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莫乃光早前在 Unwire.pro 撰文分享,新加坡和香港在創新創業領域上異同的看法。這兩個背景、定位都相似的城市,既是競爭亦是合作關係,過往香港在金融服務業上較為領先,但隨著創新科技產業出現,新加坡正有超越之勢。

singapore_hk005

 

香港和新加坡人的心態和想法有很大不同

創新科技不是大白象基建,用錢不能堆砌出來,更不是今天說要,明天就會有。一個地方有沒有創新科技,需要資金、人才、政策等配合,而這些就需要用時間來培養。如果在播種時沒留心,甚至沒有播過種,不僅不會有良好的果實,甚至只會一天比一天落後對手。

筆者早前隨同 Google 採訪了新加坡的創業社群,跟香港投資推廣署於新加坡的投資推廣總監了解,如何吸引新加坡及環球初創公司進駐香港,也訪問了新加坡的創業行動社群(ACE)和創業基地 Bash,怎樣吸引外國初創公司到新加坡發展。

筆者發現,比起政策、城市本身的比較,香港人和新加坡人的心態和想法都有很大的不同,而這種不同也令兩地推出創新科技政策時的著眼點有很大分野,使種出來的果實大大不同,如果香港再不改變想法,不管在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還是其他領域,都會更被新加坡拋離。

singapore_hk009

 

新加坡產業發展比香港平衡得多

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 HK)駐新加坡的投資推廣總監李國煒向 Unwire.pro 表示,香港傳統都有商業優勢,簡單稅制、公司開立簡易,開設公司的成本也很低,但他也承認香港在其他方面的成本卻很高,包括租金、薪酬等都高成本,為吸引外國初創公司來香港帶來不少障礙。

李國煒認為新加坡不比香港更早就發展創新科技,事實上香港早在董建華任特首的 98 年時就已經建立「數碼港」,也認同創新科技將會是香港的未來,提出「創新科技發展戰略」。但是偏重金融和地產行業的政策令香港難以平衡發展創新工業,加上自由行政策令香港變得更依賴中國市場。

比較起來,新加坡因沒有中國為靠山,所以產業發展就平衡得多,而且很重視工業發展,工業就佔了 GDP 近三成,其中又以電子、生物醫藥、石油石化為主要行業。李光耀大力興建工業園區,透過用淡馬錫基金來支援產業發展,加上對工業提供降稅或免稅等優惠政策,促使很多企業在新加坡落地,外資推動了國家工業發展。

singapore_hk001

 

新加坡政府「主動出擊」是關鍵

誠然香港過去數十年成為亞洲金融中心,GDP 也勝過新加坡,但近年新加坡已愈來愈能威脅香港的領先地位。李國煒直言新加坡政府「主動出擊」是關鍵,新加坡甚至願意修改法例來支持初創公司的創新模式,而早前推出的「金融科技沙盒」則為嶄新想法提供嘗試的空間,對發展本地和吸引外國初創公司都有優勢。

新加坡在 2000 年開始才開始發展創新科技產業,但明顯走得比香港順利得多。香港雖然有數碼港和科學園,但自從董建華下台後,政府幾乎沒有任何新的創新產業政策,數碼港和科學園利用租金收入來推動業界發展,錯過了不少發展時機。

新加坡的創業生態圈在 2012 年開始爆炸性增長,據調查機構 Compass 的創業生態排名,新加坡位居第 10 名,也是亞洲最高的(但此排名不包括中國)。新加坡政府主動為初創企業提供種子資金,不僅承擔了最早的風險,大量初創公司能有足夠空間發展,使創業生態圈有很大成長,不僅融資額大增,而且不乏估值超過 10 億元的「獨角獸」。

 

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在教育和 R&D 推動科研市場化

李國煒亦提到新加坡政府很落力把大學科研商業化,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在教育和 R&D 上,而且鼓勵學生和教授把研究推向市場,以免科研成果流於「象牙塔」。加上政府把舊工廈活化為 Launchpad 創業園區,這都為新加坡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帶來良好發展。

Launchpad 創業園區是新加坡近年開始建立的創業園區,就像香港的「活化工廈」政策一樣由舊工廈改建而成,雖然只有三座(Block 71, 73, 79),但就已經擠進了 30 多個孵化器和 500 家創業公司。其中「創業行動社群」(ACE)就是其中一家落戶 Block 71 的創業培育機構。

新加坡創業行動社群創立於 2003 年,由新加坡官方推動,目標是把新加坡培育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和創業精神的國家,提供創業培育計劃和資助。ACE 執行董事 Phan Ching Chong 就表示,新加坡成功讓不少科技公司選擇當地為亞洲總部,現在是時候推動本地的初創生態發展。

singapore_hk003

 

初創企業是新加坡未來經濟發展動力

ACE 是由私人和公共部門共同創建的創業社群,由指導、初創企業、網絡、海外及交流五個小組委員會組成。ACE 的創業培育計劃和資助,能讓新加坡剛起步的初創企業有機會成長,把產品做出來甚至走出海外市場。Phan Ching Chong 坦言,這將會是新加坡未來的經濟發展動力。

他提到他們身處的 Block 71 是由舊工廈改建而成,背後也代表新加坡的工業也在轉型,發展的動力也在改變。Phan Ching Chong 指香港和新加坡最初也在轉口貿易、輕工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競爭,但現在已來到創新科技的領域,初創公司必會成為新加坡未來經濟發展動力的「Next Big Thing」。

