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最近對於加密貨幣可說是相當感興趣,就連大型科技企業亦難逃這個趨勢。最近 Twitter 就成立內部團隊,專門研究相關的功能。
電影《挑戰者 1 號》的世界可能近在眼前。將遊戲與加密貨幣及非同質化代幣結合的 GameFi 和 Play-to-Earn(P2E)尚未成熟,元宇宙(Metaverse)卻藉由 Facebook 改名為 Meta 而進入大眾的視線。消息一出,Decentraland(MANA)及 The Sandbox(SAND)等以元宇宙為賣點的代幣相繼暴漲。這篇文章將會帶大家談談有關元宇宙的種種。
元宇宙(Metaverse)乍聽起來很複雜,但簡單而言就是虛擬和現實世界融合的空間。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路》及《挑戰者 1 號》就為大家展示了兩個世界錯綜交錯的狀態。Mark Zuckerberg 指元宇宙是網路的下一個形態,往後用家將在兩個世界之間自由穿梭,在虛擬世界化身不同的角色/形象來工作、玩樂、放鬆心神,壓縮地域及時間的限制,與世界各地的親友和事物互動。
但究竟元宇宙與區塊鏈,甚至加密貨幣有何關係呢?讀者可能因為 Facebook 的新聞第一次聽到元宇宙,但元宇宙這個概念曾在幣圈中掀起過一股熱潮,上面提到的 Decentraland 和 The Sandbox 分別在 2015 和 2012 年推出,遠比 Facebook 要早接觸元宇宙。
事實上幣圈中人對於 Facebook 中心化的 Meta 想像頗有保留,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去中心化是網路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加密貨幣備受追棒的根因),假若我們要建立一個與現實生活環環相扣的虛擬生活,去中心化與數據擁有權將更加重要。
「擁有權」這個概念是社會運作的基礎,像是你身上穿的衣服、居住的地方等。可是,現時大家並不重視虛擬世界中的擁有權。這也是大家常常會問為何要把數據放上區塊鏈/NFT 的原因。現時人類生活在充斥著大數據的時代,大眾卻樂意把數據擁有權交予社交媒體、各大網站手上,例如 Facebook,Google 及 Apple 等。既因為市民缺乏資訊安全的意識,也因為大眾都難以計算無形數據的價值。
然而,假若未來現實世界將會與虛擬生活交疊並行,你又願意把數據的擁有權上繳中心化的平台嗎?你會接受因為「違反了平台的條款」而被平台刪去你在虛擬世界生活的痕跡嗎?中心化平台對平台內的數據有著絕對的主宰權。
換而言之,像是社交媒體上多年來建立的社交網路、人際關係、相片及對話等,全都可以隨時被中心化平台刪除得一乾二淨。因此,早在幾年前幣圈著力鑽研去中心化元宇宙,再加上 NFT 能證明你在虛擬世界的物品擁有權,保證數據是獨屬於你且不能被平台隨意刪改。有些平台甚至以 DAO 形式運行 —— 用戶能夠透過持有該平台的代幣以投票改變平台的發展方向,使平台的掌控權落入使用者手上。
除了生活在元宇宙之中,你也可以在平台上面創建自己的應用程式、遊戲,又或者是設計,再販賣這些東西以獲取報酬,平台亦因為有活躍使用者而得以持續發展,實現比現有模式更完善且去中心化的「創造者經濟(Creator Economy)」。
總括而言,去中心化的重要性使元宇宙與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加密貨幣及 NFT,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使用者能更了解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的知識,筆者相信去中心化的元宇宙會比中心化企業所管理的元宇宙更為吸引。
蔡樂東
加密高市場部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做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原文標題《踏入去中心化的元宇宙》,本文標題為編輯所擬)
嚟到英國地大物博,好在仲有朋友,有事可揾人傾,其中唔少係創辦人同公司老闆。
近幾個月,俾傳統英資銀行大整蠱,每次匯款到加密幣交易所,戶口都要被凍結,想解鎖就得打上 CS,重覆又重覆聽對方一大輪「訓話」,每次歷時 20 至 30 分鐘。
然後又輪到「政府認可」嘅加密幣交易所,冇預兆地凍結了戶口,前後 3 個月咁耐,平白錯過唔少投資或出貨機會。好在朋友出謀劃策,有關問題早已解決。
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抑或親政府交易所,左一句「為你好」,右一句「保障你」,都有機會恣意踐踏和侵犯私有財產。歸根究底,會否只係「權」和「錢」從中作祟,原來是為了維護控制或稅收?我又覺因人而異,不應該妄下定論。
但可以大膽講句,世上但凡打著「安全啲、保障啲、安心啲、健康啲」口號的規管和限制,各式其式,多數絕非好東西,而且遠不止於金融領域。舉例禁售電子煙加熱煙的國家,美其名保障健康,實則是剝奪煙民選擇更低風險產品的自由。
我無意妖魔化所有規管機構,但即使架上「善良的眼鏡」,看出規管措施的原意,真心出於善意都好。但只要這些規管,無法帶出想要的效果,並構成無數人的不便甚至痛苦,它們就非但沒有「得分」,甚至可能是「負分」的。
打個比喻,就像一個精明能幹的女人,不斷拼命付出,自詡是個最模範的母親和妻子。但這種拼命的「付出」,往往很易變成「控制」、成為家人壓力的最大來源。傳統銀行和監管機構也是相同原理,既然我「都只係為咗你著想」,你何解還要走資到加密貨幣市場?行蹤又為什麼不能時刻向我匯報呢?
