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界消息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金融科技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二)

Screenshot 2021-02-24 at 11.05.02 AM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 2021 至 22 年度《財政預算案》,他表示科學園首階段擴建的兩座大樓超過八成地方已有機構進駐。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技術中心自去年第四季投入營運已有 16 間企業進駐或簽訂租約,另外不少企業亦對進駐該中心表示興趣。在科學園旁邊的「創新斗室」去年底落成,提供約五百個具靈活設計的住宿空間,配以共用工作室等設施,支援科學園的科研人員,將於今年上半年招租及試業。

科學園及數碼港的研發及工作空間供不應求。過去兩年的預算案預留資源,擴建科學園及興建數碼港第五期,分別提供約 2.8 萬及 6.3 平方米的樓面面積,主要供研發或創科企業營運。

內地相關合作

另外,政府亦正全力推動位處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的發展。項目已獲撥款約 325 億元,開展建設工程,預期第一批設施可於 2024 至 2027 年分階段落成,估計對香港經濟貢獻每年達 55 億元,以及創造約 4800 個職位。全面發展後的創科園會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提供 120 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規模約為科學園的三倍,估計對經濟貢獻每年達 520 億元,以及創造約 5.2 萬個職位。

自從內地科研資金獲准「過河」後,國家科學技術部、廣東省政府及深圳市政府過去兩年已批出超過 3.4 億元人民幣,讓香港的大學和研發機構進行研發或建立實驗室,為本港的研發活動注入更多動力。

供應更多不同頻帶的 5G 頻譜

在數碼基建方面,香港現時 5G 網絡覆蓋率已逾九成,「擴展光纖網絡至偏遠地區鄉村資助計劃」由今年起分階段完成。政府將繼續支援 5G 網絡和應用服務的推展;供應更多不同頻帶的 5G 頻譜;便利營辦商在合適的政府場所及公共設施安裝基站;協助搬遷大埔衞星測控站;以及在舂坎角電訊港提供土地興建連接對外電訊設施的基建。

金融科技

疫情催化了香港金融市場的數碼轉型。除了眾多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已有八間虛擬銀行、四間虛擬保險公司及一間虛擬資產交易商獲批於香港營運。

為孕育更多金融產品,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會與金管局合作,積極招募更多金融、科技或科研機構在港設立實驗室,並聚焦於「合規科技」及「網絡安全」等。除了今年一月已公布的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金管局正研究提升其監管沙盒,對有潛力的金融科技方案提供「一條龍」式的審批及資助,縮短創新金融產品推出市場的時間。

read more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一)

Screenshot 2021-02-24 at 11.04.59 AM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 2021 至 22 年度《財政預算案》,他表示面對目前的特殊環境,政府應善用財政儲備,適時為市場注入動力,刺激經濟,帶動消費市場及其他經濟環節加速復蘇。經詳細考慮,政府向每名合資格的 18 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 5000 元的電子消費券,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預計措施可惠及約 720 萬人,涉及約 360 億元財政承擔。政府會物色合適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協助推行計劃,並會盡快公布計劃細節。

疫情加快應用科技

陳茂波表示不少傳統行業在疫情下加快應用科技,例如數碼支付、智能自助服務系統,以及各種網上營商、客戶服務、工作流程管理等,而網上購物、使用影音串流平台或線上會議軟件,亦成為許多市民留家抗疫時工作、學習及娛樂的新模式。各行各業加速數碼轉型,迎合市民新消費模式及習慣,已成趨勢。企業須善用資訊科技,才能抓緊疫後發展的機遇。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已推出「遙距營商計劃」,資助企業的資訊科技方案及僱員培訓開支。他指出,計劃自去年中推出以來,總資助額接近 8 億元,其後再增撥 10 億元繼續推行計劃,並提出優化措施。

陳茂波指出,疫情的挑戰亦催化了本地的創科發展,不單推動企業研發產品或創新服務,也提供應用場景。應用於家居隔離的電子手環及電梯的「無觸式」按鈕面板,便是其中的好例子。政府會繼續透過「公營機構試用計劃」、「科技券」、「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等,支援企業或生產商將研發成果實踐和商品化、使用科技服務提升生產力或業務流程,以及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讓它們更好把握新經濟下的機遇。

