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正在推動一項秘密計劃,目標是用人工智能取代投資銀行業最耗時的初階工作。這家估值高達 5,000 億美元(約港幣 3.9 兆元)的全球最大初創公司,已招募超過 100 名來自摩根大通、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的前投資銀行家,訓練 AI 系統執行財務建模、重組分析及首次公開募股等複雜任務。參與者時薪達 150 美元(約港幣 HK$1,170),負責編寫提示詞並構建各類交易模型,同時獲得搶先使用 OpenAI 開發中金融 AI 工具的權限。這項代號「水星」的項目突顯出 OpenAI 正積極將其技術應用於金融、法律、諮詢等高價值產業,雖然公司估值屢創新高,但仍未實現盈利。
華爾街人才創建 AI 金融大腦
「水星計劃」的核心團隊由前華爾街精英組成,成員涵蓋博枫資產管理公司、Mubadala 投資公司、Evercore 及 KKR 等知名機構的前員工,甚至包括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在讀 MBA 學生。這些專家每週需提交一個完整的財務模型,嚴格遵循行業規範,包括邊距設定、百分比斜體顯示等細節要求。整個招聘流程高度自動化:申請者首先接受 AI 聊天機械人約 20 分鐘的面試,根據履歷進行提問;第二階段測試財務報表知識;最終階段則是建模能力測試。OpenAI 發言人表示,公司與各領域專家合作「以改良並評估模型在不同領域的能力」,這些專家由第三方供應商招聘、管理並支付報酬。
初級銀行家的焦慮與機遇
投資銀行分析師長期面臨每週工作超過 80 小時的壓力,大量時間花在使用 Excel 建立併購、槓桿收購等詳盡模型上。更令人沮喪的是他們經常接到上級要求修改 PowerPoint 投影片的指令,然後不斷反覆修改,催生了華爾街著名的「改一下」(pls fix) 梗。摩根士丹利研究指出,AI 可能影響 90% 的職業,但對就業增長可能產生淨正面效應。ThoughtLinks 諮詢公司創始人 Sumeet Chabria 預測,到 2030 年 AI 可能轉型投資銀行 33% 的工作流程,從數據分析、檔案起草到市場情景模擬。然而高盛在 2025 年 10 月宣布因 AI 重塑營運而準備進行新一輪裁員,透過 2025 年「限制人力增長」並在全公司範圍內「有限裁減職位」。
金融巨頭的 AI 軍備競賽
OpenAI 並非唯一押注金融 AI 的科技公司。高盛在 2025 年 7 月啟動自主編碼 AI 試點計劃,部署數千個 AI 代理,預計將開發人員生產力提升 3 至 4 倍。該行首席技術官 Marco Argenti 表示,計劃從數百個 AI 代理開始,最終擴展至數千個,與近 12,000 名人類開發人員並肩工作。摩根大通此前已實施 AI 軟件處理複雜法律檔案審查,原本需要數千小時的人工作業,提高了準確性和效率但也減少了人力需求。高盛在 2025 年 6 月更在全公司範圍內推出 AI 助理,這款由生成式 AI 驅動的工具目的是提升生產力。普華永道 2025 年全球 AI 就業晴雨表顯示,AI 正使工作者變得更有價值、更高效,即使在被認為最易自動化的角色中,就業數字仍在上升。
香港金融業擁抱智慧轉型
亞洲金融中心也在積極部署 AI 策略。香港金融管理局 2025 年 4 月發布的《生成式 AI 時代的金融服務》報告指出,香港金融服務業正穩步推進生成式 AI 的採用。WeLab 作為香港最大金融科技公司,獲得香港投資公司支援後,計劃利用生成式 AI 開發創新 AI 代理,將數碼服務提升至能動態響應客戶個人化需求的新境界。香港金管局 2025 年 8 月研究確認 AI 和數據分析為銀行業關鍵技能,強調跨部門協作的重要性。滙豐銀行香港更推出市場首創的 AI 選股工具。德勤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中,78% 的金融服務機構已在至少一項功能中使用 AI,較一年前的 55% 大幅增長。
技術重塑金融業未來版圖
OpenAI 的「水星計劃」除了是技術創新,更是金融服務業勞動力結構重組的催化劑。該公司 2025 年 10 月剛與 Broadcom 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開發 10 吉瓦的特製 AI 加速器,預計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部署,2029 年底完成。OpenAI 還與日立於 10 月 2 日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專注於建設下一代 AI 基礎設施和擴展全球數據中心。高盛分析師估計,廣泛採用 AI 可能為美國經濟增加 20 兆美元(約港幣 156 兆元),其中包括為企業帶來 8 兆美元(約港幣 62.4 兆元)的資本收入。McKinsey 研究顯示,到 2030 年近 30% 的銀行業工作可能被自動化,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規模失業,而是工作性質的轉變——初階職位將減少,但技術相關職位如數據分析和程式編寫將增加。
對企業的影響與未來展望
對金融機構而言,AI 工具的普及將大幅提升營運效率,減少初級分析師的重複性勞動,讓人才專注於高價值的戰略決策和客戶關係管理。然而企業也面臨人才結構調整的挑戰——香港金管局指出,未來五年香港在 AI、環保金融等領域面臨人才短缺。對求職者而言,掌握 AI 工具操作、數據分析和提示工程等技能將成為競爭優勢。金融服務業正進入一個由 AI 驅動的新時代,那些能夠有效結合人類判斷力與機械效率的專業人士,將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這不是人類與機械的對抗,而是如何讓 AI 成為金融專業人士最強大的工具。
資料來源: Bloomberg Financial Express OpenAI 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