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大學協會(
電競也有論文?
APRU 秘書長 Christopher Tremewan 博士表示:「電競學位課程、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亦認為,學生電競論文比賽及人才培育計劃有助加深本港年青人對電競作為新興行業的認識,同時建立同儕夥伴網絡,有利發展電競事業。
由數碼港與 APRU 合辦的首屆 APRU 學生電競論文比賽,
比賽現已接受申請,截止日期為 11 月 22 日。獎學金總額達 12,
環太平洋大學協會(
電競也有論文?
APRU 秘書長 Christopher Tremewan 博士表示:「電競學位課程、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亦認為,學生電競論文比賽及人才培育計劃有助加深本港年青人對電競作為新興行業的認識,同時建立同儕夥伴網絡,有利發展電競事業。
由數碼港與 APRU 合辦的首屆 APRU 學生電競論文比賽,
比賽現已接受申請,截止日期為 11 月 22 日。獎學金總額達 12,
去年疫情肆虐,不少初創活動也停辦或移師網上舉行,氣氛大不如前。每年一度的「電梯募投比賽」(EPiC)已踏入第六屆,有見疫情已緩和,香港科技園公司今年首次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EPiC,為初創企業啟動為期一周的大灣區與國際商業和投資配對活動。
天際 100 擁有全港最快的雙層電梯,只需 60 秒即可直達 100 樓觀景台,因此過去的「電梯募投比賽」均選址於此,今年也不例外。
相信 60 秒電梯募投是不少參賽者畢生難忘的體驗,初創企業爭分奪秒,必須把握短短 60 秒,簡明扼要地傳遞創業願景和介紹產品方案,同時引起評審們的興趣。
雖然因各國的旅遊及出入境限制,海外隊伍無法親身來港參賽,但今年的活動參賽申請數目更勝舊年。今屆 EPiC 吸引了超過 600 間來自 40 個國家和城市的隊伍參賽,共 160 多支隊伍入圍初賽,其中近 60% 來自海外地區。
今年的參賽作品主題圍繞四大科技領域:金融科技、綠色科技及建築科技、醫療科技與智慧城市。而來自香港的 archiREEF 成功擊敗芸芸對手,榮膺本年度比賽總冠軍,同時亦為綠色科技及建築科技組別冠軍及最受歡迎大獎得主。
▲來自香港科學園的初創 archiREEF 擊敗世界各地的入圍初創企業,榮膺本年度電梯募投比賽冠軍,同時亦為綠色科技及建築科技組別冠軍及最受歡迎大獎得主,共贏得超過 10 萬美元獎金。
archiREEF 的綠色科技透過生態工程、3D 打印和材料科學的最新技術,同時結合他們在海洋生物學的專業知識,藉 3D 打印珊瑚礁盤建構出一個適合世界各地不同海洋生物生活的人工棲息地。
archiREEF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碧芬透露指出,「很多人以為香港缺乏天然資源,其實那是不正確的。香港水域的生存環境欠佳,但其實珊瑚品種很豐富,多達九十種類,比許多渡假勝地還要多。而我們所做的,就是拯救瀕死的珊瑚,讓它們得以健康成長,從而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
余碧芬續透露,隨著愈來愈企業關注 ESG 方案,archiREEF 將會為企業提供珊瑚領養計劃,為海洋生態復修提供氣候解決方案,未來亦會朝 STEM 教育的方向發展,從事更多海洋保育教學的工作。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樂見本地初創成功突圍贏得本年度電梯募投比賽冠軍。
其餘三個組別的得獎初創隊伍,包括來自香港的金融科技組別得獎隊伍 Wizpresso、來自香港的醫療科技組別得獎隊伍 PointFit Technology,以及來自以色列的智慧城市組別得獎隊伍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ITC)。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很高興今年能以線上線下同步的形式舉辦『電梯募投比賽』,雖然遇上少許技術困難,但反應非常熱烈,說不定未來可以將『電梯募投比賽』以線上形式帶到泰國、台灣、上海等地進行初賽,再到香港進行決賽。」
黃克強續指亦非常高興今年首次由本港的參賽初創勝出,「過去數屆的第一名都由海外初創贏得,而今年的 archiREEF 則是本地初創,剛剛加入科技園的孵化計劃。期望今次活動能讓各地初創與投資者深入交流,帶動全球創新技術與投資氛圍,孕育更多業界人才 。」
