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植入式挖礦功能,利用軟件用家的電腦來挖礦,到底是否應該以惡意軟件形式看待,一直存在爭議。最近日本最高法院就在一個案件中裁定,這樣的做法並不算犯法。
(繼續閱讀…)
NFT 在最近極度火紅,不論與科技還是藝術圈子,開場白也是問參與了 NFT 沒有,就連與其他行業的朋友,也會問起 NFT,生怕追不上這股潮流。若然開 wallet買 NFT 藝術品,不會太困難,但如果想自己發行 NFT,並且做到一定的成績,則絕非簡單的事。
今期我們訪問了兩位本地 NFT 發行人:一位是剛於 1 月 13 日發行首個 NFT 項目的 Eric Suen,結果由他與團隊開發的 Delirious Mind Travelers(DMT)於8分鐘內被搶購一空;另一位是去年 4 月已開發 NEKO 項目的 Gary Lee,至今在 OpenSea 的交易量已達 633 ETH。他們不約而同指,要在 NFT 市場做出一番成績,最重要的是要有態度,吸引到一班粉絲認同,凝聚社群力量,才是成功的關鍵。
最近行過中環站通往香港站的行人通道,會發現整條通道被 NFT 廣告包起,相信是本地首個如此大型的實體NFT廣告,刊登此廣告的,正是 Eric 的 DMT 項目,以實體廣告來推銷元宇宙這個虛擬世界的東西,認真吊詭。
Eric解釋,「很多人感覺虛擬世界不真實,甚至懷疑是否騙局,我們未收任何錢已在地鐵賣廣告,就是要証明我們是合法及用心去做的,而且廣告並非單純推銷 DMT,我們還 hashtag 了各個 NFT 社群,想帶動大家去嘗試了解 NFT 是怎樣的一回事,推動整個生態圈發展。」
只是二十多歲的 Eric,DMT 已是他第四次創業,曾經創立過升學顧問、沙漠太陽能發電、時間錦囊網站等不同初創的他,本科竟是一位醫科生,現在英國公立醫院執業。
一位非工程系學生多次參與科技創業,Eric 說背後原因可能是由家人影響,「他們都是做生意的,可能遺傳了這方面的基因,無時無刻也在尋找生意機會。揀大學時千辛萬苦閱讀大量資料才考入心儀大學,就覺得那些研究所花的精力不要白廢,於是跟幾個志同道合的大學生,結集大家手頭資料成立升學顧問公司,好好利用個人資源演變成創業機會,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之後的兩次創業,背後原因也相類似,今次轉而發展 NFT,原來是為了宣傳正念,「大家都在投入社交媒體的世界,其實並非壞事,但有些人卻愈用愈負面,我們想透過 DMT 的畫作,帶來正面思想,就像是個自我療癒的過程,想他們在網上世界玩得開心。」
結果 Eric 與團隊合力設計了 300 款 DMT 及 5000 款名為 Bora Bora 的樹熊公仔,以此宣揚他們的信念,「上次創業製作時間錦囊網站時,已意識到不論是 Web 2.0 還是 Web 3.0 的世界,人的參與才是最重要。老實說 Facebook 並不是什麼高科技,如果不是由人來組成,Facebook 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建立任何社群,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今次招攬網友加入 DMT 的社群時,也是希望找來志同道合的人,「這是 DMT 一開始就有個強烈宣言,要宣揚網上正念的原因,目的是想感召志同道合的人,一齊支持這件事情,不排除起初加入社群的有投機炒家,但也想透過我們舉行的活動,慢慢感染到他們認同我們的想法,放下炒家身分,成為社群的一員。」
結果1月13日開售,300 款 DMT 於 8 分鐘內搶購一空,但 Eric 說他們不會因此停下來,「香港還有很多具潛質的本地藝術家,我們想與更多理念相近的合作,助他們發行 NFT,期望能在經濟上支援他們繼續創作。」
有別於 Eric 有計劃地進入 NFT 市場,Gary 的參與卻是無心插柳,「原本想搞一個虛擬貨幣項目,與幣圈中人傾談合作時,發現大多用 NFT 畫作來做通訊軟件頭像,見到你並非用此作為頭像的,就會定性為圈外人,很難傾談合作。當時心想與其去買個 NFT 回來做頭像,倒不如自行發行,於是去年 4 月開發了以貓成主題的 NEKO。」
