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金融科技

OpenAI 三季度虧損超 120 億美元: AI 軍備競賽中的成本困局


OpenAI 三季度虧損超 120 億美元: AI 軍備競賽中的成本困局

根據 Microsoft 最新財報揭露數據,OpenAI 上季虧損或已超過 120 億美元(約港幣 936 億元),創下科技業有史以來最大單季虧損之一。這驚人數字源於 Microsoft 所持 OpenAI 32.5% 股份對應的虧損份額。Microsoft 在本季財報中報告了 41 億美元(約港幣 319.8 億元)相關費用支出,較上年同期增長 490%。這數字幾乎相當於 OpenAI 整年預期收入 130 億美元(約港幣 1,014 億元)水平,深刻反映新興 AI 企業面臨的成本與收入不對稱難題。

核心財務事實:120 億美元虧損的會計真相

根據 Microsoft 提交的第三季財務報告,其對 OpenAI 投資產生的淨損失達 31 億美元(約港幣 241.8 億元)。Bernstein 分析師菲羅茲.瓦利吉根據 Microsoft 當時 32.5% 持股比例計算推導,OpenAI 單季虧損超過 120 億美元(約港幣 936 億元)。更新的資料顯示,完成重組後 Microsoft 持股比例調降至 27%,這意味著未來相關虧損份額相應下降。Microsoft 採用權益法會計方法處理其在 OpenAI 的持股,僅報告其按比例分攤的虧損或收益,因此這筆 41 億美元(約港幣 319.8 億元)費用直接反映 OpenAI 實際虧損規模龐大。

相比之下 OpenAI 上半年收入僅 43 億美元(約港幣 335.4 億元),虧損額是收入近三倍,呈現出典型的燒錢擴張模式。這種巨額虧損背後隱藏著 AI 產業結構性的成本困局——訓練前沿模型所需的計算資源成本呈指數級攀升。

成本爆炸:訓練計算資源的軍備競賽

OpenAI 虧損根本原因源於 AI 模型訓練的高成本本質。據 Anthropic 行政總裁達里奧.阿莫代伊透露,當前先進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成本已達 1 億美元(約港幣 7.8 億元),部分模型甚至接近 10 億美元(約港幣 78 億元)。更驚人的是 2016 年至 2024 年間,尖端 AI 模型訓練成本增長約 2,400 倍,從百萬美元級別躍升至數億美元級別。這種指數級增長源於持續上升的計算資源需求——訓練最先進 AI 模型需要數千至數萬塊高階 GPU 連續運行數月,產生的硬件折舊與電力成本每小時達數萬美元。

McKinsey 預測顯示,全球數據中心到 2030 年需投資 6.7 兆美元(約港幣 52.26 兆元)以應對計算需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推理成本崩潰式下跌——根據 Stanford 大學研究,過去兩年推理單位成本下降 99%,NVIDIA Blackwell GPU 能源效率相比 2014 年 Kepler GPU 提升 105,000 倍。這種「訓練貴、推理便宜」的成本結構重塑了整個 AI 商業模式。

行業格局:多巨頭投資構築護城河

OpenAI 龐大虧損並非個案,而是反映整個 AI 產業的投資邏輯。Google 和 Amazon 對 Anthropic 的投資已產生巨大紙面收益——Alphabet 第三季報告中 Anthropic 相關投資貢獻 10.7 億美元(約港幣 83.46 億元)淨收益,Amazon 則獲得 9.5 億美元(約港幣 74.1 億元)稅前收益,Anthropic 估值在最新融資中飆升至 183 億美元(約港幣 1,427.4 億元)。這表明科技巨頭將 AI 新興公司視為戰略性資產,通過直接投資與定價權分享來規避單邊依賴風險。

IBM 報告指出,計算成本預期在 2023-2025 年間增長 89%,70% 受調查高管將此歸咎於生成式 AI 驅動。更具挑戰性的是生成 AI 行業若要維繫當前投資速度,年營收需達 6,000 億美元(約港幣 4.68 兆元)。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多次向投資者坦言,該公司預計未來數年內將面臨巨額虧損。在 Stanford 大學演講中他明確表示:「無論我們每年燒掉 5 億、50 億還是 500 億美元,我不在乎。這會很昂貴,但完全值得。」

結構性重組與 IPO 野心

OpenAI 於 2025 年 10 月 28 日完成歷時 18 個月重組,正式轉變為營利性公益公司。根據新協議 OpenAI Foundation(非營利組織)保持對營利部門價值約 130 億美元(約港幣 1,014 億元)股份,Microsoft 股份比例從 32.5% 調降至 27%,持股價值約 135 億美元(約港幣 1,053 億元)。更引人矚目的是 OpenAI 正為規模可能超過 1 兆美元(約港幣 7.8 兆元)的 IPO 做準備,計畫最早於 2026 年下半年向證券監管機構提交申請,有顧問認為可能提前至 2026 年底。

本輪融資中 Nvidia 承諾投資 100 億美元(約港幣 780 億元),Oracle 達成 300 億美元(約港幣 2,340 億元)協議,OpenAI 啟動「Stargate」計畫投資 500 億美元(約港幣 3,900 億元)建設 AI 數據中心。與此同時 Microsoft 同意額外購買 250 億美元(約港幣 1,950 億元) Azure 服務,但放棄了優先購買權,允許 OpenAI 向多家雲端服務商開放。這次重組改變了原有非營利控制結構,使 OpenAI 能更靈活募資與分配股權,同時保留非營利部分對公益使命的制約。

根據 Reuters 分析,若按當前路徑 OpenAI 到 2029 年累計燒錢規模可能達 1,150 億美元(約港幣 8,970 億元)。但 Altman 核心邏輯是:只有規模才能壓低單位成本。通過提升 ChatGPT 用戶的商業化程度(目前用戶貢獻僅為 Meta 用戶的 13%),以及探索 Sora 影片生成與交易抽佣等新商業模式,OpenAI 或可實現收入與利潤的雙重破局。但這一切前提是持續的資本供應與市場對 AGI 願景的信仰維持不變。

資料來源: Reuters CNBC Microsoft Blog Longbridge AIBase News

 

Tags : aiipoMicrosoftOpenAI人工智能
Pierce

The author Pierce

喜歡尋找本地潛力 Startups 與讀者分享, 對企業資訊安全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