本年度比賽總冠軍可獲得 10 萬美元獎金,而四個不同科技組別的得獎隊伍分別可獲得 1 萬美元獎金,最後十強則可各自獲得 6,000 美元奬金。另科技園將在 11 月 8 至 12 日舉行商業及投資配對活動「Investment and Business Matching」,以及在 11 月 12 日舉行「Investment Conference」,為參賽者締造更多發展機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今次針對資訊科技發展的篇幅比較多,其中提及政府在四年間投放超過 1,300 億元推動創科發展,包括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設立兩個「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
「我現建議在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內,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林鄭月娥並建議為科學園擴展,計劃將提供 88 公頃新土地,主要用作創科發展。
資訊科技相關重點:
推動跨境金融科技,與內地積極研究建立一站式沙盒聯網,利便粵港澳三地的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測試跨境金融科技應用項目。
推動航運和港口業於業務流程和運作上應用數碼科技,建設「智慧港口」,與業界合作研究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的具體方案。
物流方面,將加快推動大灣區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完善多式聯運;並發展高增值物流,鼓勵物流業界進一步應用科技,提高生產力。目前貿易流程以紙本為主,數據分散儲存,銀行難以收集和核實資料,令中小企長期面對融資問題。
為此,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構建「商業數據通」,建立平台促進數據安全共享,預計明年投入運作。這項全新的金融基建設施可統一對接銀行,企業能通過這個平台授權付款系統、公營機構或公用事業等服務提供者,向銀行提供數據,讓銀行對企業的營銷狀況作出更準確的預測,從而減低企業提供抵押品的需要。
報告建議政府應馬上研究為科學園擴展。為此,政府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騰出現址,共提供 88 公頃新土地。
報告又建議新增土地可主要用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同時應改善白石角和科學園一帶的公共交通接駁。政府會邀請港鐵公司,研究以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
數碼港第五期工程已經展開,可於四年內增加超過四成總樓面面積。
長遠而言,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議升格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的洪水橋╱厦村會擴大範圍至流浮山,可考慮在與深圳前海一灣之隔的地方,建立規模媲美數碼港的地標性創科設施。
研究加快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建造工程。在《發展策略》下,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當中與創科相關的土地估計約有 240 公頃。
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 540 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可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
為鞏固香港在基礎研究的領導地位,原則上接納港大和中大的建議,為兩所大學提供土地作科研用途,分別於薄扶林為港大預留 4 公頃,現屬「綠化地帶」的土地興建深科技研發大樓,並支持中大在中大醫院附近 2.5 公頃,主要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的土地,設立研究設施和擴充中大醫院,同時改善現有東鐵大學站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和泊車設施。
