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融科技

區塊鏈科技金融科技

藍十字夥醫結聯合推手機程式 區塊鏈技術提升醫療索償效率及安全

不少企業銳意發展金融科技,當中又以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最受關注,唯現時真正結合區塊鏈的產品少之又少。最近藍十字保險就宣布與醫結聯合(MediConCen)推出糅合區塊鏈的手機應用程式,為客戶提供醫療索償服務。

 

程式開發耗資七位數

透過藍十字的「Blue Cross HK」手機程式,客戶可快速搜尋附近的網絡醫生,並在指定的診所以 QR Code 進行登記及付款。藍十字執行董事尹志德表示,現階段有 100 個網絡醫生接受 QR Code 付款,料將來數目會繼續增加,因為相關技術需時教育和推廣,且醫生之間亦須升級技術以提升競爭力。他亦補充,公司投入了七位數的成本開發程式,將來亦會引入網絡醫生預約服務,並進一步採用聊天機械人(Chatbot)技術提升功能。

可避免客戶造假

用戶亦可透過程式即時遞交門診索償申請,並會在 3 個工作天內完成理賠批核。該過程背後由區塊鏈支援,可提升安全度。醫結聯合創始人及行政總裁楊廣榮表示,該技術有助避免客戶造假,並助企業無紙化,提升營運效率。此外,透過區塊鏈技術存放的資料更加安全,因為他們的平台需要權限(permissioned),並非人人都可以讀取,而且個人資料已轉成令牌(token),萬一發生資料外洩亦無法辨別身份。

他續指,以前大部分的區塊鏈項目只留於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階段,而他們是次的產品成功針對終端用戶的體驗。被問及開發的困難時,楊廣榮指他們有幸邀到 Hyperledger 的專家協助,故問題不大。

目前「Blue Cross HK」已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上架,客戶輸入保單編號、會員名稱和出生日期就可建立帳戶。

read more
人工智能專題特寫金融科技

JOS Innovation Awards 讓大學生編寫客戶體驗新定義

不少企業抱怨人才難覓,系統整合兼技術顧問 JOS 就決定不假手於人,透過辦舉 JOS Innovation Awards 揀卒,同時又可以展示和培育香港學生的創意和創新意念,可謂一舉兩得。

JOS Innovation Awards 2018-19 今年步入第四屆,JOS 大中華區總經理柯志成笑指初時亦擔心難以突破過去三屆的佳績,惟同事堅持繼續舉辦,今年更獲業務夥伴宏利、香港美心集團和信和集團支持協辦,因此決定再接再厲。

「今年的模式很不一樣,過去由 8 支入圍隊伍爭奪一個項目,故設有冠亞季軍;而今年則設有 4 個行業領域,各選出 1 組優勝者。其實辦這個比賽也不一定要成功招攬到人才,能夠鼓勵到這群年青人,見證他們成長已是最大得著。從入圍到導師啟蒙指引,期間不斷修改完善他們的計劃簡報,成長速度真的很驚人,令人欣慰。」柯志成又透露,今年勝出 JOS 組別的隊伍  Pioneer 更向他請示欲將構思實體化,而他亦樂見參賽者積極發展,因此公司會在資金及技術上提供支援。

▲ JOS 大中華區總經理柯志成透露過去亦有優勝者於實習後正式加入 JOS 成為新力軍。

據悉,今年超過 50 支由 2 至 5 名學生組成的隊伍報名參賽,除了本地大專院校,更有牛津大學學生參加。參賽者分別提交不同行業領域,包括:科技、保險、飲食服務和地產界別有關提升客戶體驗的意念。而入圍隊伍早前出席互動分享環節,並透過流動應用程式 Gnnovation,與上述公司的商業領袖交流並獲得指導。經過一輪競賽後,13 支隊伍順利入圍。入圍隊伍接着進行有關客戶體驗的小組討論,與商業領袖進行交流及學習。在這個閉門環節中,學生們可了解到更多有關企業所面對的挑戰。而 4 個組別最後分別挑選出一支優勝隊伍,每隊均可嬴取 3 萬港元現金獎,以及參與 JOS Innovation Awards 2018-19 實習計劃的機會。

