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手機和電腦系統都有一定的保安防護能力,需要有可信任的憑證簽署才可以安裝軟件。不過惡意軟件有時會透過盜用其他正規軟件的憑證進行偽裝。最近有研究在發現,有勒索軟件集團使用了經 Microsoft 認可的憑證進行入侵。
(繼續閱讀…)
作者:Emil Chan 陳家豪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一直致力於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然而,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公開數據的立法卻成為一個顯著的瓶頸。與紐約、倫敦、台北乃至中國內地的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相比,香港在公開數據立法方面明顯滯後,這不僅導致政府部門在數據公開上缺乏動力,更阻礙了數據在智慧城市應用中的潛力。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在公開數據立法方面的種種問題,並以蓮塘口岸的案例為引,借鑒國際與內地經驗,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香港政府雖然設有「DATA.GOV.HK」開放數據平台,提供各類數據集供公眾使用,並每年發布年度整合開放數據計劃。然而,這些舉措多為行政層面的推動,缺乏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現行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PDPO)雖然是亞洲地區較早的數據保護法規,但自 1995 年立法以來,僅在2021年進行過一次修訂,已顯得滯後,未能完全適應數字時代數據應用的新需求。相較於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中國內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PIPL),香港在數據保護和數據利用的法律框架上存在明顯差距,尤其缺乏對數據濫用具有阻嚇性的懲罰措施。這種立法上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政府各部門在數據公開方面的積極性不足。由於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和責任追究機制,各部門在數據共享和開放上往往持保守態度,數據壁壘難以打破。這使得許多有價值的數據無法有效整合和利用,極大地限制了智慧城市應用的發展空間。
蓮塘口岸的擁堵問題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凸顯了香港在公開數據立法方面的不足所帶來的實際影響。蓮塘口岸在週末和節假日期間常出現嚴重的擁堵,主要原因是口岸目前在假日的人流已經遠超原來設計的上限。如果香港擁有完善的公開數據立法,並能有效整合各方數據,情況將大為不同。例如,若能配合市區到口岸的公共交通數據、手機網絡數據(反映人流密度)、以及入境處實時人流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市民便能提早獲知關口擁堵情況。這不僅能讓市民提前規劃出行路線,避開高峰時段,也能有效引導人流,減輕口岸壓力。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數據共享機制和法律框架,這些寶貴的數據資源仍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難以實現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應用,使得智慧城市的願景難以實現。
紐約、倫敦、台北、上海與深圳的啟示相較於香港,許多國際城市和內地城市在公開數據立法方面已走在前列,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紐約市:
於2012年通過《開放數據法案》(Local Law 11 of 2012),明確要求所有「公共」數據在 2018 年底前在單一網站平台免費提供。這項立法不僅促進了政府數據的透明化,也為創新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推動了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
倫敦:
