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專題特寫

洗手間都要人工智能? 靠科技自動做好防跌及清潔

去年 7 月,一名 66 歲男子在港鐵紅磡站洗手間失救身亡;上月再有一名 58 歲女病人在東區醫院急症室求診期間,倒臥無障礙廁所死亡。面對接二連三的意外,大家心裡都會有個疑問,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悲劇發生。有本地初創疫情期間想到用科技幫手,成功開發一套方案,不過將方案落地先發覺,即使同樣都是洗手間,原來身處不同場景各有特別需求,看似容易的洗手間防跌,實行起來卻並不簡單。

由智能防跌柺杖開始

BNET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渭聲認為智能柺杖及洗手間防跌系統均沒有地域限制,做好香港市場後,希望可以複製到其他市場。

2016 年成立的必靈科技(BNET),成立至今廣受傳媒報導,因為他們推出的智能柺杖「優杖」(STICKu)既創新又實用。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渭聲(Richard)指出,當初有此想法是因為家中有人跌倒出事,「想找合適柺杖給他使用,卻發現市面上選擇不多,於是決定自行設計一枝,卻發現要說服他使用並不容易,正因為有真實用家不停提點,令到我與團隊明白到,設計時要用同理心解決問題,每個細節也要留神。」經過不停改良,現時「優杖」設計幾乎沒有按鈕,拿起手柄後即會自動啟用,偵測到用家有跌倒風險,會盡快通知預設的聯絡人及顯示用家位置,柺杖還內置智能照明及智能暖手功能,自動感應環境太暗時會著燈,低過 15 度時會將手柄加熱,貼心照顧長者所有需要

預設時間內,如果「優杖」跌在地下沒人拾起,就會通報家人。

正因功能繁多,Richard 說產品難以放在一般零售點銷售,「放在貨架上根本沒有意思,沒人會看兩眼就決定購買的,一定要親身試用過才知道是否合用,所以我們選擇與院舍合作,由他們來介紹給長者。我們也與嶺南大學合作,邀請長者來測試,希望能收集他們的意見,進一步改良產品。」反應本來一直很理想,「優杖」於市場上售逾千枝,可惜卻因疫情打亂算盤,「疫情期間院舍不對外開放,產品銷情一下子停滯不前,幸好當時認識了教育界的朋友,邀請我們到中學分享創業經驗,於是趁機將智能柺杖的設計,轉換成 STEM 課程,算是為公司找到一條出路。」

直至見到去年港鐵洗手間出事的新聞,Richard 才意識到「優杖」的研發原來能幫社會解決問題,「當時心想我們的智能柺杖主攻防跌,要偵測洗手間是否有人跌倒失救,會否也是同一原理,能夠應用到我們的科技呢?於是公司團隊開始鑽研,但中間要解決不少難題:首先洗手間因私隱問題,不能安裝鏡頭,單靠感應器能否偵測有人跌倒;另外,洗手間光線及顏色不一,感應器又是否可以確保不受影響,維持到準繩度,也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地方。」

結果經過反覆測試,發現使用光學雷達(LiDAR)最合適。它跟警方用來偵測超速的雷射槍原理一樣,採用特定光譜的立體激光來進行檢測,既不受環境燈光及顏色所影響,也比市面上其他動作感應器(motion sensor)的成本為低。當然單靠光學雷達並不能準確偵測跌倒,Richard 與團隊更加入人工智能,「讓 AI 學習用家在洗手間中的不同形態,從而辨別出哪個形態疑似跌倒,維持超過 15 秒就發出警報。」

場景不同需求也有分別

經過反覆測試,Richard 最終決定用 LiDAR 偵測跌倒。

成功研發後,Richard 即時聯絡平日合作的院舍,結果有八間日間安老中心採用,今年年初 BNET 更參加華懋與科學園合辦的加速器,嘗試將方案引入如心商場作測試,加上最近東區醫院事故,有兩間醫院即時聯絡 BNET 提供方案。不過 Richard 指出應用在三個場景,基本偵測防跌需求大同小異,但卻各自需要作出微調,「日間安老中心最簡單,因為他們人手充足,本身有長者使用洗手間時,他們也習慣加倍警惕,故此對系統的要求最低。商場卻非這樣,他們的物管人員 7×24 工作,要兼顧的事情很多,而且不停換更,如果警報以手機短訊發出,未必能即時傳給當更同事,所以要求我們以電郵送出以方便跟進。」

至於醫院,則有機會遇到心臟病患者坐在廁所時病發,變相在偵測跌倒外,要教曉 AI 認出其他狀況。Richard 表示,雖然於每個場景安裝及設定時,均要花費不少功夫,但卻很值得,「錢對於初創固然重要,但在做生意時能同時解決社會上的問題,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過程中獲得用家的認同,是金錢也換不來的,這也推動我持續去做,希望能解決更多問題。」

「派人長期駐廁其實是人手錯配」

感應器只有 5.5 x 5.5 cm 的大小,卻能一次過收集十多種環境數據。

除了防跌問題,洗手間的清潔及衞生問題也是市民關注的地方。在國內協助機場、油田及商廈等基建管理風火水電不同機組的本地初創能效通智慧科技(NXT),最近也回歸香港市場,以他們的技術打造 AI 洗手間方案。財務總監吳迪駿(Dickson)表示,背後靠的是自家研發的感應器,「傳統感應器偏向事故主導(event-based),有事發生才啟動相應程序。我們的感應器收集大量數據,而且每十秒就放上雲端,即時用人工智能來分析數據有否出現問題,從而找到問題所在。」

所有感應器安裝在天花板,顧客根本不會察覺。

他的方案是針對人流較多的商場,靠感應器感應洗手間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燈光、音效,甚至檢查紙巾、梘液等是否需要補充。「以往這些情況需要聘請人手駐廁,但香港人力成本貴,而且大部分時間洗手間均毋須清理,派人長期駐廁其實是人手錯配。現時用感應器監察,清潔員工就像 Uber 般按需要隨傳隨到,減省不少人手。」Dickson 舉例說一間二百呎的洗手間,每個廁格安裝一個感應器,再在洗手盤及門口各安裝一個,加起來約 5 至 10 個感應器已可覆蓋所有功能。

當然洗手間只是第一步,Dickson 表示感應器能應用的範圍其實很廣,「例如可以在商場公眾地方監測人流,我們在國內也有為酒店設計綠色房間,收集房間噪音、燈光及冷氣等數據,再計算出最舒服客人的環境,希望香港的酒店也能採用。」不過本地初創渴望去進內地發展的為數甚多,但在國內已成功的 NXT,卻為什麼要回到香港這個小市場?Dickson 解釋是想進軍東南亞市場,「始終香港在亞洲區內仍視為一個標準,如果我們的方案能應用在香港市場,打入東南亞市場時會更有說服力。」

撰文:張靜康

編輯:尹思哲

Tags : 流動置頂置頂
尹思哲

The author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