 「 對我們來說,這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參賽隊伍向我們展示了既創新又可行的意念,與我們成為數碼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領導企業的目標一致。JOS Innovation Awards 2018-19 與我們的人才計劃的目標亦非常吻合,旨在物色、發展和培育新一代的市場領袖。」– 宏利亞洲首席市場推廣及體驗設計主任 Francesco Lagutaine

「以往,零售層面的客戶體驗面對較短的生命周期,並需要定期更新以確保有效,因此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令我們眼前一亮的是,學生們巧妙地運用現時的趨勢和科技提出創新的意念以解決這方面的難題。」– 香港美心集團高級資訊科技總監馬慶和

「JOS Innovation Awards 讓我們親身了解學生認為客戶體驗可以帶來怎樣的機遇,以及用現有科技解決挑戰。所以意念都經過仔細思考,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更令比賽水準進一步提升。」– 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

JOS 組別獲勝隊伍:Pioneer

▲ Pioneer成員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梁施樂、潘璟誼及陳卓賢。

概念:JOSales 是一個針對銷售階段而運用了精密科技設計的內部系統,分別於資料搜集以及商業決策兩大方面幫助銷售人員的日常業務。在資料搜集上,有別於平常銷售人員需要耗時不斷瀏覽不同網頁,JOSales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幫助銷售員於網上各大平台尋找商機,以及於指定網頁上搜索相關數據,有效地減少於資料搜集上所消耗的時間。在商業決策上,JOSales 亦設有一種排列商業項目優先次序的演算法,只要銷售員輸入相關項目情況,系統就會結合過往項目數據而列出分數。銷售員藉以比較不同項目的分數,列出處理不同公司項目的優先次序,大大提高公司面臨決策的效率,從而提升營銷表現。

宏利組別獲勝隊伍:Smart-L

▲ Smart-L 成員包括:香港大學學生許翠怡、曾祥如、廖嶢欣、牛津大學學生余浩榮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毛天佑。

概念:Smart L 是為宏利度身訂造的手機應用程式,能大大提升公司效率,減低繁複的行政工作。主要功能有視像對話預訂系統及智能回覆機械人,提升保險從業員處理 14 項行政程序的效率,減少與客戶面對面簽署文件的需要,從而節省列印大量文件的成本和交通開支。程式透過互動教育課程、模擬人生遊戲,潛移默化培養客戶使用電子保險平台的習慣,增強選用保險產品的意識和信心。

香港美心集團組別獲勝隊伍:Finnovate

▲ Finnovate 成員包括:香港大學學生查樂瑤、Irving The、鄺慶添、及魏德奇。

概念:建議在美心手機應用程式內新增一個為用戶度身而設的個人健康顧問。透過用戶上載的食物照片或掃描的二維碼而獲取食物的飲食資訊,包括用餐時間、營養資料等等,希望協助用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另外,應用程式設有智能推送(Smart Push Notification)功能,能夠提醒用戶準時用餐、進食健康的食物等,並設有一鍵點餐、留位的功能,讓用戶省卻等候時間。這項建議希望提倡大眾健康飲食,體現美心對顧客的關懷,建立人情味。

信和集團組別獲勝隊伍:Sporty Teens

▲ Sporty Teens 成員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李佩誼及香港大學學生羅仲懿。

概念:信和 EmBracelet 是一條將五項功能集於一的智能手帶,為酒店客人帶來輕便與安全的旅遊體驗,功能如下:

