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界消息

企業趨勢業界專訪業界消息

方保僑:《預算案》值 50 分,D- Biz 未有進一步消息

francis

今日政府發表 2021 至 22 年度《財政預算案》,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預算案》值 50 分,明白政府需要振興經濟,但主要失分位是疫情中未有對科技業界作出更多支持,例如「遙距營商計劃」(D- Biz)未有公布進一步消息、未看到科技券會否「加碼」,以及政府欠缺在職科技人員培訓及轉型支援。

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會向「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及「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分別注資三 3.5 億元和 2 億元,方保僑認為投資額不多,而政府並把涵蓋範圍擴大至 B 輪或後期的融資,他覺得雖然金額不大,但可以「多有多做,少有少做」,希望在疲弱經濟及投資氣氛下,政府可以牽起帶頭作用,刺激私募基金作出投資。

另外,政府將向市民分期發放總額 5000 元的電子消費券,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方保僑指出上次政府發放一萬元現金計劃,主要透過銀行轉帳,今次估計將會加入八達通、支付寶香港及微信支付香港及 PayMe 等電子支付工具,以實名制登記、發放及使用消費券,但詳情仍要等待進一步消息才知道。

read more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四)

Screenshot 2021-02-24 at 11.05.02 AM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 2021 至 22 年度《財政預算案》,他表示政府推廣以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私家車。去年每八輛新私家車即有一輛為電動車。電動車數量過去 10 年由 184 輛增至超過 1.85 萬輛,其中電動私家車佔全港私家車數目 2.7%。政府推出「一換一」計劃,為購買新電動私家車並銷毀合條件舊車的車主,提供最高 25 萬元的首次登記稅寬減。計劃已惠及九成首次登記的電動私家車。一般電動私家車的寬免額為 9.75 萬元。

政府去年 10 月推出 20 億元的「EV 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預計可於三年內為約 6 萬個現有私人住宅停車場車位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計劃至今收到的申請涉及超過五萬個停車位。

擴大新能源運輸基金

陳茂波指出,政府去年增撥 8 億元並擴大「新能源運輸基金」的資助範圍,涵蓋更多電動商用車種。截至去年底,基金已批出 1.54 億元,資助近 200 個適用於電動商用車、混合動力商用車及傳統巴士或渡輪的項目。政府亦預留 8000 萬元,資助綠色專線小巴營運者,從 2023 年開始試驗電動公共小型巴士。同時又預留 3.5 億元,資助營辦商從 2023 年開始在維多利亞港內航線測試電動渡輪。

他又說,環境局將在下月公布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闡述使用電動車及其所需配套的長遠政策目標及計劃,主要措施包括在 2035 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擴展電動車充電網絡並推動其市場化、培訓電動車技術及維修人才,以及制訂電動車退役電池生產者責任計劃等。政府亦會採用更多電動車,以起示範牽頭作用。

read more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三)

Screenshot 2021-02-24 at 11.04.59 AM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 2021 至 22 年度《財政預算案》,他表示政府在 2018 年底修訂《稅務條例》,為合資格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鼓勵企業投放本地研發資源。實施後首個課稅年度申請科研扣稅的研發開支總額較之前增加逾一倍,其中七成均獲額外稅務扣減。

支持培育創科人才

另外,陳茂波指出,近年香港的研發人員及初創企業員工人數已有顯著增長。為培育創科人才,教育局過去數年已落實多項措施推動 STEM 教育,包括更新課程、提供教師專業培訓、資助及舉辦 STEM 教育博覽會等大型學習活動。課程發展議會的 STEM 教育常務委員會督導及推動中小學 STEM 教育的長遠發展,以及持續檢視相關課程。

「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推出至今,反應積極。政府會撥款 2 億多元把計劃推展至小學,未來三個學年向每所資助小學提供最高 40 萬元,推動「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通過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認識及應用,為融入知識型經濟和數碼社會發展作好準備。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會設立一站式支援中心,向小學提供協助。

去年政府預留 4000 萬元,以先導形式資助本地大學理工科學生參與創科行業短期實習,共有超過 1600 位同學和逾 1000 間公司參加,八成實習生表示畢業後會考慮投身創科工作。由於反應熱烈,政府宣布將計劃恆常化。 另外,政府今年上半年將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支持大學吸引國際知名創科學者和團隊來港,參與創科教研活動。計劃將動用約 20 億元,由政府、大學及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共同承擔。

就業機會及持續培訓亦是培育創科人才的關鍵。「研究人才庫」過去三年已資助超過 3700 個研發職位,當中約有 1400 位博士後人才。「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已為 1800 多家企業的逾 3500 個僱員提供在職培訓,使他們更掌握新經濟及創新科技的發展。今年初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亦特設約七百個創科職位名額,鼓勵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在香港和另一大灣區城市從事與創科相關的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

