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應用方案

WhatsApp 明年起封殺 OpenAI 及 Perplexity 等 AI 聊天 Bot 連接 API 30 億用戶 AI 戰場規則改寫

Meta 封殺第三方 AI 助手:WhatsApp 成 30 億用戶的獨家 AI 戰場 Meta 於 2025 年 10 月 18 日宣布修訂 WhatsApp 商業 API 政策,將於 2026 年 1 月 15 日起全面禁止通用型 AI 聊天機械人在其平台上運作,此舉直接衝擊 OpenAI、Perplexity、Luzia 及 Poke 等 AI 公司,使 Meta AI 成為這個擁有超過 30 億月活躍用戶平台上唯一的通用 AI 助手。這項政策轉變除了重新定義全球最大即時通訊平台的 AI 生態,更突顯科技巨頭在 AI 時代如何透過平台控制權鞏固市場主導地位。本文將分析 Meta 此舉背後的商業邏輯、對 AI 產業的衝擊,以及企業應如何因應這場平台規則的重大變革。

政策轉向的核心動機 收入與控制權的雙重考量

Meta 在更新的商業 API 條款中新增「AI 提供者」專門條款,明確規定「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技術的提供者和開發者,包括但不限於大型語言模型、生成式 AI 平台、通用型 AI 助手等技術,嚴格禁止直接或間接存取或使用 WhatsApp 商業解決方案,當這些技術作為主要(而非附帶或輔助)功能時」。Meta 發言人向 TechCrunch 確認,這項政策變更不影響使用 AI 提供客戶服務的企業,例如旅遊公司的客服機械人仍可繼續運作。

從財務角度分析,WhatsApp Business API 是 Meta 重要的營收引擎,該公司透過不同訊息模板(行銷、實用、驗證和支援)向企業收費。Mobile Ecosystem Forum 估計,Meta 的 WhatsApp 付費訊息收入在 2025 年可能達到 25 億至 28 億美元(約港幣 195 億至 218.4 億元),雖然部分外部分析師預測可達 60 億至 70 億美元(約港幣 468 億至 546 億元),但這些預測被認為過於樂觀。Meta 行政總裁 Mark Zuckerberg 在 2025 年第一季財報會議中強調:「WhatsApp 現在擁有超過 30 億月活躍用戶,在美國有超過 1 億人使用且快速增長。商業訊息應該成為我們業務的下一個支柱」。

然而通用型聊天機械人在現有 API 設計中並無相應收費機制,這意味著這些服務雖然產生大量訊息流量、消耗平台資源,卻未能為 Meta 帶來直接收入。行業觀察家在 LinkedIn 指出:「這是典型的平台策略——建立生態系統、讓其他公司創新、然後在用戶群建立後切斷它們。Meta 不是在保護用戶,而是在保護分銷權。控制渠道,就能控制敘事」。

 

受影響企業的困境與市場重組

OpenAI 於 2024 年 12 月在 WhatsApp 推出 ChatGPT 服務,用戶可透過添加電話號碼 +1 (800) 242-8478 與 AI 助手互動,功能包括回答查詢、理解媒體檔案、回應語音訊息及生成圖像。Perplexity 則在 2025 年 4 月推出 WhatsApp 機械人,以其準確、即時且附帶資料來源的回答特色吸引用戶。拉丁美洲市場的 AI 聊天機械人 Luzia 獲得 Khosla Ventures 支援,而 Poke 則得到 General Catalyst 投資,這些公司都將 WhatsApp 作為接觸數十億用戶的核心渠道。

