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物專訪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教育科技

【獨家專訪】InvestHK 投資推廣署總裁謝宇文: 香港教育政策正為 EdTech 孕育出什麼樣的生態

生成式 AI 為教育科技(EdTech)開闢前所未有局面。包圍著教育界的,是一股振奮與期待氛圍,因為「個人化學習」這個長久以來的夢想,似乎逐漸變得真實。然而我們都知道,EdTech 發展與成效,從來不只取決於科技之可達。政策導向、經濟動能、產業配套所共同創造的教育生態,再加上地利天時,才是真正孕育創新產業關鍵。那麼香港目前情況如何?在香港做 EdTech 到底是身處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並擁有什麼配套?帶著這些問題,Unwire 在新加坡 EDUtech Asia 2025 會場內,向投資推廣署總裁(商務及專業服務)謝宇文(Herman)請教香港當前 EdTech 生態與未來機遇。

政策環境:資源充裕下的多元生態

Herman 開門見山:「從政府在教育領域的資源投放、政策取向,到目前看到的實際成效,香港正孕育一個非常有利 EdTech 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近年 STEAM 教育於校內與校外百花齊放的局面,就是最實在證明。」香港政府在 2025-2026 年度教育經常性開支為 1,029 億港元,佔整體經常性開支 17.5%。Herman 認為,從這極具意義的比重,足見香港政府對教育的長期承諾,而這正是 EdTech 產業蓬勃發展的先決條件。

他闡述其中一項重點政策:「香港政府在優質教育基金(QEF)預留 20 億港元,資助及推動中小學數碼化教育。學校亦可善用全方位學習及姊妹學校等津貼,並自由決定運用於哪個教育方案。這種『給資源也給自主使用權』的做法,能有效鼓勵更多高質素 Player 進場。當市場自由度夠高,自然會催生出創意,整個生態就會充滿生氣與活力。這份自主權其實非常珍貴,事實上,這並非每一個國家或者城市都能提供的環境優勢。」

世界級教育實力,催生獨特創新試驗場

Herman 指出,教育在香港的發展潛力及學府實力,也為在香港發展的 EdTech 公司帶來十分正面前景。他分享:「香港擁有非常優厚條件成為世界教育樞紐。Bloomberg 最近一篇報導形容香港正崛起為一個全球性的『 College Town』,我認為是當之無愧。一個只有 750 萬人口城市,擁有 8 所獲政府資助的公立大學;香港更是全球唯一有 5 所大學同時躋身世界前 100 強的城市,當中香港大學更排名全球第 11,這是值得驕傲成就。」

據最新臨時統計,2024/25 學年本科及以上程度非本地學生人數已逼近 89,000 人,較前一年顯著上升;約七成為內地生,其餘三成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南韓、日本、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國家,以及歐洲國家的學生。Herman 認為,國際學生選擇香港,除了因為排名高,更因為課程種類豐富、選修彈性大。他預期未來香港學生組成將愈趨國際化與多元化,這將豐富香港教育生態,而對 EdTech 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獨特創新試驗場:「多元學習需求驅動多元市場解決方案,香港正是那個少數能同時容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習慣、不同學習風格的『教育科技進化道場』。經濟發展定律從來不變:有市場就有資金,有資金就有人才,有人才就有創意,有創意就有前景,有前景當然就會繼續吸引資金。我認為香港的條件,是十分有利於孕育出這樣一個 EdTech 生態循環。」

地利與天時:全球教育版圖重組下的機遇

Herman 強調,無論是本地 EdTech 企業,還是選擇來港發展的內地或海外公司,都能同時坐擁香港獨一無二的地利與天時。「很多希望將業務拓展到外國的內地 EdTech 公司,都想在香港找到同賽道合作夥伴,從而注入西方國家營商視野及品牌認受性。另一方面,外國 EdTech 公司也同樣需要香港,因為這裡是進入中國市場最可靠、最有效率跳板。透過與本地相關領域夥伴合作,他們能更快掌握政策環境、建立人脈網絡,順利落戶中國市場。」

他續指,這種「內地公司想走出去、外國公司想走進來、本地公司恰好成為最佳橋樑」的多向協作條件與需求,正為香港 EdTech 生態注入強大活力。他認為,政府全力支援數碼港、香港科學園、生產力促進局等機構營運及發展,正是要為本地以至國內外初創提供落戶香港、尋找合作夥伴、雙向拓展市場的全面專業且到位支援。