加大初創投資

另外,陳茂波指出,「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項目下專注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和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吸引了世界多間頂尖院校和科研機構,首批約 20 間研發實驗室會於今年首季陸續啓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研發合作中心的地位。

「創新及科技基金」批出的金額過去七年已增加七倍多。政府會連續兩年向基金每年注資 47.5 億元,支持旗下 17 個資助計劃及 50 多個研發實驗室未來三年的工作。

香港的初創生態日趨蓬勃。初創企業的數目由 2014 年的約 1100 間,增至去年的超過 3300 間;風險投資基金(風投基金)在本港的投資,亦由 2014 年的 12.4 億元,增至 2019 年的 99 億元,增幅超過七倍。過去三年,科學園和數碼港的創科企業已吸引超過 410 億元投資;兩個園區亦正培育約 600 家初創企業,已畢業的近 1300 家。

「創科創投基金」過去兩年向 19 間本地初創公司投資共超過 1 億元,並吸引了超過 5 億元私人投資。基金去年底新增三個共同投資夥伴,並會繼續夥拍風投基金投資於本地初創企業。

過去三年,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已向 13 家科技企業投資超過 1 億元,並吸引約 13.5 億元私人投資。數碼港的「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亦向 16 間公司投資超過 1.2 億元,並吸引超過 8.6 億元私人投資。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會向兩個基金分別注資三 3.5 億元和 2 億元,並把涵蓋範圍擴大至 B 輪或後期的融資。

「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過去三年向 139 間初創企業提供約 1.2 億元資助。自計劃推出以來獲資助的企業超過一半已有產品推出市場,超過四成已有收入,約六成已獲投資者注資,吸引約 5.3 億元投資。

read more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金融科技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二)

Screenshot 2021-02-24 at 11.05.02 AM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 2021 至 22 年度《財政預算案》,他表示科學園首階段擴建的兩座大樓超過八成地方已有機構進駐。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技術中心自去年第四季投入營運已有 16 間企業進駐或簽訂租約,另外不少企業亦對進駐該中心表示興趣。在科學園旁邊的「創新斗室」去年底落成,提供約五百個具靈活設計的住宿空間,配以共用工作室等設施,支援科學園的科研人員,將於今年上半年招租及試業。

科學園及數碼港的研發及工作空間供不應求。過去兩年的預算案預留資源,擴建科學園及興建數碼港第五期,分別提供約 2.8 萬及 6.3 平方米的樓面面積,主要供研發或創科企業營運。

內地相關合作

另外,政府亦正全力推動位處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的發展。項目已獲撥款約 325 億元,開展建設工程,預期第一批設施可於 2024 至 2027 年分階段落成,估計對香港經濟貢獻每年達 55 億元,以及創造約 4800 個職位。全面發展後的創科園會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提供 120 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規模約為科學園的三倍,估計對經濟貢獻每年達 520 億元,以及創造約 5.2 萬個職位。

自從內地科研資金獲准「過河」後,國家科學技術部、廣東省政府及深圳市政府過去兩年已批出超過 3.4 億元人民幣,讓香港的大學和研發機構進行研發或建立實驗室,為本港的研發活動注入更多動力。

供應更多不同頻帶的 5G 頻譜

在數碼基建方面,香港現時 5G 網絡覆蓋率已逾九成,「擴展光纖網絡至偏遠地區鄉村資助計劃」由今年起分階段完成。政府將繼續支援 5G 網絡和應用服務的推展;供應更多不同頻帶的 5G 頻譜;便利營辦商在合適的政府場所及公共設施安裝基站;協助搬遷大埔衞星測控站;以及在舂坎角電訊港提供土地興建連接對外電訊設施的基建。

金融科技

疫情催化了香港金融市場的數碼轉型。除了眾多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已有八間虛擬銀行、四間虛擬保險公司及一間虛擬資產交易商獲批於香港營運。

為孕育更多金融產品,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會與金管局合作,積極招募更多金融、科技或科研機構在港設立實驗室,並聚焦於「合規科技」及「網絡安全」等。除了今年一月已公布的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金管局正研究提升其監管沙盒,對有潛力的金融科技方案提供「一條龍」式的審批及資助,縮短創新金融產品推出市場的時間。

read more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一)

