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趨勢初創企業 投資新選擇? Ketch’Up Bike 車主可出租共享單車換取收入 by Catabell Lee on 26 六月, 2017 企業趨勢初創企業 crowdfunding kickstarter Sharing economy share 香港年輕人抱怨「上車難」,但這款共享單車要「上車」並不難。近年共享單車在全球興起,但很多只是用手機程式出租單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而這款由香港初創公司設計的 Ketch’Up Bike 就標榜「真正共享單車」,車主能把單車在閒置時出租換取收入。 read more
企業趨勢 微軟加入 Cloud Foundry 基金會 更加擁抱開放原始碼 by Technews on 21 六月, 2017 企業趨勢 Microsoft open source share 在加州聖克拉拉市舉行的 Cloud Foundry 高峰會 於美國時間 6 月 15 日順利落幕,活動中 Cloud Foundry 基金會宣布 Microsoft 公司成為該組織最新的會員。 read more
企業趨勢 解決交通堵塞問題,東南亞叫車平台 Grab 計劃推出直升機服務 by Technews on 15 六月, 2017 企業趨勢 Grab share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各種創新的商業模式接連在世界各地萌芽,除了一般人熟悉的 Uber 和 Airbnb,現在還出現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器等新奇的服務,彷彿任何東西都能夠被拿來共享。而東南亞叫車平台 Grab 日前已在印尼雅加達完成數趟成功的直升機服務測試,未來有望達成直升機服務的商業化。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楊局長,如果你的角色只是重覆執法部門發言,創科局開來是幹什麼的? by Catabell Lee on 7 六月, 2017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Airbnb ITB Sharing economy Uber share 警方早前再次高調拘捕 Uber 司機,創科局楊偉雄局長今日(7/6)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就一味重覆執法單位立場,強調創科產業也必須以合法方式經營。好多人期望創科局可以推動香港的創新,但到頭來如果不是推動把傳統法規改良以鼓勵創新,那開設創科局的意義在哪?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監管金融機構嚴謹、監管政府寬鬆? 機密資料無保障豈能不問責 by Catabell Lee on 26 四月, 2017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share 希拉里和特朗普就連用什麼帳戶發郵件、用什麼手機也要受到監管,更何況處理國家的機密資料?香港政府不僅在回應科技創新時僵化落後,部門本身也沒有追上創新的文化。當稍有一點規模的公司也會有 BYOD 政策和防範企業文件外洩,政府居然可以讓官員帶著機密文件的裝置放在汽車裡沒人看管?如果有銀行職員敢這樣做,豈會沒人被問責。 read more
企業趨勢 滴滴出行正考慮軟銀 60 億美元投資,用以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發展 by Technews on 29 三月, 2017 企業趨勢 Didi Uber share 根據 《彭博社》 的報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線上轎車應用廠商滴滴出行,目前正在考慮是否接受日本軟銀集團 (SoftBank) 提供的 60 億美元的投資。如果雙方達成協議,則可能將稀釋蘋果等現有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比例。 read more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資訊保安 突破數據壁壘實現創新意念 中信國際電訊 CPC 剖析數碼轉型挑戰 by Ken Li on 22 三月, 2017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資訊保安 Citic CPC Data Barrier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lide share 中信國際電訊 CPC 日前就於該公司舉辦的解決方案日前夕,舉行專家座談研討會,與一眾本地企業管理人員分享及探討企業在邁向數碼轉型旅途上,所面臨的風險、挑戰與商機。 read more
企業趨勢 Airbnb 獲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中國市場之路將是一片坦途 by Technews on 14 三月, 2017 企業趨勢 Airbnb share 據線上租房服務 Airbnb 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已經完成最新一輪 13.3 億美元募資,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參與 read more
企業趨勢 Intel 也進軍自動車市場 斥 153 億美元收購以色列 Mobileye by Dennis Ma on 14 三月, 2017 企業趨勢 intel share 不少科技公司如 Alphabet、Uber 和蘋果已積極研發自動車技術,現在 Intel 亦加入戰團,宣布斥資 153 read more
企業趨勢 經營個人品牌對求職者無益 專家指只會便宜雇主 by Technews on 8 三月, 2017 企業趨勢 share 網路時代讓每一個人都有成名的機會,把自己當成個人品牌來經營被當今求職者奉為圭臬,但是太過重視形象導致個人光環重要性掩蓋了許多職場上需要解決的優先事項,不但會讓傳統的勞雇關係發生變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沒有任何幫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