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加密貨幣

企業趨勢加密貨幣區塊鏈科技

LINE 也躋身發行加密幣?「LINK」謝絕 ICO 炒賣

LINK

儘管加密貨幣市值大上大落,加入 ICO 行列的初創依然前仆後繼,炒賣者繼續虎視眈眈。不過最叫人訝異的,是近日竟傳出連 LINE 也要發行電子代幣,還大玩區塊鏈網絡(blockchain network)「LINK Chain」的消息。難道日後可以在加密貨幣市場上炒賣熊大?

非也。

Not all cryptocurrencies are created equal。加密貨幣也不一定全用來炒賣,LINE 便明言不會進行首次代幣發行(ICO),用戶暫時亦不可進行任何 LINK Point 的兌換或交易。

LINE Corporation 既不放眼 ICO 炒賣,又不缺錢無須融資,發行首個電子代幣 「LINK」 (link.network)再配合同樣由 LINE 獨立研發的首個區塊鏈網絡「LINK Chain」推出,似乎是為了拓展並鞏固 LINE 生態圈、提升用戶忠誠度,同時透過消費及獎賞的雙贏關係,拉攏各大營運商將各類 dApp 服務加入 LINK Chain。

日本未通過監管審批

LINK 將於 9 月於 BITBOX 電子資產交易所獨家上市,但確實日期暫未有披露。據悉,LINE 將發行 10 億個 LINK 電子代幣,當中 8 億將作用戶獎賞之用,其餘 2 億則會由 LINK 的發行者 LINE Tech Plus 管理並作儲備之用。另 LINK 雖全球同步發行,惟日本方面礙於暫未取得相關監管機構的正式審批,因此在通過審批前,LINK 將暫時以 LINK Point 形式運作和使用。日本居民在使用 dApp 服務中所獲取的 LINK Point,可選擇於 dApp 服務中使用,或兌換為 LINE Points。

日本用戶雖然落後一步,且用戶暫時不可在任何加密貨幣交易所(包括BITBOX) 進行 LINK Point 的存款、提款、轉帳、交易或兌換,不過用戶某程度上可說是因禍得福。皆因目前 LINK 是以邀請 LINE 用戶透過使用 LINE 生態圈內的一系列指定服務而獲取 LINK 作為獎賞,而透過此途徑獲取的 LINK 將可在快將推出的 dApp 服務內作支付或獎賞用途,或用作支付 LINE 生態圈內的各類服務,如內容、商貿、社交(Social)、遊戲、交易等。不過有關方面表示,LINK 並不可用作於 LINE STORE 購買貼圖之用;惟因日本用戶所賺取的 LINK Point 暫時可兌換成 LINE Point,屆時便可以 LINE Point 購買貼圖,香港用戶就只有羨慕的份兒。▲LINK 將於 9 月於 BITBOX 電子資產交易所上市,首發 10 億 LINK 電子代幣,當中 8 億將作用戶獎賞之用。

推動區塊鏈生態圈發展

LINK 在 BITBOX 上市後將分發給交易所的註冊用戶,連同快將推出的一系列 dApps,BITBOX 將會成為用戶購買 LINK 及以 LINK 與其他電子資產進行交易的指定平台。舉例說,如果某用戶曾加入並參與其中一項與 LINK 相關的 dApp 服務,便可獲得某數值的 LINK 作為獎賞。此外,BITBOX 亦會提供獨家優惠予 LINK 持有人,例如支付優惠或交易費用折扣,以及眾多促銷活動等。

LINK 是透過由 LINE 構建的 LINK Chain(主網)運作。LINK Chain 是一個以服務為主的區塊鏈網絡,讓 dApps 可直接應用於 LINE 的通訊平台。由於 LINE 本身已具備構建平台基礎設施和大規模擴展網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即使系統擁有大量用戶,亦能確保系統的穩定性,並將用戶的等候時間縮至最短,這些目前仍是分散式區塊鏈的弱點。LINE行政總裁出澤剛期望,隨著 LINK 的推出可建立一個便利及互惠的獎賞系統,以回饋一眾用戶。為推動區塊鏈生態圈的發展,LINE 將鼓勵並支援不同營運商的各類 dApp 服務加入至 LINK Chain,透過消費及獎賞進一步促進代幣經濟發展。