不過他不認為推動創業生態發展就是為了有新加坡的「獨角獸」,而是看整體的社會發展。如果一家初創公司成功發展起來,就能創造就業、貢獻 GDP,就像中小企業是支撐經濟的力量一樣,Phan Ching Chong 認為大量的初創公司其實更勝一家「獨角獸」,對社會發展的好處也會更多。

singapore_hk006

 

一家初創公司就是新加坡的一個機會

同樣問到新加坡和香港的分別,ACE 執行董事 Phan Ching Chong 坦言兩地有「文化差異」,很難比較。筆者認為這裡說的文化差異當然不是語言、飲食等文化,而是看待事情的態度。細心留意香港和新加坡的創業政策,還有回應創新科技的態度,就能發現新加坡的心態進取得多。

就以 Uber 為例,新加坡去年已修改法例容許 Uber 合法營運,只要司機自己註冊成立公司,再購買保險和向政府繳付路稅,就能合法營運。反而香港至今仍是不讓 Uber 合法營運,仍有 Uber 司機正被當局控告「非法載客取酬」。

Phan Ching Chong 甚至直言,「一家初創公司就是一個機會」,也許一些想法是今天經不起考驗,但不代表未來就不可以。給一個創業點子機會,其實也是給新加坡一個機會,尤其是像生物科技一類創業公司,需要的時間和成本亦更高,風險更大,更需要 ACE 及政府資金支持。

 

出售流動網絡頻譜成立基金支持初創公司發展

提到資金來源,新加坡其中一個初創公司資金來源就是 Infocomm Investment Pte Ltd(IIPL)。1996 年成立的 IIPL 是新加坡政府出售流動網絡頻譜後,獲得約 2 億美元資金成立的國家級風險投資基金,雖然不是直接由政府出資,但也算是由官方過渡到私人的投資基金。

IIPL 總裁林志樂博士表示,IIPL 會直接投資給有前景的初創公司,而且也不限於新加坡的公司,目前該基金有不錯的投資回報,每年平均回報有三成以上,而投資回報也會用回在初創公司的投資上。除了有創業加速器投資和開設創業基地 BASH 外,IIPL 也會為初創公司提供一對一的公司顧問服務。

singapore_hk004

 

新加坡沒有中國市場依靠反而更有生命力

問到怎看新加坡和香港的分別,林志樂認為兩地背景相似,同樣也是由轉口港和金融中心方向發展而來,但由於香港有中國市場依靠,因此發展較面向東南亞市場的新加坡更好。但中國既是有利因素,也是香港的不利因素,因中國市場令香港的收入和思考太單一,當中國自己愈來愈不需依靠香港時,就會變成香港的弱點。

新加坡同樣本土市場不大,需要花時間開發東南亞市場,發展也不會像美國和中國的公司般快,因此未有突出的「獨角獸」公司。但由於沒有「中國市場」這因素,新加坡初創公司能更加開放思考,直接研究怎樣走向全球市場,反而更有生命力,潛力也更大。

林志樂認為新加坡和香港應有更多合作的空間,他也很歡迎香港的初創公司申請他們的創業加速器,而據透露 IIPL 的創業加速器就有不少來自像台灣等亞洲國家的公司。林志樂亦表示看好在區塊鏈、人工智能、醫療物聯網和資訊保安方面的初創公司前景。

singapore_hk010

 

總結:龜兔賽跑焉有不輸之理?

筆者覺得,香港文化是「不做不錯」,即使是該做的事也不願意做,因為出問題就要付上責任;而新加坡則不會這樣想,如果事情是應該做的話就會願意承擔出問題的風險。像新加坡就主動推出「金融科技沙盒」,讓金融科技有一個實踐機會,再在正式推出前找出法例可修改之處。

《經濟學人》指新加坡已是全球密度最高的創業生態系統,而且一直以不同優惠政策引誘初創公司選擇以新加坡為基地。上月獲得 1.25 億美元融資的 Tink Labs 就指新加坡政府已多次向他們招手,把總部搬到新加坡去,創辦人郭頌賢更指港府從未跟他們接觸過。

搶初創公司落戶還未夠,還要搶創投基金,新加坡政府為鼓勵創投基金選擇投資在新加坡為基地的初創公司,就提出 5 比 1 的配對,即新加坡政府出資是創投基金五倍。據《亞洲創投期刊》(AVCJ)報導,亞洲已有兩成創投基金選擇投資在新加坡為基地的初創公司。

世界經濟論壇早前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競爭力跌至全球第 9 位,被第 2 位的新加坡拋離。而香港在創新方面則位列 27 位,報告形容香港缺乏創新能力,成為香港競爭力下跌的原因。當新加坡敢於承擔創新的風險,但香港則停步不前,不敢向既得利益的傳統產業出手,也不願主動修改古舊的法例,差距愈來愈大根本是必然。

新加坡本就是一個充滿危機感的國家,國民要服兵役,建國至今也在思考生存的問題。香港過去十年都坐在自由行和中國泡沫經濟發展的順風車上,創新產業政策流於口號居多。新加坡用「沙盒」來實踐,香港用一個又一個「委員會」諮詢,就算人家「行兩步退一步」也在向前行。這場現代的龜兔賽跑,香港焉有不輸之理?

n-350x500

 

 

作者:Boris Lee
Unwire.pro 資深編輯。在企業 IT 科技報道範疇有十多年經驗。

 

 

 

Tags : BashgoogleHong KongInvest HKSildesingaporestartup流動置頂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