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零售商 Walmart 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宣布與人工智能領導者 OpenAI 達成策略性合作,讓消費者能直接在 ChatGPT 平台上完成購物及結帳,標誌著零售業正式邁入「主動式 AI 商務」時代。這項合作除了推動 Walmart 股價單日上漲近 5% 創新高,也預示電子商務即將從傳統搜尋欄模式,轉向多媒體、個人化且具備情境感知的原生 AI 體驗。根據 Walmart 行政總裁 Doug McMillon 表示,這項整合將於 2025 年秋季正式啟用,涵蓋服飾、家居用品、包裝食品等品類,但暫不包括生鮮食品。
對話式商務爆發:88 億美元市場的戰略卡位
全球對話式商務市場正經歷爆炸性成長,市場規模已從 2025 年的 88 億美元(約港幣 686.4 億元),預計在 2035 年達到 326.7 億美元(約港幣 2,548.26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14.8%。Walmart 此次與 OpenAI 的合作,正是搶佔這波趨勢的關鍵布局。透過 ChatGPT 的「即時結帳」(Instant Checkout)功能,消費者只需在對話中點擊「購買」按鈕,系統便會自動連結 Walmart 或山姆會員店帳戶,無需跳轉至其他平台即可完成交易。這種無縫整合大幅降低消費者從「靈感萌發」到「完成購買」的摩擦成本,業界專家稱之為「購物典範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 OpenAI 將從透過 ChatGPT 完成的每筆交易中收取費用,為其開闢新收入來源,同時 Walmart 也能接觸到 ChatGPT 每週超過 7 億的活躍用戶。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Future Market Insights 的數據,到 2025 年底,全球透過對話式商務的消費支出預計達 2,900 億美元(約港幣 2.26 萬億元),較 2020 年的 410 億美元(約港幣 3,198 億元)增長超過 600%。這組數據清楚顯示 AI 驅動的購物體驗已非未來概念,而是當前企業必須把握的商機。
技術軍備競賽:Walmart 如何對抗 Amazon Rufus
在 AI 購物助理領域,Walmart 並非唯一玩家。競爭對手 Amazon 早在 2024 年 1 月便推出生成式 AI 購物助理 Rufus,並於 2025 年 2 月全面啟用至美國、英國及印度等市場。根據 Amazon 內部規劃檔案顯示,Rufus 預計在 2025 年為公司營運利潤間接貢獻超過 7 億美元(約港幣 54.6 億元),並計劃擴展至 13 個國際市場。Rufus 的 AI 模型參數將擴大五倍以提升回答質素,並能代表客戶完成購買行為。
相較之下 Walmart 的策略更著重於生態系統整合。除了與 OpenAI 合作外,Walmart 自主研發的 AI 購物助理「Sparky」已在其官方應用程式中運作,提供產品發現、比較及購買服務。這種「雙引擎」策略讓 Walmart 既能掌握自有技術的控制權,又能借助 OpenAI 的全球用戶基礎快速擴張。根據零售 AI 採用報告顯示,2025 年美國 55% 以上的零售商從 AI 計劃中獲得超過 10% 的投資回報率,Walmart 和 Amazon 正透過 AI 在需求預測、庫存管理及個人化推薦等領域樹立行業標準。
香港零售業的啟示:65% 消費者已擁抱 AI 購物
這場 AI 購物革命對亞洲特別是香港市場同樣具有深遠意義。根據 SleekFlow 於 2025 年 5 月發布的白皮書,香港 65% 的消費者已熟悉對話式 AI,並使用它來查找產品資訊、追蹤訂單或預約服務。同時 66% 的香港企業已經部署 AI 或自動化解決方案,另有 21% 計劃在未來 6 個月內整合 AI 技術。這顯示香港市場對 AI 零售的接受度極高,為本地零售商提供轉型契機。
然而香港消費者對 AI 購物仍存在謹慎態度。根據 Fintechnews 的調查,35% 的香港購物者因擔憂詐騙和可靠性問題而對零售 AI 保持警惕。這突顯了數據私隱和安全在 AI 部署中的核心地位。全球 73% 的高階主管將數據私隱與安全列為 AI 實施的首要關切。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已於 2025 年 5 月完成對 60 家機構的 AI 安全合規檢查,顯示監管機構對 AI 數據治理的重視。對於香港零售商而言,在引入 AI 購物技術的同時,必須建立透明的數據處理機制和強化消費者信任,才能真正釋放 AI 的商業價值。
主動式商務新紀元:從反應到預測的範式轉變
Walmart 行政總裁 Doug McMillon 在官方聲明中強調:「多年來,電子商務購物體驗一直由搜尋欄和冗長的商品列表組成。這即將改變。一種原生的 AI 體驗正在到來,它是多媒體、個人化且具備情境感知能力」。這段話精準描述了「主動式商務」(Agentic Commerce)的核心理念——AI 不再只是被動回應消費者需求,而是主動學習、規劃並預測,幫助消費者在意識到需求之前就完成準備。
OpenAI 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Sam Altman 也表示:「我們很高興與 Walmart 合作,讓日常購物變得更簡單一些」。這種合作模式已擴展至 Etsy、Shopify 等平台,超過 100 萬家 Shopify 商家包括 Glossier、SKIMS 等品牌將陸續整合至 ChatGPT 購物生態。根據 Honeywell 與 Wakefield Research 的全球零售商技術調查,85% 的零售高階主管已開發 AI 能力,60% 正積極擴展應用範圍。這波 AI 浪潮正在重塑零售業的競爭格局,企業必須在技術投資、人才培育及數據治理三方面同步發力。
挑戰與機遇並存:零售業 AI 轉型的關鍵路徑
儘管 AI 購物前景廣闊,零售商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根據 Epicor 委託 Forrester Consulting 進行的研究,數據質素與管理是零售商實施 AI 的最大障礙,77% 的受訪者表示難以從收集的數據中獲得可行洞察,67% 無法收集可用數據來改善業務決策。同時 70% 的零售商認為需要更多 AI 相關教育,65% 難以跟上新興 AI 技術的步伐。這突顯了 AI 轉型除了是技術問題,更是組織能力和人才儲備的全面考驗。
Walmart 深知這點,因此與 OpenAI 共同開發 AI 技能認證項目,目標是培訓員工更好地在工作中使用 AI。這種人機協作模式正成為零售業 AI 應用的最佳實踐。根據 McKinsey 的研究,成功擴展生成式 AI 的零售商通常會重新設計組織結構的關鍵部分,包括變革管理、跨職能協作及敏捷工作方式。對於希望跟隨 Walmart 腳步的企業而言,建議從高影響力用例(如 O2O 客戶分析、行銷內容生成)入手,優先解決數據孤島問題,並與可信賴的技術夥伴合作以確保合規性。
未來展望:AI 購物將如何重構零售生態
Walmart 與 OpenAI 的合作只是開端,未來 AI 購物將朝向更智能、更個人化的方向演進。根據市場預測,AI 零售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16.1 億美元(約港幣 905.58 億元)增長至 2030 年的 407.4 億美元(約港幣 3,177.72 億元)。技術層面,多項目購物車、跨區域擴展及多模態輸入(文字、圖像、語音、影片)將成為標準配備功能。商業模式上,AI 代理人將能夠代表消費者自主完成購買決策,例如根據歷史偏好自動補貨或尋找最佳優惠。
資料來源:
Walmart官方新聞稿
OpenAI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