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kswagen 行政總裁 Oliver Blume 本週三宣布,公司將透過旗下軟件部門 Cariad 與中國智能駕駛夥伴 Horizon Robotics 的合資企業 Carizon,在中國開發首款自主設計的車用 AI 晶片。這款運算效能達 500 至 700 兆次運算(TOPS)的系統單晶片預計在未來 3 至 5 年內交付,試圖透過技術本土化,扭轉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頹勢。
Volkswagen 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已由 2023 年超過 20% 跌至 2024 年約 18%,銷量更下跌 10%,同期中國本土電動車製造商的市場佔有率已由 2020 年 35% 增倍至接近 70%。Volkswagen 目前在中國傳統燃油車市場仍保持超過 20% 市場佔有率,但在電動車領域卻未能躋身十大品牌之列。相比之下,比亞迪(BYD)於 2024 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 31.4% 市場佔有率,銷量達 352 萬輛,較 2023 年增長 28.2%。這家深圳車廠已成功超越 Volkswagen 成為中國市場銷售冠軍,全年銷售 427 萬輛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較去年同期激增 41.3%。Tesla 在中國僅錄得 5.9% 市場佔有率,銷量 66 萬輛,遠遠落後於 BYD。
加強本土化研發 投資 40 億歐元救中國業務
Blume 強調掌握這項核心技術將定義智能駕駛的未來。系統單晶片是將電腦系統或電子系統的關鍵組件整合在單一晶片上的集成電路,廣泛應用於手機等連接裝置,現時更成為開發及運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系統的必要元件。Volkswagen 在中國開發 AI 晶片是其更廣泛本土化研發戰略一部分,涵蓋車輛硬件、軟件及設計,公司計劃未來 5 年在中國推出約 30 款電動車款。
這項舉措反映 Volkswagen 期望在經歷新冠疫情晶片短缺,以及中美緊張局勢下中國獲取晶片進口的長期不確定性後,加強自主技術能力。知情人士透露,晶片開發成本將超過 2 億美元(約港幣 15.6 億元)。Volkswagen 自 2022 年底起已在中國投資近 40 億歐元(約港幣 339.2 億元)拯救其中國業務,包括建設 10 億歐元(約港幣 84.8 億元)創新中心,以及向 Horizon Robotics 注資 24 億歐元(約港幣 203.5 億元)。
合作夥伴 Horizon Robotics 背景
Horizon Robotics 總部設於北京,專注於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設計晶片及軟件。該公司由前百度員工於 2015 年創立,包括曾領導百度自動駕駛汽車部門的余凱。Horizon Robotics 的投資者包括 Intel、高瓴資本、紅杉資本、Yuri Milner、創新工場及雲鋒資本,其他支援者包括 BYD、奇瑞及寧德時代。2024 年 10 月該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以價格區間頂端定價,籌集 6.96 億美元(約港幣 54.3 億元)。2025 年 1 月 Horizon Robotics 宣布目標在 2025 年出貨超過 1,000 萬片晶片。
同時與小鵬汽車合作 採用 XNGP 駕駛系統
分析認為 Volkswagen 是少數認真努力在中國市場贏回消費者的外國車廠之一。該公司 2023 年向小鵬汽車(Xpeng)投資 7 億美元(約港幣 54.6 億元)購入 5% 股份,雙方合作開發兩款 Volkswagen 品牌汽車。金融時報 6 月報道,小鵬汽車自主設計的 Turing AI 晶片將應用於這些車款。小鵬汽車創辦人、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何小鵬表示,Turing AI 晶片運算效能達 2,200 TOPS,相當於三倍 Nvidia 領先自動駕駛晶片 Orin-X 的運算能力。他強調開發晶片是長期承諾,因為小鵬汽車構想在汽車、飛行器及機械人領域做很多事情,需要一種能支援這些平台並驅動 AI 大型語言模型的晶片。
據報道,Volkswagen 已在測試小鵬汽車的 XNGP 系統,該系統允許汽車以最少駕駛員輸入處理城市街道及高速公路,使用視像鏡頭及感應器「看見」周圍環境,無需高清地圖。小鵬汽車將供應自家 Turing AI 電腦晶片為 Volkswagen 汽車內的系統提供動力,協助更快速有效處理駕駛數據。首款共同開發的電動車預計 2026 年投產,若推出順利,Volkswagen 計劃未來數年為所有中國製造電動車配備該系統。
