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界消息

IT 基建業界消息

中電源動加快商用車充電網絡部署 夥領展拓展至 250 充電位 力推電動的士普及

中電源動集團擴大商用電動車充電服務,計劃今年內在全港設立超過 250 個充電位,當中大部分設於領展旗下停車場,支援的士車隊、客貨車及豪華客車使用快充與超快充設備,以配合政府推動電動的士政策。新方案亦包括手機應用程式與網上平台,協助車隊即時掌握充電情況及營運成本,冀能提升整體使用效率與管理水平。

根據《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香港計劃在 2027 年底前引入約 3000 輛電動的士。中電源動瞄準此市場,推出多元充電方案,並已率先在黃大仙、觀塘、將軍澳、青衣及沙田設置逾 100 個充電位,全部以快速充電(60kW)和超快速充電(120W)為主,亦提供適合過夜車輛使用的中速充電設施,吸引車隊以優惠價格於夜間進行充電。

中電源動正與多間已獲牌的士車隊,包括 Big Boss Taxi Company Limited(Big Boss)、CMG Fleet Management Limited(Amigo)、新科發展(國際)有限公司(Big Bee)、星群的士服務有限公司(SynCab)及泰和管理有限公司(Joie)洽商合作,計劃提供針對個別車隊營運需要的充電支援。配合業務擴展,中電源動推出「CLPe Charging」手機應用程式和網上車隊管理平台,車主可根據定位功能搜尋最近充電站、查閱即時狀態與充電紀錄,並可即場繳費。管理平台亦支援查看車隊整體能源使用狀況與帳戶資料,協助企業優化資源分配。

Mercedes Benz eVito 的士登場!

中電源動表示,計劃於 2025 年進一步擴充至柴灣、深水埗、元朗及東涌等地,期望能廣泛覆蓋全港更多地區,為不同業務類型車隊提供靈活支援。中電源動集團總裁吳永豪(下圖)表示,香港各區對電動車充電需求正不斷上升,公司與領展合作有助快速擴展市區充電網絡,未來會繼續探討擴點及技術改良,以支援更多電動商用車使用。

Big Boss Taxi Company Limited 首席營運官趙晉豪(左一)指出,該公司十分重視車隊管理與服務效率,選址鄰近餐飲設施的中電源動充電站有助司機在充電同時進行休息,有效配合日常運作。星群的士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敏怡(右二)指出,該車隊八成以上車輛已轉用電動車,管理充電成本與時間極為重要,能透過網上平台即時獲取資訊,有助提升營運靈活度。而主打高階商務市場的京時豪華汽車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鄭耀權(左二)則提到,公司客戶越來越關注可持續發展,他們亦採購更多電動車,市中心具備快速充電能力成為其重點考量。

領展香港物業及停車場管理董事總經理黎漢明表示,領展會持續與多方合作,配合智慧城市與低碳發展政策方向,提升香港整體電動車充電網絡質素與使用體驗。

read more
業界消息資訊保安

Jaguar Land Rover 受 Qilin 勒索軟件攻擊 零售及生產業務嚴重中斷

英國豪華汽車製造商 Jaguar Land Rover(JLR)確認遭受重大網絡攻擊,迫使公司主動關閉全球 IT 系統,導致位於英國的兩大主要生產工廠完全停工。這宗攻擊發生在英國汽車業最繁忙的新車註冊季期間,嚴重衝擊其零售及製造業務。與此同時勒索軟件組織 Qilin 持續橫行汽車產業,繼 8 月攻擊 Nissan 設計子公司 Creative Box Inc. 竊取 4TB 機密資料後,再次證明汽車製造業已成為網絡犯罪集團的重點目標。這次 JLR 攻擊事件除了反映汽車產業數碼化轉型帶來的資安風險,也暴露了現代汽車供應鏈面對複雜網絡威脅時的脆弱性。

攻擊手法精密 影響層面廣泛

Jaguar Land Rover 的網絡攻擊始於 8 月 31 日週日,攻擊者選擇在週末發動攻勢,意圖降低企業即時應變能力。據報導黑客組織 Scattered Spider 及 Shiny Hunters 聲稱對這次攻擊負責,該組織曾在今年稍早攻擊英國零售巨頭 Marks & Spencer,造成 7 週營運中斷及 3 億英鎊(約港幣 29.7 億元)營業利潤損失。攻擊者利用 JLR 使用的 SAP Netweaver 軟件已知漏洞進行滲透,雖然美國網絡安全局 CISA 今年稍早已發出警告並釋出修補程式,但 JLR 是否及時更新仍是未知之數。