Screenshot 2021-02-24 at 11.04.59 AM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 2021 至 22 年度《財政預算案》,他表示面對目前的特殊環境,政府應善用財政儲備,適時為市場注入動力,刺激經濟,帶動消費市場及其他經濟環節加速復蘇。經詳細考慮,政府向每名合資格的 18 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 5000 元的電子消費券,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預計措施可惠及約 720 萬人,涉及約 360 億元財政承擔。政府會物色合適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協助推行計劃,並會盡快公布計劃細節。

疫情加快應用科技

陳茂波表示不少傳統行業在疫情下加快應用科技,例如數碼支付、智能自助服務系統,以及各種網上營商、客戶服務、工作流程管理等,而網上購物、使用影音串流平台或線上會議軟件,亦成為許多市民留家抗疫時工作、學習及娛樂的新模式。各行各業加速數碼轉型,迎合市民新消費模式及習慣,已成趨勢。企業須善用資訊科技,才能抓緊疫後發展的機遇。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已推出「遙距營商計劃」,資助企業的資訊科技方案及僱員培訓開支。他指出,計劃自去年中推出以來,總資助額接近 8 億元,其後再增撥 10 億元繼續推行計劃,並提出優化措施。

陳茂波指出,疫情的挑戰亦催化了本地的創科發展,不單推動企業研發產品或創新服務,也提供應用場景。應用於家居隔離的電子手環及電梯的「無觸式」按鈕面板,便是其中的好例子。政府會繼續透過「公營機構試用計劃」、「科技券」、「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等,支援企業或生產商將研發成果實踐和商品化、使用科技服務提升生產力或業務流程,以及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讓它們更好把握新經濟下的機遇。

他表示會在 2021/22 年度起,分三年向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撥款合共 3.75 億元,資助開發虛擬平台以增強舉辦線上活動的能力及進行數碼化。此外,貿發局亦會推廣香港在大灣區發展及醫療產品和服務的優勢。為向青年人提供更多推廣設計作品的途徑,貿發局會研究利用其商業對消費者(B2C)的實體及網上平台,協助青年創業人士推廣原創產品及測試消費者喜好。

另外,疫情亦令政府加快推動電子政府的工作,包括提供更多電子服務,方便企業及市民提交申請、付款、領取牌照及使用政府服務。所有政府表格和牌照申請,除非受法律或操作因素局限,於明年中可採取電子方式提交。此外,大部分政府帳單及牌照的相關繳費亦會於明年中起配備電子支付選項,包括「轉數快」。

read more
業界消息資訊及通訊科技

Facebook 抗衡 iOS 14 新規則 測試在 Apple 提示上同時顯示自家提示

FB Pre-Prompt Feb 2021

Apple iOS 14 更改資料收集和共享方式,並要求應用程式開發商須顯示追蹤個人資料的提示。就此修訂,Facebook 早12月時已有頗大反響,認為該規則不適用於 Apple 旗下應用程式做法不公。

眾所周知,Facebook 會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和網絡足跡推送個人化廣告。新規則生效後,若用戶拒絕讓開發商使用其個人數據,對廣告客戶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有見及此,Facebook 除了針對新規則向用戶解畫,亦採取主動對策,測試Apple的提示上同時顯示Facebook 的提示,助用戶了解Facebook如何運用個性化廣告。

Facebook 發言人表示:「Apple的新提示在個性化廣告和私隱之間進行了虛假的權衡。事實上,Facebook在提供個性化廣告的同時,亦能保障用戶的私隱。Apple這樣做只是偏好自己的服務和針對性廣告產品。為了幫助大家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我們將在Apple的提示上,同時顯示自己的提示,為我們如何使用個性化廣告幫助小型企業,並令Facebook旗下的應用程序可保持免費使用提供更多資料。在我們的提示中同意授權並不會讓Facebook收集新類型的數據,這只表示Facebook可以繼續為大家提供更好的體驗。」

Apple 最新「追蹤」提示五大須知事項

  1.  Apple 現要求所有應用程式開發商顯示提示,得到用戶同意後方可在其他應用程式和網站上追他們的活動。該規則並不適用於 Apple 旗下的應用程式。
  2. 用戶如授權予 Facebook 和 Instagram,在這兩個應用程式上看到的廣告不會改變。如拒絕,則仍會看到廣告,但與用戶的關聯性將相對較低。
  3. 為了有利於 Apple 的盈利,Apple 的提示省略了重要的前因後果,以試圖阻撓用戶同意授權。例如當中並未提及個性化廣告如何幫助保持應用程式以免費形式提供服務。
  4. 為了幫助人們做出明智的決定,Facebook 亦會在屏幕上顯示 Facebook 如何運用個性化廣告,以及在應用程式上為用戶提供的控制權限。
  5. 用戶透過這些提示同意授權並不意味著 Facebook 將收集新類型的數據;這僅表示 Facebook 可以繼續在旗下應用程式上向您展示個性化廣告。
read more
應用方案業界消息