尹思哲
近期 NFT 熱遍全球,炒家爭相追捧、品牌前仆後繼地推出 NFT,就連本週舉辦的香港⾦融科技週亦有不少加密貨幣和 NFT 相關的議題。而加密貨幣交易所 AAX 亦乘勢於會上展出 5 件 NFT 藝術品,主題為「加密之神」。
是次展出的 NFT 系列與名為 FrankNitty3000 的視覺動態藝術家合作,於 Solana ⽣態平台鑄造,並將於香港⾦融科技周 Bitcoin & Beyond 網上峰會後進⾏拍賣。「加密之神」NFT 系列共由 5 件作品組成,分別名為:「偉⼤的平衡者」、「財⼒之神」、「推特聖殿騎⼠」、 「區塊鏈教⽗」及「不受⽀配的宇宙⼒量」。據悉,其創作理念基於「⼈類社會還處於數碼化進程⽯器時代」的看法,旨在討論及沉思區塊鏈世界的未來,包括加密貨幣、NFT 及更廣泛的領域。
AAX 研究及策略主管 Ben Caselin 強調:「決定於此刻踏⾜ NFT 市場,並非因為業內近期的熱潮,⽽是我們⾒到 NFT 在推動加密貨幣發展進程中蘊藏的巨⼤潛⼒,以及 NFT 在宏觀語境中的重要意義。」
AAX 平台在透露相關 NFT 市場發展計畫細節之前,希望透過與藝術家的合作及對話開啟更深層次的討論, 思考並反思加密貨幣⾏業的整體走勢。同時有⾒近期具有極⼤影響⼒的⼈物對市場造成的影響,剖析隱藏在加密貨幣背後的⽂化和原則之間的互動及關聯。
同兄弟開 live 吹水,講元宇宙 Metaverse,飲大兩杯,想返當年,唔少社交遊戲初創(例如本地老牌公司 6waves),都曾靠 Fb 平台上位:咩嘢「古惑仔 online」、「開心農場」,叫做那些年網絡文化嘅集體回憶。
恐怖嘅係,Fb 後來感到「有威脅」,大幅削減社交遊戲觸及率,直接隊瓜社交遊戲嘅生財之道,作為玩家唔易察覺,但對於淪為「低端內容」嘅社交遊戲公司,忽然由天堂跌落地獄,遭遇可謂悽慘之極。
哈!但世事之過癮,莫過於「風水輪流轉」:結合咗社交遊戲同加密貨幣嘅元宇宙(Metaverse),隨住幣圈壯大堀起,結果不可一世嘅 Fb,反過嚟需要「改名」,仿效返社交遊戲轉頭,長遠轉型元宇宙揾食,不可謂不諷刺之極!
