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區塊鏈科技

加密貨幣

AAX 於香港金融科技週首發「加密之神」進軍 NFT 市場

AAX at HK Fintech Week 2021

近期 NFT 熱遍全球,炒家爭相追捧、品牌前仆後繼地推出 NFT,就連本週舉辦的香港⾦融科技週亦有不少加密貨幣和 NFT 相關的議題。而加密貨幣交易所 AAX 亦乘勢於會上展出 5 件 NFT 藝術品,主題為「加密之神」。

是次展出的 NFT 系列與名為 FrankNitty3000 的視覺動態藝術家合作,於 Solana ⽣態平台鑄造,並將於香港⾦融科技周 Bitcoin & Beyond 網上峰會後進⾏拍賣。「加密之神」NFT 系列共由 5 件作品組成,分別名為:「偉⼤的平衡者」、「財⼒之神」、「推特聖殿騎⼠」、 「區塊鏈教⽗」及「不受⽀配的宇宙⼒量」。據悉,其創作理念基於「⼈類社會還處於數碼化進程⽯器時代」的看法,旨在討論及沉思區塊鏈世界的未來,包括加密貨幣、NFT 及更廣泛的領域。

AAX 研究及策略主管 Ben Caselin 強調:「決定於此刻踏⾜ NFT 市場,並非因為業內近期的熱潮,⽽是我們⾒到 NFT 在推動加密貨幣發展進程中蘊藏的巨⼤潛⼒,以及 NFT 在宏觀語境中的重要意義。」

AAX 平台在透露相關 NFT 市場發展計畫細節之前,希望透過與藝術家的合作及對話開啟更深層次的討論, 思考並反思加密貨幣⾏業的整體走勢。同時有⾒近期具有極⼤影響⼒的⼈物對市場造成的影響,剖析隱藏在加密貨幣背後的⽂化和原則之間的互動及關聯。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Fb 改名 Meta 的真正啟示

a3250eb0-381b-11ec-b8f1-ca2d404105f9.cf

同兄弟開 live 吹水,講元宇宙 Metaverse,飲大兩杯,想返當年,唔少社交遊戲初創(例如本地老牌公司 6waves),都曾靠 Fb 平台上位:咩嘢「古惑仔 online」、「開心農場」,叫做那些年網絡文化嘅集體回憶。

恐怖嘅係,Fb 後來感到「有威脅」,大幅削減社交遊戲觸及率,直接隊瓜社交遊戲嘅生財之道,作為玩家唔易察覺,但對於淪為「低端內容」嘅社交遊戲公司,忽然由天堂跌落地獄,遭遇可謂悽慘之極。

哈!但世事之過癮,莫過於「風水輪流轉」:結合咗社交遊戲同加密貨幣嘅元宇宙(Metaverse),隨住幣圈壯大堀起,結果不可一世嘅 Fb,反過嚟需要「改名」,仿效返社交遊戲轉頭,長遠轉型元宇宙揾食,不可謂不諷刺之極!

Fb 想點,假如有睇晒 Mark Zuckerberg 嘅講話,照計應該會知道,但最搞鬼在於,堂堂 Fb 創辦人、全球最具影響力嘅企業家,佢嘅直播觀眾人數得個幾萬人,隨時少過之前鍾培生同林作場拳賽,都咪話唔悲哀。

好喇,若問 Fb 嘅元宇宙大計,究竟係咩葫蘆賣咩藥?其實,亦唔係咩新鮮概念,包括 Zuckerberg 吹奏多年,但一直未有實質嘢嘅 VR 在家工作、VR 遙距運動再加上 VR 元宇宙遊戲之類。Fb 改名除咗顯示嗰老細嘅決心,嚟緊幾年,未必會起到咩實質作用。好有可能,隨時唔夠花幾百億美金收購啲初創,例如當年買 Whatsapp 同 Instagram 嚟得實在。

老老實實,Fb 改名,極其量係反映 Zuckerberg 嘅離地同無橋,對於普羅用家嚟講,意義唔係咁大。但老友利世民話,其實每逢 Fb、YT 呢啲大台,要搞新嘢嘅時候,作為用家唔理 3721,一於死跟開咗帳戶插旗,做最早嗰批開 Fb page、同 YT Channel 嘅人,並持續經營落去,過得幾年睇返,通常都係有你著數嘅。