雖然英國的數據立法主要集中在數據保護和數字信息方面,如《數據(使用與訪問)法案》和《數據保護和數字信息法案》,但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公開數據指令》對其數據開放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法規強調數據的合理使用和個人隱私保護,同時也鼓勵數據的開放和共享,為數據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台北市:
台灣的《政府資訊公開法》旨在保障人民知的權利,便利人民共享和利用政府資訊。這項法律的實施,使得政府資訊更加透明,也促進了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和監督。
上海市:
於 2021 年 11 月通過《上海市數據條例》,並於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該條例旨在保護數據相關權益,規範數據處理活動,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保障數據安全,並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它強調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並設立數據專家委員會,鼓勵首席數據官制度,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深圳市:
於 2021 年 6 月通過《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並於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這是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涵蓋個人信息數據、公共數據、數據市場、數據安全等方面。該條例率先明確了數據處理活動合規標準,規範數據要素市場交易秩序,並對用戶權益(如拒絕個性化推薦)和未成年人數據保護做出明確規定。
這些城市和地區的經驗表明,公開數據立法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治理問題。通過明確的法律框架,可以有效推動政府數據的開放,打破數據壁壘,同時也能在數據開放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為了解決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中公開數據立法滯後的問題,愚公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1.制定全面的公開數據法案:
香港應借鑒國際與內地經驗,制定一部具有強制力的公開數據法案,明確規定政府各部門數據公開的範圍、時間表、格式和標準。該法案應包含數據共享的法律框架,鼓勵跨部門數據整合,並對不遵守規定的部門設定明確的懲罰機制。同時,應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負責監督數據公開的執行情況。
2.完善個人數據保護法律:
在推動數據公開的同時,必須同步完善個人數據保護法律。香港應參考GDPR、PIPL以及上海和深圳的數據條例等先進法規,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進行全面修訂,增強其阻嚇力,確保個人數據在開放利用的過程中得到充分保護,打消市民對數據安全的顧慮。
3.建立數據共享平台與標準:
在法律框架的基礎上,政府應投入資源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平台,並制定數據標準和接口規範,確保不同部門的數據能夠無縫對接和交換。這將有助於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為智慧城市應用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4.推動公私營機構數據合作:
鼓勵公私營機構之間的數據合作,特別是在交通、醫療、環境等領域。政府可以通過提供激勵措施、建立數據沙盒等方式,促進企業開放其數據,共同開發創新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5.加強公眾教育與參與:
提升公眾對數據開放和數據隱私的認識,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數據開放的討論和監督。通過公眾參與,可以更好地平衡數據開放與個人隱私之間的關係,確保數據政策符合社會的整體利益。
香港要真正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公開數據立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不僅關乎技術層面的數據整合與應用,更深層次地反映了政府治理的理念和能力。通過借鑒國際與內地經驗,制定全面且具有強制力的公開數據法案,並同步完善個人數據保護,香港才能打破數據壁壘,充分釋放數據的潛力,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智能的城市服務。
