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區塊鏈科技

VR/AR/MR區塊鏈科技專題特寫資訊保安

Check Point 剖析下半年潛在保安威脅 元宇宙不容忽視

P1040964

過去,Check Point 的威脅情報部門 Check Point Research(CPR)每年均會發佈《網絡攻擊趨勢》報告,不過有見網絡威脅對企業及政府機構運作影響愈來愈大,甚至演變至國家級武器,現已改為每半年整理一份趨勢報告。

據最新發佈的《網絡攻擊趨勢: 2022 年年中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度全球網絡攻擊每星期增加 42%,各個地區均出現顯著升幅。其中,關於網絡攻擊類別的最大變化來自勒索軟件,亞太地區更獨佔鰲頭,12%的機構遭受此威脅(對比去年同期為 4%)。

勒索程式影響最大     教育界攻擊升幅最顯著

Check Point 香港及台灣技術總監侯嘉俊指出,「勒索軟件被判別為頭號威脅並非因為相關保安事故的數量,而是其影響之深遠。目前全球網絡攻擊最猖獗的是 Multi-purpose malware(多目的惡意程式),其次是 Cryptominer(加密貨幣挖礦),但對企業機構的影響遠不及Ransomware(勒索程式)。畢竟Ransomware 會令整個機構運作停頓,甚至近年更針對攻擊醫療設施涉及人命安全,亦有大專院校因此完全停運無法上課。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界乃上半年網絡攻擊升幅最快的領域,平均每週逾2千宗。」

侯嘉俊強調,勒索程式近兩年轉變得相當迅速,已不再單純鎖死系統,而是著眼一切可勒索謀利的方式。而在技巧上,勒索程式近年也愈趨複雜。

就香港而言,雖然網絡威脅不被視作高風險,但網絡犯罪分子從未停歇。報告資料顯示,過去 6 個月香港機構平均每星期遭受 785 次攻擊;香港警方最近也宣佈今年上半年的科技罪案超過 10,000 宗,為歷年來新高,同比增長 46%,佔整體罪案逾三分之一,損失金額共計 15.8 億港元。 

全球網絡攻擊最猖獗的是 Multi-purpose malware(多目的惡意程式),其次是 Cryptominer(加密貨幣挖礦),但對企業機構的影響遠不及第五位的Ransomware(勒索程式)。

報告對下半年的主要預測

  • 勒索軟件的生態系統將變得更加分散 – 勒索軟件集團已經變得愈來愈有組織,像普 通企業一樣營運,主要攻擊既定目標。Check Point 預計未來將有許多中小型犯罪集團冒起,以便更隱蔽地潛伏。 
  • 更多樣化的電郵感染鏈 – 由於 Microsoft 辦公軟件預設阻止互聯網巨集程式執行,更複雜的惡意軟件家族將加速新感染鏈的開發,隨著複雜的社會工程攻擊不斷增加,加密保護的不同檔案類型可預防偵測。 
  • 黑客行為將不斷升級 – 黑客集團將繼續根據其所選國家的現況調整攻擊策略,特別是俄烏戰爭仍持續。 
  • 針對分散式區塊鏈網絡發動持續攻擊,預計元宇宙領域將遭受首次攻擊 – 有鑒於之前發生區塊鏈平台相關的重大事件,如 Rarible 市場上的漏洞或 ApeCoin Airdrop 漏洞, Check Point 預計黑客將繼續大肆破壞並劫持加密資產。

安全漏洞伴隨元宇宙商機而來

Check Point 香港及澳門總經理周秀雲提醒:「針對香港機構在網絡安全方面所面對的挑戰,Check Point 提出四個需要 關注的範疇,包括人才短缺、『Secure by Design』(即從設計原型開始便要考慮安全問題)、物聯網安全以及手機應用程式安全漏洞。企業應多加關注 IoT 和元宇宙,在追趕潮流的同時亦要留心 AR/VR 設備的網絡安全,以免遭受利用智能合約漏洞發起的初次攻擊。」 

侯嘉俊補充指隨著企業放眼元宇宙帶來的商機,預料宇宙領域的網絡安全亦勢將成為焦點,因此建議機構關注用家身份被盜用、裝置安全風險和平台本身的安全性。「用戶在元宇宙傾向建立多個身份,須留意採取相應的身份保護。而隨著內置作業系統的 VR/AR 裝置因元宇宙變得普及,無線連接亦會增加網絡安全漏洞。」

