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T 基建人工智能微電子業

龍芯首創 GPGPU 晶片完成研發 中國自主 GPU 產業邁向新里程碑


龍芯首創 GPGPU 晶片完成研發  中國自主 GPU 產業邁向新里程碑

中國自主處理器廠商龍芯中科宣布,其首款通用圖形處理器 9A1000 已完成研發工作,預計於 2025 年第三季進入流片階段。這款定位為入門級 GPGPU 的產品,圖形效能對標 2017 年推出的 AMD Radeon RX 550,同時具備 40 TOPS 的 AI 運算能力,標誌著中國在 GPU 自主研發領域取得重要突破。這次發布除了代表龍芯從 CPU 廠商向 GPU 領域的戰略擴張,更反映了中國半導體產業在美國出口限制下,尋求技術自主的迫切需求。

技術規格突破帶來的商業價值重新定義

龍芯 9A1000 雖然圖形效能僅對標八年前的 AMD RX 550,但其技術創新集中在架構改良和 AI 加速能力上。根據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在 2024 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9A1000 在流處理器面積縮減 20% 的同時,工作頻率提升 25%,輕載功耗降低 70%。這種設計理念反映了中國 GPU 廠商對市場需求的獨特理解,即優先發展 AI 推理和科學計算能力,而非追求頂級遊戲效能。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院教授魏少軍指出,「中國 GPU 產業的發展路徑與歐美廠商截然不同,更注重在特定應用場景下的性價比優勢」。9A1000 支援 OpenGL 4.0 和 OpenCL ES 3.2 標準,相比龍芯 2K3000 處理器內建的 LG200 顯示核心,整體效能提升 4 倍,AI 運算能力更是達到 5 倍增長。這種漸進式技術路線為中國 GPU 產業奠定了紮實的發展基礎。

產業生態系統建立面臨的關鍵挑戰

中國 GPU 產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軟件生態系統的不成熟成為最大障礙。據業內專家分析,即使 9A1000 順利完成流片,其商用價值仍受到驅動程式開發和軟件相容性問題的制約。Bernstein 研究報告指出,雖然美國出口限制為中國本土 AI 晶片廠商創造了機會,但技術差距和生態系統缺失仍是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包雲崗表示,「GPU 不只是硬件產品,更是一個完整的軟硬件生態系統。龍芯等中國廠商需要在驅動開發、開發工具鏈和應用軟件適配方面投入更多資源」。目前龍芯已規劃 9A2000 和 9A3000 等後續產品,其中 9A2000 預計於 2027 年推出,效能可達 NVIDIA RTX 2080 水準,整體效能較 9A1000 提升 8 至 10 倍。

全球競爭格局下的戰略意義與市場前景

從全球半導體競爭角度來看,龍芯 9A1000 的推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中國 GPU 即服務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2.72 億美元(約港幣 HK21.2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10.1億美元(約港幣HK78.8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25.8%。這一增長趨勢為龍芯等本土廠商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然而國際競爭環境的複雜性不容忽視。NVIDIA 在中國 AI 晶片市場的佔有率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66% 下降至 2025 年的 54%,但這主要由於供應鏈限制而非技術競爭。華為海思、寒武紀科技等中國廠商正積極搶佔市場佔有率,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李世瑋認為,「中國 GPU 產業的發展將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新配置,但真正形成技術優勢仍需 5 至 10 年時間」。

龍芯 9A1000 的成功研發標誌著中國 GPU 產業從無到有的重要轉折點。雖然技術規格相對保守,但其在 AI 加速和特定應用場景下的優勢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軟件生態系統的逐步完善和後續產品的推出,中國 GPU 產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企業決策者應密切關注這一技術趨勢的發展,思考如何在供應鏈多元化和技術自主化的大趨勢下制定相應策略。

資料來源:
Tom’s Hardware
NotebookCheck
Grand View Research

龍芯中科發布首款自主研發 GPGPU 晶片 9A1000,圖形效能對標入門級產品,但具備 40 TOPS 的 AI 運算能力,標誌中國 GPU 產業邁向新里程碑。雖然面對軟件生態系統的挑戰,但在美國出口限制下,此舉突顯了技術自主的迫切性。企業決策者應關注這趨勢,以應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變化。

【建議分類】
IT 基建,人工智能,微電子業

【建議 Tags】
龍芯,9A1000,GPU,AI,晶片

Tags : 9A1000aiGPU晶片龍芯
Pierce

The author Pierce

喜歡尋找本地潛力 Startups 與讀者分享, 對企業資訊安全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