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資訊及通訊科技

2025 施政報告企業篇 | 政府引領數碼轉型 70億科技投資塑造全球 AI 樞紐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日發表《2025 年施政報告》,宣布將人工智能列為核心產業,預留 10 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配合 30 億港元「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以及 30億港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合共投放不少於 70 億港元推動 AI 產業發展。政府同時成立「AI 效能提升組」統籌各部門應用,實現「AI 產業化、產業 AI 化」雙策略。報告涵蓋新能源產業鏈建設、數據跨境流動及北都創科園區發展,為企業創造全新營商機遇,預期將香港塑造成全球 AI 發展樞紐。

AI 應用轉型重塑公私營服務模式

政府率先示範 AI 轉型,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AI 效能提升組」,統籌各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數碼政策辦公室推出涵蓋數據分析、客戶服務及文書工作的 AI 程式,各部門同步開發專門方案,包括語音非緊急報案、運輸牌照審批加速、實時交通疏導等應用。政府統計處已運用 AI 審核貿易統計,從逾千間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提取資訊,效能以倍計提升。1823 政府熱線引入 AI 語音辨識,減省 30% 處理時間,為企業數碼轉型提供可參考範本。

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數碼港推出第二期 AI 沙盒計劃,將擴展至更多金融機構,金管局同時建立 AI 模型評估方法強化金融系統安全測試。發展局資助私營工程應用 AI,律政司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檢視法律配套,為企業 AI 應用掃除制度障礙。這些措施顯示政府決心推動全方位 AI 應用,為各行業數碼轉型創造有利環境。

 

基建算力與資金雙重支撐 構建 AI 產業生態圈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現有算力 1,300 PFLOPS,年內將提升至 3,000 PFLOPS,為高校、研發機構及企業提供重要算力支援。政府同時推出 30 億港元「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用戶使用超算中心算力,大幅降低企業 AI 應用門檻。今年內將推出北區沙嶺約 10 公頃數據園區發展用地作市場招標,提供先進算力設施推動數據及 AI 相關產業發展。

資金支援層面,「AIR@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已匯聚過千名專業人才,雲集近千家 AI 企業,16 所研發中心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30 億港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將短期內接受申請,支援本地院校吸引 AI 範疇國際頂尖科研人才來港。政府投資機構港投公司已投資多家 AI 企業,包括大語言模型、雲端運算及 AI 藥物研發公司,未來將繼續投資 AI 產業。

低空經濟新藍圖 2050 年產值目標 3,500 億港元

政府大力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透過制度創新與技術突破,將香港發展成低空創新應用的亞太區樞紐。根據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報告,預計 2050 年香港低空經濟產業增加值將達約 3,500 億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 6% 至 7%,其中大部分來自配套服務。

政府將完善民航法例及規管框架,為重量超過 150 公斤的「非傳統飛行器」制訂專用法例,年底前推出專用頻譜,並預先規劃起降場、航路網絡、衞星定位、三維空間數據系統、智能低空交通管理系統等核心基建設施。首批「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已於 3 月公布,較成熟的應用場景將恆常化運作,並推出進階版「監管沙盒 X」試點項目,涵蓋跨境路線、低空載人飛行器等複雜應用場景。

保險業界已成立專責小組,參考政府「監管沙盒」數據,開發不同應用場景的低空經濟保險產品。政府同時推動航天科技發展,支援太空經濟,利用香港國際化優勢及雄厚科研實力參與國家航天項目。低空經濟涵蓋物流配送、緊急救援、城市交通等多元應用場景,為企業在裝置製造、系統整合以至營運服務方面創造全產業鏈商機,有望成為繼 AI 後另一新興產業支柱。

數據跨境流動新突破 解鎖大灣區協同效應

香港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推動內地數據在合規安全保障下跨境流動到河套香港園區用於科研,助力 AI 應用測試與創新。此舉有效解決「數據孤島」難題,為生物科技等需要大量數據的範疇提供支援,特別有利於需要大數據訓練 AI 模型的企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採用「邊建設、邊進駐」模式,首三座大樓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產業租戶正陸續進駐。

數據跨境流動政策將為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及電商平台等企業帶來重大機遇。跨境數據應用有助提升 AI 模型準確度,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企業可利用香港作為數據中轉站,合規取得內地數據進行 AI 訓練,同時享受香港國際化法律框架保障,大幅提升 AI 應用商業價值。

新能源產業鏈全面佈局 創造綠色經濟新機遇

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政府將與內地協商,帶領全球主要 SAF 供應商與本地企業,共同在大灣區發展,涵蓋上游原料收集、廠房開設和規模化生產,配合 2030 年香港國際機場 SAF 使用目標。政府推進 28 個氫能源試驗項目,制訂氫能標準認證,在港島及九龍設立公眾加氫設施,與廣東省共建氫能灣區走廊。

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全港首間大型回收設施預計 2026 年上半年在環保園啟用,將退役電池轉化為再生黑粉供應內地及周邊地區。這些措施為新能源企業創造龐大市場機會,從裝置製造、技術服務到營運管理,預期創造大量優質就業機會,助力香港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政府 70億港元 AI 投資計劃標誌香港正式邁入 AI 驅動經濟新時代,配合新能源產業鏈建設及數據跨境流動政策,將為企業創造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北都大學城及河套科創區陸續落成,香港有望成為亞洲 AI 創新樞紐,企業應把握政策紅利期積極佈局數碼轉型。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Tags : ai人工智能數碼港施政報告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