  •     掌握房門、設施、服務的存取權,只要戴上手帶,就能在已預訂的空間和活動中進出自如。
  •     所有旅程中的付款皆以手帶先記帳,旅客無須再擔心錢財的安全,也不用為兌換和找續等問題而煩惱。
  •     利用手帶探索度假村的不同角落,以發掘各種優惠券、積分及獨一無二的驚喜,達到交叉銷售的效果。
  •     手帶能偵測旅行期間小孩、長者與成人之間的距離,當有走失危機時提供安全警示,也能辨認殘疾人士的位置以提供更適切的幫助。
  •     用家離開房門時自動關掉所有房內電源,節省酒店的龐大能源消耗。

 

read more
金融科技

紐約金融監管機構:擔心金融科技對消費者帶來隱藏歧視

金融科技發展快速,在例如紐約這些金融業非常發達的地方,更是對這些新科技趨之若鶩。不過對於複雜的科技背後,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也可能因此會對消費者造成不良影響。最近紐約就金融服務監管機構的新任主席就提出了這方面的擔憂,表示他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
(繼續閱讀…)

read more
科技專欄金融科技

一如眾料 傳統銀行主導的時代到此為止

一直以來,傳統銀行都相信,憑藉旗下專屬客戶、強健的資產負債表、專業的合規管理,以及廣泛的分行網絡,足以為外來挑戰者豎立極高門檻,讓自己地位穩如磐石;不過今天傳統銀行的地位,正面對三項因素所帶來的挑戰。

首先,現時不少資金湧向數碼銀行,諸如微眾銀行、KakaoBank、Timo、MyBank、Volt Bank 和 Openbank 等,而在 2019 年這些數碼銀行勢將增長得更快,傳統銀行業者面對這些新興的競爭對手顯然不能視若無睹。其次,來自千禧世代的牽引力正越來越大,而他們要求的是精心設計、簡單易用的服務,並要向他們清晰地傳達。最後,新推出的牌照規管旨在平衡業界的競爭環境。

除了英國、澳洲、德國、甚至連澳門都具備利好的監管制度,即將發出虛擬銀行牌照的香港也具備相當吸引力,因為新的規管正為中資科技巨擘、金融科技機構、甚至傳統銀行提供機會,扭轉業界一直受到壟斷的遊戲規則。牌照即將發出並將為銀行業界帶來深遠的影響,尤其市傳為數不少的非銀行業者正競逐是次發牌。

我們亦留意到,不止數碼銀行,一些經營貸款、支付、財富管理等垂直相關行業的金融科技機構及科技公司,陸續涉足銀行業務,包括 Grab、Paytm、Transferwise 等便是例子。

「挑戰者銀行」可分為三類,均可顛覆及演進銀行業務模式。已甚具規模的數碼銀行正在亞洲建立其零售據點,並將營運伸延至利潤豐厚的周邊版塊,包括中小企銀行及「銀行即服務」 (BaaS)。科技巨擘坐擁旗下核心客戶基礎的優勢,涉足金融業務。至於現有銀行業者,則推出純數碼營運的子公司參與競爭。

科技巨擘策略:延伸

科技巨擘正滲入銀行業務,例如螞蟻金服、微信、京東金融、Kakao Bank、Line、Grab Financial Group,憑藉他們現有的客戶基礎,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它們摒棄基於費用收入的模式,專注獲取數據和爭取交叉銷售,為其核心業務提供增值。他們透過開放式和支援 API 的新技術發展業務,具備相當的競爭優勢。當中大部份的企業正嘗試以新技術提高交付效率和塑造更好的客戶體驗,主要的分別在於他們重視與客戶互動的頻率和價值。

現有銀行策略:重啟

一些現有銀行正建立全新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以純數碼銀行方式營運,藉以降低成本(例如吸納客戶、IT 基礎建設等)、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服務、保障銀行未來發展、以及符合監管要求。他們(例如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大華銀行)的發展動力主要源於與科技巨擘競爭,而較少是來自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的競爭。這種轉型隨時間將會蠶食他們現有的業務,並逐漸將客戶轉移到新的子公司,以享受更低的營運、吸納客戶和客戶引導成本;將所有數據獲取、儲存和提取程序進行中央處理,成為創造價值的主要來源。