計我話,Fb 出咩新嘢試下無妨,但與此同時,亦不妨留意真正嘅元宇宙走勢,例如土炮 Animoca Brands 嘅遊戲 The Sandbox,專屬嘅加密幣SAND,對上一個月(寫稿呢刻)升咗83%,若同一年前比較,就更加升咗2800%。即係話,若你一年前開始玩game,你嘅資產今天已升值28倍。我諗,呢個至係 Fb 改名最貼地最真實嘅啟示囉。

尹思哲

read more
區塊鏈科技科技專欄

保險區塊鏈與微保險的實例

保險理賠令人又愛又恨:愛的是收到保險金,能減輕經濟上及心理上的負擔;恨的是事故發生後,還要處理漫長的理賠程序。由開展索賠申請、審核證明和資料、確定保險責任及金額,最後當集齊所有文件和署名,通常繁複程序,保險公司才能把賠償金撥給受保人。

由於不少人都要先墊付事故的開支,對發生意外的受保人無疑是百上加斤。投保方想索賠程序愈快愈好,但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卻要鉅細無遺,以防止詐欺或失誤出現。

保險理賠多半涉及不同團體及持份者:投保方、受益方、保險公司、醫療機構等。保險公司更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調查及審核案件,拖慢整個索償過程。因此,保險理賠緩慢說穿了就是信任問題。因此,區塊鏈的不可竄改性及安全性令保險公司能夠節省花費在輸入和核對資料上的人力及時間成本。

只要把資料,如醫療紀錄、受保人身份、保單資料都上傳到區塊鏈,保險公司便能一鍵核對受保人的資料,檢查受保人提供的資訊與其紀錄有沒有出入,大大提高索賠的申請速度。

利用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結合加密技術為不同持份者開設對應的入口,保險公司可以透過「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去直接詢問區塊鏈有關受保人的問題,系統可以根據儲存的資料自動回答,例如受保人「是否曾經於某時段入住醫院」等,保險公司不需要存取受保人的資料便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此可節省申請資料閱讀權限的時間和資源,同時保障受保人的私穩。

此外,科技與保險的結合亦促成了行業的新模式 —— 微保險。近年香港有不少公司推出「微保險」的產品,即以個別「單位」來計算受保範圍,例如以 GPS 追蹤行山路徑來計算的保險產品。投保人踏入行山路徑的一刻便能自動投保,直到離開路徑為止。如果再配合區塊鏈便能進一步提升資料的可信程度,由投保到理賠亦可透過智能合約自動處理,令保險變得靈活多變之餘,同時提高保險服務的質素及個人私隱的安全。

雖然區塊鏈技術激發不同行業的新形態,但立法機構也要趕得及配合嶄新科技的腳步。舉例說區塊鏈或智慧合約,在香港的法律地位依然模糊,因此與法律合規息息相關的保險、金融行業便缺乏明確的科技發展方向。

李穎懿

區塊鏈科研市場部

(本文標題由編輯所擬,原文標題為保險區塊鏈帶來投保理賠新體驗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最新的以太坊殺手:SOL

sharing-card

上篇文章分享了遠程攻擊(Long Range Attack),並藉此帶出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作為共識機制的局限。今次就和各位談談除了以太坊 2.0 以外,其他區塊鏈的動向。

對於未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太坊的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就提出過「安全性—擴展性—去中心化」的三難困境——擴展區塊鏈往往要在當中三項犧牲其中之一。至此,三難困境便成為後起之秀急不及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為大家介紹的 Solana(SOL)便是其中之一。

Solana 的創辦人 Anatoly Yakovenko 本來是美國晶片製造企業高通(Qualcomm)的工程師,後來與另外兩人共同改良現有的區塊鏈運作機制,並創立了 Solana。

因此,技術基礎方面,Solana 比其他新興的公鏈更有底蘊。Solana 的革新技術亦引來著名投資者站台,例如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FTX 的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在強大光環加持之下,Solana 現時已擁有超過 400 個項目在其生態圈內運行,對只創立了一年多的區塊鏈而言十分驚人。為何 Solana 能如此迅速吸引開發者的注意力?原因在於 Solana 使用了創新的運作方式營運,解決了傳統區塊鏈速度慢、交易手續費高昂的問題。

相對以太坊每秒僅能處理 15 筆交易的處理量(Transaction per second, TPS),Solana 的 TPS 可達 55000 筆!同樣是一階(Layer 1)的公鏈,為何以太坊會和 Solana 相差這麼遠呢?因為 Solana 在權益證明的基礎上加入歷史證明(Proof of History, PoH),令它處理交易的速度能夠大大提升。