電子針卡料一月完備 「安心出行」或加入自動感應器

20210104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 2.0》早前正式公布,當中超過 130 多個項目,包括新增的專章,針對利用科技抗疫。抗疫科技方面,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電子針卡和預約系統將於一月完備,以便利市民同時預約接種第一和第二針疫苗。另當局正考慮於預約程序中,幫老人家包括家人預約時間,並容許長者在家人陪同下一起接種疫苗。

薛永恒又透露,會於衞生署及醫管局將設中央記錄系統,以儲存電子針卡的相關資料,如記錄市民接種甚麼疫苗及何時接種。他期望能連結系統與電子健康申報系統,從而協助市民妥善管理健康記錄。另外,據悉創新及科技局正研發更新「安心出行」應用程式,計劃加入自動感應器,讓市民不用掃瞄二維碼,亦可自動記錄行蹤,惟暫時未有披露詳情。

至於新推出的「智方便」數碼身分認證,則囊括多項政府及公用事業服務,包括電力及煤氣公司,讓市民未來可透過單一程式使用服務。預計現階段約提供 20 多項政府及公用事業服務;料至 2021 年年中,將增至 110 項服務。市民可透過單一程式「智方便」數碼身分認證平台,直接取用服務。

read more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Instagram Academy」落戶香港  目標培育 300 名年青企業家

Jayne Leung, VP, Head of Greater China at Facebook

其實早於去年,Instagram 便已率先在泰國和印尼開設「Instagram Academy」,並成功培訓了 1500 名青少年企業家。今年,「Instagram Academy」終於落戶香港,並計劃培育300 名 35 歲以下的年青企業家。

Instagram 正式宣布聯同香港青年協會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推出「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透過網上授課、KOL 分享和實習計劃,協助年輕企業家提升數碼技能,更有效使用 Instagram 的免費商業和創意工具。

「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分為兩個階段,將招募和培訓大約 300 名 18 至 35 歲的年輕企業家。首階段,Instagram 團隊會透過精心設計的課程,指導年輕企業家使用 Instagram 工具,並透過網上課程,重點教授如何為業務創造吸引的內容,帶學員深入了解 Instagram,學習如何利用平台提升内容影響力、與用戶的互動、建立品牌知名度,以及分享發布帖文及廣告的最佳實例,期望最終能幫助企業家提高追蹤人數。

▲Facebook 大中華區總裁梁幼莓期望透過「Instagram Academy」鼓勵創業精神、激勵和啓發本地年輕企業家。

學以致用助企業轉型

而課程的在第二階段,香港青年協會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將挑選 10 位「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的優秀畢業生,參加為本地傳統企業而設的「傳承傳新」轉型計劃,協助他們把業務拓展數碼化。透過「傳承傳新」轉型計劃,畢業生得以學以致用,向本地傳統企業講解 Instagram 的功能,助傳統商家透過建立自己的平台與客戶聯繫、持續擴展業務、提升業務並實現數碼化,從而把傳統文化「傳承傳新」至下一代。

Facebook 大中華區總裁梁幼莓表示:「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在疫情下有所改變,更多消費者透過網上平台接觸品牌、搜尋產品及購物,令電子商務近期成為主流。因此期望透過『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鼓勵創業精神、激勵和啓發年輕企業家。」

課程更邀得 7 位網紅企業家成爲「Instagram Academy」大使,分享他們如何藉 Instagram 創業的自身經歷,以及成爲成功年輕創業家的心得。「Instagram Academy」報名日期由即日起至 2020 年 12 月 11 日,完成後將獲 Facebook 頒發證書

read more
初創企業業界消息

中國移動 OneNET 物聯網創科比賽 促進大灣區 5G 及物聯網生態圈發展

CW_08134_2

物聯網讓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裝置透過網絡聯繫互動,形成智慧城市的根基;而最新面世的 5G 流動通訊技術則提供了革命性的網絡性能,物聯網應用在 5G 流動網絡上將得到更佳的發揮,為社會帶來更大的正面效益。

中國移動香港(中移香港)舉辦的 2020 年第三屆「OneNET 物聯網創科比賽」大灣區賽區最近舉行四強及最具潛力發展大獎頒授儀式,賽果展示了物聯網和 5G 叠加的巨大潛力,同時也讓人們對大灣區內的創科協作充滿期待。