他表示會在 2021/22 年度起,分三年向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撥款合共 3.75 億元,資助開發虛擬平台以增強舉辦線上活動的能力及進行數碼化。此外,貿發局亦會推廣香港在大灣區發展及醫療產品和服務的優勢。為向青年人提供更多推廣設計作品的途徑,貿發局會研究利用其商業對消費者(B2C)的實體及網上平台,協助青年創業人士推廣原創產品及測試消費者喜好。

另外,疫情亦令政府加快推動電子政府的工作,包括提供更多電子服務,方便企業及市民提交申請、付款、領取牌照及使用政府服務。所有政府表格和牌照申請,除非受法律或操作因素局限,於明年中可採取電子方式提交。此外,大部分政府帳單及牌照的相關繳費亦會於明年中起配備電子支付選項,包括「轉數快」。

read more
業界消息資訊及通訊科技

Facebook 抗衡 iOS 14 新規則 測試在 Apple 提示上同時顯示自家提示

FB Pre-Prompt Feb 2021

Apple iOS 14 更改資料收集和共享方式,並要求應用程式開發商須顯示追蹤個人資料的提示。就此修訂,Facebook 早12月時已有頗大反響,認為該規則不適用於 Apple 旗下應用程式做法不公。

眾所周知,Facebook 會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和網絡足跡推送個人化廣告。新規則生效後,若用戶拒絕讓開發商使用其個人數據,對廣告客戶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有見及此,Facebook 除了針對新規則向用戶解畫,亦採取主動對策,測試Apple的提示上同時顯示Facebook 的提示,助用戶了解Facebook如何運用個性化廣告。

Facebook 發言人表示:「Apple的新提示在個性化廣告和私隱之間進行了虛假的權衡。事實上,Facebook在提供個性化廣告的同時,亦能保障用戶的私隱。Apple這樣做只是偏好自己的服務和針對性廣告產品。為了幫助大家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我們將在Apple的提示上,同時顯示自己的提示,為我們如何使用個性化廣告幫助小型企業,並令Facebook旗下的應用程序可保持免費使用提供更多資料。在我們的提示中同意授權並不會讓Facebook收集新類型的數據,這只表示Facebook可以繼續為大家提供更好的體驗。」

Apple 最新「追蹤」提示五大須知事項

  1.  Apple 現要求所有應用程式開發商顯示提示,得到用戶同意後方可在其他應用程式和網站上追他們的活動。該規則並不適用於 Apple 旗下的應用程式。
  2. 用戶如授權予 Facebook 和 Instagram,在這兩個應用程式上看到的廣告不會改變。如拒絕,則仍會看到廣告,但與用戶的關聯性將相對較低。
  3. 為了有利於 Apple 的盈利,Apple 的提示省略了重要的前因後果,以試圖阻撓用戶同意授權。例如當中並未提及個性化廣告如何幫助保持應用程式以免費形式提供服務。
  4. 為了幫助人們做出明智的決定,Facebook 亦會在屏幕上顯示 Facebook 如何運用個性化廣告,以及在應用程式上為用戶提供的控制權限。
  5. 用戶透過這些提示同意授權並不意味著 Facebook 將收集新類型的數據;這僅表示 Facebook 可以繼續在旗下應用程式上向您展示個性化廣告。
read more
應用方案業界消息

電子針卡料一月完備 「安心出行」或加入自動感應器

20210104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 2.0》早前正式公布,當中超過 130 多個項目,包括新增的專章,針對利用科技抗疫。抗疫科技方面,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電子針卡和預約系統將於一月完備,以便利市民同時預約接種第一和第二針疫苗。另當局正考慮於預約程序中,幫老人家包括家人預約時間,並容許長者在家人陪同下一起接種疫苗。

薛永恒又透露,會於衞生署及醫管局將設中央記錄系統,以儲存電子針卡的相關資料,如記錄市民接種甚麼疫苗及何時接種。他期望能連結系統與電子健康申報系統,從而協助市民妥善管理健康記錄。另外,據悉創新及科技局正研發更新「安心出行」應用程式,計劃加入自動感應器,讓市民不用掃瞄二維碼,亦可自動記錄行蹤,惟暫時未有披露詳情。