政府亦會支持香港理工大學,研究把其用作提供自資專上教育的紅磡灣校舍,進行學術和研究發展。
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和元朗工業邨的微電子中心,將分別於明年中和 2023 年完工。業界對這兩項設施反應理想,已邀請科技園公司開始構思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
林鄭月娥認為香港應回應國家所需,進一步發揮本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優勢,並建議在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內,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
新田科技城將可為相關的科研及先進製造業提供土地。
要求食物及衞生局、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全面檢視現行做法,作出配合。
政府的「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連同風投基金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至今已有 11 個共同投資夥伴。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及數碼港的「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已把投資範圍擴大至 A 輪以後的融資。
去年從「未來基金」撥出一成款項,成立「香港增長組合」投資組合,策略性投資於「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創科是其中一個目標行業。
政府會透過合適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作為夥伴進行相關投資。
科技園公司亦會成立「大灣區創科快線」,全方位培育初創。
初創失敗率一般高達九成,本地初創要在這個九死一生的嚴苛環境下存活下來,就不可能獨善其身。成為科技園或數碼港這些初創搖籃的培育公司,自然可以大幅提升存活率,不過若要壯大本地初創,似乎必須連結創科平台、商界、投資者和初創,締造一個共存共榮的生態圈。
香港電訊早前便牽頭,連結數碼港、香港科技園及多間本地初創企業,成立「香港電訊初創生態圈」,利用新興技術加速數碼轉型、5G 及智慧城市發展。
香港電訊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表示:「HKT 的客戶遍全港,幾乎各行各業都有我們的用戶。因此由 HKT 充當牽頭角色,向客戶了解遭遇到甚麼業務營運或技術上的痛點,再和數碼港、科技園溝通,看看他們旗下的初創可有對應的技術或者解決方案。尤其未來推動 5G 發展,相信會有很多合作機會。」
▲香港電訊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左四)、香港科技園公司企業發展總監龔偉成(右四)、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左三),以及初創企業 FIGHT4DREAM、Rice Robotics、商湯科技、Blue Pin 及 SOCIF 的代表,攜手推出「香港 電訊初創生態圈」。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則透露在成立「香港電訊初創生態圈」前,早已與 HKT 長期合作,了解業界的需求。如今正式創立生態圈,陳思源期望可為本地初創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以 FIGHT4DREAM 為例,他們原是專注 VR 遊戲的本地初創,從未想過自家研發的 VR 技術竟可應用在電競以外的行業,更未料想過原來 VR 技術可作室內定位之用。而生態圈的作用,正正是幫助這些初創發掘市場潛力,跳出本來的框框。正如疫情期間,不少學校需要網上授課,我們很自然向他們推介教育科技相關的方案,沒想到學校最感興趣的卻是 robotics 和 gaming,認為有助啟發學習。」陳思源相信是次成立生態圈將有助更多初創跳出框框,涉獵本業以外的範疇。
至於香港科技園的第一間獨角獸初創商湯科技,早已在 AI 業界站穩陣腳,為何仍選擇加入「香港電訊初創生態圈」?商湯科技區域總監周宏謙表示,公司旗下八成員工均為研發人員,因此相信由科技園和香港電訊為他們進行業務配對,將更有利公司專注最擅長的研發工作。