特別是,深圳市和香港在公開數據應用上需要更緊密聯繫,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在大灣區和深港的數字經濟發展。公開數據立法,刻不容緩。
作者:Emil Chan 陳家豪
以「還俗IT人」自居。香港金融科技革命「吹哨人」。主要工作除了擔任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顧問外,也是香港各知名商學院之特約教授及客席講師,積極透過教育推動本地及大灣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 放下幾十年編寫電腦程式的鍵盤後近年重新以此寫作。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為工作目標。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
新加坡自 2014 年首推「智慧國 1.0」(Smart Nation 1.0)計劃,至今十年多,其數碼基礎設施已有長足發展,99% 政府服務可在網上完成,99% 家庭也有網絡連接,更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智慧國度之一。
去年 10 月,該國加推「智慧國 2.0」,並提出三大方向:信任、增長和社區(Trust, Growth, Community)。驟看起來,這 3 個願景好像和數碼科技關係不大,但細細思量,就看出當中智慧。
「信任」是指提高數碼安全,慎防網絡欺凌,在日益複雜充滿危機的數碼世界中保障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及長者的數碼安全。具體工作包括推行新數碼基礎設施法案及成立專門機構,應對網上危害。
「增長」則是通過 AI 與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增長。具體工作包括大力投資於 AI 科學計劃,鼓勵跨學科合作和研究;又支持中小企業使用 AI 工具,以及成立「智慧國教育工作者獎學金」(Smart Nation Educator Fellowship),銳意培育人才。
「社區」集中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社交孤立和互聯網上海量不盡不實的訊息。具體工作包括推廣網絡健康教育,為不同年齡群組的市民提供更多數碼技能課程。
檢視新加坡智慧國計劃發展的十年歷程,極有啟發。由 1.0 積極加強數碼基建,到 2.0 以科技推動社會和諧,銳意改善人文精神的福祉,體現「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宗旨。特別在現今互聯網發達的年代,如何以科技推動經濟,提高國家競爭力之餘,又能令社會凝聚共識、關愛共融,正正是一個地方可以持續進步的關鍵。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 2023 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數字,香港的本地研究及發展總開支(本地研發總開支)在 2023 年達 330.06 億元,較 2022 年的 301.38 億元上升 10%。2023 年的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為 1.11%。按進行研究及發展(研發)活動的機構類別分析,在 2023 年由工商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及政府機構進行的研發活動所涉及的開支分別為 129.76 億元、183.28 億元及 17.02 億元。
統計數字顯示,在 2023 年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為 330.06 億元,較對上一年上升 10%,其中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為 1.11%。按進行研發活動的機構類別分析,2023 年工商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和政府機構的研發活動開支,分別佔本地研發總開支的 39%、56%和 5%;按資金來源分析,則分別 55%及 39%的本地研發總開支由政府及本地工商機構出資。
2023 年研發人員總數(以相當於全日制的人數計算)為 43,403 人,較對上一年上升 9%,按進行研發活動的機構類別分析,大部分的研發人員從事高等教育機構和工商機構,分別佔 2023 年研發人員總數(以相當於全日制的人數計算)的 65%和 32%。