至於新推出的「智方便」數碼身分認證,則囊括多項政府及公用事業服務,包括電力及煤氣公司,讓市民未來可透過單一程式使用服務。預計現階段約提供 20 多項政府及公用事業服務;料至 2021 年年中,將增至 110 項服務。市民可透過單一程式「智方便」數碼身分認證平台,直接取用服務。

read more
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Instagram Academy」落戶香港  目標培育 300 名年青企業家

Jayne Leung, VP, Head of Greater China at Facebook

其實早於去年,Instagram 便已率先在泰國和印尼開設「Instagram Academy」,並成功培訓了 1500 名青少年企業家。今年,「Instagram Academy」終於落戶香港,並計劃培育300 名 35 歲以下的年青企業家。

Instagram 正式宣布聯同香港青年協會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推出「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透過網上授課、KOL 分享和實習計劃,協助年輕企業家提升數碼技能,更有效使用 Instagram 的免費商業和創意工具。

「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分為兩個階段,將招募和培訓大約 300 名 18 至 35 歲的年輕企業家。首階段,Instagram 團隊會透過精心設計的課程,指導年輕企業家使用 Instagram 工具,並透過網上課程,重點教授如何為業務創造吸引的內容,帶學員深入了解 Instagram,學習如何利用平台提升内容影響力、與用戶的互動、建立品牌知名度,以及分享發布帖文及廣告的最佳實例,期望最終能幫助企業家提高追蹤人數。

▲Facebook 大中華區總裁梁幼莓期望透過「Instagram Academy」鼓勵創業精神、激勵和啓發本地年輕企業家。

學以致用助企業轉型

而課程的在第二階段,香港青年協會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將挑選 10 位「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的優秀畢業生,參加為本地傳統企業而設的「傳承傳新」轉型計劃,協助他們把業務拓展數碼化。透過「傳承傳新」轉型計劃,畢業生得以學以致用,向本地傳統企業講解 Instagram 的功能,助傳統商家透過建立自己的平台與客戶聯繫、持續擴展業務、提升業務並實現數碼化,從而把傳統文化「傳承傳新」至下一代。

Facebook 大中華區總裁梁幼莓表示:「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在疫情下有所改變,更多消費者透過網上平台接觸品牌、搜尋產品及購物,令電子商務近期成為主流。因此期望透過『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鼓勵創業精神、激勵和啓發年輕企業家。」

課程更邀得 7 位網紅企業家成爲「Instagram Academy」大使,分享他們如何藉 Instagram 創業的自身經歷,以及成爲成功年輕創業家的心得。「Instagram Academy」報名日期由即日起至 2020 年 12 月 11 日,完成後將獲 Facebook 頒發證書

read more
初創企業業界消息

中國移動 OneNET 物聯網創科比賽 促進大灣區 5G 及物聯網生態圈發展

CW_08134_2

物聯網讓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裝置透過網絡聯繫互動,形成智慧城市的根基;而最新面世的 5G 流動通訊技術則提供了革命性的網絡性能,物聯網應用在 5G 流動網絡上將得到更佳的發揮,為社會帶來更大的正面效益。

中國移動香港(中移香港)舉辦的 2020 年第三屆「OneNET 物聯網創科比賽」大灣區賽區最近舉行四強及最具潛力發展大獎頒授儀式,賽果展示了物聯網和 5G 叠加的巨大潛力,同時也讓人們對大灣區內的創科協作充滿期待。

並駕齊驅同獲最具潛力發展大獎

由於今年是 5G 元年,本屆的 OneNET 比賽以「5G 未來無限可能」為主題,要求參賽作品需圍繞 5G 和物聯網技術,就「區塊鏈、物聯網、邊緣計算、智慧民生、智慧城市、車聯網」六大主題進行技術、產品以及商業模式的競逐。而大灣區賽區的四強優勝隊伍分別為:萬迅科技有限公司、碳世界有限公司、廣州歐米區塊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庫醇科技有限公司。他們各自運用 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技術,開發了創意和實用效果均一流的產品和服務,因此脫穎而出,除成為四強外更同時獲得中移香港特別設立的「最具潛力發展大獎」殊榮。

