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 AI 晶片產業迎來重要里程碑,多款自主研發晶片首次在央視《新聞聯播》公開亮相,其中阿里平頭哥 PPU 晶片的關鍵技術參數已可比肩 Nvidia H20。9 月 16 日晚間,央視報導中國聯通三江源綠電智算中心項目時,意外披露了包括阿里平頭哥、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等七大國產 AI 晶片品牌的部署情況,總算力達 5,481P,標誌著中國在 AI 算力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次國產晶片集體亮相,其深層意義可從技術規格、產業戰略及市場競爭格局三方面分析。
平頭哥 PPU 規格逼近國際先進水平
央視鏡頭罕見地展示了平頭哥 PPU 與 Nvidia A800、H20,以及華為昇騰 910B 的詳細參數對比表格。根據曝光數據,平頭哥 PPU 採用 96GB HBM2e 記憶體,與 Nvidia H20 的記憶體容量相同,晶片間頻寬達 700GB/s,介乎 A800 的 400GB/s 和 H20 之間。在 PCIe 介面方面,PPU 支援 5.0×15 規格,優於 A800 的 4.0×16,與 H20 保持一致。
業界專家認為這些技術指標的公開披露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表示,平頭哥 PPU 在多項關鍵參數上超越 A800,接近 H20 水平,顯示中國在 AI 晶片設計能力上已實現重要突破。功耗控制方面,PPU 維持在 400W,與 A800 相當,相比 H20 的 550W 更加節能,這對大規模部署具有成本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曝光的技術細節遠超以往中國晶片廠商的公開資料程度。相較於華為昇騰 910B 的 64GB HBM2 記憶體和 392GB/s 頻寬,平頭哥 PPU 在所有關鍵指標上均處於領先地位,體現了阿里在 AI 晶片領域的技術積累深度。
萬億級算力市場的國產化過程
從央視披露的部署規模看,已簽約項目涉及 1,747 台裝置、22,832 張算力卡,總算力達 3,479P,其中阿里雲以 1,024 台裝置、16,384 張平頭哥算力卡佔據最大份額。中科院和北京京儀分別部署沐曦和壁仞科技的解決方案,形成多元化的國產算力生態。
阿里巴巴行政總裁吳泳銘在今年 8 月的財報會議上透露,公司已建立「後備方案」應對全球 AI 晶片供應鏈變化,與不同合作夥伴建立多元化供應鏈儲備。這一戰略在央視報導中得到充分體現,阿里過去四個季度在 AI 基礎設施及產品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 1,000 億元(約港幣 1,080 億元),顯示其在自研晶片領域的堅定投入。
產業分析師指出,中國聯通三江源項目作為國家級綠電智算中心,選擇國產晶片方案具有重要示範效應。項目總規模預計將帶動上千億元的產業鏈投資(約港幣逾千億元),為國產 AI 晶片廠商提供了寶貴的商業化機會和技術驗證平台。
從技術追趕到生態構建的戰略轉型
回顧平頭哥的發展軌跡,2019 年發布的含光 800 推理晶片,已在 ResNet-50 測試中達到 78,563 IPS 的性能,比當時業界最佳 AI 晶片高出 4 倍。今年 3 月螞蟻集團百靈大模型技術報告曾披露訓練過程中使用的神秘「晶片 B」,其相關資料與平頭哥 PPU 高度吻合,顯示該晶片已在實際業務中得到驗證。
從競爭格局看,此次央視曝光的七家國產 AI 晶片廠商各有特色:平頭哥專注大模型推理最佳化,相容 CUDA 生態;沐曦股份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具備優勢;壁仞科技則在通用 GPU 設計上有所突破。這種多元化競爭態勢有利於形成健康的產業生態,避免單一廠商壟斷。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 AI 晶片產業正從單純的技術追趕,轉向生態構建階段。隨著美國對華高階 GPU 限售政策的持續,國產晶片在軟件、硬件相容性、開發工具鏈完善度、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自主可控與成本效益的平衡之道
此次央視的「意外曝光」,實際上是中國 AI 晶片產業發展到關鍵節點的必然結果。面對日益增長的 AI 算力需求和供應鏈安全考量,國產晶片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用」的階段。阿里計劃在 2025 年底前將 PPU 部署規模擴至 10 萬張卡,覆蓋電商推薦、智能物流、AIGC 等全場景應用,這將為其商業化提供重要驗證。
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和規模效應顯現,國產 AI 晶片有望在成本控制和特製服務方面形成競爭優勢,為中國數碼經濟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算力支援。這場從央視開始的「國產晶片秀」,或許正預示著中國 AI 產業生態的重大變局。
資料來源:
ETtoday新聞雲 |南方網 |電子工程專輯 |國際電子商情 |富途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