這宗攻擊的時機選擇極為精準,正值英國 9 月新車牌發布的傳統銷售旺季。JLR 被迫關閉位於默西賽德郡哈爾伍德(Halewood)及西米德蘭茲索利赫爾(Solihull)的主要生產工廠,數千名員工接獲通知暫停上班。攻擊除了癱瘓生產線,也嚴重影響經銷商網絡,迫使新車註冊作業改為人手處理。Darktrace 營運技術產品總監 Oakley Cox 指出:「JLR 主動關閉全球製造系統顯示這次攻擊可能針對其營運系統,而非僅是客戶資料。除非對營運影響存在真正擔憂,否則通常不會在多個據點同時停產」。

母公司 Tata Motors 已向孟買證券交易所通報此資安事故,強調影響遍及全球營運。雖然 JLR 強調目前無證據顯示客戶資料遭竊,但生產及零售業務面臨嚴重中斷,公司亦未提供完全復原的時間表。

專家警告:汽車業成攻擊首選目標

資安專家一致認為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網絡威脅。Opswat 國際部門資深副總裁 James Neilson 表示:「隨著營運數碼化加深,特別是 IT 與 OT(營運技術)領域的整合,汽車公司面臨更大的網攻風險」。根據 Upstream Security 發布的《2025 年汽車與智慧移動網絡安全報告》,針對汽車業的攻擊正在增加且規模擴大,影響數百萬輛車的大規模事件在 2021 年至 2023 年間增長了三倍,從 5% 上升至 19%。

Qilin 勒索軟件組織的崛起更加劇了這種威脅。根據 Dragos 工業勒索軟件分析報告,Qilin 在 2025 年第二季控制了約 19% 影響工業組織的勒索軟件事件。更令人擔憂的是 該組織已獲北韓國家支援的威脅組織 Moonstone Sleet 採用,顯示其已從純粹的經濟勒索轉向地緣政治影響行動。Cybereason 威脅分析師指出:「Qilin 透過積極招募來自 LockBit 和 RansomHub 等已瓦解組織的高技能成員,並引入前所未有的專業化服務,包括法律諮詢團隊以協助最大化談判籌碼」。

網絡安全情報專家 Cyble 的分析亦顯示,Qilin 在 2025 年 7 月主導了勒索軟件攻擊,共計 73 名受害者,連續第二次在三個月內奪得榜首位置。這趨勢反映出該組織正受益於其他勒索軟件組織的動盪,強化其在網絡犯罪生態系中的主導地位。

產業鏈脆弱性暴露 歷史事件頻傳

汽車產業網絡攻擊並非孤立事件 近年來已形成明顯趨勢。除了 JLR 事件外,同屬 Tata 集團的 Tata Technologies 今年稍早遭 Hunters International 勒索軟件組織攻擊,竊取約 1.4TB 資料,包含超過 730,000 個檔案。該攻擊發生於今年 1 月,雖然公司聲稱客戶服務未受影響,但黑客最終在 3 月將部分資料公布於暗網。

Nissan 子公司 Creative Box Inc. 遭 Qilin 攻擊事件更突顯了設計及智慧財產權面臨的威脅。該攻擊竊取超過 4TB 資料,包含 405,882 個檔案,涵蓋 3D 設計資料、報告、相片及影片。網絡安全專家指出 這類攻擊如同「從發明家手中偷走發明」,竊取的設計資料若流入競爭對手手中,將嚴重損害企業競爭優勢。

Fire Compass 網絡安全情報報告分析指出 Qilin 組織的攻擊手法日趨複雜,採用多階段攻擊模式:「初始滲透是透過 RDP 憑證破解或已知漏洞利用,隨後進行權限提升、防禦規避、資料發現、大量資料外洩,最終部署勒索軟件並進行勒索」。這種系統性攻擊方式使得傳統資安防護措施難以有效應對。

汽車業數碼化轉型帶來的互聯性增加了攻擊面。現代汽車製造涉及複雜的供應鏈網絡,從設計階段的 CAD 系統到生產線的自動化控制,再到經銷商的客戶管理系統,每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攻擊入口點。國家網絡安全中心專家指出:「汽車製造商面臨的挑戰在於平衡營運效率與資安防護,過度的安全措施可能影響生產效率,但不足的防護則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供應鏈韌性成關鍵考驗

