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上週向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市場正處於泡沫狀態。他認為投資者對 AI 技術展現過度興奮情緒,市場整體出現過熱跡象,但同時強調 AI 仍是長期以來最重要的技術突破。
AI 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最新資料顯示,2025 年科技巨頭 Microsoft、Google、Amazon 與 Meta 預計投入 3,640 億美元建設 AI 基礎設施,較先前預估的 3,250 億美元大幅上調。單是首季,科技巨頭已在數據中心項目花費超過 1,000 億美元。
市場研究反映 AI 資本支出自 2022 年增長至少 10 倍,接近美國 GDP 的 2%。McKinsey 預測 2025 年至 2030 年期間,全球企業需投資 67 兆美元建設新數據中心以滿足 AI 需求。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分析指 AI 資本支出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越消費者支出。
估值飆升遠超基本面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首席經濟師 Torsten Slok 警告,目前 S&P 500 指數前 10 大公司估值比 1990 年代網絡泡沫時期更為高估。Nvidia 市銷率一度超過 40 倍,Palantir Technologies 更推高至接近 69 倍。歷史資料顯示,過去 30 年處於創新前沿的企業市銷率通常在 30 至 40 倍見頂,Amazon 與 Cisco Systems 在網絡泡沫破裂前亦處於類似水平。
分析指,雖然 Nvidia 與 Palantir 等擁有「護城河」的企業理應享有估值溢價,但現時價格水平已脫離合理範圍。多位專家包括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Bridgewater Associates 的 Ray Dalio 均發出類似警告。
DeepSeek 成本爭議震撼市場
中國 AI 初創企業 DeepSeek 早前聲稱其 R1 模型訓練成本僅 600 萬美元,引發市場震盪。獨立研究機構 SemiAnalysis 調查發現 DeepSeek 實際投資高達 16 億美元,包括購買約 50,000 個 NVIDIA GPU。該公司營運成本估計達 9.44 億美元。
分析指 600 萬美元數字僅涵蓋 GPU 預訓練費用,忽略研發、基礎設施與其他關鍵成本。DeepSeek 事件令 NVIDIA 單日市值蒸發 6,000 億美元,反映市場對 AI 投資效益的疑慮加深。
OpenAI 收入暴增仍錄巨額虧損
OpenAI 預計 2025 年收入將達 127 億美元,較 2024 年的 37 億美元增長 243%。公司目前每週活躍用戶超過 5 億,付費訂戶約 1,550 萬。然而 OpenAI 2024 年虧損約 50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現金消耗將達 80 億美元。Sam Altman 承認公司在 ChatGPT Pro 訂閱服務上持續虧損,因用戶使用量遠超預期。他透露當初定價 20 美元月費並非基於嚴謹市場研究,公司曾測試 42 美元價格但用戶認為過高。
OpenAI 預計需到 2029 年達到 1,250 億美元收入時才能實現現金流轉正。公司最新估值達 3,000 億美元,相當於其收入的 75 倍,比 Tesla 巔峰時期估值倍數更高。OpenAI 正進行 400 億美元融資,其中 SoftBank 承諾投資 300 億美元,但部分資金取決於公司能否在 2025 年底前完成從非牟利組織轉為營利企業的重組。
企業部署面臨實際挑戰
Futurum Group 半導體研究總監 Ray Wang 認為 AI 投資風險因公司而異。他指出供應鏈基本面保持強勁,AI 長期發展軌跡支持持續投資。然而越來越多投機資本追逐基本面較弱公司,可能造成局部估值過高。
市場觀察發現大部分企業仍未能明確說明如何部署 AI 技術產生正面投資回報,顯示技術成熟度有待提升。GPU 短缺問題預計在 2025 年緩解,可能影響 NVIDIA 等硬件供應商定價能力。早前 NVIDIA 的 H100 GPU 售價約 40,000 美元,較 AMD 的 MI300X GPU 高出 300% 溢價。
未來展望與風險評估
業界預測 AI 泡沫可能在 2025 年破裂,主因包括歷史性不可持續的估值溢價、GPU 短缺問題預期解決,以及企業難以展示清晰 AI 部署策略。分析師警告若投資者情緒轉變,科技股可能面臨大幅調整,S&P 500 指數或跌至 4,500 點,較近期高位下跌 27%。
專家建議企業與投資者保持理性,認識到所有新技術均需時間成熟。雖然 AI 長期潛力巨大,PwC 估計到 2030 年 AI 將為全球經濟增加 15.7 兆美元價值,但短期內市場調整風險不容忽視。投資者應關注具備可持續商業模式與清晰 AI 應用策略的企業,避免盲目追逐概念炒作。
來源: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