▲中國移動香港董事兼行政總裁李帆風對今年的各個獲獎項目印象深刻,認為每個項目的創意和實用性都非常高。

本屆項目創意與實用並重

中國移動香港董事兼行政總裁李帆風表示,本屆比賽得獎項目的創新水平和可行性相當高,而多種技術如攝影和人工智能加上 5G 網絡令項目的表現大幅提升,使人印象深刻。

萬迅科技的獲獎項目是以物業管理行業為主要對象的「IoT Data Platform and Sensor」。它能利用不同傳感器和 NB-IoT 物聯網技術,將環境數據收集到大數據平台,通過分析作即時智能警報,提升客戶的管理水平。

以建立一個「可信、可追蹤及可持續發展的回收平台」的碳世界有限公司,則以「5G 智能回收機」奪獎。該項設備內置攝影機,能透過 5G 網絡在雲端以人工智能分析回收物的影像作出分類判斷,提升回收效果,也有助設備的維護。

顧名思義,廣州歐米區塊鏈科技的「歐米區塊鏈物聯網應用」憑區塊鏈技術脫穎而出。該項目包括區塊鏈軟硬件的結合,以及平行鏈跨鏈技術,以供應鏈貨品流轉及交易為主要應用範圍,提高信息及交易的公開透明度。

而庫醇科技的獲獎項目是「全球首創 5G 人工智能雲端酒窖管理系統」,採用多種技術為家用酒櫃、私人酒窖及商用酒倉,提供存取識別、自動盤點、智能恆溫及智慧安防等功能。該技術除可用於該公司自行開發生產的智能酒櫃,也能透過添置智能 IoT 設備,在上述的場景中應用得到

▲李帆風帶領中移香港管理團隊與 OneNET 獲獎隊伍合照。

首簽署合作協議加強支援

中移香港在獎項頒授儀式中與獲得「最具潛力發展大獎」這四支隊伍簽署合作協議,乃三屆以來首次有此安排。他們除可獲得合共二十萬元現金作為扶植奬勵外,中移香港亦將因應各公司的特點,提供 5G 網絡、軟硬件、資訊、市場推廣等專業和實質的支援。

推動更多第三方 5G 應用面世

李帆風指出有關安排是為了進一步推動 5G 應用的開發和普及。雖然中移香港已經陸續推出了多個 5G 項目或服務如 5G 商場基建、5G 智能大廈及 5G 網聯無人機等,並針對消防及醫療等垂直行業推出應用解決方案,但實際上不可能一力承擔龐大的 5G 開發工作。而透過支持第三方開發商特別是初創公司,中移香港就能展示 5G 科技與我們起居生活的密切聯繫,刺激更多創科人才和企業加入市場,提升用戶的體驗和生活質素。

▲李帆風在傳媒問答環節中認為香港創科企業擁有國際化優勢,有助打入內地 5G 應用市場,並與大灣區產業互補。

看好本港和大灣區 5G 無縫對接並蓬勃發展

李帆風又認為 OneNET 比賽這兩年增設大灣區賽區比賽,反映了香港創科人才的高水平,以及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地區在 5G 和物聯網科技方面的合作潛力。他認為香港創科企業可以透過高水平的科技以及本港的國際化優勢,在大灣區的汽車製造、金融及教育等龐大市場取得佳績。同時,他亦看好香港與大灣區智慧科技和應用無縫對接並繁榮發展的趨勢,並強調中移香港將透過 5G 聯合創新中心及大灣區 5G 產業聯盟等營造更完善的生態環境,推動整個大灣區應用 5G 技術及智慧物聯網,為兩地全面邁進 5G 智慧新世代作好準備。

read more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業界消息

施耐德電氣舉辦網上創新峰會 行業專家探討如何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01

近年社會加速數碼轉型,加上疫情帶來的挑戰,企業紛紛利用雲端技術增加業務靈活性、提升可持續性及營運效率。施耐德電氣即將於 11 月 26 日舉辦的 Innovation Summit Hong Kong 2020,雲集超過 50 位行業專家探索最新的數碼技術並分享心得,協助企業拓展商機。