JLR 攻擊事件對整個汽車供應鏈產生連鎖反應。供應鏈數碼化專家分析指出:「延長的停機時間可能加劇現有供應鏈瓶頸,並延遲旗艦電動車型號的交付」。這影響特別值得關注 因為汽車業正處於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任何生產中斷都可能影響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的市場地位。

事實上 JLR 在攻擊發生前已面臨挑戰。今年 7 月的報告顯示,該公司為進行更多測試並等待需求增長,已推遲電動 Range Rover 及 Jaguar 車型的推出。網絡攻擊無疑為這些現有挑戰雪上加霜,突顯了現代汽車製造商在數碼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多重風險。

最後更新:2025年9月4日
資料來源:
Reuters
Autocar
BBC News
IT Daily
Dragos

read more
IT 基建人工智能業界消息

IBM x AMD 世紀聯手:量子運算結合 AI 如何解鎖 1,300 億美元市場新機遇

IBM 與 AMD 正式宣布策略合作,共同開發「量子中心超級運算系統」(Quantum-Centric Supercomputing),這項突破性合作將結合 IBM 在量子運算領域的技術優勢與 AMD 的 CPU、GPU 及 AI 加速器技術,目標是在 2030 年前建立高容錯量子電腦。雙方計劃建立可擴展的開源平台,融合量子運算與高效能運算(HPC)的混合架構,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展示整合技術的初步成果。這項合作除了象徵量子運算商業化的重要里程碑,更預示價值 1,300 億美元(約港幣 1.014 兆元)的量子運算市場即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1+1>2」運算革命 解構量子與 AI 混合架構的技術核心

量子中心超級運算架構的核心理念,在於讓量子電腦與基於 CPU、GPU 的高效能運算及 AI 基礎架構同時運行,各自處理同一問題的不同部分。IBM 董事長暨行政總裁 Arvind Krishna 表示:「量子運算將模擬自然世界,並以全新方式呈現數據。透過探索 IBM 量子電腦與 AMD 先進高效能運算技術的結合,我們將建立強大的混合模式,突破傳統運算的限制」。這種混合架構充分發揮了兩種運算典範的優勢:量子電腦擅長模擬原子和分子行為,而傳統超級電腦則能處理大規模資料分析任務。AMD 董事長暨行政總裁蘇姿丰博士補充道:「高效能運算是解決世界最重要挑戰的基礎。隨著我們與 IBM 合作探索高效能運算和量子技術的融合,我們看到了加速發現和創新的巨大機會」。

根據量子運算研究報告顯示,這種混合運算模式能夠解決目前任一技術都無法獨立處理的新類別演算法。專家指出,透過整合 AMD 的 CPU、GPU 和 FPGA 與 IBM 量子系統,將能夠在藥物發現、材料工程和大規模物流最佳化等領域實現前所未有的突破。

為何專家視此次合作為「典範轉移」的關鍵

多位量子運算領域專家對這項合作表示高度肯定。根據外媒《IT Pro》報導,這項合作標誌著量子運算從理論研究向實際應用的重要轉變。Constellation Research 的分析師表示,IBM 和 AMD 的合作將加速量子運算技術的成熟,尤其是在容錯量子運算方面的發展。Forbes 科技專欄作家 Marco Chiappetta 認為,這種混合架構代表了運算領域的典範轉移,「正如我們從 CPU 中心轉向 AI 中心的超級電腦,現在我們正迎來量子中心超級電腦的時代」。

世界經濟論壇在其最新報告中強調,量子中心超級運算正在重塑產業並解鎖過往無法解決的挑戰,從加速藥物發現到先進材料工程,再到減少碳排放,其潛在應用範圍極其廣泛。該組織建議,企業和政策制定者應積極部署這項技術,因為「塑造其應用和市場採用的窗口正在縮小」。

克服整合瓶頸 釋放量子運算的真正潛力

雖然前景看好,量子與高效能運算的整合仍面臨諸多技術挑戰。根據最新的學術研究指出,目前量子處理器(QPU)作為稀缺資源,在與傳統 HPC 系統整合時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超導量子處理器的單次任務執行時間約為 10 秒,而基於中性原子的量子系統則可能需要 30 分鐘以上,這種執行時間的差異為混合系統的資源調度帶來挑戰。

