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應用方案

中國卡車自動駕駛的現實突圍:每天 100 萬公里測試的技術革命


中國卡車自動駕駛的現實突圍:每天 100 萬公里測試的技術革命

贏徹科技正用務實的 Level 2+ 輔助駕駛技術,一步步瓦解全自動駕駛曾經的樂觀承諾——每天超過 1,000,000 公里的實測里程,讓這家初創企業成為中國卡車自動駕駛領域的隱形冠軍。

在自動駕駛產業經歷 2024 年泡沫破裂之後,贏徹科技的務實之路正改寫行業未來。當 TuSimple 和千掛科技等主打 L4 全自動駕駛的企業相繼退場或破產時,專注於 Level 2+(NOA 導航自動駕駛)的贏徹反而加速前進。根據該公司披露的數據,其搭載 Level 2+ 系統的商用卡車已累積超過 3 億公里的自駕里程,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2025 年 9 月,贏徹科技憑藉在商用車自動駕駛的領先技術優勢與商業化成果,榮獲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主持評審的「車路雲一體化-商用先鋒奇點獎」,標誌著其技術方案獲得業界高度認可。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計劃最早於 2025 年在美國進行 IPO,融資規模預計為 1 億至 2 億美元(約港幣 7.8 億至 15.6 億元),這將使其成為繼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後,又一家登陸紐約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商。

從幻滅到可行:Level 2+技術的商業化邏輯

贏徹科技的技術路線選擇代表了整個行業的觀念轉變——放棄追求完全自動駕駛的虛幻承諾,轉而深耕 Level 2+(NOA)的實際應用場景。該系統在定速巡航與車道維持的基礎上,追加了超車、變道、下交流道等進階功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結構化道路環境。根據贏徹科技的實測數據,其演算法已能涵蓋駕駛任務的 90%,僅有 10% 需要人類司機接管。這意味著在高速公路運輸場景中,司機可以在保持手握方向盤的前提下,「將腦、眼和腳交由電腦替代」,顯著減輕長途駕駛的疲勞。

原本需要兩名司機輪班接力的 800 公里長途運輸任務,現在可由單一司機在電腦輔助下完成,不但提高了營運效率,還為承運方帶來實際成本優勢。由於減少了人力投入,整體運輸費用得以下降,而燃油效率提升也帶來額外利潤空間。贏徹科技進一步設想,將 1,000 公里以上的超長距離運輸任務納入系統支援範圍,通過更科學的車輛調度與駕駛員配置,將原本需要 6 人的團隊規模縮減至 4 人。這種漸進式的效率提升路線,比 L4 全自動駕駛的宏大願景更具可驗證性與商業可持續性。該技術方案獲得了順豐控股、中通快遞、雀巢等大型物流企業的認可,這些客戶的真實營運數據進一步驗證了 Level 2+ 在幹線物流中的實際價值。

政府護航下的中國特色發展模式

中國政府在自動駕駛監管上的「靈活性」,為贏徹科技創造了全球獨一無二的試驗場。與美國市場每次輕微交通事故都被公開記錄、成為網絡熱議話題不同,中國的規管機關採取更實用主義的態度,只要符合「主旋律」、政商關係不出問題,企業基本上有充分操作空間。這種制度框架的靈活性,讓贏徹科技能夠在高速公路上進行大規模測試與商業化營運,積累海量真實數據。

2024 年 7 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公佈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重慶、鄂爾多斯等 20 個城市(聯合體)開展規模化應用試點。這一政策框架為像贏徹這樣的企業提供了正式合規的營運許可。更關鍵的是,中國監管部門創新性地認定,只要司機「手放在方向盤上」,即便腦、眼、腳都由電腦控制,也符合 Level 2+ 輔助駕駛的監管定義。這種邊界的模糊性,實質上為企業創造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

社會經濟困境:70% 個體戶的隱形阻力

然而贏徹科技與整個自動駕駛卡車行業面臨的最大障礙,並非技術或資金問題,而是深層次的社會經濟結構。中國長途運輸市場的 70% 由自主經營的個體戶構成,他們通過「兄弟換手」或「夫妻合作」的家庭經營模式,把物流產業硬生生變成了純體力勞動產業。中國媒體曾用一句隱晦卻精準的形容詞描述這種現象:「中國卡車司機用超出世界水平的堅韌和勤勞,把卡車無人駕駛變成一灘死水。」

自動駕駛卡車的推出,直接威脅到這數百萬從業者的生計,由此引發的社會阻力難以量化但實則巨大。相比之下,TuSimple 在 2022 年以上市之名光鮮亮麗,卻在 2024 年黯然宣佈退出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路線,轉向提供乘用車輔助駕駛;千掛科技則在 2024 年底直接宣佈破產清算。這些失敗案例背後,並非單純的技術不成熟,而是商業模式與社會現實無法調和。贏徹科技透過 Level 2+ 的折中方案——並非完全無人,而是減少人力需求——採取了更符合現實的進化路徑。這種方式既能逐步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也給市場與從業人員充足適應期,規避了激進創新可能帶來的社會震盪。

行業拐點與未來展望

雖然贏徹科技的實踐路線更為務實,但其本質上仍是為無人駕駛的終極目標做準備。每天積累超過 1,000,000 公里的實測數據,不只驗證 Level 2+ 技術的可靠性,更是在為未來的 L3 乃至 L4 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培育演算法基礎。當中國政府有意放寬監理規定、大型物流企業願意投入商業化應用、海量真實路況數據不斷充實演算法庫時,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逐步從「何時到來」的疑問變成「如何規模化」的課題。

 

資料來源: Inceptio Technology(贏徹科技)官方網站IDTechEx研究機構TechNews科技新報

 

Tags : L2+中國卡車自動駕駛贏徹科技
Pierce

The author Pierce

喜歡尋找本地潛力 Startups 與讀者分享, 對企業資訊安全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