工商機構的創新活動總開支為 292.93 億元,較對上一年下跌 2%。工商機構的創新活動總開支中,資訊及通訊業的佔比最大(34%),其次是金融及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31%);和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以及住宿及膳食服務業(26%)。按創新活動類別作分析,2023 年工商機構的創新活動總開支主要涉及為機構單位本身進行的內部研發活動(35%),其次是軟件開發和數據庫活動(22%),以及外判予其他機構進行的研發活動(15%)。
政府對研發活動與創新活動的支援方面,創新科技署在 2023-24 財政年度共撥款 63.69 億元支持應用研發及創新活動,其中最多是應用研發項目的 39.183 億(61.5%)、科技應用的 8.158 億(12.8%)和公營科技支援機構的營運的 6.447 億元(10.1%)。獲創新科技署撥款資助的進行中及獲批應用研發項目的數目則有 20,430 個,比去年上升約 9.7%。
近年, 香港的亞太區樞紐地位屢受挑戰。環電集團行政總裁郭詠邦(上圖)即表示集團的信念與策略,正是鞏固香港在區內的樞紐地位。
「我們的第一個 belief(信念)是繼續在海外投資 Fiber(光纖)。我們花了兩年半時間投資 Fiber,而這些基建全都連接回來香港,這是鞏固香港在區內的樞紐地位的其中一個策略。而第二個信念,是將全球最先進的 ICT 技術引入香港,並持續進行技術提升和創新。」
郭詠邦表示公司不會只做一些大型項目來謀利,因他認為這樣並不會讓香港和公司穩步上揚。他多次強調環電乃香港公司「made in Hong Kong for Hong Kong」,因此他的信念是橫向擴展,不僅僅關注最有利可圖的業務,而是全面擴展,像平面般輻射出去,包括家居服務、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及國際業務。
國際業務方面,環電近年最大筆的投資非東南亞市場,投資逾 10 億港幣,在菲律賓建設長達1500 公里的海底電纜。目的是以香港作為樞紐,確保香港能連接到全球數據中心而不會與外界失聯,尤其在南中國海的挑戰中,保持穩定的國際連接,從而鞏固香港在亞洲區的數據中心地位。
郭氏又透露,除了菲律賓外,環電還計劃在馬來西亞進行重大投資,作為連接到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樞紐。
「馬來西亞是個甚麼角色呢?它連接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遼國這些國家,都是經馬來西亞到新加坡而連接到國際出口。雖然不能透露詳情,但我們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大約兩三個月之內,我們會落實在馬來西亞的不同投資,以馬來西亞連接上述國家,最終回香港做樞紐。」
為此,環電未來將繼續致力引進全球最先進的 ICT 技術到香港,並每年舉辦一次「Partner Day」,邀請全球技術合作夥伴,共同探討技術發展。郭氏續形容,香港作為技術交融的地方,必須對各種技術持開放態度,維持東西方技術的平衡,並促進技術交流。
他坦言,光纖基建不比 AI,並非那種會立即帶來巨大的財富的項目,但作為長期投資,收益卻是穩定的,環電就錄得穩定的個位數百分比年增長額。
「現在最熱門的討論不是 AI 可以做些甚麼,而是不讓 AI 做些甚麼,也就是我們所謂的 Line of Authority ── 如何限制 AI 不要越權,這是第一個題目。第二個題目是它的 Ethical Compliance,它的道德規範是怎樣,像多年前有部電影《智能叛變》,就曾描繪過AI 可能對人類有甚麼負面影響。」
郭詠邦形容環電的目標,是保持數字穩定和持續成長,故不會追求短期暴利。但同時他亦看好AI 的發展,相信 AI 將有助本港甚至全球技術提升的重點項目,而環電的角色將保持不變,確保光纖基建能支持現時與未來的科技發展和網絡需求。
現代人早已習慣高網速服務,視像會議、多裝置同時連線、娛樂串流、網絡遊戲等對頻寬均有高度需求。有見及此,香港電訊首引入 50G PON(無源光纖網絡)技術,可支援 50G 應用,為個人及企業客戶帶來極高速、多裝置及低時延的網絡體驗。
50G 光纖寬頻除了網速大大提升,同時提供頻寬規格高達 50Gbps 的下載速度。配合最新的 Wi Fi 7 技術,可大幅擴大的頻寬,支援用戶在家居或商業環境多裝置同時流暢體驗不同的網絡應用。此外,網絡時延亦會顯著改善,與 1000M 光纖網絡比較,平均時延降低百分之二十七。