然而 IBM 已經通過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合作,證明了混合系統的可行性。今年 6 月,IBM Quantum System Two 成功與日本超級電腦 Fugaku 實現直接連接,這是 IBM 量子系統首次在美國以外部署。RIKEN 量子 HPC 協作平台部門主任佐藤未來博士表示:「量子系統正從雜訊中等規模量子(NISQ)時代邁向實用階段,隨着量子位元數量增加和保真度提升,這種整合將為科學應用帶來革命性改變」。

AMD 的硬件技術將為容錯量子運算提供必要的即時糾錯能力,這是實現可靠量子運算的關鍵要素。研究團隊計劃運用 IBM 的開源量子運算軟件開發框架 Qiskit,推動新式演算法的開發並建立完整的生態體系。

量子運算商業化競賽與未來戰略佈局

這項合作對量子運算商業化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市場分析,量子技術市場預計將達到 1,300 億美元規模,而 IBM 與 AMD 的合作將在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兩家公司的股價在合作宣布後均出現上漲,反映了投資者對這項技術融合的信心。

IBM 已經在量子運算領域建立了多項戰略夥伴關係,包括與醫療機構 Cleveland Clinic、西班牙巴斯克省政府及 Lockheed Martin 的合作,使用混合量子及古典運算進行科學研究。AMD 則憑藉其在 Frontier 和 El Capitan 等世界頂級超級電腦中的技術應用,為這項合作帶來深厚的高效能運算經驗。

產業觀察家指出,隨著 Google 在量子運算領域展示的 Willow 晶片能在 5 分鐘內完成傳統超級電腦需要 10
25年才能完成的運算,量子運算的實用化競賽正在加速。雖然 Nvidia 行政總裁黃仁勳曾表示,真正實用的量子電腦可能還需要 15 年以上時間,但他最近對這項技術的潛力採取了更樂觀的態度。

這項 IBM 與 AMD 的合作,除了為量子運算的實用化奠定基礎,也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參考。隨著量子中心超級運算系統的發展,企業需要開始思考如何將這項技術整合到自身的創新策略中,以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預計在 2025 年底的技術展示將為產業提供更具體的應用方向,值得持續關注這項技術的發展動態。

資料來源:
IT Pro
Yahoo Finance
Quantum Computing Report
World Economic Forum
Seeking Alpha

read more
業界消息

領先分析平台帆軟擴建香港辦公室,加速本地企業數碼轉型

帆軟是中國最大的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平台供應商,在中國 500 強企業中已有 359 家成為其客戶,包括華為等大型跨地區企業。該公司透過提供數據分析工具,協助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市場分析及財務營運等多方面的數據分析,支援超過 3.6 萬家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BI 助港企數據分析

帆軟於 2018 年開始服務香港客戶,並於 2022 年正式在港設立獨立辦公室。在短短兩年間,公司已累積 100 個本地客戶。為了更好地服務本地市場,帆軟特別成立了本地化服務團隊,提供專業顧問及方案實施服務,針對港企需求打造一站式商業智慧方案。

帆軟提供一站式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服務,大幅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和決策能力。此外,帆軟為不同行業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涵蓋財務分析、營運管理、客戶分析等多個範疇。其中,財務 BI 方案可自動生成財務報表,促進跨部門數據整合;營銷 BI 方案則讓企業全面檢視營銷效果指標;而客戶 BI 方案能幫助企業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及趨勢。

本地辦公室擴充提供更佳支援

帆軟正積極拓展香港市場,切入國際科技公司離開後的市場空缺。值得注意的是,帆軟不僅強調本地化發展策略,更提供針對特定行業的解決方案。為進一步鞏固香港市場地位,帆軟最近擴展香港辦公室規模並舉行開幕儀式,顯示其對香港市場的長期投入承諾。