其他公鏈 TPS 之所以這樣慢,源自節點之間除了核對新區塊的內容之外,要花大量時間核對區塊生成的時間。不同節點的運算性能、網絡質素不一甚至時差的問題,令這種「對錶」的行為浪費大量時間,令網絡的吞吐量大大降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olana 以 SHA256 的加密算法紀錄節點的本地時間,確保交易在特定的時間發生,免去了節點之間廣播及核對所需的時間。透過這種方式,Solana 能在保障安全及去中心化的前提下為 Solana 剔除緩慢交易速度等嚴重限制區塊鏈發展的問題,令 Solana 的開發者及使用者不會因為交易速度而束手綁腳。

以上原因亦令 Solana 的代幣 —— SOL 成為近期炙手可熱的幣圈新貴,截稿前 SOL 的幣價已在短短一年間升至 151 美元,有人甚至指 Solana 將會成為新一代的「以太坊殺手」。當然,這個名號過往亦曾冠在其他區塊鏈之上,而以太坊至今依舊是「他幣」的代名詞。

Solana 是否可以取代以太坊仍然難以說準:不論是以太坊 2.0 的進度、Solana 的發展速度、以太坊的網路效應,以及其他的「以太坊殺手」如 Algorand(ALGO)、Avalanche(AVAX)、Cardano(ADA)等的發展,都會影響未來 Solana 的市場佔有率。

雖然 Solana 發展迅速,但它理論上仍然處於測試階段,再加上 Solana 在技術層面上仍未成熟,九月初 Solana 網絡更經歷了長達 17 小時的斷線,令號稱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惹人非議。

根據 Coinmarketcap,Solana 現時市值 400 億,位列第七大加密貨幣。雖然它已經超越了昔日的「以太坊殺手」,如 EOS(EOS)、Stellar(XLM),甚至 Polkadot(DOT),但技術不穩定加上年紀尚輕的 Solana 距離成長至比特幣或以太坊這樣的巨無霸仍然有一段漫長的路。

高瀚

加密高 總經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做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自己資產自己派 公共財富你有 say

LikeCoin_AD98_2point0-01

疫情之下,各國政府紛紛派錢紓困,澳門派 10,000 MOP,香港 5,000 HKD,台灣 5,000 TWD 五倍券等,其實跟各個區塊鏈專案的空投,大同小異。一般人有錢派就開心了,心思都放到錢要怎麼花了,其他的管它那麼多。但相信民主、熱衷區塊鏈的我們,並不以此滿足,至少在歡迎持分者參與的共同體內,程序理應更民主,我們理應做更多。

因此,我以 LikeCoin 為案例,草擬了一份派錢方案,供社群討論,再進而提案,爭取全民投票通過,付諸實行,讓大家一起參與整個「自己資產自己派」的過程,體驗流動民主的實際運作。

LikeCoin 空投方案建議

目標:向全球區塊鏈用戶推廣 LikeCoin

從 2017 年立項至今四年以來,LikeCoin 一直面向創作者、記者、媒體與廣大讀者為主。大部分 Likers 使用 LikeCoin 前從未使用甚至沒聽過區塊鏈,因此團隊除了需要介紹專案本身,還需要講解大量相關概念。我本人甚至因此於去年另創立了 #decentralizehk,以科普區塊鏈和密碼貨幣知識為己任。

相對來說,對區塊鏈已有一定認識,已生成錢包和持幣的用戶群,反而對 LikeCoin 的認識不深。其實,以 LikeCoin 的 11 萬多錢包數、百萬級交易量、活躍的社群,在區塊鏈專案中絕不失禮,只是團隊專注服務創作者,未能分心向密碼貨幣持有者推廣,造成「人間採用度」和「鏈圈關注度」不對等。

隨著 ISCN 正式推出,IBC 開通在即,$LIKE 快將上架 Osmosis、Emeris、Sifchain 等去中心交易所,現在是最理想的時機,把潛伏四年的 LikeCoin,介紹給全世界的區塊鏈用戶。

受眾:ATOM 與 OSMO 的持有人

2019 年上線的 LikeCoin 主鏈使用 Cosmos SDK 作底層,而 $LIKE 即將上架的兩個主要 DEX(去中心交易所)分別為使用 $ATOM 的 Emeris 和使用 $OSMO 的 Osmosis。無論是為了回饋提供底層技術的社群,還是以用戶重合度為考慮,$ATOM 和 $OSMO 的持有人都是最合理選擇。