他續稱,考慮到邊緣運算在運算能力、記憶體和儲存能力皆相對有限的情況下,Check Point 的 Nano agent 濃縮至謹 1mb 即可安裝,並且只佔設備1 至 2%的運算量,亦可針對個別需要量身訂製。Check Point 另與各大晶片商如Intel合作,期望於晶片層面加入安全保護。

至於人才短缺問題,周秀雲直言移民致人才流失和行業需求不斷增加,此消彼長下,需要十萬人才去填補這個鴻溝一點也不誇張。她透露 Check Point 會繼續透過與不同機構緊密合作,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和培育人才,例如九月底十月初將與數碼港展開合作框架、早前亦參與浸會大學構建 AI 驅動的零信任數碼校園保安系統,確保所入接入校園的流動裝置的安全。

read more
加密貨幣區塊鏈科技科技專欄

探討開放版權後的 NFT 價值

moonbird02092022
今年最熱門 NFT 項目之一的 Moonbirds 及其延伸項目 Moonbirds Oddities

版權一向都是複雜的爭抝,究竟是你抄襲我,抑或是我抄襲你,被告抑或原告,即使將爭議搬上議事庭,經過三五七年的漫長審訊,基本上都難有定案。版權保護作家、藝術家、設計師的創作,屬於一項自動賦予的權利,不論是藝術、設計、歌曲、文學,以至是 NFT 頭像,在創作完成後,作品理論上即時會擁有版權。

所謂版權,在舊經濟模式的傳統產品上,消費者購買產品並不擁有版權,例如:一隻 CD 的購買人,並不擁有歌曲的版權,更不能作商業播放。不過,在不同 NFT 項目中,創作人可自由選擇或多或少地保留版權或知識產權、部份可讓持有人在有關的知識產權上進行創新,甚至可以完全開放版權。

現時市場上,不少知名的 NFT 都有開放部份版權,讓持有者得以使用,例如 Bored Ape Yacht Club 就讓 NFT 持有人「完全地」擁有所持有的 NFT,其中一位持有人將所持有 Ape 創作成音樂視頻;更有持有人將其持有的 Ape 作為啤酒品牌,不過 Bored Ape 的創作人 Yuga Labs 則不容許持有人使用 Bored Ape 這個名字、標誌以及品牌。換言之,你可似使用你所持有的 Ape,但不可以使用 Bored Ape。

至於完全開放所有版權及知識產權,最近期的例子就是由 NFT 社群 Proof 發行,今年最熱門 NFT 項目之一的 Moonbirds 及其延伸項目 Moonbirds Oddities,在 8 月份宣佈將版權協議改為 Creative Commons Zero(CC0),但即惹來持有者不滿,以及 Moonbirds 地板價格暴跌。

所謂的 CC0 就是開放所有版權,使有關創作成為公共使用領域(Public License)財產,任何人都可以取得作商用或私用,所有人都可以在 CC0 作品上進行二次創作而無須擔心有法律後果,亦可以為其推出周邊產品,甚至作為新公司的標誌。

事實上,NFT 出現只有約 5 年的時間,仍未有完整法例上的保護。不過,未有完整法例的保護,並不代表創作人不能採取法律行動保護權益。NFT 是基於區塊鏈之上而開發,本身已經有能夠證明所有數碼項目的擁有權,令原作者不需要考慮許可問題,而 CC0 則是賦予所有人可暢通無阻地再創作的權利。

但作為創作人,理應最看重版權或知識產權,為甚麼會選擇開放?主要是為了促進原項目的發展,建立一個更有參與感的社群。即使是絕佳的創作,但記憶力卻是有限的,透過開放二次創作權,可以不斷衍生出新型創作及傳播,再將新注意力帶回原作,情況就如 memes 一樣,最早嘗試以 CC0 作知識產權共享項目 Nouns NFT,至今已成功推出紀錄片、與百威合作及推出 Nouns 咖啡等。

換言之,相對於出售版權或知識產權,CC0 的 NFT 項目更傾向於平台的發展,情況與 Linux 及 Android 相若。就如 Nouns 共同創作者 4156 去年於 Decrypt 上所說:「以任何形式採用 Nouns,都會為作品本身賦予能力,令 Nouns 更重要及更有價值。」