LINK 電子代幣小百科:

官方網站:link.network

名稱:LINK (日本地區為 LINK Point)

發行者:LINE Tech Plus (總部設於新加坡)

總發行額:隨著生態圈的發展總發行 10 億 (8 億為用戶獎賞;2 億為 LINE Tech Plus 管理並作儲備之用)

發行方法:LINK 只免費作為用戶獎賞

單位:LINK 為基本單位,cony 則為最小單位 (1,000,000 cony = 1 LINK);實際幣值則視乎上市後市場價格

LINK 可在以下服務類別使用:

1)    内容:支付音樂,影片和網絡漫畫

2)    商貿:支付產品/服務,折扣優惠和回贈

3)    社交:App 内付款系統和用戶間的電子轉帳

4)    遊戲:在遊戲內進行交易和改善遊戲角色

5)    交易:繳付佣金、費用折扣和 BITBOX 上的加密貨幣交易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時隔四年,再談比特幣減半

BeFunky-Collage6

4 年前,我在明報專欄 chungkin Express 討論比特幣減半,以〈比特幣第三次產出減半 買、買、買〉為標題(黨),從參與、學習與購買額度靈活三個角度,主張讀者買、買、買。重讀文章,有點言簡意賅,幸好寫得還算紮實,沒有弄錯甚麼,更沒有坑讀者,從參與和學習的角度,4 年前開始買入並了解比特幣,現在就算不是專家,最低限度不是小白;從投資的角度,當時幣價接近 10,000 鎂,現價接近當時的 7 倍,無論如何稱不上笨。

4 年過去,讓我們回到這個話題,看看最新數據,談談近年發展。

我們站在歷史哪個關口

經常聽到比特幣減半,指的不是現存的數量,更不是價格(!),而是產量。如果把比特幣類比為法定貨幣,代表增發量縮減一半;如果把比特幣類比為黃金,代表每天能挖出的黃金減少一半。

相對於法定貨幣供應量隨著經濟環境、地緣政治、政黨輪替、疫情和戰爭等因素隨時更改,無法預測,比特幣的供應量打從 2009 年 1 月 3 日,即創世紀區塊鑄造當天就定好時間表,從一開始的每區塊新增 50 個,首 4 年產出總供應量的一半,然後每個區塊的產出減半,再每 4 年重複這個過程,直至 2140 年產出所有比特幣,總共 21,000,000 個。

source: Kraken

為了簡化,以上大部分是約數,每逢 4 年是設計上的理想數字,運行起來會有偏差,比如第 3 和第 4 次減半之間,實際上相隔  3 年 11 個月又 8 天,十幾年來總體大概快了 8 個月;而既然 4 年是約數,2140 年就更只是推算了,不過無論如何,除非醫學或者人類冷凍技術突飛猛進,否則我們註定沒法見證比特幣產出 100%。還有一筆冷知識,比特幣最終的產出數字其實也是約數,準確數字略低,為 20,999,999.9769。

至於最多人關心的價格,比特幣兌美元的歷史價格跟減半呈高度相關性,前面 3 次減半後的一年多,幣價均創下新高,相對減半時價格分別漲 92 倍、29 倍和 7 倍,而牛熊週期也一而再、再而三維持在 4 年左右。

source: companiesmarketcap.com

從一個角度看,4 個減半週期,50%+25%+12.5%+6.25%=93.75% 的比特幣已經被挖出,價格從 0 漲到一度突破 73,000 鎂,現在才參與為時已晚;從另一個角度看,比特幣的持有人數相對世界人口仍佔少數,總市值還未超越 Microsoft、Apple、Google、Amazon、NVIDIA 等大企業,要成長到經典價值存儲載體黃金的規模,更要翻 12 倍,潛在增長空間巨大,而且,比特幣推出至今只有 15 年多,挖礦還將持續 100 多年,相對黃金以千年為單位的發展史,現時開始參與還早得很。

