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AI 巨頭 Anthropic 宣布史上最嚴厲的服務限制令,全面禁止中國資本控股企業使用其 Claude AI 服務,成為首家實施如此嚴格地緣政治限制的美國人工智能公司。此舉除了涵蓋中國大陸企業,更延伸至海外註冊的中資子公司,標誌著 AI 產業正式進入「軟件、硬件雙重限制」時代。中國本土 AI 企業智譜 AI 隨即推出「Claude API 用戶特別搬家計畫」快速應戰,突顯全球 AI 市場分化格局已然成形。
史無前例的全球禁令:連海外子公司也無法倖免
Anthropic 在官方聲明中明確表示,此次更新服務條款是為應對「法律、監管及安全風險」。這項禁令的覆蓋範圍前所未有,除了適用於中國大陸企業,更擴及任何由中國資本「直接或間接持有超過 50% 股權」的實體企業,無論其註冊地或營運地點為何。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這項政策將立即影響包括 ByteDance、騰訊、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科技巨頭,以及他們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海外子公司。Anthropic 行政總裁表示,此舉目的在於「消除讓中國企業接觸尖端 AI 技術的漏洞」,並預估此決策將使公司全球營收減少「數億美元」。
國際 AI 產業律師 Nicholas Cook 向法新社表示:「這是美國主要 AI 公司首次實施正式、公開的此類禁令,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在策略上也具有象徵意義。」此項禁令的執行範圍涵蓋所有 Claude 模型,包括 Claude 3.5 Sonnet,以及所有開發者工具。
國安考量驅動的戰略轉向:AI 成為地緣政治武器
Anthropic 在聲明中詳細闡述了實施禁令的三大核心理由。首先來自「對立國家」的企業可能受國內法律約束,被迫與情報機構分享數據或採取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行動。其次這些企業可能利用 Claude 的技術能力開發應用程式,最終服務於「對立軍事和情報機構」。
Anthropic 警告中國企業可能透過「模型蒸餾」等技術手段,利用 Claude 推進自身 AI 開發,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科技公司直接競爭。該公司強調為確保「變革性 AI 技術促進民主利益」,必須採取預防性措施降低潛在風險。
多年來 Anthropic 行政總裁 Dario Amodei 一直敦促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更嚴格的 AI 技術轉移限制。分析師指出,此次主動出擊反映了矽谷科技公司從傳統的「技術中立」立場,轉向將自身視為「國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譜 AI 閃電反擊:低成本高效能的本土化優勢
面對 Anthropic 的全面封鎖,中國 AI 獨角獸智譜 AI 在 24 小時內迅速推出應對方案。該公司透過微信公眾號宣布,其 GLM-4.5 模型 API 已「全面兼容 Claude 協議」,用戶僅需「簡單替換 API URL」即可無縫切換。
智譜 AI 的搶市策略極具競爭力。新用戶可獲得 20,000,000 免費 token,以及號稱「價格僅為 Claude 七分之一、使用量卻是三倍」的開發套餐。技術規格方面,GLM-4.5 採用 355 億總參數、32 億活躍參數的混合專家架構,具備推理、編程和代理任務的統一能力。
根據 InfoQ 報導,GLM-4.5 使用雙模式系統:「思考模式」處理複雜推理和工具使用,「非思考模式」提供快速響應。該模型基於 22 萬億 token 語料庫訓練,其中包含 7 萬億專門用於程式碼和推理的 token。業界分析師認為,智譜 AI 的本土化優勢和成本效益,使其成為 Claude 等國際模型的「強力競爭者」。
產業分化與未來趨勢:軟件、硬件雙重圍欄時代來臨
此次 Anthropic 斷供事件,被視為繼晶片禁運、EDA 軟件出口管制後的又一關鍵舉措,象徵 AI 產業鏈正走向「軟件、硬件雙重圍欄」的分裂格局。隨著 ChatGPT、Claude 等美國 AI 產品相繼在中國受限,本土 AI 模型如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百度的文心一言等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投資分析公司 AInvest 指出,這種地緣政治驅動的 AI 排斥政策,正在創造一個「兩極分化的全球生態系統」。美國採取開放創新與嚴格出口管制並行的策略,而中國則推行「國家引導的產業應用」模式。
對企業決策者而言,此次事件突顯了三個關鍵趨勢:AI 技術供應鏈的地緣政治風險急劇上升;本土 AI 能力建設成為企業戰略必需;以及成本效益和技術自主權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智譜 AI 等中國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也預示著全球 AI 競爭將更加激烈和多元化。
這場 AI 領域的「科技冷戰」究竟會如何重塑全球創新生態?各國企業又該如何在技術自主與國際合作間找到平衡點?
[最後更新:2025年9月6日]
資料來源:
Tom’s Hardware Anthropic官方聲明 Financial Times Reuters Channel News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