同時 Herman 指出,近年歐美多國移民及簽證政策收緊,部分更朝令夕改,已明顯動搖傳統留學市場格局。他認為這正是香港的重大機遇 —  憑藉多間世界頂尖大學、地緣優勢與正面經濟前景,畢業生不論選擇學術還是商界路線,都有清晰且紮實發展路徑,對學生和家長極具吸引力。Herman 認為當一個地區教育市場出現持續擴張潛力,EdTech 市場必定直接受惠。他敞亮地說:「我們非常歡迎,也積極鼓勵內地及海外 EdTech 初創來香港落戶發展。只要你在香港註冊成立公司,就是『自己人』,享有與本地企業完全相同政策支援、資助資格和市場資源。我盼望未來香港 EdTech 企業與解決方案,除了服務香港,更具備影響全球實力。」

投資 EdTech 風向:AI、規模化與社會影響力

Herman 擁有資深專業投資背景,我們也向他請教「什麼類型 EdTech,可以更容易吸引到資金」。

Herman 笑著回應,卻說得到位:「現在大家都知道是 AI 年代,所以單純說『我有 AI』已經不是加分項,而是入場券。真正拉開差距的,是你如何用 AI:能否做到真正個人化?你的方案設計,能否令老師及學生喜歡用、長期用,甚至離不開它?如果你的 AI 可以實實在在地為教育工作者減輕負擔,甚至把教與學提升到新境界,那分別就很大了。」

他總括現今投資人較關心的兩件事:「第一,你的方案要切實可行又令人驚喜;第二,它必須具備規模化潛力。市場有多大、創辦人有否這種遠見及視野,投資人一眼就看到。」說到規模化,他額外補充:「對很多投資者而言,此刻賺錢與否反而是其次,他們最想知道的,是你的方案可以走得多遠、惠及幾多人。簡單說,就是三年後你的 App 有多少人願意天天使用。」

另外,他特別提到近年重要資金力量:「家族辦公室同影響力投資基金是很值得留意的一群。以前他們大多捐錢建學校,進入科技年代,他們也開始投資 EdTech 公司做創新及科研。方法變了,但目標如初,都是希望讓更多人得到更好、更公平教育。這類資金挑選項目時,財務回報考量將放得更後一點,最重視的,是你的方案對社會能產生幾多正面影響。」

香港 EdTech 下一步:策略性整合

一同參與訪問的,還有投資推廣署高級副總裁(商務及專業服務)蕭嘉雯(Carmen)。這次 EDUtech Asia 新加坡之行,也為她帶來深刻體會。

Carmen 分享:「學界其實對 EdTech 有很大期望,尤其渴望獲得能真正策略性地推動全校 AI 教育轉型的整合方案。」Carmen 續分享另一個觀察:「不同崗位教育工作者,需求差距比我們想像中更大。管理層想要一套由上而下、跨學科甚至涵蓋全校管理系統;老師則更在乎 AI 工具實際應用情況,夠不夠簡單,能不能即開即用,是否能即時減輕日常負擔。」Carmen 認為 EdTech 公司必需跟不同崗位教育工作者多對話、多磨合,其方案方才合理、方能落戶。她說:「今年我們香港有 40 位校長及老師,以及 12 間香港 EdTech 一同前來新加坡,除了參展,主辦單位更安排多場交流活動,這是具影響力的嘗試,帶來了珍貴交流及學習機會,非常好!」

 

編者感言

在此代表 unwire 再次感謝  Herman 與 Carmen 對 〔Unwire HK EdTech Showcase〕項目給予的認同與支持。40 位香港校長老師這次在新加坡的交流行程中,其中一項活動是跟新加坡 EduSpaze 團隊交流聚會,了解新加坡未來五年 EdTech 發展總藍圖,並聽取 8 間新加坡 EdTech 公司方案分享。這場活動能順利且圓滿完成,全因兩位幫助與協調。相信兩位跟我們一樣,都認為 40 位香港教育工作者從這趟旅程獲得的啟發與人脈,就是出力支持的最大回報。

這次同時籌劃香港 EdTech 展覽及香港教育領䄂到海外交流,是我們的勇敢新嘗試,能做到這樣的一個起點,我們由衷地快樂。很認同 Herman 及 Carmen 所說,EdTech 公司跟教育工作者之間,真的需要更深、更動態的溝通。如果這個項目能夠啟動更多資源與注意力,讓香港 EdTech 及教育界的對話變得更成熟、更系統,甚至可以演變成香港 EdTech 生態的一個獨有文化,相信定必能成為另一標誌性優勢,奠定「香港 EdTech」亞洲信譽品牌地位。

 

Tags : aiedtechEDUtech AsiaInvestHK投資推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