空投總額:50,000,000 $LIKE

以美元計價,約一百多萬,相當於 LikeCoin 發行量的 4.7% 左右。

空投為期 180 天。首 90 天可全數領取,從第 91 天起,未領取的空投將線性降低,直至第 180 降到 0。

未被領取的 $LIKE 將回撥到社群基金(community pool),由未來的提案支配。

分配方式:平方空投法

$ATOM 和 $OSMO 持有人各分配 25,000,000 $LIKE

為降低貧富懸殊,會取 $ATOM 和 $OSMO 持有額的平方根。

另外,獎勵質押 $ATOM 和 $OSMO,為生態的安全性出一分力的用戶,質押中的通證會加權 2.5 倍。

持幣數的採樣時間為 2021.08.18,約於 LikeCoin FoTan 上線的一刻,具體為 Cosmos Hub 的區塊高度 7,343,999,Osmosis 的區塊高度 819,999

領取方式:認識 LikeCoin,完成任務

以上公式為每個錢包的最高空投分配(100%),由用戶主動完成以下五項任務領取空投,每項佔 20%。

一、前往 stake.like.co,在 Keplr 加入 LikeCoin chain。

二、註冊一個 ISCN

三、把部分 $LIKE 質押給一個驗證人。

四、在任何一個 LikeCoin 議案投票。

五、在 Osmosis、Emeris 與 Sifchain 的指定 $LIKE 流動性池,加入流動性。

# 該方案大量參考 Osmosis Fairdrop,並非我的原創。當中的平方空投法和任務式領取空投,皆為 Osmosis 的成功經驗。

社群治理五部曲:討論、提案、抵押、公投、實施

依據 LikeCoin 憲法,以上方案放到社群討論,吸取意見並調整後,如獲得初步支持,可由任一持份者提案。如在兩週內獲得 100,000 LIKE 抵押支持,則會進入為期兩週的投票期,並於通過後退還抵押,議案付諸實行。

是為讚賞公民共和國的流動民主

LikeCoin 治理議案流程

高重建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如何策劃一場切合「永續生態」的空投?

likecoin-airdrop

區塊鏈專案的空投林林總總,做法很多,有高有低。就如二戰時的空投,能夠精準地把補給品投放給目標人群謂之好,否則就是浪費。最一流的空投如 Uniswap 和 Osmosis 等,一下子就能讓專案接觸到大量目標用戶,激活整個社群。

這次再介紹一個另類空投:我個人有份策劃的 LikeCoin 化讚為賞計畫。

化讚為賞

簡單介紹一下化讚為賞。

眾所週知,大行其道的按讚文化,由 Facebook 發揚光大。很少人在意的卻是,用比較苛刻的說法,按讚的本質是告訴 Facebook 機器人:「請多派相關的內容和廣告給我看吧」。是的,殘酷真相是,按讚跟回饋創作,沒什麼關係。讚賞讚賞,讚是表達認同,賞是行動支持,而按讚,只有前半部。

有見及此,有人設計了 LikeCoin button:每當讀者用它按讚,作者會得到 $LIKE,化讚為賞。這些 $LIKE 有兩個來源,一是由熱心的「讚賞公民」付出美元月費,再由系統從市場購入 $LIKE;二是社群公共池提供的配對基金。

2019 年至今的兩年多,化讚為賞運動為 19,452 位創作者的 599,066 份作品,帶來 47,980,615 $LIKE 收入,以美元計價相當於 105 萬,平均每位創作者得 54 美元。

永續空投

LikeCoin 是一套分散式出版基建,功能除讚賞外還有註冊和治理,但多數人對 LikeCoin 的認知始於化讚為賞,一般會視之為一種回饋創作機制,或是一場公益運動。但是,假如我們從區塊鏈專案的角度看,原來化讚為賞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精準、永續的空投機制,引進新用戶的入口。

撇開區塊鏈產業早期那種不理好醜,但求把幣送到一批錢包的做法不算,空投總會附帶條件,用以找出目標用戶群。比如 $UNI 空投的基本條件是曾經使用過 Uniswap,$GTC 空投的計算條件是曾經捐款支持多少公共專案。

這些空投的條件雖然沒有 Bitcoin 的挖礦機制定義得那麼精細,但廣義上也可以理解為「工作證明」proof of work,即設下輕度門檻,要求參與者完成某些事情,既為確認誠意,也為防止 spam。

因此,透過要求用戶創作,然後由讀者點讚選出高質內容,再計算並送出 $LIKE,從運營區塊鏈專案的角度,是為了找出 LikeCoin 的目標用戶群,把通證空投給最能為社群產生價值的創作者,讓公共資源用得其所。LikeCoin 當初的白皮書,把這套機制稱為「創造力證明」,proof of creativity。