其次,在沒有版權限制的 NFT 世界中,從技術上已沒有甚麼可以被盗取,即已免除了處理盗版的繁複法律問題。如 Proof 共同創辦人 Kevin Rose 所說:「Moonbirds 的真實性不需商標及律師證明,而是由鏈上智能合約驗證。」

加密高總經理

高瀚

read more
區塊鏈科技科技專欄

來自舊金山的明信片

signal-2022-09-01-072942

這週大部分時間身處加州海岸的紅樹林,容許我偷懶一下,長信欠奉,附上明信片一張,閒話日常。

本想將明信片的 Writing NFT 直接寄給你,但得先有你的 LikeCoin 錢包地址,麻煩電郵給我,ok?還沒有錢包地址的話,可拿電腦按著這個教學做,只消 5 分鐘。


好久不見,望你一切安好。

 大 灣區一個禮拜了,參加完 400 多人的 DWeb Camp,無需口罩,莫說每日自測,但暫時還沒感染肺炎(touch wood),勿念。

不是開玩笑,我真的邊寫邊觸木——正坐在偌大教堂的長椅,現在是凌晨 5 點多,兩層樓高的圓拱大窗,逐漸透出晨光第一線。這麼神聖,歸依我主了?還不是,只是在這裡睡而已。

這裡前身是教堂,我的「睡房」稱為「Great Room」,目測能容納 500 人(以香港的標準,1000 人不是問題)現在是博物館和數據中心,所以這裡開著很多暖氣,不用擔心我著涼;當中有一組伺服器+展品,存著 1997 年的 *整個* 萬維網,共 2T 數據,跟我的「Mac mimi」的容量相若。至於樓下,則是 Internet Archive 的辦公室。據說,創辦人 Brewster Kahle 因為這裡跟組織的 logo 很像,於是買下來。有錢就是任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Internet Archive 即 Wayback Machine,使命為「Universal access to all knowledge」(真的超任性),26 年來一直在備份互聯網,很多因為各種理由已經(被)消失的網頁,都能透過 WBM 這座巨型圖書館找到。說到這裡,我身處這裡的理由應該足夠充分了吧。

其實是這樣的,WBM 是 DWeb camp 的主辦方,安排來自外地的參加者,有需要的話可在活動前後留宿於這裡。一個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倡議者、黑客,隨意地睡在沙發、長椅、舞台、地板;假如我是航拍,zoom out 一下,在畫面加上街頭到處都是的露宿者,要算是一幅另類的美國縮影。

雖然 WBM 包食包住包 WiFi 十分貼心,但我從離港當晚睡在飛機和轉機大堂(實際上是前後 48 小時偶爾閉目),4 夜睡在營地,前後 3 晚睡在這裡,已經連續 8 個夜晚沒有正經睡覺。明天得去 Airbnb,讓一副老骨頭恢復一下。

關於 WBM 與 DWeb camp,還有很多有趣的點滴,希望在路上找到時間寫信分享。

祝一切安好。開心、健康。

建.三藩市.2022.08.30

 

read more
加密貨幣專題特寫

熊市反打開潘多拉盒子 DeFi 調整輪到 NFT 接棒 以太幣市值長遠超比特幣

rodion-kutsaev-hhycn9oK6q0-unsplash (1)

Luna 事件後的骨牌效應下導致今次加密貨幣熊市,甚至引起市場質疑「x to earn」屬龐氏騙局,未來加密貨幣市場將何去何從?早年已加入加密貨幣市場,經歷過上一個下跌周期的 Newman Capital 創辦人 Adrian Lai 認為,目前是初創企業、Web3 基本因素支持者的真正時機。

「一些概念在牛市時只是有人講,但沒有出現,在熊市就會出現。」他舉例說,例如 Uniswap 這些去中心化金融(Defi),甚至是一些公鏈的 Layer one 均是在上個熊市周期出現,牛市時人人賺錢下,將概念發展成為事實的動力不足,熊市才是對行業有憧憬的人真正大展拳腳的時機。換言之,跌市期間正是 Web3 開發者大展身手的時機,從很多 NFT 項目逆市推出,足以證明熊市反打開了密碼貨幣的潘多接盒子。

下一代「x to earn」或有成功案例

即使是在今次 LUNA 事件後被受質疑的 move to earn、play to earn 等(下統稱 x to earn)工具,例如 STEPN、甚至是 LUNA,在 Adrian 眼裡只是一個早期發展的例子,項目或應用在早期發展出現問題並不足為奇,不排除經過今次熊市,這些「x  to earn」發展至下一代,修補程式漏洞後或者會出現成功例子。