數碼銀行策略:規模

不少初創銀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並逐步擴大其跨境業務,甚至進入中小企業市場。這些銀行大部分在零售銀行業務中難以建立規模和盈利能力,因此積極推行平台策略以實現更大價值,例如:連接第三方為現有客戶提供金融產品(例如 N26 與 Transferwise 的合作);進入中小企銀行服務市場(例如 Starling);戶口整合(例如 Yolt)以及為現有銀行提供「銀行即服務」產品(例如 Starling 與 RBS 的合作)。此外,他們亦計劃將業務擴展至利潤豐厚的商業銀行業務。

誰會成為這新場遊戲的贏家?

從表面上看,科技巨頭憑藉其領先的技術水平、獲客模式和靈活的商業模式具有明顯優勢。然而,目前我們還不清楚監管機構將會制訂什麼新規則來監控這場遊戲,從而難評估對科技巨頭所產生的影響。

同時,現有銀行業者亦紛紛成立全新團隊和吸納科技人才以迎接挑戰,但這些轉型目前還屬初步階段,整體業務仍以傳統模式為主導。說到底,成功建設全新的純數碼銀行,最終會蠶食銀行現有的核心業務,所以無論基於政治和文化考慮,他們對這種趨勢仍會抱審慎態度慢慢摸索。

數碼銀行固然是這一板塊內的新兵,但面對善變的千禧世代,在創投離場或下一個經濟下行週期來臨之前,這趟熱潮還能持續多久﹖

對挑戰者而言,目前環境仍是挑戰重重,當中涉及的影響亦相當巨大。這些挑戰者務必要聚焦於三個關鍵策略,來克服各自的困難。第一,增加與客戶的接觸點,並以每日活躍用量及智能互動來衡量成效。第二,保留於往來戶口的存款 (作為銀行所需的流動資金)。最後,是發展出具規模的營運模式 (藉以降低客戶引導及提供服務成本)。

你又認為哪一方會取得最終勝利﹖

作者:Pat Patel

Money 20/20 Summit 總監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騰訊金融學院與港大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騰訊轄下的騰訊金融學院日前與香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期望結合港大的學術成就以及騰訊在金融科技行業的實際經驗,培育本地的金融科技人才和合作開展相關的研究及開發項目,促進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合作備忘錄的重點包括為金融科技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工作坊、客席講課等活動,以及新學年起連續四個學年,騰訊金融學院向港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騰訊金融學院(香港)於 2018 年 6 月成立,旨在培育金融與科技跨界別人才,以配合現代金融行業發展需要。是次雙方簽署的備忘錄涵蓋三大範疇,包括:

  • 學院與港大合作,為即將於 2019 年 9 月推出的文理學士(金融科技)本科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工作坊、客席講課、講座及安排企業參觀等活動;
  • 自新學年起連續四個學年,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向港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 港大計算機科學系的金融科技及區塊鏈實驗室與騰訊金融學院(香港)一同合作開展與金融科技有關的研究及開發項目。

騰訊副總裁、騰訊金融科技總裁、騰訊金融學院院長賴智明表示,很高興能與香港的頂尖學府香港大學緊密合作,發掘及栽培有意在金融科技領域發展的學生,透過相關的培訓、實習機會和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共同促進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展望未來,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將積極與更多不同的院校、金融專家和企業合作交流及推出全新的項目,讓金融科技知識更普及。

港大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教授表示,金融科技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我們於新學年推出的金融科技學位課程,為學生提供專業領域上的知識。透過知識的交流及資源互補,是次計算機科學系與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建立在教育及科研的合作必定能幫助學生建立與金融科技相關的知識及技能,並進一步推動香港的金融科技的發展。

騰訊金融學院(香港)除了與港大合作,今年亦會推出多個項目,包括再次舉辦騰訊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計劃,今年更會將對象範圍由香港擴展至大灣區,為入選的學生提供金融科技培訓、實習、導師計劃、實地考察、比賽、專家交流等活動。另一項重點項目為「騰訊金融科技達人說」,由金融科技專家代表向公眾講授最新的知識並分享實踐技巧,當中的內容更會有跨界別新嘗試。