NEKO 在日文是貓的意思,選擇以貓的 pixel art 作為NFT項目,原因除了 Gary 本身是個貓奴外,還與他之前的創業經驗有關,「對上一次創業是 Snaptee,由用家選擇心愛的圖案印在 T裇上,當時已編寫了程式,可以讓用家自行揀選代表自己的人頭公仔(avatar),因此程式技術可應用到 NEKO 項目,結果以此創造了 10000 隻完全不同的貓圖案,作為首個 NFT 項目發行。」
結果 NEKO 也在短時間被人全數搶購,在當時屬全球前 5 個同類型項目之一,而且在二手市場也有價有市,至今在 OpenSea 的交易量累積達 633 ETH,不過Gary卻謙稱未算成功,「網上結集了不少炒家,會根據 NFT是否在 Discord(原是遊戲玩家會使用的社交平台,後發展成傳遞全球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第一手資訊的討論區)引起熱烈討論、Whitelist(可以預先認購NFT項目的合資格玩家名單)派發情況等因素,決定是否參與炒賣,部分甚至會成立只准合資格炒家進入的私人頻道,一齊炒起某款 NFT,以當炒的為例,每天交易量可達 10000 ETH,與之相比,NEKO 其實並不特別厲害。」
不過這也與 NEKO 的取態有關,Gary 說由始至終也視 NEKO 為個人藝術項目,「所以你到 NEKO 的 Discord 看看,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炒賣相關的新聞,每次我推出新畫作,他們也會很支持並給予意見,是真心喜愛我的作品才會加入的。」
因此後來 Gary 決定推出第二個 NFT 項目 NEKOMEKA 時,甚至將部分免費預留給 NEKO 的擁有人,此舉竟然引來網友抨擊,「有位 hater 更特別開立 Twitter 戶口,不斷埋怨我不懂做市場推廣,令到 NEKO 的二手市場不夠熾熱,不知道他的出發點是什麼,不過他的說法也可能是對的,實際上我真的只懂做藝術,但也可能因為我的出發點是藝術,所以才聚到現時的粉絲,因此要成功經營NFT社群,有共同話題及取態是最重要。」
對於一般人想加入發行 NFT,Gary 指出要先做幾個基本動作,「先開 Discord 及 Twitter 的戶口,了解一下整個圈子如何運作,用家的品味是什麼,尤其是 NFT 圈內有一套獨特語言,每粒字你都讀得懂,但不認識當中涵義很難溝通;然後再到 OpenSea 瀏覽出色的作品,看看哪些是自己喜歡的,就去參加它們的 Discord,慢慢認識志同道合的網友,Discord 有趣的地方是普遍來說網友也很友善,而且關係很親密,有什麼不明白他們也願意回答,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才開展自己的 NFT 項目,會更有把握。」
Gary 強調不會有人什麼也懂,但起步了再找人加入也不遲,「例如你只懂藝術及設計,就索性先到 OpenSea 這些第三方平台發表,可能先做數量較少的作品,成功了自然會有人主動接觸你,幫手去做後台技術的部分。當然如果你本身是 KOL,或是擁有豐富營運社交平台的經驗,在 NFT 世界確有一定優勢,但像我不是 KOL 也不熟諳推廣的,可以先專注做好設計,成功後再聘請這方面的專才,甚至招 KOL 來代言增加曝光率也可以,總之是先做好作品,及後的事情可以一步一步來。」
曾推出全港、甚至全球首個加密貨幣指數,稱黃愛玲為「加密幣指數之母」絕不為過。
職涯上半場,管理過恒生指數,做過港交所高層,實屬傳統金融圈中環精英。2015 年踏上金融科技之路,創辦 ixFintech,「我地以前做傳統金融產品,而家做新金融嘅產品。」
黃愛玲是山呼海嘯的人物,對比傳統典型精英,行事比較特立獨行,彷佛「金融外星人」,然而就像科幻片裡頭,外星人本領再高,來到「地星」太久,亦未免水土不服而出狀況。