盯著一去不復返的歷史空愁悵,還是著眼未來的機會,選擇哪個角度,悉隨尊便。

source: coinmarketcap

不要搞錯,以上的比特幣歷史價格圖中,Y 軸的數字並非線性,如果以線性呈現,要不就是初期價格變化完全看不出來,要不就是 Y 軸將會超長。以價格的 log 數值為 Y 軸才能將圖表轉化為可讀的線性關係,換言之,15 年來比特幣的價格是以指數式成長,單憑歷史數據,買入比特幣的誘因極高。

不過請注意,呈高度相關性不足以證明因果關係,經典反例是穿著一只鞋睡覺跟隔天起床頭痛高度相關,不足以證明前者會引發後者,常理告訴我們,不過是因為喝多了,既忘了脫鞋,也引致頭痛而已。

比特幣的牛熊週期也一樣,雖然已有 4 組完整數據,但我們沒法排除供應減半以外,幣價漲跌還有其他因素,比如美國總統大選週期(也通常影響利率週期)。事實上,有說法認為比特幣被設計成每 4 年減半,是為了跟美國選舉週期聯動,正好比特幣白皮書發出的 2008 年,除了發生眾所周知的雷曼兄弟破產,也是選出奧巴馬總統的大選年。“Change”,奧巴馬在競選演說如是說,於是就有了比特幣(大誤)。

另外,歷史經驗也不足以證明未來事件,悲慘的例子是,小雞每天早上都有米吃,歷史數據持續了 1 個月,小雞長大後滿心歡喜期待早餐,卻在第 31 天的早上被宰。這例子固然有點極端,放回比特幣的語境,由於本身設計和代碼完全透明,關鍵在於週邊環境的變化,會否讓歷史呈現的週期不再重演。事實上,除了升幅隨著每次減半逐漸收窄,在第 4 次減半發生前,比特幣兌美元已提前衝破歷史新高,有別於以往減半一年多後才創出新高,可見週期的變化已經開始,就差改變有多大。

四年人事幾番新

回看過去 4 年的客觀環境,最顯著的變化在於各地政府對比特幣的取態。小國就像世界的創業者,願意冒險,比如薩爾瓦多於 2021 年把比特幣加入成為另一法償貨幣(legal tender),減少依賴美元;大國作為既得利益者,支持比特幣總是不情不願,美國過去十年連番否決比特幣現貨 ETF 申請,終於在本年初妥協開綠燈,市場隨之快速增長,中國歷年來多番打壓,結果還是剛在本月透過中国香港批出比特幣現貨 ETF,甚至連以太坊 ETF 也一併通過。其他如韓國,兩大黨的選舉承諾均支持比特幣 ETF,英國、德國對比特幣的政策也日漸友善。說白了,當把貨幣霸權視為國安的美帝也壓不住比特幣,轉而嘗試以體制吸納,其他國家政府也沒有壓制比特幣的理由和條件。

政府的接納或妥協,一方面掃除比特幣可能被禁的陰霾,另方面讓入場門檻大幅降低,造就機構投資者和傳統資金入市,是第 4 個週期的另一大變化。那之前,比特幣的持有者從一開始的密碼龐克,擴展至科技控,再延伸至個人投資者,資金規模跟機構投資者無法比擬。況且,有別於個人,機構的投資範圍一般受規範,修例需時,ETF 推出後近月入貨的只是走得較前的一小撮,相信還有很多機構甚至政府將在第 5 個週期入場,不但資金體量不可同日而語,決策方式亦跟個人非常不同。

當然,即使有著兩大正面因素,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比如隨著挖礦收益越來越低,礦工會不會越來越集中,導致中心化;又或者,ETF 的出現會否讓比特幣漸漸集中在少數機構手中,等同背後的國家政府操生殺大權。我認為這些擔心合理,已在〈我要真 Bitcoin:比特幣 ETF「袋住先」〉討論,本文不贅。