 

read more
企業趨勢支付系統金融科技電子商務

滙豐商用版 PayMe 夥 15 商戶開展測試

滙豐銀行旗下的手機電子錢包 PayMe 推出兩年多來,已累積近 150 萬用戶。繼去年尾預告 2019 年初將推出「個人對商戶 (P2M)」模式「PayMe for Business」,滙豐今日宣佈正式啟動商用版 PayMe 的 Beta 測試,參與測試的 15 間商戶涵蓋生活、飲食及時尚等範疇。該行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表示,PayMe 用戶有近 40% 為千禧世代,亦是參與測試商戶範疇的主要消費力,預計完成測試計劃後將開放至包括網店商戶在內的更多商舖和行業。

「PayMe for Business」推出初期暫時限滙豐商業客戶使用,現有 PayMe 用戶可透過掃描商戶提供的動態二維碼作即時付款。除了收取款項外,商用版 PayMe 亦提供即時把收款轉賬至滙豐商業戶口、90 日退款及瀏覽交易紀錄等功能。應用正式推出後首三個月內安裝及完成登記的商戶可獲豁免期內交易費用,其後須按每宗支付繳交 1.5%交易費。目前測試集中於實體店鋪進行,預計完成測試計劃後將研究推出更多功能。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趙民忠(上圖)表示,PayMe 是港人最常使用的電子錢包之一,「PayMe for Business」則可以將商戶與近 150 萬名 PayMe 用戶聯繫起來。他又強調 PayMe 是香港本地研發,商戶使用時心理上自然沒有抗拒感。滙豐香港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欣格雷(首圖左)提到,去年 PayMe 的個人對個人轉賬額增長多達五倍,今年將繼續積極拓展 PayMe 在香港的業務,並期望可在半年內接入「轉數快」系統,以便用戶有更多的增值方式,這亦有助提升 PayMe 的潛在用戶量。

read more
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港 Fintech 初創 gini 獲 160 萬投資 計劃拓展新加坡市場

本港 Fintech 初創 gini 宣布完成 16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來自國際及本港機構,當中包括創投基金 Vectr Ventures。gini 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表示,是次資金會用作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新加坡、菲律賓及印尼等市場均在考慮之列。

▲ gini 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右)及行政總裁 Raymond Wyand (左)宣布 gini 完成 16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gini 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提到,gini 至今累積近 20,000 名香港用戶使用,處理近 60 億港元的交易總額,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將可支援全球 60 個國家及 3,000 間海外銀行。他指,現時,包括香港、法國、瑞士及英國等 60 多間銀行已投入服務,而是次獲得的種子資金一半將用於產品研發和完善,其餘則是拓展海外市場,目前新加坡市場已在計劃中,而菲律賓和印尼等市場則在考慮之列。

gini 行政總裁 Raymond Wyand 則表示,gini 雖然是一間香港公司,但目標市場沒有只局限於香港,而是希望成為一家提供國際金融服務的流動平台,不單協助用戶管理原居地的賬戶,更可輕鬆整合及追蹤海外資金。相信該輪融資將帶領 gini 邁向國際。

▲ 梁敬熙指,目前在新加坡市場未有類似方案,具開拓潛力;惟中國市場因複雜法規和制度等因素,即使少有競爭對手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問及備受關注的用戶銀行資料的安全問題,梁敬熙再次強調,gini 已夥拍全球金融數據整合服務供應商 Salt Edge,Salt Edge 於處理環球金融數據方面經驗豐富,並取得行業認可的安全認證,包括 ISO 27001 及支付卡產業資料安全標準(PCI DSS),保障用戶數據安全。他又透露,英國、法國及瑞士為 gini 首批可連結海外銀行的國家,程式可因應用戶的需求分別連結當地 38、11 及 6 間銀行機構,而其他海外銀行將會陸續於今年上半年推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