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融科技

2025 施政報告 FinTech 評析:香港贏了「代幣化」起點,卻可能輸掉 Web3.0 終局

今年全球經濟在數碼化浪潮推動下持續重塑,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為衡量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布的《2025年施政報告》中再次強調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並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本文將深入分析施政報告中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內容,從全球發展趨勢和國際最佳實踐的視角,評估其值得支援的方面,並探討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為香港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路徑提供客觀深入的評論。

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穩健的金融體系、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自由的資訊流通。然而面對新加坡、倫敦等競爭對手的積極佈局,美國在美元穩定幣合規的態度改變,以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術的快速迭代,香港必須採取更具前瞻性和魄力的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施政報告的相關章節,特別是「穩健發展金融科技」部分,為我們提供了觀察政府未來政策走向的窗口。

作者:Emil Chan 陳家豪

 

值得支援之處:穩中求進,緊貼趨勢

《2025年施政報告》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體現了香港政府在擁抱創新與防範風險之間尋求平衡的務實態度。其中以下幾個方面尤其值得肯定:

1. 深化代幣化資產市場建設

施政報告明確提出,將繼續推進金管局的「Ensemble 項目」,重點推動商業銀行推出代幣化存款,並促進真實代幣化資產(Real World Assets, RWA)的交易。這項舉措緊貼全球金融市場的最新趨勢。代幣化被視為繼證券化之後,金融市場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通過區塊鏈技術,將房地產、債券、藝術品等傳統資產轉化為可在數碼網絡上高效流轉的代幣,極大提升了資產的流動性、透明度和可及性。

香港推動代幣化存款,為代幣化資產的交易提供了穩定可靠的結算工具,是構建完整數碼資產交易生態的關鍵一步。此舉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更有望吸引全球的創新項目和資本,開拓新的增長點。

2. 完善數碼資產監管框架

報告強調在充分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前提下,將為專業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數碼資產品種和服務。同時證監會將引入自動化匯報和數據監測工具,構建香港數碼資產的風險防線。這表明監管機構正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引導」,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不忘守住金融穩定的底線。

與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一樣,香港在數碼資產監管方面採取了相對審慎的態度。從最初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指引,到後來的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VASP)發牌制度,再到如今探索更多元的產品,監管路徑清晰且層層遞進。這種做法雖然可能在短期內限制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但從長遠來看,有助於建立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市場環境,避免重蹈部分市場因監管缺失而導致的亂象。

3. 加強國際稅務合作與風險防控

施政報告特別提到將加強國際稅務合作,打擊跨境逃稅。在數碼資產全球化流動的背景下,這一點至關重要。通過與其他司法管轄區建立資訊共享機制,可以有效防止數碼資產成為洗錢、恐怖份子資金籌集等非法活動的溫床,維護香港作為負責任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

4. 數字政策辦公室引領 AI 應用創新與數碼建設

施政報告中一個值得特別讚賞的重點,是數字政策辦公室在推動 AI 應用方面的積極作為。在「AI 效能提升組」的督導下,數字政策辦公室將就數據分析、客戶服務及文書工作等推出不同 AI 程式,在確保安全、可控的情況下推動政府部門廣泛應用 AI 技術。

這項舉措展現了政府在數碼化轉型方面的前瞻性思維。政府部門自行開發專門的 AI 方案,包括語音非緊急報案、加快醫療檔案照護批簽、改善交通管理等具體應用場景,能夠提高公共服務效率,更重要的是為私營部門樹立了 AI 應用的示範效應。特別是為「智方便」及「數碼企業身份」用戶提供「AI 助手」服務,體現了政府在推動數碼經濟發展方面的務實態度。

特別值得肯定的是,數字政策辦公室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系統性佈局。辦公室推動約 20 項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方案,包括運用區塊鏈技術發出指定公務員考試電子證書及消防處牌照,利用人工智能處理市民查詢等創新應用。這些措施不但提升了政府服務效率,更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智方便」平台作為香港發展數碼經濟及智慧城市的重要數碼基礎設施,讓市民透過可靠的身份認證功能登入網上戶口,簡單安全地使用各項政府和商業網上服務。這一平台的成功運作,展現了數字政策辦公室在推動數碼包容方面的成效。

此外金管局與數碼港推出的第二期 GenAI 沙盒計劃將推廣至更多金融機構,金管局亦正建立 AI 模型評估方法,強化金融系統安全測試。這些措施有助於提升香港金融科技的技術水平,更為金融機構安全應用 AI 技術提供了制度保障,是值得高度肯定的政策創新。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數字政策辦公室能夠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數碼建設的範疇和深度。特別是在跨境數據流動、中小企數碼化轉型支援,以及與粵港澳大灣區數碼經濟一體化發展等方面,辦公室有望發揮更大的統籌和推動作用,真正實現透過數碼建設造福社會的願景。

仍然缺乏甚至是不值得支援的地方:前瞻性與魄力有待加強

雖然施政報告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值得肯定,但與新加坡、英國等積極進取的競爭對手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方面,主要體現在前瞻性佈局和政策魄力上。

1. 監管沙盒創新動力不足

自 2016 年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以來,香港在為創新項目提供測試環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與英國等地的實踐相比,香港的監管沙盒在推動顛覆性創新方面略顯保守。英國除了推出全球首個監管沙盒,更在 2025 年與科技巨頭 NVIDIA 合作,推出了「超級沙盒」,專門用於測試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顯示出極強的前瞻性。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舉措表明,監管機構可以成為創新的「賦能者」,而不僅僅是「監管者」。