香港電訊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吳家隆(上圖右)表示:「HKT Enterprise Solutions 一直為商業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數碼方案。隨著人工智能及雲端應用程式的普及,企業客戶對網絡頻寬、速度及低時延的要求不斷提高。例如員工需要於辦公室内使用雲端服務、協作工具及人工智能方案;學校積極推行電子學習及遙距教學;展覽、演唱會等大型活動 都對現場直播或 AR/VR 活動體驗方案有極高要求。我們希望透過這項最新的技術,為 不同行業的網絡需求做好準備。」
香港電訊個人業務行政總裁林國誠(上圖左)亦指出隨著智能家居的發展,以及不同裝置對網速的需求逐漸提升,例如觀看 8K 串流影片、於家中進行特大影片檔案傳輸及分享、參與網絡遊戲,甚至金融市場實時監察和交易等同樣提升了市場對頻寬規格的要求。
目前,香港電訊的 10G 光纖寬頻網絡已覆蓋全港超過五萬棟住宅大廈,即超過 240 萬住戶,以及超過八千棟商業大廈。相信透過創新的 50G PON技術,現有光纖網絡性能將進一步提升。
NTT Com Asia Limited (NTT) 近日宣布成立「NTT 創新科技發展聯盟計劃」,並將會與數碼港、科技園公司、研發中心以及學術研究機構(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合作。計劃將透過 NTT 流動網絡優先(mobile-first)的技術及解決方案,支持其他計劃夥伴及初創公司。同時,亦為科技生態圈予以營運支援,並會一同研發及推出能推動業界發展的技術,促進本地數碼化的共同願景。
參與計劃的機構可借助 NTT 的數碼能力(Digital Capabilities)及於香港和日本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以及來自於計劃夥伴及大學的專業知識和見解,加快其發展步伐。
預計今年將陸續舉辦多項活動,包括:工作坊、培訓及不同市場計劃,並促成參與計劃的機構之間相互合作,攜手締造互利優勢並探索可一同發展的領域,共同辨識及建立切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而計劃亦有望於今年年底展示最為創新並準備推出市場的技術。
另外,NTT 將於香港設立「 docomo 5G DX Square」,提供準私有 5G(Private 5G)網絡規格的環境與先進設備,以及各項嶄新及領先技術,包括: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和邊緣運算等,藉此協助計劃夥伴、企業及初創公司測試、研發及展示其解決方案。
NTT Com Asia 香港行政總裁平松太一表示:「在 AI 技術加速發展的同時,企業亦正積極探索可持續的創新技術,當中科技生態圈的相關需求及市場潛力龐大,因此,我們希望擔當開創先河的角色,透過成立『NTT 創新科技發展聯盟計劃』與不同企業、合作夥伴、大學及初創企業攜手合作,集合各界優勢,一同研發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致力推出市場適用的創新科技,以此進一步支持業界及科技生態圈發展,並惠及香港及其他市場。」
▲中國移動香港董事長凌浩(左後)、華潤隆地董事總經理張偉 (右後)、中國移動香港董事兼行政副總裁、首席合規官石曉萍 (左前)及華潤隆地副總經理周明 (右前)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
5G 技術推行多時,業界至今仍在摸索 5G 的應用場景能夠大幅改善業界的生態環境。近日,中國移動香港便與華潤隆地簽署合作備忘錄,藉中國移動香港的 5G 網絡技術,結合華潤隆地的商業物業營運及物業管理經驗,促進香港物管行業的數碼轉型,走向智慧社區建設。
為響應香港特區政府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中國移動香港將率先為華潤隆地轄下管理 的寫字樓、商場、私人住宅及公共設施等多個項目,建設 5G 網絡基站,提供無線及有線電訊網絡全社區覆蓋,制定多元化通訊服務,包括流動通訊、寬頻服務、數據中心等等。
另一方面,中國移動香港亦將協助華潤隆地引入人工智能元素,共同探索一系列智慧物業解決方案,以及社區雲平台建設,携手探索通過 AI 的深度分析,為物管智能監管、危險預警等的可行性。
中國移動香港董事長凌浩表示:「此次與華潤隆地攜手,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和優勢,共同探索與實踐民生服務領域 的科創技術,致力推動香港社區數智化進程。未來,我們期待與華潤隆地共同推動改善香港社會民生和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華潤隆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偉則深信,是次合作將成為雙方共同發展的契機,期望以務實態度與創新思維,共同應對各種挑戰,為社區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創新。