Fb 想點,假如有睇晒 Mark Zuckerberg 嘅講話,照計應該會知道,但最搞鬼在於,堂堂 Fb 創辦人、全球最具影響力嘅企業家,佢嘅直播觀眾人數得個幾萬人,隨時少過之前鍾培生同林作場拳賽,都咪話唔悲哀。
好喇,若問 Fb 嘅元宇宙大計,究竟係咩葫蘆賣咩藥?其實,亦唔係咩新鮮概念,包括 Zuckerberg 吹奏多年,但一直未有實質嘢嘅 VR 在家工作、VR 遙距運動再加上 VR 元宇宙遊戲之類。Fb 改名除咗顯示嗰老細嘅決心,嚟緊幾年,未必會起到咩實質作用。好有可能,隨時唔夠花幾百億美金收購啲初創,例如當年買 Whatsapp 同 Instagram 嚟得實在。
老老實實,Fb 改名,極其量係反映 Zuckerberg 嘅離地同無橋,對於普羅用家嚟講,意義唔係咁大。但老友利世民話,其實每逢 Fb、YT 呢啲大台,要搞新嘢嘅時候,作為用家唔理 3721,一於死跟開咗帳戶插旗,做最早嗰批開 Fb page、同 YT Channel 嘅人,並持續經營落去,過得幾年睇返,通常都係有你著數嘅。
計我話,Fb 出咩新嘢試下無妨,但與此同時,亦不妨留意真正嘅元宇宙走勢,例如土炮 Animoca Brands 嘅遊戲 The Sandbox,專屬嘅加密幣SAND,對上一個月(寫稿呢刻)升咗83%,若同一年前比較,就更加升咗2800%。即係話,若你一年前開始玩game,你嘅資產今天已升值28倍。我諗,呢個至係 Fb 改名最貼地最真實嘅啟示囉。
尹思哲
上篇文章分享了遠程攻擊(Long Range Attack),並藉此帶出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作為共識機制的局限。今次就和各位談談除了以太坊 2.0 以外,其他區塊鏈的動向。
對於未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太坊的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就提出過「安全性—擴展性—去中心化」的三難困境——擴展區塊鏈往往要在當中三項犧牲其中之一。至此,三難困境便成為後起之秀急不及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為大家介紹的 Solana(SOL)便是其中之一。
Solana 的創辦人 Anatoly Yakovenko 本來是美國晶片製造企業高通(Qualcomm)的工程師,後來與另外兩人共同改良現有的區塊鏈運作機制,並創立了 Solana。
因此,技術基礎方面,Solana 比其他新興的公鏈更有底蘊。Solana 的革新技術亦引來著名投資者站台,例如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FTX 的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在強大光環加持之下,Solana 現時已擁有超過 400 個項目在其生態圈內運行,對只創立了一年多的區塊鏈而言十分驚人。為何 Solana 能如此迅速吸引開發者的注意力?原因在於 Solana 使用了創新的運作方式營運,解決了傳統區塊鏈速度慢、交易手續費高昂的問題。
相對以太坊每秒僅能處理 15 筆交易的處理量(Transaction per second, TPS),Solana 的 TPS 可達 55000 筆!同樣是一階(Layer 1)的公鏈,為何以太坊會和 Solana 相差這麼遠呢?因為 Solana 在權益證明的基礎上加入歷史證明(Proof of History, PoH),令它處理交易的速度能夠大大提升。
其他公鏈 TPS 之所以這樣慢,源自節點之間除了核對新區塊的內容之外,要花大量時間核對區塊生成的時間。不同節點的運算性能、網絡質素不一甚至時差的問題,令這種「對錶」的行為浪費大量時間,令網絡的吞吐量大大降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olana 以 SHA256 的加密算法紀錄節點的本地時間,確保交易在特定的時間發生,免去了節點之間廣播及核對所需的時間。透過這種方式,Solana 能在保障安全及去中心化的前提下為 Solana 剔除緩慢交易速度等嚴重限制區塊鏈發展的問題,令 Solana 的開發者及使用者不會因為交易速度而束手綁腳。
以上原因亦令 Solana 的代幣 —— SOL 成為近期炙手可熱的幣圈新貴,截稿前 SOL 的幣價已在短短一年間升至 151 美元,有人甚至指 Solana 將會成為新一代的「以太坊殺手」。當然,這個名號過往亦曾冠在其他區塊鏈之上,而以太坊至今依舊是「他幣」的代名詞。
Solana 是否可以取代以太坊仍然難以說準:不論是以太坊 2.0 的進度、Solana 的發展速度、以太坊的網路效應,以及其他的「以太坊殺手」如 Algorand(ALGO)、Avalanche(AVAX)、Cardano(ADA)等的發展,都會影響未來 Solana 的市場佔有率。
雖然 Solana 發展迅速,但它理論上仍然處於測試階段,再加上 Solana 在技術層面上仍未成熟,九月初 Solana 網絡更經歷了長達 17 小時的斷線,令號稱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惹人非議。
根據 Coinmarketcap,Solana 現時市值 400 億,位列第七大加密貨幣。雖然它已經超越了昔日的「以太坊殺手」,如 EOS(EOS)、Stellar(XLM),甚至 Polkadot(DOT),但技術不穩定加上年紀尚輕的 Solana 距離成長至比特幣或以太坊這樣的巨無霸仍然有一段漫長的路。
高瀚
加密高 總經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做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