新晶片運算能力達 700 TOPS 奉行「在中國,為中國」策略
Volkswagen 聲明指出,即將推出的系統單晶片技術將提升汽車實時決策及運算性能,改善安全性及智能駕駛功能。晶片將用於處理來自視像鏡頭及感應器的數據,單晶片運算能力約 500 至 700 TOPS。公司表示這項舉措將加深其在中國的研發能力,奉行「在中國,為中國」策略,但未說明晶片是否將用於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以外銷售的汽車,亦未透露如何安排晶片生產。
對於企業而言,Volkswagen 的策略轉變突顯全球汽車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傳統車廠必須在保持傳統業務模式的同時,與新世代商業模式競爭。中國汽車製造商正以類似智能手機的方式處理汽車開發,大規模生產並商品化內部運作。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 Brian Gu 表示,未來在智能電動車行業取得成功所需能力將比傳統汽車能力複雜得多,必須真正思考汽車的未來,並非所有傳統車廠都能夠獲得必要的新能力。
中國電動車市場趨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飆升
中國電動車市場 2024 年強勁增長 38.2%,主要受惠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飆升。全年共註冊 1,120 萬輛純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較 2023 年 811 萬輛大幅增長。雖然純電動車仍主導電動車市場,但其市場佔有率大幅下降至 56.6%,較 2023 年減少 10.1 個百分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市場佔有率則由 33.3% 增至 43.4%。這個缺口顯著收窄,意味 2025 年中國電動車市場將面臨更多問題。
日本車廠亦感受到中國競爭壓力。Toyota、Honda 及 Nissan 已組成名為 ASRA 的聯盟,創建用於汽車的下一代半導體標準化設計。該項目負責人承認日本在軟件定義車輛及自動駕駛開發方面落後。這些晶片預計 2029 年準備就緒。該聯盟已獲日本政府 2.86 億美元(約港幣 22.3 億元)補貼,突顯該國急於追趕中國的迫切性。
Volkswagen 在中國的困境對其全球銷售造成廣泛影響,該品牌在中國市場佔有率萎縮意味其全球銷售受損,公司正尋求透過裁員、減薪及關閉德國工廠迅速削減成本。Volkswagen 2024 年全球交付量跌至 900 萬輛,較 2023 年 924 萬輛下降 2.3%。中國銷量下跌 9.5% 至 290 萬輛,拖累整體銷售表現。北美增長 6%、南美增長 15% 被歐洲持平(-0.1%)及中國下跌所抵銷。公司全球純電動車銷量下跌 3.4% 至 74.5 萬輛。
Volkswagen 財務及營運總監 Arnaud Anzitz 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預期 2025 年市場佔有率將進一步下滑,公司將放棄更多市場佔有率,直至 2026 年所有措施全面生效後才重新參與競爭。屆時公司將在平台、技術、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擁有更佳成本基礎。雖然盈利下跌令人擔憂,Blume 強調公司在中國繼續賺錢,原因是在燃油車業務的強勢地位,這讓公司得以繼續投資新車款及技術,提升競爭力。
分析:AI 定義汽車時代來臨 傳統車廠面臨生存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真正智能、AI 定義的汽車即將來臨,而且到來速度會比預期更快。趨勢顯示,汽車製造商能否在內部開發軟件、晶片及 AI 大型學習模型等技術,將與能夠設計鈑金及工程動力系統同等重要。並非每家車廠都能在即將到來的汽車 AI 革命中生存。Volkswagen 與中國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包括與 Horizon Robotics 的晶片開發及與小鵬汽車的技術共享,反映傳統車廠面對中國電動車崛起時,正採取務實且激進的策略應對這場行業變革。Volkswagen 能否透過這些投資成功扭轉在中國市場的劣勢仍有待觀察,但這些舉措無疑為全球汽車業如何應對技術轉型提供重要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