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正式啟動對 Apple、Google、Microsoft 及 Booking.com 的調查,要求這些科技巨頭說明其防範網上金融詐騙的具體措施。歐盟委員會技術主權、安全與民主執行副主席 Henna Virkkunen 確認,根據《數碼服務法》授權,相關資料請求已正式發出。調查源於網上詐騙每年為歐洲帶來超過 40 億歐元 (約港幣 HK$339.2 億元) 的巨額損失,標誌著歐盟對大型科技平台的監管進入全新階段。這次調查突顯了歐盟的執法力度、業界正視的安全挑戰以及科技巨頭的應對策略。
監管執法創新高標準
歐盟這次調查聚焦 Apple 和 Google 應對 App Store 及 Google Play Store 中虛假應用程式的能力,特別關注偽裝成正規銀行應用程式的詐騙程式。調查範圍亦涵蓋 Microsoft 搜尋結果中的虛假內容,以及 Booking.com 平台上的虛假住宿清單。根據《數碼服務法》規定,違規的大型平台可能面臨高達全球年營業額 6% 的罰款,對 Apple 而言潛在罰款可能超過數十億美元。Virkkunen 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強調:「我們發現愈來愈多犯罪活動在網上發生,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令詐騙手法更趨複雜。」這項調查仍屬前期資料搜集階段,但所獲資料可能引致正式調查程序和最終罰款。
業界正面對史無前例的安全威脅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歐洲網上詐騙情況非常嚴峻。根據 Tietoevry Banking 一份分析 37 億筆交易的 2025 年報告,2024 年的詐騙嘗試比前一年激增 43%,其中社交操縱詐騙更暴增 156%,釣魚攻擊案亦增加 77%。詐騙偵測個案從 2022 年每 10 萬筆交易 2.65 宗,躍升至 2024 年的 5.57 宗,增幅超過 110%。AI 技術發展衍生出深度偽造語音、AI 生成的釣魚電郵和 QR Code 詐騙等新手法,大幅增加金融機構和消費者的辨識難度。歐盟消費者記分板顯示,45% 消費者在過去一年曾遭遇網上詐騙,而全球電子支付詐騙損失預計在 2025 年將達到 480 億美元 (約港幣 HK$3,744 億元)。
科技巨頭的防禦與應對策略
面對歐盟調查 Apple 發出強烈抗議聲明,指責歐盟政策存在矛盾:「歐盟委員會一方面要求我們支援替代應用程式分發,另一方面卻在我們警告此舉會增加用戶詐騙風險後展開調查。」Apple 強調其在過去五年內已阻止超過 90 億美元 (約港幣 HK702億元)的詐騙交易,僅在2024年已防止超過20億美元(約港幣HK156 億元) 的損失,並終止了 146,000 個涉嫌詐騙的開發者帳戶。Google 亦展示其強大防護能力,在 2024 年阻止了 236 萬個惡意應用程式上架,透過 AI 技術協助 92% 的應用程式審核程序,並經由 Google Play Protect 每日掃描超過 2,000 億個應用程式。Microsoft 則強調其 Bing 搜尋引擎持續改良反詐騙演算法,強化對虛假搜尋結果的識別能力。
數碼監管格局的歷史性轉捩點
這次詐騙調查是 Apple 近期面臨歐盟監管行動的最新一例,突顯歐盟數碼監管策略的重大轉變。今年 7 月 Apple 因調整 App Store 規則而避免了《數碼市場法》的相關每日罰款,但此前已因反競爭行為被歐盟處以 5.7 億美元 (約港幣 HK$44.46 億元) 罰款。新任執行副主席 Virkkunen 是芬蘭中右翼政治家,曾在歐洲議會工作 10 年,相較於前任 Thierry Breton 的強硬態度,她更傾向與業界協作。然而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歐盟科技監管實施貿易制裁的壓力,Virkkunen 必須在保護歐洲消費者與維護跨大西洋貿易關係之間尋求平衡。《數碼服務法》自 2023 年對大型平台生效以來,已對包括 X、Facebook、TikTok 等 10 個平台展開正式調查程序。
企業合規成本與創新平衡的新課題
這次調查將重塑科技企業的全球合規策略,迫使公司投入更多資源在詐騙偵測和用戶保護機制。對於在歐盟擁有 4,500 萬以上用戶的超大型網上平台而言,合規成本預計將大幅增加,同時亦可能影響產品創新速度和市場競爭力。隨著 AI 技術令詐騙手法日趨複雜,科技企業如何在嚴格監管要求下保持技術創新的優勢,將成為決定未來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歐盟會否將此監管模式推廣至其他地區,進而影響全球數碼治理格局,值得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