免除入金之苦

區塊鏈專案總是困難重重,但要說難中之難要算是 on ramp,即把傳統貨幣如美元、港元等,兌換成能使用在區塊鏈的通證,中文一般稱為「入金」。即使是規模最大、市值比港元還高的比特幣,on ramp 是依然是廣泛使用的最大障礙。

對於有具體使用場景的通證,比如核心功能為替內容永久註冊 ISCN 的 $LIKE,用戶使用的瓶頸往往不是因為昂貴,而是手上根本沒有,畢竟註冊一筆內容所需 $LIKE 面值還不到 1 角港元。有以太坊使用經驗的,很多都經歷過想要轉帳某通證,結果沒有 $ETH 操作的困境,也是同樣道理。

透過化讚為賞「永續空投」給用戶,幾年以來讓近兩萬作者持有 $LIKE,到了現在內容註冊功能正式推出,錢包裡的通證早就準備好,無需大費周章去學習如何申請這申請那,匯款買幣才能使用服務,有效地解決 on ramp 難題,為 LikeCoin 的第二階段內容註冊,鋪墊出康莊大道。

除了永續的化讚為賞,LikeCoin 社群近日也在籌劃另外兩個空投議案,分別面向讚賞公民以及 Cosmos 持份者。除了被動期待,你更可到 Discord 一起商討空投細則,甚至主動提出你認為最理想的空投方案。

任何人皆可參與,沒有人會被 D(is)Q(ualify),以流動民主分散式治理,是 LikeCoin DePub 和很多其 DeFi 專案的一大特色,也是 $LIKE 的另一個核心應用,將在日後深入討論。

高重建

原文標題《永續空投:LikeCoin 化讚為賞》,本文標題為編輯所擬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加密貨幣推動綠色能源

cryptocurrency-money-bitcoin-matrix

讀者對於比特幣的耗能問題早已不陌生,但各位讀者可有想過比特幣能推動綠色能源發展?

Compass Mining 行政總裁 Whit Gibbs 指出「挖礦」將是人類文明能夠成功從化石能源過渡到綠色能源的關鍵。這段言論相當吸引眼球,但背後的論述其實不無道理。

在進一步探討他的理論前,且容筆者先釐清大眾對耗能與環保的關係:耗能本身並不是碳排放的主因,電網亦不會區分電力來源。因此,以用電量來指責比特幣破壞環境並不合理。特別經歷了上次的「礦工遷徙」後,比特幣網絡的化石能源佔比已經大大降低,已比之前更環保。

在這個前提下回到 Whit 的理論,比特幣挖礦為推動綠色能源提供重要的經濟動機。綠色能源之所以未能成為主要能源的問題有二:第一、佔地和選址等地域限制;第二、供應不穩定。

以上原因,令綠色能源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需要,根據供求關係的定律,綠色能源的價錢一般會比化石能源要便宜很多。然而,這對「礦工」來說卻是求之不得的條件。

相對早期「挖掘」比特幣,現今的競爭相當大。所以對「礦工」而言,尋找廉價能源是他們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比特幣網絡對能源的態度更是「多多益善,少少無拘」。

部分「礦工」從中國遷移到美加等已發展國家,當中不少地區已建立愈來愈多的綠色能源設施,以其中一個主要落腳地 —— 美國德州為例,接近兩成的電力來自綠色能源。兩成雖然不少,但並不足以取代化石能源。

萬事起頭難,直到完全取代化石能源前,溢餘的綠色能源便可以由加密貨幣的「礦工」消化。隨著比特幣價格上漲,「挖掘」比特幣的利潤水漲船高,能源供應商便會更有動力去設置綠色能源設備。當綠色能源在技術和配套發展充足,綠色能源便有望取締傳統能源,從而減少碳排放。

不單如此,一旦電網不足以應付高峰時期的用電量,「礦工」更可以把多餘的電力轉售予電網,讓所有產能可以物盡其用。「挖礦」除了可以幫助從化石能源過渡到綠色能源;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更可以為不穩定的電力供求提供經濟上的對沖(以溢餘購買加密貨幣,在缺電時停止「挖礦」),令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運用能源。

總而言之,綠色能源因其限制不符合主流供電需求而變得便宜,但這些限制卻不會妨礙「礦工」。因此「礦工」對便宜能源的龐大需求,將吸引能源商推動綠色能源,變相減排。

高瀚

加密高總經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做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