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 11 月第 33 次 APEC 經濟領導人會議將於深圳舉行。APEC 這場亞太區最高級別的經濟合作論壇首次選址粵港澳大灣區,意味著這個全球知名的「中國矽谷」將成為焦點,預計將為區內企業帶來重大的商務機遇。

深圳獲選的商務實力
深圳之所以獲選,關鍵在於其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及經濟引擎地位。截至 2025 年深圳 PCT 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 21 年居中國城市首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 2.5 萬家。在 2025 年全球創新指數榜單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更首次超越傳統科技中心登頂。
這座城市是 Huawei、Tencent、BYD 及 DJI 等國際科技企業的總部所在地。這些企業在 5G 通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和無人機等領域具有全球領導地位,並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創新生態系統。2025 年的數據顯示,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 GDP 比重已超過 45%,其中民營企業貢獻了近七成份額。
APEC 議程演變:從貿易到 AI
APEC 峰會的議程焦點一向是亞太區商務趨勢的風向標。2001 年上海 APEC 會議時,正值中國準備加入 WTO,議程重點是貿易自由化與《數碼亞太經合組織戰略》。到 2014 年北京 APEC 會議時,重點已轉向啟動「亞太自貿區 (FTAAP) 北京路線圖」及《APEC 互聯通藍圖》。
預計 2026 年的深圳峰會,議程將在更複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制訂。除了繼續推進 FTAAP 議程和互聯互通外,數碼經濟和人工智能 (AI) 將成為核心優先領域。值得企業關注的是,APEC 在 2025 年慶州峰會上已通過《APEC 人工智能倡議 (2026-2030)》,明確提出透過 AI 創新推動經濟韌性增長、提升成員參與度,並促進 AI 基礎設施投資。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機遇
深圳主辦 APEC 會議,將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GBA)帶來輻射效應。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分析指,香港作為「近水樓台」將直接受惠。預計大量國際嘉賓和企業代表團將取道香港進入大灣區,為香港的金融、物流及專業服務帶來商機,並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數據亦支援香港在 GBA 中的獨特角色。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范婉兒 (Irina Fan) 指出,香港扮演著「超級連接器和超級增值者」的角色。2024 年,約三分之二與中國內地相關的投資是通過香港引導;同年香港與內地間的轉口貿易額高達 3.78 萬億港元,佔香港轉口貿易總值 84.3%。香港特首李家超亦表示,港深作為兄弟城市,將全力配合籌備工作。
企業如何把握峰會契機
對亞太區企業而言,2026 年 APEC 深圳峰會提供了多重商務切入點。首先是自由貿易網絡的擴展。2025 年 APEC 領導人《慶州宣言》重申將以市場驅動方式推進 FTAAP 議程。APEC 過往已成功將亞太地區平均關稅從 17% 降至 5%。
數碼經濟和 AI 領域的合作將是重中之重。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官員表示,將與 APEC 成員在 AI 政策實施、經驗分享和人才培養方面加深協作。APEC 電訊和資訊工作組聯合主席 Hayun Kang 亦強調,AI 能力建設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優先事項。
深圳的創新生態提供具體的合作模式。例如該市推出的「企·航」計劃,讓資深製造業企業向 AI 創業團隊分享供應鏈及市場經驗;同時年輕創業者為傳統工廠導入 AI 質檢模型,成功將產品不良率降低 35%。這種「雙向奔赴」的價值共創模式,正是深圳創新生態的獨特之處。
全球經濟新挑戰與峰會焦點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2026 年 APEC 峰會的議程顯得尤為重要。基於 2025 年峰會的討論,預計 2026 年深圳峰會將聚焦三大務實領域:強化數智賦能以塑造創新優勢;堅持綠色低碳轉型;以及實行普惠共享,確保中小企能參與數碼經濟。
深圳本地的基礎設施亦為企業提供了獨特的發展環境。例如深圳市政府在 2025 年完成了全球首個全市域級「空天地一體化低空通感網絡」覆蓋,為 DJI、豐翼科技等無人機及「低空經濟」企業提供了最佳的商業試驗場。
隨著 2026 年 11 月峰會臨近,深圳正加速籌備工作。這場峰會不僅是展示大灣區創科實力的平台,更是亞太區企業家尋求 AI、綠色科技及數碼貿易合作的關鍵節點。
資料來源: 新華網 中國外交部 南華早報 中國日報 APEC 官方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