香港電訊方面亦強調將透過生態圈與初創孵化機構緊密合作,通過業務配對及知識分享,促進創新及協作,涵蓋項目包括:建築、航空、運輸及物業管理等不同行業。而為方便初創企業與香港電訊連繫,更推出了網站專頁,讓初創可透過網頁遞交創新計劃,以便從中揀選有潛質的初創,將他們可行的計劃及創意帶給客戶。
政府去年 12 月正式啟用「智方便」平台,提供身分認證、「填表通」及個人化提示,而「智方便+」版本更可以使用數碼簽署功能,以單一登入模式為市民連接不同的數碼政府服務。「智方便」至今已開通 49 項政府服務及 7 項商業服務,抱括兩電一煤及銀行、保險等服務,預期今年中可達成目標,開通 110 項服務。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數據顯示,「智方便」至今登記人數為 38 萬,當中約 14 萬用戶已啟動具數碼簽署功能的「智方便+」。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總系統經理(網絡安全)蕭錦榮更透露,政府計劃採用「智方便」作為日後登記或申請電子消費券之身份認證平台。
蕭錦榮表示,「智方便」的身份認證使用率最高,共錄得 280 萬人次,其中電子針卡與檢測記錄便佔去 150 萬使用人次;第二常用服務為「稅務易」,錄得 25.9 萬使用人次;而醫健康則錄得約 20 萬使用次數。
「市民在網上購物、理財和處理交稅,不同帳戶須使用不同密碼十分不便,而『智方便』則可做到一個 App 登入政府及商業服務,即使以桌面電腦登入稅局網頁,亦可經由『智方便』掃描 QR code 直接登入,簡單方便。」蕭錦榮又形容過去不少市民指政府表格填寫麻煩,使用「填表通」即輕鬆不少。
▲目前全港共有 180 個登記點,當中包括約 40 個自助登記站,市民親身前往登記即可啟用附數碼簽署功能的「智方便+」。
OGCIO 預期「智方便」今年中將可連接 110 項公私營服務,當中包括:醫療券、器官捐贈卡、電子帳單登記易、牌照申請、積金局應用程式和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HA Go」等。「HA Go」預計將於第三季度正式推出,用戶可透過「智方便」登記啟用,無須親臨醫院確認身份。
為便利參與提供服務的私營機構連接「智方便」,同時保障市民私隱,OGCIO 已開放沙盒計劃,提供接對用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資訊平台以及測試環境,讓參與機構可掌握相關的 API 技術和測試可連接的業務場景。蕭錦榮強調,機構必須取得相關的網絡保安認證才能獲發「智方便」接達憑證,沒有該憑證則無法接入,無須擔心會有不知名機構自出自入盜取「智方便」的數據。此外,經由 API 擷取的數據亦全面加密,而任何服務必須先取得用戶授權,方可經 API 取得身份認證資訊。
據悉,目前全港共有 180 個登記點,包括約 40 個自助登記站、手持平板電腦的流動登記隊和郵局的登記服務櫃位。至於下載數字遠低於安心出行,蕭錦榮則表示應用程式首重實用性,市民體會到方便自然能吸引他們使用,因此希望「智方便」未來能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自二月底的《財政預算案》後,政府昨日(四月十一日)終於公布協助推行消費券計劃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甄選名單。
獲甄選的儲值支付工具包括:支付寶香港(AlipayHK )、八達通、Tap & Go 拍住賞,及 WeChat Pay HK。政府正與相關營辦商商討各項細節安排,包括系統設計、詳細流程等,目標於暑假期間開始接受登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甄選過程考慮了多項因素,包括儲值支付工具的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商戶覆蓋面,及營辦商的相關經驗和配套、籌備所需時間等,亦徵詢了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意見。
▲PayMe 登記用戶逾二百萬,當中八成為活躍用戶,即過去三個月最少曾使用PayMe 一次。
對於 PayMe 大熱倒灶,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 PayMe 網上活躍用戶很多,惟實體商戶覆蓋率不足。至於覆蓋率同樣不高的 Tap & Go 拍住賞,他則指出 Tap & Go 背後的 HKT 擁有龐大的宣傳網絡。