他又認為,過往「x to earn」在重賞之下,曾出現一些過度使用的行為,變相騎刧整個應用模式,但應用發展必經階段,當整個市場具有一定的規模,使用者不再聚焦於賺錢的時候,這些「x to earn」就可以達到他真正的用戶價值。可惜目前尚未出現成功例子,現階段這些模式蓋棺定論為龐氏騙局仍言之尚早。

作為「Move to Earn」代表,STEPN 生態有用戶過度使用的問題,最終也導致監管機構出手干預

加密貨幣不可能走回頭路

今次熊市亦引來了監管者的進場,區塊鏈科研總經理高瀚認為,從最根本上看,早在加密貨幣的盤古初開時候,Bitcoin 的出現,將去中心貨幣由概念帶進現實,以太坊將去中心化資料儲存與傳輸的電腦網絡平台落實,這兩項網絡創舉是 Web3 的根源,發展至今,加密貨幣已經不能走回頭路。

高瀚說:「加密貨幣不是零和遊戲, 與此同時,世界上無一個大國會放棄印銀錢的權力;不過,由國家發行的央行口密貨幣是中心化,而其他加密貨幣則是去中心化及無國界,只要相信的人自然會進場,最後兩者只會共存,國家可以向其他加密貨幣徵稅,但相信不會有不合理的規管。」

Adrian 亦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可以解決不少效率的問題,未來的 Web3 亦是依賴代幣經濟(Token economy),監管是一個趨向良好的發展階段,但監管會令市場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亦促使市場走向遊戲化金融(GameFi)及元宇宙(Metaverse)方向發展。不過,DeFi 在下一個發展周期仍然會存在及具有一定規模,只是不再會是被吹棒成高增長的板塊。

Newman Capital 創辦人 Adrian Lai 認為 ETH 長遠市值不可能低於 BTC,但風險在於 其去中心化管理,會否令發展不斷延遲

創新玩法是成功 NFT 必要原素

即使加密市場走進熊市,拖累 NFT 熱潮略為減退,但在香港仍有不少娛樂公司對推出 NFT 樂此不疲,高瀚指出,從本質上 NFT 並非代幣,是一張證書,而這張證書可以證明任何事或物,因此,高瀚認為,NFT 的用途遠超於頭像,例如證明任何事物的真偽性,未來 NFT 的玩法將會是層出不窮,同時亦有別於加密貨幣對去中心化的強大訴求,NFT 相對貼地,入場門檻低,同時亦可以賦予不同用途。

雖然低門檻或促使項目在集資後失敗收場,不過,市場對 NFT 沒有去中心化的訴求,高瀚指出,NFT 講求玩法創新,只要玩法為大眾所接納,就可以稱之為成功的項目,換言之,NFT 最大的資產就是擁護該 NFT 的社群。

即使被監管機構「相中」的 DeFi 亦可以向 NFT 發展,Adrian 舉例說,例如用 NFT 作抵押借貸,為 NFT 進行估值之類亦可以是金融的一個部份,甚至可將金融的概念融入遊戲,從而發展出一個新路向,讓年輕人去賺錢,真正做到一個 x to earn,即所謂不論是做甚麼亦可以賺錢,這將會對傳統金融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區塊鏈科研總經理高瀚認為,NFT 玩法務求創新,將更容易為大眾接納和取得成功

大眾化加密錢包或成主流

要將加密貨幣推向大眾化,就先要解決目前對用戶並不友善的 UI/UX,Adrian 認為,當行業發展到開始可以引入從事傳統 UI/UX 的人場加入加密貨幣行業就可以解決,從本質上,持有電子錢包,就像持有 FB 或 Twitter 賬戶,用戶理應可以選擇甚麼資料可以公開。因此,未來電子錢包發展不應再聚焦於技術,而是應該集中走向大眾化,所以社交媒體化的電子錢包會是下一個發展主流。

然而,大眾化的 UI/UX 很可能會是一個中心化工具?Adrian 則持開放態度,他指出,由他營運創投基金,在選擇投資項目時,亦會對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項目存有戒心,因為會覺得「不知道你們想做些甚麼」,事實上目前較多人使用的平台,亦都是中心化的項目,例如 OpenSea。相信行業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才會有一整個世代想發展出一套完全去中心化的工具。在目前的發展走向,相信兩邊都會有贏家,在底層科技上一定要去中心化,而底層科技上的 UI/UX 則可能是中心化。