新辦公室將作為帆軟把握香港 AI 發展機遇的重要基地,強化其技術支援團隊,為本地企業提供更貼身的數據分析和 AI 整合服務。帆軟表示,新辦公室將集中研發適合香港企業的 AI 驅動數據分析方案,協助本地企業在數字轉型過程中更有效地運用人工智能技術。

read more
人工智能業界消息

聯想 Tech World 2025 香港大會 AI 推動企業轉型 涵蓋不同行業定制化技術支援

全球科技企業聯想(Lenovo)在香港舉行的「Tech World ’25 Hong Kong」創新科技大會上,展示其全棧式(Full Stack) AI 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聯想透過混合 AI 戰略,結合硬件設備、基礎設施與行業專用技術,幫助企業克服 AI 部署挑戰,並提升投資回報率(ROI),加速 AI 應用的落地與規模擴展。

聯想的 AI 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於零售、物流、製造、文化及教育等行業,並與香港市場的科技生態圈積極合作,促進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創新發展。這項舉措亦回應香港特區政府在 2025-26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對 AI 及科技發展的政策方向,推動本地企業加快數碼化轉型。

▲聯想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張苑瑩女士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聯想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總裁黃建恒先生

聯想委託國際數據公司(IDC)進行的《CIO 2025 年戰略手冊》研究顯示,香港市場對 AI 技術的需求大幅上升。調查數據指出,2024 至 2025 年間,香港企業對 AI 的投資預計增長 3.2 倍,增幅與亞太地區 3.3 倍的趨勢相若。目前,56% 的香港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採用 AI 技術,42% 已開始使用或試行 AI 賦能的電腦,顯示市場對 AI 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快速提升。

▲聯想方案服務業務集團首席運營官及戰略總監 Linda Yao 女士 (圖右)

此外,58% 的香港企業及 62% 的亞太企業正考慮在中長期內部署 AI 賦能的電腦,而市場對「軟件即服務」(S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及「平台即服務」(PaaS)等相關技術的興趣亦持續上升。對於金融、物流與零售等高競爭市場,企業正積極尋求 AI 供應商合作,以「即服務」(as-a-service)模式整合專業技術與可擴展基礎設施,確保市場競爭優勢。

▲聯想副總裁兼亞太大區區域總經理 Matt Codrington 先生

 

生成式 AI(GenAI)在香港的金融與物流領域應用日益普及,幫助企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自動化複雜數據分析,並提供個性化客戶服務方案。企業亦越來越依賴混合及本地化基礎設施,以符合本地監管要求與營運需求。

在 Tech World ’25 Hong Kong 會議上,聯想展示多個 AI 技術成功應用案例,展現其解決方案如何提升企業營運效率與數碼化進程:

太白海鮮舫:這間擁有超過 70 年歷史的香港海上餐廳因老化問題於 2020 年停業,聯想透過「數字孿生」技術,保留餐廳歷史風貌,並轉化為沉浸式虛擬體驗,讓訪客探索其文化背景。ST Logistics(新加坡物流企業):聯想為其提供 AI 驅動的智能倉儲解決方案,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營運效率,減少人工操作,並為未來 AI 創新與員工技能發展奠定基礎。Formula 1®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 正在探索如何運用聯想的 AI 硬件與技術提升現場直播質量,加快影片處理速度,優化內容一致性,進一步提升全球車迷的觀看體驗。

聯想透過其混合 AI 戰略,協助企業將 AI 技術應用於金融詐騙檢測、供應鏈優化等多個領域。例如,預測性 AI(Predictive AI)可用於金融風險評估,而解讀性 AI(Interpretive AI)則可提高供應鏈營運效率,幫助企業加快決策過程,提升生產力,同時降低成本。

聯想強調,企業若要成功落實 AI 技術,必須結合穩健的基礎設施與靈活的解決方案,以確保技術的可擴展性與長遠發展潛力。透過專業技術與行業定制化解決方案,聯想協助企業擴大 AI 應用規模,實現可量化的業務成果,推動香港及全球市場的數碼轉型與經濟增長。

read more
企業趨勢業界消息

生產力局成港首間入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籌建機構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成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共同確認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籌建機構。生產力局將積極展開籌建工作,目標在 2025 年底前完成籌建,促進香港成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動力。

生產力局將按照 TISC 籌建要求,從場地、硬件設施、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人力建設、制度建設等多方面積極開展籌建工作。在籌建期間,生產力局將開展 TISC 相關服務及宣傳推廣活動,以便香港創科界與中小企更好了解 TISC 服務内容及知識產權相關資訊,培育兼備專利知識的創科人才。