新冠疫情令企業市場形成了營商新常態,視像會議、彈性工作、流動辦公、遙距協作、電子商貿等營運方法都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之舉。具備靈活和強大的網絡資源調配功能的 5G 流動網絡,則是能夠滿足現代企業客戶需求的關鍵平台。
網絡「切片」按需分配專屬資源
事實上,雖然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但不同行業和企業對網絡連接的要求例如流動性、安全性、可靠性、反應速度、能接受的價格都可能截然不同,對網絡服務商的服務構成了挑戰。5G 技術與 4G 或更早技術的重要分別之一,是具備「網絡切片」能力,建立「專用網絡」,按需分配網絡資源。因此,特定行業的客戶得以享有專屬級別的網絡表現和功能,諸如大容量、低時延、超大連接以及多業務支援的需求都能支援,而且成本相對傳統的專屬網絡較低,數碼業務得以順利開展。
中移動率先「切片」商用化
在香港,並非所有網絡服務商都有善用 5G 網絡的先進特長和功能,但中國移動香港就率先實現了 5G 網絡切片技術的商用化。金融服務業近年來推動數碼化業務相當進取,尤其是智慧金融服務就讓中移動的 5G 網絡充份展示了其領先市場的實力。
中移動 5G「切片」四大優點
當然,金融行業對網絡服務的各方面表現尤其是安全一向非常嚴格,中移動的 5G 切片解決方案也要藉着以下特性才能脫穎而出:
提升安全性:5G 切片技術具備 SIM 網絡卡與基站綁定功能,一旦 SIM 卡或者終端設備在未被准許下離開預定機基站範圍,就會被凍結,這有助提高流動金融服務站點的保安水平。另外,使用 5G 流動終端的用戶資料會以加密形式發送,能防範「IMSI catcher」攻擊;而業務專屬切片的資源會和其他使用者的傳輸通道會被分隔開,進一步保護使用者的資料和防範被篡改,以達到金融業如銀行的資訊傳輸安全要求。
保證網絡頻寬:對於為銀行客戶安全辦理銀行業務的場所如分行辦事處,5G 網絡的基站可以加上 RB(Resource Block)資源預留技術提供專網服務,劃分出專屬網絡資源給客戶使用,還確保其它客戶不會佔用資源。確保網絡的穩定性能滿足業務需求。
高可用性:5G 切片方案採用了企業級的路由器,會對業務網點所在的基站訊號進行優化:首先,網點必定會同時有 2 個以上的基站訊號覆蓋,避免單一基站宕機的風險;同時基站傳輸網絡設有備援機制,即使出現故障亦能進行毫秒級切換,縮短業務恢復時間;最後,核心網還使用了高可用性設計和智慧化監控,確保業務持續運作。
靈活部署:目前中移動香港的 5G 網路已覆蓋本港絕大部分住宅區和商業區,因此可為客戶轄下的全部網點提供快速便捷的 5G 切片服務。即使在固網資源無法覆蓋的場所、地點,也能靈活部署,讓企業無縫開展業務。
綜合以上各點,中移動 5G 切片服務提供了企業級的無線網絡連接服務,讓數碼企業能夠無後顧之憂,捕捉新常態的商機。
COVID-19 疫情形成新常態,企業紛紛引入混合工作模式和彈性工作空間,改善相關設備和環境以提升協作效率成為當務之急。維佳科技(VEGA)最近就和Jabra、Crestron、Microsoft三家各有提供協作方案的供應商組成品牌聯盟並提供適合不同類型和規模企業的一站式會議室解決方案,本港企業可藉此界定自己的需要,從中挑選適合的產品。
品牌聯盟的方案組合包括各成員的最先進解決方案:Jabra 的無線會議揚聲器及 Jabra PanaCast 50一體式視訊裝置,可為個人或小型會議空間提供最具彈性的影音體驗;Microsoft 推出Teams Room會議室方案,支援各個供應商的會議裝置;還提供可靈活移動並配備電子白板的Surface Hub 2S,適合在各種工作空間進行遠端會議及協作 ;可配合不同會議空間設定的 Crestron AirMedia 無線演示系統及 Crestron Flex 視像會議系統,則可為企業提供高質素的無縫會議體驗;而 VEGA 則是作為部署各個方案的系統整合商,提供前線安裝和支援服務。
▲品牌聯盟包含三家供應商最先進的產品,協助企業快速部署,融入混合工作模式時代。
首要快速部署
Jabra 香港及澳門渠道和視頻業務主管陳志鋒指出,現代企業追求更高靈活性和效率,所以業務包含彈性工作模式的新常態,其實在 COVID-19 疫情前便已經開始,公司 2020 年的銷售額較 2019 年有 3 倍增長。他亦觀察到,企業對終端設備如耳機和視訊產品的需求大增是主要動力之一。
目前,企業需要因應業務需求快速部署包含統一通訊在內的各種彈性協作方案,這次 Jabra 與其他三家公司合組聯盟,就能夠為這些客戶提供簡便的選擇。
簡單直接助企業作最佳選擇
維佳科技區域銷售總監方子揚則表示,聯盟各成員本身已是多年的戰略性夥伴,而且維佳亦是他們的Gold Partner或Elite Partner,彼此熟悉。這次希望利用維佳多年來在AV/IT/VC系統整結合的經驗,再結合三方產品的精粹,構成高質素方案給用戶選擇。看到疫情令企業的營運模式和相關政策出現明顯轉變,希望為客戶解決混合營運模式的問題。從近年的經驗看來,方子揚覺得不少企業尚未熟悉遙距會議和協作的產品和方案,選擇時出現困難,因此這次聯盟提供的方案力求簡單直接。
從純會議向協作邁進