並駕齊驅同獲最具潛力發展大獎

由於今年是 5G 元年,本屆的 OneNET 比賽以「5G 未來無限可能」為主題,要求參賽作品需圍繞 5G 和物聯網技術,就「區塊鏈、物聯網、邊緣計算、智慧民生、智慧城市、車聯網」六大主題進行技術、產品以及商業模式的競逐。而大灣區賽區的四強優勝隊伍分別為:萬迅科技有限公司、碳世界有限公司、廣州歐米區塊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庫醇科技有限公司。他們各自運用 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技術,開發了創意和實用效果均一流的產品和服務,因此脫穎而出,除成為四強外更同時獲得中移香港特別設立的「最具潛力發展大獎」殊榮。

▲中國移動香港董事兼行政總裁李帆風對今年的各個獲獎項目印象深刻,認為每個項目的創意和實用性都非常高。

本屆項目創意與實用並重

中國移動香港董事兼行政總裁李帆風表示,本屆比賽得獎項目的創新水平和可行性相當高,而多種技術如攝影和人工智能加上 5G 網絡令項目的表現大幅提升,使人印象深刻。

萬迅科技的獲獎項目是以物業管理行業為主要對象的「IoT Data Platform and Sensor」。它能利用不同傳感器和 NB-IoT 物聯網技術,將環境數據收集到大數據平台,通過分析作即時智能警報,提升客戶的管理水平。

以建立一個「可信、可追蹤及可持續發展的回收平台」的碳世界有限公司,則以「5G 智能回收機」奪獎。該項設備內置攝影機,能透過 5G 網絡在雲端以人工智能分析回收物的影像作出分類判斷,提升回收效果,也有助設備的維護。

顧名思義,廣州歐米區塊鏈科技的「歐米區塊鏈物聯網應用」憑區塊鏈技術脫穎而出。該項目包括區塊鏈軟硬件的結合,以及平行鏈跨鏈技術,以供應鏈貨品流轉及交易為主要應用範圍,提高信息及交易的公開透明度。

而庫醇科技的獲獎項目是「全球首創 5G 人工智能雲端酒窖管理系統」,採用多種技術為家用酒櫃、私人酒窖及商用酒倉,提供存取識別、自動盤點、智能恆溫及智慧安防等功能。該技術除可用於該公司自行開發生產的智能酒櫃,也能透過添置智能 IoT 設備,在上述的場景中應用得到

▲李帆風帶領中移香港管理團隊與 OneNET 獲獎隊伍合照。

首簽署合作協議加強支援

中移香港在獎項頒授儀式中與獲得「最具潛力發展大獎」這四支隊伍簽署合作協議,乃三屆以來首次有此安排。他們除可獲得合共二十萬元現金作為扶植奬勵外,中移香港亦將因應各公司的特點,提供 5G 網絡、軟硬件、資訊、市場推廣等專業和實質的支援。

推動更多第三方 5G 應用面世

李帆風指出有關安排是為了進一步推動 5G 應用的開發和普及。雖然中移香港已經陸續推出了多個 5G 項目或服務如 5G 商場基建、5G 智能大廈及 5G 網聯無人機等,並針對消防及醫療等垂直行業推出應用解決方案,但實際上不可能一力承擔龐大的 5G 開發工作。而透過支持第三方開發商特別是初創公司,中移香港就能展示 5G 科技與我們起居生活的密切聯繫,刺激更多創科人才和企業加入市場,提升用戶的體驗和生活質素。

▲李帆風在傳媒問答環節中認為香港創科企業擁有國際化優勢,有助打入內地 5G 應用市場,並與大灣區產業互補。

看好本港和大灣區 5G 無縫對接並蓬勃發展

李帆風又認為 OneNET 比賽這兩年增設大灣區賽區比賽,反映了香港創科人才的高水平,以及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地區在 5G 和物聯網科技方面的合作潛力。他認為香港創科企業可以透過高水平的科技以及本港的國際化優勢,在大灣區的汽車製造、金融及教育等龐大市場取得佳績。同時,他亦看好香港與大灣區智慧科技和應用無縫對接並繁榮發展的趨勢,並強調中移香港將透過 5G 聯合創新中心及大灣區 5G 產業聯盟等營造更完善的生態環境,推動整個大灣區應用 5G 技術及智慧物聯網,為兩地全面邁進 5G 智慧新世代作好準備。

read more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施耐德電氣舉辦網上創新峰會 行業專家探討如何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01

近年社會加速數碼轉型,加上疫情帶來的挑戰,企業紛紛利用雲端技術增加業務靈活性、提升可持續性及營運效率。施耐德電氣即將於 11 月 26 日舉辦的 Innovation Summit Hong Kong 2020,雲集超過 50 位行業專家探索最新的數碼技術並分享心得,協助企業拓展商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