TISC 是 WIPO 發展議程框架下的重要項目,旨在協助技術創新主體,提升技術信息檢索能力,更快掌握行業動態和新技術信息,增強創新技術。香港特區政府於今年 4 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推薦生產力局在香港籌建第一家 TISC 機構,以便更聚焦地向本地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和企業家提供優質的知識產權資訊及服務,協助業界開發創新潛力,並創造、保護、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識產權,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生產力局首席營運總監林芷君表示,堅持創新、把握知識產權貿易機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確保香港經濟持續朝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很榮幸成為香港首間入選的 TISC 籌建機構,為香港知識產權發展添磚加瓦。生產力局在全力配合政府發展香港成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外,積極保護創新智慧成果。我們樂見政府持續完善本港的知識產權制度,並期望通過與內地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廣深港科技集群等優勢,發揮好十四五規劃下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定位,配合國家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策略。」

read more
業界消息資訊及通訊科技

2023 年港研發開支達 330 億 資訊及通訊業佔比最大

香港的本地研究及發展總開支在2023年達330.06億元。
香港的本地研究及發展總開支在 2023 年達 330.06 億元。
香港的本地研究及發展總開支在 2023 年達 330.06 億元。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 2023 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數字,香港的本地研究及發展總開支(本地研發總開支)在 2023 年達 330.06 億元,較 2022 年的 301.38 億元上升 10%。2023 年的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為 1.11%。按進行研究及發展(研發)活動的機構類別分析,在 2023 年由工商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及政府機構進行的研發活動所涉及的開支分別為 129.76 億元、183.28 億元及 17.02 億元。

統計數字顯示,在 2023 年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為 330.06 億元,較對上一年上升 10%,其中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為 1.11%。按進行研發活動的機構類別分析,2023 年工商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和政府機構的研發活動開支,分別佔本地研發總開支的 39%、56%和 5%;按資金來源分析,則分別 55%及 39%的本地研發總開支由政府及本地工商機構出資。

2023 年研發人員總數(以相當於全日制的人數計算)為 43,403 人,較對上一年上升 9%,按進行研發活動的機構類別分析,大部分的研發人員從事高等教育機構和工商機構,分別佔 2023 年研發人員總數(以相當於全日制的人數計算)的 65%和 32%。

工商機構的創新活動總開支為 292.93 億元,較對上一年下跌 2%。工商機構的創新活動總開支中,資訊及通訊業的佔比最大(34%),其次是金融及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31%);和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以及住宿及膳食服務業(26%)。按創新活動類別作分析,2023 年工商機構的創新活動總開支主要涉及為機構單位本身進行的內部研發活動(35%),其次是軟件開發和數據庫活動(22%),以及外判予其他機構進行的研發活動(15%)。

政府對研發活動與創新活動的支援方面,創新科技署在 2023-24 財政年度共撥款 63.69 億元支持應用研發及創新活動,其中最多是應用研發項目的 39.183 億(61.5%)、科技應用的 8.158 億(12.8%)和公營科技支援機構的營運的 6.447 億元(10.1%)。獲創新科技署撥款資助的進行中及獲批應用研發項目的數目則有 20,430 個,比去年上升約 9.7%。

read more
業界消息

新修訂電氣和電子廢物進出口條例將於元旦起生效

電影《焚城》劇照。
電影《焚城》劇照。
電影《焚城》劇照。

電影《焚城》再令港人關注電子廢物進出口香港的問題。而在 11 月三讀通過的《2024 年廢物處置(修訂)條例》,亦將於明年 1 月 1 日起生效,以在香港實施《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中有關管制電氣和電子廢物的越境轉移及妥善處理該等廢物的相關修正案。

中國是公約的締約國,因此公約亦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修訂的條例按照公約修正案的要求,將所有電氣和電子廢物納入現有的進出口許可證制度監管,令香港特區與國家一同履行《公約》下的責任。《公約》修正案將於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在國際上實施,屆時任何電氣和電子廢物在出口前,必須事先取得進口國和過境國(如有)的同意,以確保越境轉移的電氣和電子廢物將在進口國獲妥善處理,保護進口國的環境和保障當地公眾的健康。

環境保護署發言人表示,立法會已在今年 11 月 20 日三讀通過《2024 年廢物處置(修訂)條例草案》,將所有電氣和電子廢物納入《廢物處置條例》(第 354 章)下現有的進出口許可證制度監管。新管制在 2025 年 1 月 1 日生效後,任何人士在香港進出口電氣和電子廢物前均須先向環保署申領許可證。」