有人擔心一些更為極端的黑天鵝事件,如量子電腦的研發出現突破性進展,瞬間破解加密演算法,或者天災人禍引致地球大停電之類,我的看法很簡單,如果可以預測,就不叫黑天鵝了,搞不好只是醜小鴨。再說,即使是美元和黃金,一樣能想像出讓其大幅貶值甚至歸零的黑天鵝吧,既然如此,考慮也沒有意義。

有時候,看的細節越多,越是沒法掌握全局,大道至簡,只著眼骨幹的大道理,說不定看得更清楚。要給出對比特幣的具體建議,我會維持 4 年前的原判,買、買、買,再加一個買。人類經過幾十萬年的進化,科技經過幾十萬年的發展,15 年前才首次出現一種數位資產有望跨越國界、跨越種族取得共識,成為地球人共用的價值儲存載體,能夠參與這個過程,是我們一代人莫大的福分。與其問我為甚麼要買,還不如說,我想不到連一點比特幣都不持有的理由。

但願 4 年之後,我還有魄力寫文章談第 5 次比特幣減半,整理未來 4 年圍繞比特幣的大事,檢討今天的觀點。跟你約定,2028 年見。

高重建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導我入幣圈的人(二)

liberland-display

認識黃何,始於他早年積極參與 Talkbox 的創業團隊。當時,Talkbox 是一款獨特的聊天軟件,活躍在 WeChat 尚未問世的時代。

這款軟件曾引起馬化騰的注意,他對其表現出濃厚興趣,並有意收購。然而,Talkbox 團隊毅然拒絕了這一機會,騰訊只好自行開發,最終才誕生了 WeChat。

所以後來黃何離開 Talkbox,創辦了結合聊天軟件和電郵軟件的 MailTime,大獲成功,也成了他後來發展出 MDT 和 Measurable AI 的重要基礎。

此外,黃何還擁有一個極其神秘的身份,他作為 Liberland 共和國的香港代表。

Liberland 那是位於多瑙河西岸的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之間的主權國家。Liberland 的成立是由於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之間的邊界爭議。這個位於多瑙河西岸的地區並未被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或其他國家宣稱。

因此它是一塊無主之地,直到 Vit Jedlicka 抓住機會,在 2015 年 4 月 13 日在這個領土上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 – Liberland。邊界的劃定是為了不干擾克羅地亞或塞爾維亞的領土。它的總面積約為 7 平方公里,是繼梵蒂岡和摩納哥之後的第三個最小的主權國家。

Liberland 立國座右銘是「生活與成就生活」,國民以其由憲法保證的個人和經濟自由而自豪!

尹思哲

read more
加密貨幣科技專欄

導我入幣圈的人(一)

黃何

上月,Tech in Asia 報導,美團旗下外賣平台 KeeTa 在香港市場的佔有率已經超越 Deliveroo,只落後於 FoodPanda。

然而,許多人可能並未注意到,這則新聞的背後,實則源於 Measurable AI 的市場調查報告。Measurable AI 由我認為是香港「怪客級」創辦人黃何所創立,他堅韌且果決,在 Startup 圈子是注目的人物。

黃何不僅早早衝出香港,前往美國參加了 TechCrunch Disrupt 大會,還成功進入了外國創投加速器,結交了許多身處於外國創投圈或幣圈的朋友。

黃何也是那位將我引領進入密碼貨幣世界的「牧者」。大約在 2015 年的某天,他毫無預警地向我空投了 5000 枚由他所發行的 MDT 代幣。為了接收這份驚喜,我迅速開啟了我的首個 Web3 錢包,當時使用的是當時最為普及的 Metamask。

黃何的貢獻不僅於區塊鏈領域,還於大數據領域,他透過 Measurable AI 的數據分析實力,揭示出各行各業的動向和趨勢,並影響到市場報導的可能性,例如近期的 KeeTa 和 Deliveroo 比較新聞,足證他的實力和「貼地」。我認為,這是黃何跟其他一味販賣 NFT 和吹奏元宇宙、數碼產權的「幣圈大佬」,分別最大的地方。

尹思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