「八達通發了 3000 萬張卡,香港幾乎人人有八達通,廣泛覆蓋性毋庸置疑,入圍很合理。至於另外 3 家儲值支付工具,中資背景那兩家經常有宣傳活動或派錢派折扣;而 Tap & Go 在宣傳上也看得出 HKT 不遺餘力,在直線行業如書展活動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加上夥拍 Mastercard,始終有優勢。在零售層面,PayMe 的消費點不多,可能要在覆蓋率方面再下一點苦工。」
為鼓勵更多本地商戶參與計劃,政府已與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商討,便利及支援本地商戶使用電子支付系統的安排。各營辦商已同意盡量減免本地商戶(特別是中小企)的安裝及使用相關支付工具的費用,以及處理以消費券付款的手續費。惟有小商戶表示誘因不大,拒絕為消費券額外安裝電子支付工具。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相信今後將會愈來愈多人採用電子支付。
「小店可能不願意採用,因為當中不少小店根本不受疫情影響,而且採用電子支付工具能追縱交易就要交稅。」不過方保僑亦指出尚有其他誘因吸引中小企採納電子支付,例如使用信用卡過去結算需要 T+3 至 60 日,而電子支付則有助縮短結算日期。他續指,過去高端食肆只收信用卡或現金,但隨著客人的消費習慣改變,近來愈來愈高端食肆考慮電子支付,查詢有明顯增長。
「情況和中國一樣,去到一個點,當無人帶現金出街就得轉用電子支付。這方面的發展可說是商家和消費者相輔相成。」
方保僑又形容,目前本地的電子支付覆蓋率約為六至七成左右,即使無法達到 100%全面實行電子支付,能達致八成已相當不錯。相信今後亦會愈來愈多人採用。至於如何落實執行以實體八達通使用消費券,則不妨參考今日公布「電子消費優惠計畫」優化版本的澳門。
雖然 HoloLens 2 於去年 12 月已正式登陸香港,亦陸續出現企業應用場景實例,然而企業對於混合實境應用的想像仍未見突破。直到 Ignite 2021 大會首次以沉浸式演講方式,介紹全新混合實境平台 Microsoft Mesh,展示如何將混合實境融入遙距協作,才成功為企業和開發者打通了創新之門,讓 HoloLens 2 大放異彩。
Microsoft Mesh 能透過混合實境營造臨場感,即使人們身處不同地方,感受亦猶如身處同一空間。與會者可與 3D 內容互動,或透過任何平台或裝置上的 Mesh 應用程式進行交流,例如旅行社可為客戶設計一個遊覽名勝的虛擬體驗,又或是建築公司可讓員工遙距參與虛擬模型的創作,共同設計大樓等。Mesh 更將整合 Microsoft Teams 和 Microsoft Dynamics 365,以便合作夥伴能開發更多元體驗的創新應用。
除了 Microsoft Mesh 這個強大的平台,HoloLens 2 本身的規格亦有助應用開發。首席項目經理 Charlie Han 就表示,較之上一代,HoloLens 可提供 2 倍視野,同時解像度大幅提升,加上手部追蹤更為精準,令沉浸式的混合實境體驗更佳。而為了高清視覺畫面,HoloLens 2 便用上了激光技術和鏡子反射這些激光呈現的畫面。據悉,HoloLens 2 更搭載了最新的飛行時間 (Time-of-flight)深度感測器,結合內置人工智能(Al)及認知功能,透過詮釋用家的自然肢體動作,讓用家可猶如控制實物般控制全息影像。
「因為微軟希望 HoloLens 2 的用戶是通過觸摸和手的移動,獲得需要的訊息和真實的感覺,所以在實際開發中,開發人員針對人的手型以及左右手分別設置了 25 個測度追蹤點。另外,HoloLens 2 亦包含眼球追蹤傳感器,讓人們與全息影像的互動更自然順暢。」Han 又透露,設計 HoloLens 2 時掃描了數以千計的頭型,從而獲取不同用戶的頭型數據,設計出能適合不同種族、地域和尺寸的人的頭型,佩戴舒適度大幅提升。
當然,企業最關心的還是實際的應用場景,而自己的企業又能否受惠於混合實境應用。事實上,Microsoft 的混合實境服務善用了 Azure 的延展性,包括:Dynamics 365 Remote Assist、Dynamics 365 Layout,及 Dynamic 365 Guides 等應用程式,配合 HoloLens 2 成為全面混合實境平台的核心,為開發者提供各種可能性,如遙距服務支援、指導培訓、空間設計解決方案,或產品可視化等 AI 新體驗。
以 Visionaries 777 為例,便採用了專為零售行業而設的混合實境遙距計劃工具,讓團隊無須親臨零售店鋪,亦可以虛擬方式進行協作。Visionaries 777 使用了 Azure Digital Twins 建立零售店舖的數碼複製版,團隊可透過 HoloLens 2 在混合實境中看到實體店舖情況。用家可運用 Azure 的人工智能,分析以往及實時數據,包括顧客佔用率和產品銷售熱點,再轉化成有效的營銷策略。