Microsoft 香港 Surface 業務主管鄭一龍指出,現時 Microsoft Teams 每月的全球活躍用戶已達到 2.7 億人,當中不少是混合工作的企業員工;這些用戶當中,不少正從單純開會向協作的使用形式進化。Microsoft Teams Rooms 正是一種具有相當靈活性的雲端會議及協作系統,可以與各種自家和夥伴的產品組合成協作解決方案。
他引述一個調查指,現時高達 93%的企業會議室只有最基本的資訊分享功能例如話音通訊,而品牌聯盟的協作解決方案可以協助這些企業提升營運水平,市場潛力可觀。
協同效應
Crestron 香港及澳門銷售經理黃福偉認為公司一向希望為企業提供一體化體驗的影音產品。而 Crestron 透過與這三家夥伴合作,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協助其客戶引入更全面的協作解決方案,對應業務所需和急劇轉變的市場新形勢。
涵蓋在家工作到企業協作用途
目前,品牌聯盟正提供市場中需求較大的四項解決方案:
小型空間自攜裝置會議方案(BYOD for Huddle Space):Jabra PanaCast 50 結合 Crestron AirMedia,讓用戶能夠在如分享式座位的小型空間內簡便地召開會議,透過各種裝置進行無線操控的簡報和分享。
▲左起:Crestron 香港及澳門銷售經理黃福偉、維佳科技區域銷售總監方子揚、Jabra 香港及澳門渠道和影像業務主管陳志鋒、Microsoft 香港 Surface 業務主管鄭一龍。
活用空間對應開放式辦公室趨勢
四位夥伴代表均認為,雖然混合工作是全球性趨勢,但香港的獨有環境形成了獨特需求,而上述解決方案的構思設計已有顧及上述情況。例如香港辦公室租金高昂所以空間寶貴,當網絡會議成為主流,企業可能難以提供足夠的會議室,讓員工在不受打擾的環境下進行網絡會議。所以開放式空間的設計現正漸漸普及,讓樓面得以善用。因此解決方案就必須能夠讓企業人員在這些沒有牆壁的空間內,召開高質素又高效率的會議。
提升視聽效果及保安功能
協作方案市場仍然不斷發展,聯盟的組合方案某程度也反映了四家公司各自的關注層面和對策。陳志鋒表示,企業可以採用 Jabra 的相應產品讓不同環境中的會議和協作場景都能產生優質的視聽效果,例如專業耳機就能隔絕噪音,讓身處開放空間中的企業員工保持專注。而鄭一龍則指出,Microsoft Teams Rooms 協作環境格外注重保安,軟硬件均具有全面的身份認證保安機制,大大降低在開放空間中機密資料外洩的機會。
減少浪費方便維護
黃福偉則强調,Crestron 留意到近年來企業特別注重企業社會責任,希望減少浪費及對地球環境的影響,所以該公司提供靈活的智能化會議操控方案。例如在會議完結時,Crestron 系統操控下的各種設備如燈光、屏幕和電腦等都能即時關閉,降低耗電量;而當有需要時,這些設備又能快速開啟,不影響企業運作。此外,該公司的系統也提供遙距管理功能,讓企業的 IT 團隊即使在設施關閉時,也能順利進行維修和維護工作。
讓企業可靈活選擇營運模式
最後,方子揚認為以 VEGA 於亞太各地的經驗而言,香港企業對於混合工作模式的接受程度未必和其他地方一樣。但肯定的是,網絡會議和協作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當市場中出現更多如這次四家品牌聯盟的高質素一站式解決方案,企業在怎樣營運以提升競爭力方面,就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有意了解 Jabra、Crestron、Microsoft、維佳科技品牌聯盟的詳情及旗下解決方案的企業,可瀏覽此網站。
SmarTone早前宣佈會為十個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搭建 5G 網絡,工程團隊趕工下,位於新田的首個5G網絡工程已告完成。
SmarTone 團隊更即時為社區隔離的前線醫護人員,速遞5G Wi-Fi路由器及免費本地數據卡,讓他們於進行抗疫工作時可透過優質穩定的5G網絡,與外界保持聯繫。
針對社區隔離治療設施展開的 5G 網絡基建工程包括:興建 5G 基站、鋪設光纖/微波傳輸網等。新田的 5G 網絡工程已率先完成,而預計潭尾最快可以在未來數星期內完成;至於同心村,以及其餘位於粉嶺、洪水橋、啟德、落馬洲、竹篙灣、青衣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香港口岸的設施,SmarTone 亦正積極與政府及有關部門磋商相關的 5G 網絡建設工程,盡快於最短時間內完工。
團隊現已率先速遞 5G Wi-Fi 路由器及免費本地數據卡至新田、潭尾、青衣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香港口岸的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未來將陸續送往其他社區隔離治療設施,包括同心村、粉嶺、洪水橋、啟德、落馬洲及竹篙灣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