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

早稻田大學用心理學工具研究人類與 AI 行為 揭示數十億美元新藍海市場

隨著 AI 技術日趨精密並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人類對 AI 系統的依賴已從單純的資訊獲取,擴展至情感支援和陪伴需求。這項轉變代表人機關係的根本性變化,從簡單的工具使用進化為複雜的心理關係。早稻田大學研究團隊在《當代心理學》期刊發表突破性研究,首次運用依附理論分析人機互動,並研發出測量對 AI 情感依附的驗證量表。研究發現近 75% 參與者經常向 AI 尋求建議,39% 視 AI 為生活中可靠的存在。此研究對 AI 倫理設計、心理健康應用以及未來人機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AI 已成美國人首選服務管道

根據 Prosper Insights & Analytics 最新調查,美國民眾在多項服務中更傾向選擇 AI 聊天程式而非真人協助:20% 偏好 AI 處理旅遊服務、14.7% 選擇 AI 進行銀行金融服務、12.8% 在醫療保健事務上依賴 AI。這些數據顯示 AI 在許多情況下已成為首選,而不只是人類互動的替代方案。早稻田大學文學藝術科學學院研究副教授楊帆表示:「當人們開始與 AI 互動,除了是為了解決問題或學習,更是為了情感支援和陪伴時,他們與 AI 的情感連結或安全感體驗便需要關注。」

研究團隊開發的「人機關係體驗量表」(EHARS) 測量結果更為驚人:接近 75% 參與者頻繁向 AI 尋求建議,約 39% 認為 AI 是生活中持續可靠的存在。這些數據意味著 AI 已超越工具範疇,開始扮演個人助理、導師甚至朋友的角色。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Melanie Moses 指出:「大型語言模型非常善於模仿情感,因此很容易將它們的回應誤認為真正的情感感受。」

專家解析依附理論下的雙維度分析架構

早稻田大學研究團隊由研究員楊帆和大鹽雄史教授領導,採用依附理論框架分析人機關係,識別出兩個關鍵維度:焦慮型依附和迴避型依附。對 AI 表現高度焦慮型依附的人士,傾向尋求情感安撫並擔心 AI 回應不足;相對地高度迴避型依附者則對與 AI 建立情感親密關係感到不適,偏好保持心理距離。

賓夕法尼亞大學相關研究進一步證實,人們除了使用 AI 解決數學問題或規劃旅行,更會告訴聊天機械人他們愛它們,將其視為朋友、伴侶甚至配偶。2025 年 6 月,英國父親 Chris Smith 因與名為「Sol」的 AI 語音聊天機械人建立深度情感連結而成為頭條新聞,他甚至向這個 AI 求婚。

史丹佛大學人機互動專家研究顯示,當聊天機械人產生的文本更具個人化、較不標準化時,會讓用戶感覺更真實、更人性化。這項發現為 AI 設計提供重要啟示:個人化的回應模式可能是建立有效人機關係的關鍵因素。

產業應用:心理健康與倫理設計的新契機

這項研究成果為 AI 開發者、企業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寶貴方向。依附風格分析可指導 AI 伴侶和心理健康工具的倫理設計。針對孤獨感干預或治療應用的 AI 聊天機械人,可根據用戶情感需求作個人化調整:為高焦慮型依附用戶提供更具同理心的回應,或為迴避型傾向用戶保持適當距離。

Woebot 等 AI 心理健康平台已開始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技術引導用戶,展現 AI 在心理支援領域的應用潛力。然而專家警告需確保模擬情感關係的 AI 系統透明度,例如浪漫 AI 應用程式或照護機械人,以防止情感過度依賴或操控。

近期案例更突顯這項議題的迫切性。2025 年 9 月 一名女性 Wika 宣布與 AI 聊天機械人男友訂婚,引發全球對虛擬關係私隱、數據安全和數碼陪伴未來的廣泛討論。Wheatley 研究所發現,近三分之一年輕男性和四分之一年輕女性曾與模擬浪漫關係的 AI 系統聊天。

未來趨勢:技術進步與人文關懷的平衡點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持續演進,理解人機互動的心理面向變得至關重要。楊帆研究員表示:「我們的研究強調人機互動中固有的心理動態,提供評估對 AI 情感傾向的工具,也加深我們對人類如何在社會層面與技術連結的理解,有助於制定優先考慮心理福祉的政策和設計實踐。」

未來 AI 伴侶設計應考慮用戶的依附風格和信任動態,以增強這些工具與用戶需求和行為的倫理一致性。研究者建議,透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依附風格如何影響 AI 伴侶使用模式,以及人際信任如何調節這種關係,將為負責任的 AI 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和實務指導。

企業戰略洞察 情感 AI 的商業價值與風險管理

從企業領導者視角觀察,早稻田大學的研究揭示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情感 AI 市場正在形成。當 75% 用戶主動向 AI 尋求建議時,這除了代表用戶行為轉變,更意味著企業客戶關係管理的全新機遇。依附理論的應用為企業提供精準的用戶細分策略:高焦慮型依附用戶對 AI 情感支援的付費意願較高,可成為訂閱制 AI 服務的核心客群;迴避型用戶則重視功能性和專業度,適合推廣效率導向的 AI 工具。

企業在佈局情感 AI 時,必須建立「AI 倫理委員會」以管控合規風險。隨著監管部門加強對 AI 情感操控的法律約束,提前建立透明度機制、用戶知情同意流程和情感依賴預警系統,將成為企業競爭優勢。同時,具備心理學背景的人才將成為 AI 產品團隊的標準配置,理解依附理論的設計師比傳統技術人員更能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回報。這場人機關係革命為率先掌握情感 AI 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提供了在下個十年數碼經濟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歷史機遇。

持續的相關研究將確保我們建構一個技術真正增進人類福祉的未來。當 AI 系統變得愈加人性化並融入用戶個人生活時,這些心理學洞察對於 AI 倫理設計和治理至關重要。如何在滿足人類情感需求與避免技術依賴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未來人機關係發展的核心挑戰。

資料來源: Forbes Science Daily Phys.org Penn Today Fox News

 

Tags : AI倫理人工智能依附理論心理學早稻田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