另一個實例是疫情下需求激增的 STEM 教育。GoVR Immersive 開發的混合實境 STEM 教育內容 (Mixed Reality STEM Education Content),透過 Azure 及 HoloLens 2,為學生提供沉浸式教學體驗,透過將課堂轉成 3D 場景,學生不但能下載化學、物理、生物、天文學及語文科等大量的課程內容,更可透過沉浸教學和混合實境提高互動性,無須實體實驗室亦能加深對學科內容的了解。
香港科技園公司於近年財政預算案獲得大額撥款發展,是以近月來動作頻頻,昨天園區內的 InnoCell 便正式開幕。InnoCell 樓高 17 層,佔地約三萬平方呎,當中包括 392 個房間和套房,合共 511 個住宿單位,以高性能物料製造的組件組裝而成,是本地首幢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興建的高樓層建築。
InnoCell 同時透過與其士、滙豐及仲量聯行等合作夥伴,將智能科技融入多元化的共享及個人住宿空間,以可負擔的租金水平為創科人才提供一個協作空間,貫徹科學園創科生態圈的「Work. Live. Play. Learn.」文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InnoCell 有助創造更有利於促進創科發展的理想環境。「這座建築物讓信念相近的創科人才共同實踐理想,助他們激發創意靈感和盡展潛能;另一方面 InnoCell 亦打破傳統對住宿和工作的觀念,為未來的智能生活模式訂下新標準。」
InnoCell提供四種房間類型,包括:單人房、雙人房、套房及THE POWERHUB。其中,THE POWERHUB 設有八個開放式單人宿位及一個獨立工作空間,適合整個工作團隊進駐。因此InnoCell入住對象包括科學園園區公司創辦人或內地及海外員工,以及到訪的學者、科學家和科技專才。園區公司可於 4 月 20 日至 5 月 21 日期間,提交正式租住 InnoCell 的申請,獲接納申請住戶可於 7 月開始陸續入駐。
香港人每日出入需要等地鐵等巴士已是日常,而路邊的空氣污濁,彷彿已經是大城市無法解決的問題。不過有本地發展商就希望透過新科技解決問題,聯同國際設計工程企業運用本地研發的空氣過瀘技術,研發出「城市空氣淨化系統 2.0」。
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 發布《亞太區金融犯罪合規真實成本報告》,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金融機構忙於應對不同的挑戰,但調查發現將合規的資源投放在科技方面,能令企業在財務及流程上有好處。受訪的合規專家指出,如科技在公司成本預算中的佔比較多,將有助改善風險管理及獲得更可靠數據來支援提供更佳客戶關係工作。這些技術領先的機構還可以避免因受監管需求而導致成本過度增加的影響。 此外,如機構投放更多資源在科技上,還可以幫助合規人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造成的挑戰。 而科技投資越多會帶動招聘更多員工,令他們能集中應付如警報修復等更 關鍵項目。
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大型金融機構的金融犯罪合規預計總成本顯著增加。參與 2020 報告調查的亞太地區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為 120.6 億美元,當中大型金融機構的佔比為 64.9 億美元。相對其他市場來說,由於印度的金融機構數目較多,佔其總成本 46%,達到 55.1 億美元。 合規科技有助降低成本及減少挑戰。而在合規科技開支方面,支出較高的金融機構與支出較低的相比,其成本增長幅度較小。
在客戶獲取的過程中,支出較平均高的金融機構所受到的挑戰亦較少,而受訪企業中,39%支出較高的中大型機構及 70%支出較平均低的機構都表示這是一項挑戰。 在亞太地區中,機構的平均金融合規成本多投放在勞工上,而相對較少投放在科技上,平均每年分別為 1,810 萬美元及 1,460 萬美元。
另外,絕大多數的受訪亞太區金融機構預計在未來 12 至 24 個月內,疫情將進一步影響合規成本。69%受訪機構預計成本增加將涉及科技支出,只有 31%受訪機構認為勞工是成本増加的主因。
今次的調研報告訪問了包括 4 個亞太國家在內的 231 名負責 KYC「了解你的客戶」整治、制裁監察、金融犯罪交易監察或合規運作的決策者,受訪機構包括銀行、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及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