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穩定幣競賽白熱化 日本 JPYC 搶先起跑、香港角色前景未明


穩定幣競賽白熱化 日本 JPYC 搶先起跑、香港角色前景未明

東京金融科技公司 JPYC Inc. 於 10 月 27 日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合規日圓穩定幣 JPYC,標誌著亞洲法定貨幣穩定幣進入新紀元。這款與日圓 1:1 掛鉤的數碼貨幣,由日本公債與銀行存款全額儲備支撐,除了打破美元穩定幣在亞太市場的壟斷,更揭示各國政府正從被動監管轉向主動佈局,企圖在全球穩定幣市場搶佔話語權。

日本突圍:從嚴格監管到戰略佈局

JPYC 的問世是日本金融監管改革的成果。2023 年 6 月日本修訂《支付服務法》,將穩定幣納入規管,要求發行商必須取得指定牌照。JPYC Inc. 取得資金轉帳服務提供者牌照後,隨即推出專屬交易平台 JPYC EX,並要求用戶實名驗證,嚴格落實反洗錢規範。這套「合規先行」策略,為區塊鏈技術開闢了合法發展空間。JPYC 訂下 3 年內達成 10 兆日圓(約 654 億美元,約港幣 5,101 億元)流通市值的目標,相當於挑戰全球最大穩定幣 USDT 市值的三分一。

銀行巨頭參戰:日本穩定幣進入「國家隊」時代

更具影響力的是日本三大金融集團的聯合行動。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三井住友銀行(SMBC)和瑞穗銀行宣布,將於 2025 年底前聯合發行穩定幣,期望大幅降低企業間結算的跨境支付成本與時間。三菱商事將成為首個試點企業。大型金融機構的進場,標誌著日本穩定幣市場從創新實驗進入「國家隊」競爭階段,形成民間新創與傳統銀行雙軌並行的格局。

亞洲穩定幣市場爆發:2.4 兆美元交易量背後

日本積極佈局,正值亞太地區穩定幣需求激增之際。據 Circle 報告,2024 至 2025 年間,亞太地區鏈上穩定幣交易量達 2.4 兆美元(約港幣 18.72 兆元),年增長率達 69%。熱潮的驅動力在於傳統跨境支付系統(如 SWIFT)的高成本與低效率,而穩定幣交易近乎即時且成本極低。對於面臨通脹或貨幣不穩的亞洲經濟體,美元穩定幣更成為數碼化避險工具。

香港監管框架:開放政策遭遇中央介入

香港於 2025 年 8 月 1 日實施《穩定幣條例》,建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主導的發牌制度。條例對發行商設有嚴格的資本與儲備資產要求,儲備金必須 100% 全額支持,並與發行商資產完全隔離。然而香港的穩定幣雄心在 10 月遭遇挫折。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PBOC)和國家網信辦(CAC)指示螞蟻集團(Ant Group)和京東(JD.com)等科技巨頭,暫停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計劃。

北京的核心關切在於「貨幣主權」,質疑私營公司是否應擁有「鑄幣權」,並視之為對數碼人民幣(e-CNY)的挑戰。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已警告,穩定幣可能被過度用於資產投機,引發欺詐和金融系統不穩定,累積系統性風險。

香港角色再定位與發牌進度

雖然面臨中央介入,香港的穩定幣發牌程序仍按計劃推進。截至 9 月底 HKMA 共收到 36 份牌照申請,首批牌照預計於 2026 年初發放,初期將優先推行港元穩定幣。分析認為,首批獲牌機構很可能以大型國有銀行或具備合規優勢的機構為主。

北京的介入使香港作為內地穩定幣創新「試驗場」的角色變得複雜。香港穩定幣發展可能出現兩種路徑:一是境外機構主導,二是內地官方機構在嚴格監管下推進「可控」試點。雖然如此,專家認為香港仍可吸引 Circle 等國際發行商,維持其全球數碼資產中心的競爭力。

數碼貨幣主權爭奪戰正式打響

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場仍由美元穩定幣主導,總市值突破 3,080 億美元(約港幣 24.02 兆元)。但 JPYC 的推出與亞洲各地的監管完善,正在挑戰美元穩定幣的霸權。日本與香港的積極作為,實質是一場「監管競爭力」競賽,誰能率先建立兼顧創新與穩定的框架,誰就能在數碼金融時代搶佔先機。

JPYC 的推出象徵亞洲各國對數碼貨幣主導權的爭奪戰正式打響。北京對穩定幣計劃的介入,更揭示這場競賽的本質:這不僅是技術或市場競爭,更是關乎國家貨幣主權與金融安全的戰略角力。未來 3 至 5 年,誰能率先掌握穩定幣技術與應用,誰就能在數碼經濟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這場關於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佈局戰,將決定 21 世紀全球金融權力的重新分配。

資料來源:
BlockCast, Reuters,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Financial Times, Yahoo Finance

Tags : JPYC加密貨幣穩定幣金融科技香港金融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