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董事會於 9 月 5 日正式公佈史上最高額的企業薪酬計劃,向行政總裁馬斯克提出潛在價值高達 1 萬億美元(約港幣 7.8 萬億元)的激勵方案。這項前所未有的薪酬協議,目標是激勵馬斯克未來十年繼續領導 Tesla,並設定一系列進取考核指標,包括將公司市值從目前約 1.1 萬億美元(約港幣 8.58 萬億元)提升至 8.5 萬億美元(約港幣 66.3 萬億元),同時實現 Robotaxi 商業化營運等關鍵目標。該方案將於 11 月 6 日交由股東投票決定,如獲通過將創下美國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高層管理人員薪酬記錄。
野心勃勃的目標設定:從萬億到 8.5 萬億的市值躍進
根據 Tesla 提交的監管檔案,馬斯克必須完成 12 個階段性的市值和營運目標才能獲得完整薪酬。具體指標包括交付 100 萬部 Optimus 機械人、2,000 萬輛 Tesla 汽車,以及 100 萬部 Robotaxi 投入商業營運,同時實現調整後 EBITDA 達到 4,000 億美元(約港幣 3.12 萬億元)的財務目標。波士頓學院法學教授 Brian Quinn 向路透社表示:「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薪酬方案,引起了眾多疑問」。
薪酬方案採用分階段發放機制,首階段要求 Tesla 市值達到並維持 2 萬億美元(約港幣 15.6 萬億元),隨後每個階段遞增 5,000 億美元(約港幣 3.9 萬億元),直至最終目標 8.5 萬億美元(約港幣 66.3 萬億元)。如此規模將使 Tesla 成為全球最有價值企業 Nvidia 的兩倍以上。目前薪酬方案價值約 8,780 億美元(約港幣 6.85 萬億元),股票將分 12 批發放,馬斯克需支付相當於 9 月 3 日 Tesla 收盤價的費用才能實際擁有獲得的股票。
市場競爭激化下的留才策略考量
面對日益激烈的電動車市場競爭,Tesla 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2025 年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已在歐洲市場首次超越 Tesla,4 月交付 7,231 部純電動車,超過 Tesla 的 7,165 部。Tesla 在歐洲銷量同期暴跌 49%,而整體歐洲電動車市場增長超過 25%。Volkswagen 已成為歐洲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中國製造商蔚來、理想和小鵬 5 月合計交付 97,612 部車輛,年增近 50%。
Tesla 董事會主席 Robyn Denholm 向 CNBC 表示,此計劃目標是保持行政總裁「積極進取,專注為組織創造成果」。她進一步解釋:「如果他表現出色並達到計劃中設定的高度進取目標,他將獲得股權——每增加 5,000 億美元(約港幣 3.9 萬億元)市值獲得 1% 股份,同時還需達成營運目標」。這一策略反映出董事會對維持馬斯克專注度的急迫性,特別是考慮到他同時經營 SpaceX、xAI 等多家企業。
全球自動駕駛賽道的戰略卡位
Tesla 此次薪酬方案特別強調 Robotaxi 業務的重要性,反映出公司對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的戰略重視。然而競爭對手已搶先佈局關鍵市場。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Pony.ai 已成為唯一獲准在中國四大發達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營運 Robotaxi 服務的企業,該公司財務總監 Leo Wang 表示正積極拓展香港市場:「我們已在廣州建立據點,現在瞄準香港」。
Pony.ai 於 8 月推出第七代 Robotaxi 車隊,聲稱為全球首批實現 100% 自動駕駛套件「ADK」的車款。百度同樣計劃將 Robotaxi 服務擴展至香港等海外市場。分析師估計,Robotaxi 可將交通成本降低 70%,徹底改變城市交通,並將 Tesla 從汽車製造商轉型為全球運輸服務供應商。面對如此激烈的技術競爭,Tesla 必須加速 Robotaxi 商業化過程才能維持領先地位。
對企業治理與產業發展的深遠影響
這項史無前例的薪酬方案將深刻影響企業治理標準和電動車產業格局。如獲通過,馬斯克的 Tesla 持股將從目前約 13% 增至超過 423 萬股,大幅提升其投票權威。The New York Times 指出:「他的普通員工年薪 57,000 美元(約港幣 HK$444,600),而他卻被授予可能累計達 1 萬億美元(約港幣 7.8 萬億元)的兼職行政總裁薪酬方案」,突顯企業內部薪酬差距問題。
從產業角度看,此方案反映出電動車領域「萬億時代」的到來,企業估值基準正從數十億美元躍升至萬億美元級別。隨著 Tesla 面臨比亞迪、Volkswagen 等強勁對手挑戰,這一激勵機制能否成功激發創新動力,並推動 Robotaxi、人形機械人等前沿技術商業化,將成為決定未來十年全球智慧交通和機械人產業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股東的最終投票結果,不只影響馬斯克個人財富,更將為全球科技巨頭的薪酬治理模式樹立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