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AI 將重塑 IT 生態系統:75% 工作崗位將實現人機協作新模式 入門級職位受衝擊但不會引發大裁員


AI 將重塑 IT 生態系統:75% 工作崗位將實現人機協作新模式 入門級職位受衝擊但不會引發大裁員

市場研究巨擘 Gartner 在澳洲年度 Symposium 大會中發布重要預測:2030 年前所有 IT 工作將導入 AI 技術,但這並非意味大規模裁員,而是開啟人機協作的全新工作模式。 目前僅 19% 的 IT 工作涉及 AI 協作,5 年內這比例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 75% 將轉為人機協同作業,25% 完全由自動化系統處理。

這項預測揭示 IT 行業即將迎來三大關鍵轉變:工作模式的根本重構、企業成本管理的新挑戰,以及供應商選擇的策略考量。對企業決策者而言,如何在這波 AI 浪潮中保持競爭優勢,同時有效控制實施成本,將成為決定未來 5 年企業發展軌跡的關鍵因素。

企業競爭力倍增器:AI 協作模式創造新價值

Gartner 分析師 Daryl Plummer 強調,AI 導入不會造成所謂的「裁員血洗」,反而會讓 IT 部門獲得更多人手。目前全球僅有 1% 的工作流失可歸因於 AI,這數據有力反駁了 AI 威脅論的悲觀預測。然而工作性質的改變不可避免。AI 將主要取代初階工作,讓高階工程師能在 AI 協助下親自處理原先外包給新手的任務。 哈佛商學院全球社會研究所的專家指出,「我預期會有一些職位流失,但同時也會出現新的工作類別。我們面臨的是複雜重構,而非簡單的職位消除」。

專業招聘機構 Silicon Valley Associates 在香港觀察到,AI 技能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擁有相關技能的 IT 專業人士更容易找到高薪職位。據統計,人工智能預計到 2030 年將創造 9,700 萬個新職位,顯示技術進步帶來的機遇遠超過威脅。

McKinsey 最新研究顯示,幾乎所有企業都在投資 AI,但僅 1% 認為自己達到成熟度。這種落差突顯企業在 AI 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實際挑戰,同時也為 IT 專業人士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成本控制新挑戰:隱藏支出成企業 AI 策略關鍵考量

與傳統 ERP 系統的直接成本結構不同,AI 專案面臨複雜且難以預測的費用體系。Plummer 指出,企業平均會在 AI 專案中遇到 10 項預料之外的額外支出,包括持續購買新資料集、維護多模型架構,甚至需要用另一個 AI 模型來驗證既有模型的輸出結果。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發布的《CEO 生成式 AI 指南:計算成本》報告顯示,2023 年至 2025 年間平均計算成本預計上升 89%,其中 70% 的高管認為生成式 AI 是推動成本增長的關鍵因素。這數據解釋了為何目前有多達 65% 的企業 CIO 表示在 AI 專案上「尚未達到收支平衡」。

隱藏成本的範疇涵蓋 8 個主要類別:風險管理、環境影響、AI 服務人力、基礎設施營運、軟件工具平台、人才流程、治理安全,以及 AI 就緒數據準備。 企業必須建立全面的成本監控體系,才能有效管控 AI 專案的投資回報率。

供應商生態重新洗牌:四大雲端巨頭穩佔企業級市場

在供應商選擇方面,Gartner 明確指出 AWS、Microsoft、Google 與 Alibaba 四大雲端平台是最值得信賴的企業級 AI 供應商。這些超大規模業者擁有如同地緣政治超級強權般的資源整合與技術調度能力,能夠提供穩定可靠的企業級服務。

相較之下,Gartner 將 OpenAI、Meta、Anthropic、DeepSeek、XAI 等歸類為「未成熟供應商」,認為這些公司「尚未準備好提供企業級應用」。 Plummer 特別點名 OpenAI,指出該公司缺乏符合企業採購流程的授權機制,也未積極整合進常見的企業工具。

雲端成本管理工具市場也因 AI 需求激增而快速發展。Economize、CloudZero、Cast AI 等專業平台提供 AI 驅動的成本監控與最佳化服務。這些工具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追蹤支出、標記異常並提供可行建議,幫助企業避免預算超支。

Google Cloud 的成本管理工具已整合 AI 功能,能夠即時監控、控制和最佳化雲端成本。Microsoft Azure 和 AWS 也推出類似的智能成本管理解決方案,顯示雲端供應商正積極回應企業對成本透明度的需求。

智能代理時代來臨:從聊天機械人邁向任務執行者

面對 AI 全面融入 IT 工作的趨勢,企業領導者需要重新思考 IT 部門的定位。Plummer 建議技術主管「千萬不要讓人覺得你部門人太多」,而應主動與其他部門合作,找出更多能創造價值的工作計劃。

成功的 AI 導入策略需要將 AI 視為投資組合,而非孤立的試驗專案。企業應該將 AI 投資與更廣泛的戰略優先事項保持一致,專注於直接貢獻盈利增長和客戶滿意度。

關鍵在於如何聰明導入、有效管理風險與成本,並配搭組織文化與人力資源制度的調整。只有如此,AI 才能真正成為推動創新與競爭力的引擎,而不是無底洞般的支出來源。

展望未來,AI 在 IT 領域的全面滲透已不可逆轉,但這並非零和遊戲。企業若能提前佈局、妥善規劃,將能在這波數碼轉型浪潮中搶佔先機,實現人機協作的最大效益。

資料來源:
Ars Technica
The Register
Silicon Valley Associates Recruitment
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CostPerform

Tags : aigartnerIT職位人機協作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