Adrian 認為未來加密錢包勢將走向大眾化,而大眾化工具又難免中心化設計,例如 OpenSea 就是一個例子。

以太幣市值勢將高於比特幣

加密貨幣熊市之下,Bitcoin 及 Ethereum 在價格上最終那一個會成為贏家再焦點成議題,Adrian 指出,從本質上,Bitcoin 屬於遺留資產(Legacy asset ),只可以成為一個炒賣工具,基本上「死咗都無所謂」,但 Ethereum 則主宰 DeFi 未來發展,所以他認為在擴容後的 Ethereum 價值一定會較 Bitcoin 大,長遠而言,在市值上更不可能低於 Bitcoin,但風險在於 Ethereum 的去中心化管理,令他們的發展不斷延遲。

高瀚則認為,Ethereum 的擴容是必要,它的成功令其 gas fees 已經與一般小額交易不成比例,降低 gas fees 才可以吸引更多人使用,不過令本金小的人離場或轉場。

整體而言,在區塊鏈、加密貨幣以至元宇宙的價值仍然在於去中心化,Adrian 認為,行業再經過多幾年的發展,行業分支對去中心化科技的發展應用然後再重叠,未來不排除會出現一個如目前阿里巴巴或者 Google 般的行業巨頭,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

訪問內容

 

撰文:KLOE

編輯:尹思哲

read more
區塊鏈科技

The Sandbox 於 K11 MUSEA 開設首間期間限定店迎 Alpha 第三季

The Sandbox

(左起)The Sandbox 香港業務增長主管黃宏誠、Index Game 聯合創辦人及營運總監王碧琪,及 Pangu by Kenal 創辦人吳耿明攜手主持 The Sandbox Alpha 3 Atelier 的啟動儀式。

The Sandbox 在元宇宙賣地賣到街知巷聞,連匯豐銀行也要購入虛擬土地開拓新機遇。據知 Alpha 第三季將比以往規模更龐大,匯聚超過 300 個已加盟為合作夥伴的品牌和知識產權,包括:華納音樂集團、Ubisoft、Gucci Vault、The Walking Dead、Snoop Dogg、Adidas、Deadmau5、Steve Aoki、藍精靈、Bored Ape Yacht Club 和 World of Women 等。

為了隆重其事, The Sandbox 更於香港開設首間期間限定店 The Sandbox Alpha 3 Atelier。The Sandbox 香港業務增長主管黃宏誠表示,位於尖沙咀 K11 MUSEA 五樓的 The Sandbox Alpha 3 Atelier,將會為啟動在即的 Alpha 第三季預熱。活動期間,除設有深入探討元宇宙的分享會,限定店亦已安排連串節目,包括由Index GamePangu by KenalMetalympicsUFO School等本地工作室主持的工作坊,專為學童、大學生、成年人以至各大企業員工而設。

而於活動期間,只要到訪 The Sandbox Alpha 3 Atelier 及登記帳戶,即有機會獲得獎賞。The Sandbox 將每天送出 1,000 SAND 幣,場內將大派 Alpha Pass。參加者更有機會獲得 1×1 LAND,以及由工作室精心製作的 NFT 大宅,在元宇宙中擁有未來的家。

read more
區塊鏈科技科技專欄

NFT 只是「CAP 水」工具?

Hin&NTR-NFT_1

上周由英皇夥拍 Meta Times 共同開發的 NFT Hertz 開賣,理應引起搶購潮的 NFT,結果卻引起一場混亂根據 Meta Times 的公告,是因錯誤計算了 Hertz NFT 發行量,結果在公開鑄造後約一天半後(26 日下午 3 時)宣佈終止鑄造。不過這未能平息網民怒火之餘,並在翻查交易後,直指其去中心化平台中心化,甚至有「圍飛」之嫌。

事實上,NFT 開售後「圍飛」並非新事物,亦無明文規定不能「圍飛」,市場交易出現市場操作亦無可口非。不過本港多個團體發行 NFT 後,均引起「圍飛」、「CAP 水」之類的爭議,原因值得深究。

NFT 主要應用在藝術、游戲、娛樂以及資料管理等,若 NFT 是針對已存在的物品而發行,如 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 發出的第一條 Tweet(最終拍賣價格為 290 萬美元),當然比較容易去討論價值,但公司發行新 NFT 又如何去定價?