發言人續指,回收業界過往常有安排進出口的廢電氣和電子設備(如廢機頂盒、廢路由器、廢電源供應器、廢硬盤、廢固網電話和廢鍵盤),均屬受管制的電氣和電子廢物,須事先領有許可證方可進出口香港。為協助相關業界適應新的管制要求,環保署已透過不同渠道向回收業、航運業和空運業界解說新管制的具體執行詳情,並走訪本地的電氣和電子廢物回收設施,向營辦商作進一步宣傳。相關指引和資料包括懶人包和一圖看清等簡單易明的資訊亦已上載至環保署網頁

read more
業界消息

調查指資科及創意媒體業僱主未來將更重視軟技能

何柏濤表示市場對高質素的畢業生需求增大,也顯示擁有合適技能和高水平的高級文憑畢業生如今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
何柏濤表示市場對高質素的畢業生需求增大,也顯示擁有合適技能和高水平的高級文憑畢業生如今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

隨著 AI 及科技發展,有調查指資訊與通訊科技及創意媒體業僱主將愈趨看重軟技能,高級文憑與傳統大學學位畢業生的起薪點、招聘期等待遇將日益收窄。由香港浸會大學統籌、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多元出路計劃「鼓掌—創新教育歷程」(CLAP-TECH)日前發表一項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兩行業的僱主對高級文憑畢業生能力的評價有所提升,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僱主愈趨看重軟技能,更認同職業專才教育有助培育更多擁有市場渴求技能的人才。

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僱主認同高級文憑畢業生,擁有和學士學位畢業生相若、甚至擁有更好的軟、硬技能,僱主對高級文憑畢業生軟、硬技能的認可較去年分別上升 8.8 個百分點及 17.1 個百分點。認可反映於其起薪點上,創意媒體業 77.2%高級文憑畢業生及 66.8%學士學位畢業生的起薪點,為港幣 17,000 至 23,000 元,而起薪點達到港幣 20,000 至 23,000 的高級文憑畢業生,更比去年增加 9.7 個百分點。資訊與通訊科技業方面,68%高級文憑畢業生起薪點為港幣 17,000 至 23,000 元,比例與去年 64.7%相若;同等起薪點的學士學位畢業生今年佔超過一半(56.4%)。

「鼓掌 – 創新教育歷程」中心總監何柏濤表示樂見僱主對高級文憑畢業生軟硬技能的認可按年顯著增加;高級文憑畢業生起薪點亦較去年有所提升,尤其在創意媒體業更為顯著。可見市場對高質素的畢業生需求增大,也顯示擁有合適技能和高水平的高級文憑畢業生如今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

近年人工智能正衝擊職場,調查顯示,54.6%受訪僱主「已經」、及 37.4%「正考慮」將人工智能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完全或部分融入日常營運;然而當企業廣泛應用先進科技,僱主卻認為員工的「好奇心及終身學習」、「分析思維」及「韌性、靈活性和敏捷性」等軟技能,在未來五至十年更為重要,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知識與技能僅排行第五。

譚家強表示,數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僱主愈來愈需要團隊成員「軟硬兼備」。
譚家強表示,數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僱主愈來愈需要團隊成員「軟硬兼備」。

面試時,僱主以往重視求職者的實習或實踐經驗,但如今他們更看重求職者在面試時展現的溝通能力(81.7%) 、解難能力(81.5%)及領袖潛質(57.1%)等軟技能。值得留意的是,被問及對求職者技能的期望時,重視領袖潛質的資訊與通訊科技業及創意媒體業僱主比例按年分別大幅增加近 1 倍 及逾 1.7 倍,更有超過 24.2% 資訊與通訊科技業及 17.2% 的創意媒體業僱主認為目前求職者缺乏該技能;而兩行業的僱主均表示,學業成績與資歷則為較低的考量。

「鼓掌—創新教育歷程」業界夥伴譚家強表示,數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僱主愈來愈需要團隊成員「軟硬兼備」:員工掌握行業技術固然重要,但更希望大家能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以提升技能;當日常工作裡愈來愈多使用人工智能,僱主更希望員工能運用其分析思維、解難能力和決策能力,確保負責任地使用 AI 技術。「員工的韌性、靈活性和敏捷性亦將令他們成為現代職場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