這些服務的運作模式確實為 WhatsApp 帶來「意料之外的使用案例」,Meta 表示這些通用聊天機械人產生的訊息量對系統造成極大負擔,並需要公司未準備好的不同類型支援。PC Magazine 報導稱,第三方聊天機械人將於 2026 年 1 月 15 日起被禁止,Meta AI 將成為 WhatsApp 上唯一剩餘的通用聊天機械人。受影響的企業現在面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尋找替代方案,這對已投入大量資源開發 WhatsApp 整合的 AI 公司構成重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專用的 AI 客服機械人不受此政策影響——航空公司的航班狀態回應系統、電商品牌的訂單處理機械人、旅遊公司的自動化支援代理等,只要 AI 功能屬於「附帶或輔助」而非主要功能,仍可繼續在 WhatsApp 上運作。這種區分標準的最終決定權掌握在 Meta 手中,條款明確寫明「由 Meta 全權決定」。

AI 市場競爭格局與反壟斷隱憂

全球 AI 聊天機械人市場正處於高速成長期,Market.us 預測市場規模將從 2023 年的 64 億美元(約港幣 499.2 億元)以 年複合成長率 26.4% 擴張至 2033 年的 666 億美元(約港幣 5,194.8 億元)。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2024 年市場價值為 77.6 億美元(約港幣 605.28 億元),預計 2030 年將達到 272.9 億美元(約港幣 2,128.62 億元),年複合成長率為 23.3%。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Meta 對 WhatsApp 平台的封鎖措施實際上消除了競爭對手接觸其 30 億用戶基礎的機會。

這項政策推出的時機值得關注——Meta 目前正面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的反壟斷訴訟,指控其透過收購 Instagram 和 WhatsApp 非法壟斷社交網絡市場。2025 年 4 月至 5 月的審判中,FTC 提出數百份內部檔案,試圖證明 Meta 購買這些平台是為了消除潛在威脅。Meta 內部簡報曾將 WhatsApp 形容為「我們面臨的最重要競爭威脅之一」,因為開發者「日益進入核心社交網絡產品領域,對我們的主要產品構成直接威脅」。

華爾街分析師對 WhatsApp 貨幣化進展表示樂觀,美國銀行在最新報告中將 Meta 的 2026 年每股盈餘預測上調 4%,理由是 WhatsApp 貨幣化速度超出預期。Evercore ISI 預測,如果 Meta 成功整合支付功能,WhatsApp Business 的商品總值可能在 2027 年超越 Instagram Shop。然而這些財務前景的實現,是建立在 Meta 對平台生態系統的絕對控制之上。

企業應對策略與未來趨勢

對於依賴 WhatsApp 接觸客戶的企業而言,現在是重新評估 AI 整合策略的關鍵時刻。使用 AI 進行有限任務的企業——如客戶支援、旅遊預訂或訂單處理——可以繼續透過 WhatsApp Business API 運作。然而將通用 AI 助手作為主要服務提供的公司,則必須尋找替代分銷渠道。

AI 聊天機械人服務提供商可考慮的替代方案包括:直接透過網頁應用程式提供服務、整合至 Telegram 或 Signal 等其他即時通訊平台、開發獨立的流動應用程式,或與企業合作將 AI 能力嵌入特定業務流程中。McKinsey 的研究指出,生成式 AI 對生產力的影響可能為全球經濟增加數兆美元(約港幣數十兆元)價值,這意味著市場對 AI 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會因單一平台的封鎖而消失。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這次事件突顯了平台依賴風險。建立在第三方平台上的業務模式始終面臨政策變更的不確定性,尤其當平台營運商本身也是競爭對手時。企業在設計 AI 策略時應採取多元化 approach,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分銷渠道,同時密切關注各平台的政策動向和反壟斷監管發展。

Meta 此次政策調整預示著 AI 平台競爭進入新階段——科技巨頭不再滿足於提供基礎設施,而是要透過垂直整合掌控從平台到應用的完整價值鏈。對中小型 AI 企業來說,如何在巨頭主導的生態系統中找到生存空間,將是未來 3 至 5 年的核心挑戰。

資料來源: TechCrunch The Economic Times PC Magazine Mobile Ecosystem Forum Market.us

Tags : aiMetaOpenAIwhatsapp聊天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