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技專欄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數據導航 (十) — 資訊科技改善俄國民生

資訊科技可促進社會進步,同時也可以改善民生。就以俄羅斯首府莫斯科為例。莫斯科曾一度被荷蘭智慧出行服務商 TomTom 評為全球交通最擠塞的城市。為改善問題,當地政府便推出智能交通系統,該系統就是在街頭安裝數以千計感應器、攝錄鏡頭、智能交通燈,實時監測路面狀況,收集各方面的數據,協調交通運作,並有助定出可行措施。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數據導航 (九) — 星與民共享數據 實踐數碼藍圖

新加坡為發展成為「智慧國家」,非常雄心壯志,其關鍵在於數據共享。今年 6 月初,新加坡的「智慧國家及數碼政府辦公室」(SNDGO)宣布最新發展藍圖,具體展示如何在 5 年內實踐「智慧國家」。藍圖以市民、商界、公務員為對象,羅列多項 2023 年要達到的目標。
read mor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AI 零售應用

從智能揚聲器、智能門鎖到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能 (AI) 的時代已經到來。雖然我們在香港仍未看到很大規模的 AI 應用,但仍會見到個別有趣的應用,如早前天文台以 AI 預測颱風,無疑提高大家對相關技術的關注。事實上,政府及相關機構已經開始準備迎接這場科技革新的到來。早前我看到香港中文大學將於明年開辦香港第一個「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工程學士課程,配合未來AI在不同行業發展的需要。可以預見的是 AI 產品為我們提供了來許多便利,更將為各個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運用軟件定義儲存方案 轉型到混合雲架構

混合雲為甚麼重要?因為大家希望結合機構私有基礎設施與雲端世界,兼取兩者最好的功能。IT 團隊面對的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靈活性,從而降低混合雲的使用成本。市場上不少供應商聲稱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但它們提供的往往只是封閉式產品,或局部性解決方案。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數據導航(八) — 開放數據助英國經濟再起飛

早前說過地理資訊價值高,研究機構 Navigant Research 估計,到 2025 年全球重要的地理資訊價值較 2016 年增長達一倍,可高達 32 億美元(約 250 億港元),足證明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非凡。英國政府洞悉地理資訊對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所以其地形測量局(Ordnance Survey)便決定把部分「大地圖」(MasterMap)的空間數據與民共享,務求令數據變得更有價值。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數據導航(七) — 數碼化讓莫斯科煥然一新

古城莫斯科雖然享有 800 多年的悠久歷史,但依然擁抱科技,利用資訊科技全方位革新,令城市變得煥然一新。莫斯科的蛻變源自「智慧城市莫斯科」的啟動,目標要在 2019 年前改造當地的資訊科技、電子醫療、電子教育、公共服務等,力求借助科技解決問題。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讓科技真正融入智能辦公室生活

雖然我們有很多嶄新科技可以應用,但我建議企業在計劃時要平衡軟件及硬件配套。現今許多企業在計劃辦公室的革新措施時,焦點都會集中在應用程式和軟件的革新上。但是要成功實現智能辦公室,硬件設備的升級和配套同樣重要。如果企業擁有最新的軟件解決方案但缺乏硬件支援,非但沒有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弄巧反拙。
read more
VR/AR/MR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實境技術——以虛擬場景完善現實生活

隨著研發技術的成本下降、科技日新月異,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VR)、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AR) 及混合實境 (Mixed Reality,MR) 將進一步完善我們日常的溝通和互動,就如十年前出現的智能電話,甚至是半世紀前的電視一樣,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於各行各業廣泛採用。零售、教育及製造業預期將會成為首批深入採用並研發這些技術的行業。預料至 2020 年,將有超過 20% 數據僱員會於他們的電腦或手機以 AR 處理數碼資訊、接觸實物及與同事一起工作。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銀行業數碼轉型的前景

現今的銀行業正面對沉重壓力,需要不斷進步,務求為客戶提供順暢且多渠道的實體和數碼體驗。然而,當傳統銀行試圖快速轉型時,往往被新進的數碼優先金融企業拋離。落後的系統和流程,加上思想守舊的員工,是傳統銀行在轉型時面對的三大挑戰。儘管處處受到制肘,不論是自行研發,或是與數碼優先的領導者合作,銀行業都必須轉型。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資訊保安

網絡安全檢測:從近期新加坡醫療資料洩漏事件中汲取的教訓

隨著科技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密切,我們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亦越來越大。近期,新加坡最大的醫療保健集團SingHealth受到大規模網絡攻擊正為大家敲響警鐘。在這次網絡攻擊中,駭客盜取了150萬名SingHealth患者的非醫療相關的個人資料,當中洩漏的敏感資料包括16萬人的藥物記錄,甚至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亦未能倖免於難。根據新加坡當局形容顯示,這是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個人資料洩漏事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