read more
人工智能業界消息資訊及通訊科技

思科宣佈收購 BabbleLabs  瞄準 AI 背景噪音消除技術

視像會議可說是疫情下普及得最快的協作工具,不過市面上的視像會議應用選擇繁多,質量良莠不齊,部分除會為企業帶來資訊外洩的隱憂,使用體驗之差亦每每叫人抓狂。

疫情之下,不少與會者均在家工作,以致視像會議不時出現多餘的背景噪音,難免造成干擾。為幫助用戶控制會議中不必要的噪音,例如打字聲、犬叫聲、小孩叫鬧聲等,思科今日宣佈有意收購 BabbleLabs,透過其 AI(人工智能)演算法區分人類語音和多餘的背景雜音,提升通訊和會議應用程式的品質。

有別現行消噪技術

思科資深副總裁兼網絡安全及應用業務總經理 Jeetu Patel 強調,BabbleLabs 的背景噪音消除(noise removal)和現有的消噪技術(noise cancelling)並不一樣。

「背景噪音消除是以 AI 演算法去區分人類語音和背景雜音,更可實時在噪音發生的源頭(於用戶端)消除 100% 噪音,以提高客戶隱私和雲端安全。」

成功收購 BabbleLabs 後,思科將於整個協作產品組合加入降噪功能。首階段將專注於整合 BabbleLabs,務求令 Webex Meetings 何時何地、如何連接 Webex 應用程式(透過會議室或行動裝置),皆可享統一、安全的音訊體驗。Patel 又透露,併購後BabbleLabs 的專業工程師團隊將加入思科協作團隊並組成語音團隊,務求進一步提升思科協作平台的視訊會議體驗。預計是項收購將於思科 2021 財政年度的第一季度完成,視乎成交慣例和所需的監管批准。

read more
業界消息資訊及通訊科技電子商務

WTIA 調查披露疫情對生產力及商業交易構成壓力

WTIA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羅國明(左)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陳仲文(右)

疫情之下,全球企業面對各種「新常態」,除了工作模式、企業應用、交易和營運從線下走向線上,顧客和終端使用者的行為亦有突破性轉變。例如企業開始大幅度採用視像會議取代傳統會議或活動;而市民網上購物和透過流動應用程式外賣點餐的比率亦顯著飆升。

流動應用程式的使用率和需求急增,照說對程式開發者和業界而言有利無弊,不過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最新公布的「香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業界調查 2020」就發現,全球爆發疫情後,受訪企業普遍認為對員工生產力及商業交易構成壓力;惟人才短缺問題和營商環境則略見緩和。與此同時,調查亦指出業界對開發使用 iOS 平台、商業類的應用程式的偏好度持續增加。

▲2020 年出爐的本地智能手機應用程式以企業應用為主,佔整體 70%。

該調查於今年 5 月至 6 月期間,成功訪問逾 140 間香港及亞洲地區智能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商和相關企業,旨在探討業界的市場現況及行業前景,同時亦問及今次疫情對受訪企業的潛在影響。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數碼轉型部總經理陳仲文認為,以下調查結果的要點亦值得業界深入討論:

  • 營運概況:受訪機構本財政年度的年盈收普遍較去年同期下跌,年盈收在 50 萬港元以下的公司比例,從 15%增加到 21%;反觀年盈收在 1,000 萬以上的受訪企業,比例則從 17%降到 13%。不過市場似乎樂觀持平,有 66%報稱虧損的受訪企業預計在 1 至 3 年內可達至收支平衡。
  • 人力資源:管理層與員工的短缺情況略見緩和,整體來說,受訪企業面對技術類型員工短缺的情況,高於管理層與銷售類型員工。不過即使技術類型員工,「非常缺乏」的比例亦從 20%減為 13%,可見人才短缺問題稍有改善。
  • 研發資源配置:2020 年受訪企業平均投資約 160 萬元進行研發,約 80%受訪企業過去一年投入資源在產品研發上,其中有 59%耗費至少 3 個月以上的時間在產品研發;約 56%受訪企業過去一年有投入資源在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UX)設計上,但相對產品研發,投資金額較少及時間較短;僅有 26%受訪企業耗費至少 3 個月以上的時間在 UX 設計上。
  • 平台和技術選擇:本來市場以 iOS 和 Android 平分秋,不過今年明顯向 iOS 平台傾斜。今年選擇 iOS 平台的比例微升至 51%,反觀 Android 的比例則從 49%大幅下滑到 32%;另 HTML5 的比重則從 10%增為 15%;至於 Windows Phone 與 Blackberry 的使用者則幾乎銷聲匿跡。
  • 疫情影響:疫情對多數企業都產生負面影響,其中僅經營本地市場的受訪企業中,有 61%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同時經營非本地市場的受訪企業則有 79%表示受到疫情影響。最多受訪企業表示在家工作(work-from-home)的模式導致其員工生產力下滑(59%);另有 41%認為商業交易與洽詢機會受到疫情影響而減少,僅 5%受訪企業表示應用程式下載量在疫情期間有所增加。

