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創企業業界專訪

本地網上售票平台冀打破票務固有市場規則

最近本地網上售票平台舉辦棟篤笑網上重溫活動成為熱話,其涉獵的範疇已經不再只是售票服務。對於他們的售票平台運作和發展,相信不少朋友都感到興趣,unwire.pro 今次就邀請到創辦人分享其經驗。

本地網上售票平台撲飛前身為 Wilson Tang 與幾名朋友在 2014 年成立的 PUTYOURSELF.in,在 2019 年三月正式推出撲飛平台,現在已發售了 200 場活動門票,主要是藝術及音樂表演活動。它以純電子方式運作,不會寄出實體門票,不論購票、改期或退票等都是網上處理,無須親身前往申請。

雲端監控彈性擴充容量 應對突發流量

經營網上售票平台,經常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龐大流量。而撲飛平台有其處理突發流量的方式。Wilson Tang 解釋指,他們利用了目前普遍的雲端技術,監視留意網站流量,當流量到達一個覺得有危險的情況時,就會延伸一些伺服器支援,令流量保持穩定,確保用家連接速度夠快。所以基本上不會遇到網站停止運作的情況,亦都沒有一個所謂的承受限制。

現時用家按 F5 重新整理,就是因為他們不能登入網站,購票者會很心急,繼續不停按 F5。其實愈按得多,伺服器的負荷愈大,網站愈快停止運作,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他們有一個排隊的系統,售票處可限制處理人數,購票者完成購票離開後,其他人就可以進入。這樣一來可以減低伺服器壓力,亦可以讓購票者知道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繼續等待。他們亦會告知等候人士實時剩下的門票數目,如果用家發覺只剩下百分之二至三的門票數量,而排隊位置又在第四十多萬人後面,基本上已不用等待,這樣也減輕了伺服器負荷的問題。

▲團隊現時有 6 人當中包括 Alan(左二)、創辦人 Wilson(右二)及 Don(右一),負責後台管理、設計、營銷,甚至客戶服務。

營運不單靠售票維持

撲飛的營運模式一直有變化,從一開始只打算依靠售票手續費維持,到後來不斷擴充服務範疇。Wilson Tang 指,坦白說賣一張門票只賺到一至兩元,要從中得到足夠支持團隊的收入不容易,因此他們不斷研發新的功能去滿足主辦商的需求,靠著這些獨特的功能或服務向主辦商收費。

Wilson Tang 認為今次疫情令到更多人了解他們與競爭對手的分別,例如活動主辦單位可以運用後台透過短訊或者電郵即時通知觀眾有關的活動消息,以及活動取消後可以十天內完成自動退款。

他表示,他們除了希望做到售票夥伴,也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創意夥伴。主辦商能夠登入控制平台,隨時知道售票情況,從而決定即時市場推廣的策略。譬如今日主辦商推出了一個地鐵廣告,想知道今天售票情況有否增加,下次推廣時也可幫助參考。在完成演出後,平台都會給予銷售報告給主辦商,了解何時銷情最好,觀衆偏好的票價等等,這些數據一律俱全。另外,如果觀眾授權接收主辦商的推廣資料,主辦商也可收歸這些購票者,即時會多了一批訂閱者。

除了功能上突破,市場亦可以有突破。Wilson Tang 認為,所有需要報名的活動例如馬拉松,甚至幼稚園報名,都能夠應用到他們的平台,希望市場能夠繼續擴充下去。

▲ Wilson 透露這項企劃只用了兩星期完成,由售票至網上串流部分也是他們負責。高峰時期系統正在處理約七千人在售票及排隊。

 

 

Tags : local startupticketing
Antony Shum

The author Antony S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