地基建現已不堪負荷。

當地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保持在全國 GDP 的 18%至 21%,但出口比例卻呈下降趨勢,跟其他省份相比,競爭力指數(PCI)明顯停滯不前。該市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 年起五年間增長逾七成,對衞生、教育、交通等的期望也相應提高,然而當地還未全面數碼化,有礙城市數碼發展,政府在規劃和管理上顯然差強人意。同樣地,香港也有類似的城市問題,如面對競爭力下降,政府積極投資創新科技、開放數據、謀求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加強合作,促進創新和經濟發展。政府也著意在施政上增加透明度,特別在民生關注的政策項目,以改善官民關係。

今年底香港將推出城市儀表板(city dashboard),一如美國洛杉磯的「市長儀表板」,把交通、住屋、就業等情況在網站不斷更新,方便市民生活,更可了解政府的施政狀況。

作者: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

read more
初創企業業界專訪開放數據

港產鐵路車門出口資訊工具 Pokeguide 向世界出發專訪

KAN06217

在 2016 年推出,為用家提供香港鐵路車門出口資訊的 Pokeguide 除了名字夠特別之外,也確實頗受歡迎,除了香港市場外,他們已經開始進駐海外市場。Unwire.pro 就邀請到兩位聯合創辦人,分享他們開發其他地區服務的心得。

read more
企業趨勢初創企業開放數據

政府公佈開放數據計劃 料首年開放逾 650 個數據集可供商業用途

ban_data_gov_hk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今日(03/1) 公布,超過 80 個政府政策局和部門已於 2018 年年底前發布其首份年度開放數據計劃,並計劃在 2019 年在「資料一線通」網站開放逾 650 個新的數據集,免費供公眾瀏覽及使用,亦可作商業和非商業用途。有議員指政府開放數據計劃是踏出重要第一步,惟仍需要提高質素和問責。

年內開放 650 個新數據集 增幅約兩成可供商業用途

現任特首提出推動創科的八大方向,其中一項就是開放政府數據。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表示,首年開放的新數據集超過 650 個。到今年年底,『資料一線通』網站上的數據集數目會由現時約 3,300 個增加至近 4,000 個,增幅約 20%。

新增的數據集涵蓋不同範疇,包括與經濟民生事項相關的數據、氣象實時數據、地理空間數據、有助智慧城市發展的數碼地圖、可提升城市管理的數據等。而所有經「資料一線通」網站發放的數據均可供公眾免費瀏覽、下載、分發、複製、列印和連結使用,以作商業和非商業用途。

林偉喬補充,在新政策下,除非有涉及個人私隱等合理原因,各政策局及部門須致力在『資料一線通』網站開放數據予公眾免費使用,並與公營及商業機構合作探討開放具高公眾利益的數據方案。

數據以業界普遍使用格式發放

為提升數據的可用性,所有在「資料一線通」網站上發放的數據集均會按國際做法,一律以業界最普遍使用的 JSON、XML 和 CSV 等機讀格式發放。數據集亦會附加合適的註釋,讓公眾較容易理解數據之餘,亦便利公眾以網絡搜尋器搜索「資料一線通」網站的數據集。其他措施包括保留歷史數據,鼓勵政策局和部門提供地理空間數據,開放更多應用程式界面和適時更新數據。市民除了可在各政策局和部門的個別網頁瀏覽其年度開放數據計劃外,也可於「資料一線通」網站上找到全面清單。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莫乃光回應計劃指,政府自 2011 年開始設立網站開放政府資料,到今日政策局和部門首次編制明確的公開數據計劃,對於促進智慧城市發展和數碼經濟屬正面發展,尤其對於使用數據的研究人員、公司和開發者是重要的一步。

他補充,政府除追求數據集的數目,也要加強重視質素、更新頻率和可用性,訂立更全面的績效指標(KPI),亦建議政府部門開放數據要求盡可能細緻,並將原始數據發布。對於需求較高的資料集(例如與公共醫療有關的資訊),可以應用程式介面(API)提供方便公眾使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