▲ 目前,香港最大的競爭對手仍是中國(從去年 98%下跌至 85%),不過印度急起直追,單單一年已超越其他亞太地區成為第二大競爭對手。

宜考慮與亞太地區合作  不宜輕視使用者體驗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羅國明表示,是次調查為業界提供具參考價值的指標,而調查顯示業界普遍對於前景保持樂觀,不過仍要面對全球疫情對企業生產力及商業洽談機會的衝擊。

「面對中美貿易及制裁威脅,建議企業可多與東南亞鄰近市場合作。例如業界擔心中國製造的程式未來不能在 iOS 及 Google Play 發放,據我所知印度封殺大陸 Apps 暫不影響香港的 Apps,但印度本身亦聲勢凌厲,2020 年升幅達 18%,成為繼中國後第二大的競爭對手;加上各國擔心受制裁牽連,愈來愈多本來在中國開發的 Apps 會轉交印度。香港方面,為避免制裁可多考慮與台灣、越南等地合作。」

羅國明又透露,香港和其他地區的另一分別是企業外來投資,「畢竟香港人投資機會多,可以選擇買樓買股票,未必願意投資開發技術。而政府資助方面,亦相較其他地區少。」

由於調查顯示本地企業對 UX 的重視程度遜於其他亞太地區,羅國明笑言明白香港人重視賺錢,電子商貿講求快,因此必須壓縮開發週期,結果只得犧牲 UX。不過他再三強調,流動應用程式本身是以人為本的設計,UX 設計時間投放不足,勢難與其他地區競爭。

read more
業界消息

投資推廣署正式啟動全球 Fast Track 計劃

IMG_4623

投資推廣署正式啟動全球 Fast Track 計劃,旨在幫助國際及本地金融科技公司促進業務發展和加速創新。獲選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有機會向金管局、香港交易所,及一眾龍頭機構及企業高層展示創新方案。而最吸引的,莫過於一眾投資者包括 AngelHub、數碼港、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領渢資本、概念資本、QBN Capital 和 Vectr Fintech Partners 等經盡職調查、商業會晤及經個別投資者作出批准的相關規程後,將對其有意發展的每個項目,提供高達 100 萬美元的投資承諾。

一對一商業配對拓集資機遇      

計劃邀請來自九個主要金融科技領域的企業(包括貿易金融、資本市場、零售銀行、商業銀行、保險、監管科技、財富科技、支付及企業資源規劃)由今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期間提交申請。每個領域中最突出的約 10 間企業,將會向一眾龍頭機構及企業展示其解決方案,及有機會參與切合雙方需求的一對一商業配對,以進一步討論合作意向。

當中約 10 多間突圍企業將獲邀在十一月二至六日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進行線上 FintechHK 環球決賽爭奪額外獎項。此外,計劃亦設有中國大陸區加速計劃,以助内地金融科技企業通過香港市場開拓海外商機。

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表示:「計劃以商機效益主導,旨在為金融科技業帶來新機遇。除潛在合作及融資機會外,不論申請計劃成功與否,合資格的公司亦可向香港特區政府申請落地支援,金額由 11.1 萬美元至 260 萬美元不等。」

Fast Track 計劃申請詳情可瀏覽以下網址:

www.fintechweek.hk/hk/fast-track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