從本質上看, NFT 是虛擬物品,與雜貨舖的糖果最大分別是,消費者買糖後,有一粒實實在在的糖果在手,而 NFT 基本上零成本,屬非實體的新產品,所以難以用傳統思維衡量價值。當銷售對象是傳統消費者,為配合傳統思維,便要賦予 NFT 持有人一些權利,未必要有實質物品讓消費者持有,但最少要讓消費者感覺良好。

如何讓消費者感覺良好這一點,相信即使是消費專家都難有確實答案,不過以 4 月份試當真 NFT 開賣(資產主要是舊有影片的 Cap 圖),到上周 Hertz NFT(資產持有人福利)都有人質疑是「Cap 水」,證明市場對消費者感覺仍未能準確拿捏。

但在設計這些「權利」時,又不能給予消費者過份的預期,因為隨時有可能被證監會懷疑是集體投資計劃而找上門,所以即使有鴻圖大志,滿腹必勝大計亦都不能與 NFT 持有人分享,避免有「投資計劃」嫌疑。

不過, NFT 玩法並不一定只用於收藏 Cap 圖,而持有人專享的福利亦不一定是優先購買演唱會門票,花點心思,不難做出一些「福利」,令到全新發行的 NFT 變得具有吸引力,例如 NFT 可以是電影的第二個結局,隱藏彩蛋之類,甚至配合 Web3.0 思維,讓 NFT 持有人決定電影或歌曲創作路向等。既然是創科產業,有了科技,價值自然藏於創新中。只要能令到影迷、歌迷認為值得,就是值得。

高瀚

加密高總經理

read more
低碳綠色區塊鏈科技業界消息雲端服務

Microsoft 香港淺談企業領袖推動數碼化首要任務

E62_5844-scaled

Microsoft 香港踏入30週年,展望將來 Microsoft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陳珊珊認為,企業行政總裁應著眼混合辦公模式可持續發展,以及雲端驅動的元宇宙這三個推動香港持續發展成為科技樞紐的重要條件。

混合辦公模式

疫情使遙距辦公成爲主流,員工亦逐漸傾向靈活辦公,而混合辦公模式已成爲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爲爭取最好的人才,僱主必須著力為員工提供靈活性,而懂得運用科技的企業已經讓員工實現遙距協作。例如,會計部員工現可在辦公室外管理發票引入新的内部溝通方式來吸引員工等企業需要接受混合辦公模式將繼續存在,而企業領袖需要引入能快速配置、易於使用和有效的科技,協助企業實現無縫和安全協作 

可持續發展

消費者日趨注意可持續營運的重要性,並尋求符合他們理念的產品和服務。監管機構也致力完善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監管在香港的數碼化進程中,穩健的 ESG 策略尤為重要,企業亦需要認真對待 ESG 數據。

有鑑於難以量化可持續發展的進度而僅有的ESG數據分散於不同的企業部門為企業在編製ESG 報告帶來巨大挑戰。然而,科技可以將獨立的數據整合到一個平台中,為 ESG 相關的決策提供依據。Microsoft致力與客戶和合作夥伴緊密合作,通過科技驅動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減少碳足跡。其中,可持續雲(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為企業提供一套全面、完整和自動化的見解,讓企業量度(Record)、報告他們的碳排放(Report)、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採取可量度的減排行動(Reduce),同時根據數據和人工智能提出建議,協助減少排放和合規差距。

元宇宙

Microsoft 行政總裁 Satya Nadella 指出元宇宙代表著互聯網的下一波浪潮。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鼓勵員工、優化營運、改善產品和更好地吸引客戶。從社會角度來看,發展更沉浸式虛擬體驗將讓人們建立具備共同價值觀的社區更真實地表達自己。

元宇宙將讓人們能夠體驗 3D 數碼内容,邁向 Web 3.0。因此陳珊珊預計這將為新的媒體和應用程式創造機會。不過在開發元宇宙驅動的未來時,不要忘記構建一個以身份、個人私隱和信任為核心的開放平台的重要性。

雲端能力引領發展

展望數碼時代,陳珊珊認爲雲端技術的變革力量是香港作爲科技樞紐的成功關鍵。雲端在促進企業轉型和初創企業成長方面,發揮著明確和持久的作用。Microsoft 將繼續運用科技推動香港發展,長遠支援公私營部門的創新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