公司 2018 年推出全球首個加密幣指數,由於種種原因,遲遲未能配對投資產品獲利,最近終把心一橫,暫時放棄「香港公司」身份,往海外闖蕩,至少可以獲得一個機會,保住 made in hk 美譽。
於金融業打滾逾 25 年,黃愛玲早年任國際對沖基金亞洲首席交易員,戰績彪炳,1996 年至 1999 年間就代表摩根士丹利,於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曾創一天最高期權單日成交。
她也有指數編制、金融產品設計經驗,2001 至 2003 年間,成為恒生指數有限公司主管,後來也擔任港交所高級副總裁,負責環球市場科洐生產品,參與過港交所的期權大改革。以上 CV,使她躋身昔日香港金融精英行列。
仕而優則創業,2015 年涉足金融科技,進入數碼港生態圈,幾年間推出不少新金融產品,包括手機 App《期權王》、加密幣指數 ixCrypto Index、加密幣錢包 ixWallet 2.0,即將推出跟普洱茶餅「掛勾」的「茶幣 TeaCoin」。
其加密幣指數,早於 2018 年底登場,涵蓋累計流通總市值⾸80%加密幣,初心是有效反映市場表現。指數現在透過 Nasdaq 的服務,覆蓋超過 85 個國家的資訊服務商,觸及投資者數以百萬計。
指數的基日是 2018 年 12 月 3 日,基值是 1000,時至今天已經破萬。換言之,若當時就有掛勾的指數投資產品,一直持有至今,回報已逾 10 倍。
在港發展多年,ixFintech 行內獲獎無數,推出正規的投資洐生產品,亦有助投資者降低風險,但就是遲遲未能推出相關的投資產品。
「有朋友都問,點解我地咁耐都無(產品),咁就 not knowing 其實我地係有個承諾,始終係想俾返香港。其實我地一路都等緊,希望可以係香港做到啲金融產品,但係等唔到喎,然後一年又一年,到舊年就開始麻煩。」
2021 年內,Nasdaq 和 S&P 分別推出自家加密幣指數,香港本是世界第一,早領先兩年有多,明明贏在起跑線,作為始作俑者,如何不急?
「而家因為國家嘅方向,或者未係好有信心,因為人民幣有外匯管制,而港紙自由流動,佢驚啲錢走咗出去,我明白咁樣係唔得嘅。」
金融外星人的肺腑之言,基於了解這個地星的與別不同。
香港有很多傳統的指數產品,就是沒有加密幣交易產品,因應這「背景」,黃愛玲沒有浪費時間,推出其他合法產品。
例如 ix 錢包 2.0, 十分強調安全性,應用了「量子級數」保安效能到錢包;跟傳統中式普洱茶餅掛勾的茶幣 TeaCoin,亦以 NFT 的方式出現。
「一來因為證監條例唔俾,我地唔想犯法,所以變做 NFT,發行每粒都係獨特、有自己唔同號碼嘅茶幣,可以從茶公司兌換真正的實物茶餅。」
黃愛玲認為,既然靚酒有投資價值,優質茶餅亦具收藏價值,「用嚟招呼客人,亦係一種尊敬嘅待客之道,同時亦宣揚傳統文化,新出嘅(實體茶餅)都要萬幾蚊一餅,而且仲會升值。」
NFT 近期大熱,但很多項目強調「故事」和「社群」,欠缺實質資產支持,她言語間亦有所保留。
「我個人係支持 De-Fi ,因為公正、改唔到,唔可以靜雞雞背後印銀紙;而我有個朋友分享,NFT 真正問題,係未可以透過法律解決,中間出咗紛爭未仲裁得到。」
始終看著其他地區,一步步從後趕上,推出各式各樣指數產品,再也不能乾等下去。
「我地目前研究中,看今年有無機會,到外邊上市,咁有人同我地傾緊,everything is smooth;如果上市,呢間 more 會係海外公司,再唔係一間香港公司,which is 原本唔係咁諗,但係冇辦法。」
具體計劃是,未來半年內或先推一隻加密幣指數期貨,跟海外交易所合作。
「好似馬拉松咁,至少係一齊跑住,我唔需要跑第一,但至少見到對手個背脊,保持返我地有個機會!其實香港公司,向來對外都有競爭力、甚至領先。」
外星人要返外太空,聽落幾合理,有無機會再返嚟地星探險?
「我地想幫香港要維持返競爭力,咪走出去囉,有機會再返,但要等,第時再做第二間公司,再做返間香港公司。」
記得她曾引述一句說話,「金融科技是一場香港不可以輸的仗。」期待她以後會戰勝歸來。
採訪、撰文: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