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技專欄

創科時代(六) :城市規劃如何拉近人與自然距離

有研究顯示,多接近碧海藍天綠樹,不論是城市的公園抑或郊野的大自然景物,對人類的精神健康以至工作效率都大有裨益。不過,香港樓宇密集,即使居住在同一樓宇,2樓和30樓的景觀也大有差異。更何妨要家居窗外可看到自然景致,又談可容易?

今年「青年學人大賽」的冠軍得主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的李茂粟同學,便研究城市住屋規劃如何可以拉近人與大自然的距離。李同學以灣仔的314幢住宅大廈作為研究對象,範圍覆蓋駱克道、菲林明道、謝斐道、莊士敦道一帶,該區老舊唐樓林立,夾雜動輒三四十層高的新落成大廈,舊樓窗戶景觀可能受阻,那麼如何知道每座大廈不同樓層和座向的單位,窗外有多少自然景致?

李同學首先把規劃署近年向公眾開放的「三維實景模型」結合Esri的三維地形模型,以程式自動建構了19,837個窗戶的景觀圖片,每張三維照片有高達8,910萬像素,藉此量度自然景觀指數(NVI)。接近山嶺、海旁(如告士打道)、公園(如律敦治醫院一帶)或者高層住戶,NVI當然較高。第二步,他選出NVI較低的大廈和街道,檢視它們跟自然環境,譬如公園、遊樂場等之間的步行距離,發現區內5幢大廈不論景觀抑或實際距離,跟大自然相距最遠。由於這些全是樓齡較高的樓宇,他建議當局在進行城市規劃之際應該多加改善。

年輕人憑著對社會的關懷及勇於創新的思維,善用地理資訊從多角度去透視現今社會問題,他們的分析和建議往往貼地實用,值得有關當局關注參考。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

Tags : NVI
Columnist

The author Columnist

Unwire.pro 將定期邀請業界人士、名筆,撰寫有關 IT 行業趨勢的精闢分析文章。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