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資訊保安

逾四成港人曾遭身份盜竊 環聯:對信貸評分有負面影響

環聯近日發佈一項調查發現,每五名港人中就有兩名本人或其親友曾被盜用身份。

儘管少於半數港人曾親身經歷,或從親友口中若有所聞,惟大部分 (62%) 卻對此表示憂慮。當中更有近七成 (69%) 18 至 34 歲的年輕受訪者表示擔憂,比例較 35 至 54 歲以及 55 歲或以上人士的 63% 和 54% 為高。

 

身分遭竊港人最關注即時財務損失

調查亦發現,即使港人意識到身份盜用的潛在風險,卻未充分了解其對財務健康帶來的長遠影響。大部分港人著眼於身分盜竊所招致的即時財務損失,而忽略了其可能對信貸評分的負面影響。當被問及身份盜用可能帶來的影響,最受港人關注的是即時財務損失 (82%),其次是更換身份證和銀包等個人物品 (72%)。相反,只有不足半數受訪者 (49%) 擔心身份盜竊會拖累他們的信貸評分。

環聯香港個人客戶業務總監羅瑞表示:「對消費者而言,身份盜竊的影響比即時金錢損失更深遠。騙徒只要掌握消費者的基本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即可以其名義取得信貸。這不單會令你債台高築,同時會拉低個人信貸評分,其負面影響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貸款能力亦會因此而受損。」

七成港人表示他們在保護個人資料時小心謹慎,調查結果卻顯示,他們大多沒有採取足夠的預防措施。年輕受訪者一方面較憂慮身份盜用,另一方面卻未見積極應對。當中只有 38% 選擇避免使用未經驗證的 Wi-Fi 網絡,比例低於 35 至 54 歲以及 55 歲或以上人士的 48% 和 56%。同樣地,只有 36% 年輕人會為不同的網上帳戶設置不同密碼,較 35 至 54 歲以及 55 歲或以上人士的 39% 和 47% 為低。

羅瑞表示:「消費者可透過不同的預防措施來保障個人資料,其中包括定期查閱個人信貸報告。環聯的『信貸報告、評分及提示』服務可助消費者監察可疑的信貸活動,避免用戶蒙受更大損失。」他亦分享了一些方法防範身份盜用:

  • 於電子設備和網上帳戶使用不同密碼:為電子設備及網上帳戶設置不同的密碼,使不法之徒難以存取你的個人資料。更重要的是要定期更改密碼,以獲取最大的保障。
  • 避免以公共 Wi-Fi 網絡讀取敏感資料:使用公共Wi-Fi網絡讀取個人資料,容易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連接到公共網絡時,應避免登入銀行帳戶或存有敏感資料的網頁。
  • 使用信貸提示服務:環聯的「信貸報告、評分及提示」服務,有助消費者監察其銀行戶口的異常活動。定期檢查銀行月結單、信用卡賬單和戶口查詢紀錄,亦有助發現不尋常的變動,而這些變動往往可能是身份盜用的徵兆。
  • 接近近場通訊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儀器時保持警覺:以手提電話購物愈趨普遍,有機會讓不法之徒透過第三方手機應用程式竊取資料。NFC 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可令手提電話中的資料傳送到其他電子設備,例如一拍付款及其他第三方支付的手機應用程式,使用時必須保持警惕。
  • 以加密網站進行網上交易及分享個人資料:提供任何個人或戶口資料前,先檢查頁面的URL開首是否「https」(非「http」) 及有鎖頭標誌,以策安全。
Tags : ID
Ken Li

The author Ken Li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