施政報告雖然提到通過監管沙盒鼓勵銀行加強風險管理,但並未提出更具突破性的沙盒升級計劃,例如設立專門針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成式 AI 等前沿領域的測試區。這可能導致香港在下一代金融科技的競爭中,錯失佔領高地的先機。

2. 對 Web3.0 和去中心化金融的佈局相對模糊

雖然報告提及數碼資產和代幣化,但對於 Web3.0 和 DeFi 這兩個更具顛覆性的領域著墨不多。Web3.0 代表著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其核心是去中心化、用戶擁有數據主權。DeFi 則目標是構建一個無需傳統金融中介、開放透明的金融體系。這兩個領域雖然充滿挑戰,但也被視為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終極方向。

新加坡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為積極。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除了啟動「守護者項目」(Project Guardian),探索資產代幣化和 DeFi 在批發市場的應用,還積極與業界合作,研究去中心化身份(DID)等 Web3.0 核心基礎設施。相比之下香港的政策更多停留在對現有金融體系的數碼化改良,對於可能重塑金融底層邏輯的顛覆性創新,態度相對謹慎。

3. 缺乏吸引和培育本土龍頭企業的具體措施

一個充滿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態,離不開本土龍頭企業的引領。然而正如業界觀察所指出的,香港至今尚未培育出能夠與國際巨頭抗衡的本土金融科技獨角獸。施政報告雖然提出了引進和發展飛機回收等新興產業的政策包,但在金融科技領域卻缺乏類似的、專門針對培育本土龍頭企業的具體措施。

例如政府可以考慮設立專項的金融科技產業引導基金,效仿以色列等創新型國家的做法,通過與私人資本合作,投資有潛力的本地初創企業。此外在人才政策方面,除了引進外國人才,更應加強本地大學與業界的合作,設立更多跨學科的金融科技課程,為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本土人才。

4. 業界期望的關鍵政策建議仍然欠奉

業界對 2025 年施政報告抱有諸多期望,但政府在多個關鍵領域隻字不提,令人遺憾。

首先是虛擬資產政策專員的設立。業界指出香港在數碼金融發展一日千里,跨界融合的特性對傳統的監管架構提出了嚴峻挑戰。在香港金融監管涉及金管局、證監會、保監局等多個部門,這種「多個部門同時管理」的模式,對應對 RWA、穩定幣等新興業態時,容易出現協調不足、法規更新緩慢的問題。建議設立一個高層次的「虛-擬資產政策專員」,統籌跨部門監管,打破現有的部門壁壘,建立一個統一、高效的數碼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其次是數碼港元的落實時間表。業界特別強調,發展元穩定幣對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數碼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這個領域開闢一條全新的路徑。然而施政報告對此發展仍然步步為營,實屬可惜。

最後是更具體的 RWA 發展路線圖。雖然施政報告提及代幣化資產,但缺乏超越現有代幣化債券範疇的更廣泛 RWA 發展策略,特別是在發展房地產、藝術品、文化產業版權等實體資產代幣化在覆蓋零售市場方面的具體規劃。

結論與建議

總體而言,2025 年香港施政報告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政策是穩健而務實的,特別是在推動資產代幣化和完善數碼資產監管方面,緊貼了全球發展趨勢。這些舉措有助於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在現有框架內挖掘新的增長潛力。

然而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僅僅做到「穩健」是遠遠不夠的。香港需要展現出更大的魄力和前瞻性,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度:

升級監管沙盒,擁抱顛覆性創新: 設立專門針對 DeFi、AI 等前沿領域的「超級沙盒」,為真正具有顛覆性的項目提供一個安全高效的測試環境,並考慮為成功「出盒」的項目提供牌照申請的特別通道。

明確 Web3.0 戰略,佈局未來賽道: 盡快出台香港的 Web3.0 發展藍圖,明確在去中心化身份、數據主權、新型數碼資產等領域的發展路徑和監管原則,向全球創業者和投資者釋放清晰的政策訊號。

培育本土生態,塑造領軍企業: 設立金融科技產業引導基金,加大對本地初創企業的投資。同時深化產學研合作,改革教育體系,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是選擇在既有道路上穩步前行,還是勇敢地邁向充滿不確定性但潛力無限的未來?施政報告給出了一個相對保守的答案。我們期待香港政府能夠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引領香港金融科技航船,乘風破浪,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作者:Emil Chan 陳家豪
Unwire Pro 特約編輯

以「還俗IT人」自居。香港金融科技革命「吹哨人」。主要工作除了擔任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顧問外,也在香港多家知名商學院擔任特約教授及客席講師,積極透過教育推動本地及大灣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 放下幾十年編寫電腦程式的鍵盤後近年重新以此寫作。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為工作目標。

Tags : 2025年施政報告FinTechWeb3.0代幣化金融科技
陳家豪

The author 陳家豪

以「還俗IT人」自居。香港金融科技革命「吹哨人」。主要工作除了擔任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顧問外,也在香港多家知名商學院擔任特約教授及客席講師,積極透過教育推動本地及大灣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 放下幾十年編寫電腦程式的鍵盤後近年重新以此寫作。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為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