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物專訪初創企業

從鐵人賽道到創科舞台:兩代外來者的香港創科夢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人才總監王秀麗(左三)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初創企業生態圈培育及發展總監粘清澤(右三),聯同一眾初創及新力軍,向傳媒分享他們的見解和創科旅程,包括易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前(右二)、Movaia Tech創辦人及行政總裁Thomas Butter(右一)、香港大學陳雪穎(左二)以及倫敦大學學院Joe Sissions(左一)

 

 

Thomas Butter 在 2022 年做了一個決定:離開舒適的跨國公司管理工作,將一個關於跑步的點子變成創業項目。這位在香港生活接近二十年的外國人,以前不曾想過自己會中年轉換跑道創業。

同一年,遠在英國倫敦的大學生 Joe Sissons 也在做選擇。這位化學奧林匹克金獎得主有不少實習機會,最終他選擇了香港科學園。對一個在上海長大、在英國讀書的年輕人來說,香港似乎是個理所當然的選擇,但背後的考量遠比表面深遠。

兩個不同世代的決定,最終在 2025 年 7 月科技園公司「Rhythm of Innovation」活動上相遇。

 

前鐵人三項運動員 Thomas Butter

「在香港的一大優勢就是,這裡有許多活躍的運動賽事,所以反饋週期可以很短。」Thomas在台上分享 Movaia 的發展時,語氣平靜,眼中卻有團火。
作為前鐵人三項運動員,Thomas 深知專業運動分析的價值,也了解其昂貴和耗時的特點。Movaia 的系統利用手機拍攝跑步者從側面奔跑的影片,然後透過訓練過的大型機器學習模型,自動偵測和分析步態關鍵點,例如膝角、步幅、著地方式和身體傾斜角度。

系統會將這些數據與專業跑者的標準進行比較,再根據用戶的目標(例如減少膝部壓力或提升效率)提供個人化改善建議。Thomas 解釋說:「以前要做這種分析,要去跑步實驗室,穿上感應器,還要有專人操作,動輒幾千元港幣。現在只要一部手機,三十秒影片就可以做初步分析,對大多數跑者來說已經夠用了。」

創業最初的一年,Thomas 幾乎是在摸索中度過的,他其後加入了香港科技園公司的「Ideation」培育計劃,那裡提供了辦公空間和啟動資金,但更重要的是,讓他接觸到一個他從未想像過的創業生態圈 – 他開始頻繁出入香港的大學校園,找學生測試產品,收集反饋。

「你會為財務煩惱,亦為技術問題煩惱,」Thomas 回憶起創業初期,「因為有一份工作,可以準時回家並得到穩定的收入,相比起創業自然更加輕鬆,所以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念,你便難以成功。」但香港給了他堅持下去的理由。密集的運動賽事讓他能快速測試產品,國際化的環境也讓他看到了亞太市場的擴展性,而科技園公司的導師網絡則在關鍵時刻給他指導和方向。

 


Movaia Tech Limited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Thomas Butter,將鐵人三項經驗轉化為 AI 初創,並在香港踏上創業之路

 

化學奧林匹克金獎 Joe Sissons

Joe 的香港之旅始於一個實習機會。今年,科技園公司的實習計劃收到了超過 5000 份申請,競爭 450 個位置,當中三分二的實習學生更是來自全球排名前 50 的頂尖學府如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帝國學院等,作為化學奧林匹克金獎得主的 Joe,正是幸運者之一。

但真正令 Joe 眼前一亮的,是他在這裡看到的可能性。

「科技園與多所國際大學合作,包括倫敦帝國理工、史丹佛等,提供國際化的實習機會。」Joe 在分享會上這樣描述自己的體驗。但他沒有說的是,這種國際化不只體現在合作夥伴的名單上,也體現在日常工作的細節。

Joe 的實習工作是協助海外初創企業了解香港的創科環境。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來自18個不同經濟體系的創業團隊,見證了他們如何在香港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
每一次與創業者的對話,都讓 Joe 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思考。「我對未來創業很感興趣!」

 

 


英國倫敦的大學生 Joe Sissons,作為化學奧林匹克金獎得主,在香港展開初步創業探索

 

數字背後的故事

202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香港科技園公司今年的實習生和畢業初創總數超過 1000人。在初創方面,來自 18 個經濟體系的 570 支團隊完成了各項培育計劃。

但對 Thomas 和 Joe 來說,這些數字的意義遠不止於此。他們代表的是一個正在形成的全球創新網絡,一個讓不同背景的人才能夠找到發展機會的平台。

財爺陳茂波在「Rhythm of Innovation」活動上提到,香港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五所全球前100名大學的城市,其次是金融服務的完整性,從天使投資到上市融資,香港提供了完整的資金配套。自 2022年12月推出人才入境計劃以來,香港已經吸引了超過22萬名人才。

Thomas 雖然來港多年,但他的創業決定,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以上趨勢的回應。Joe 則代表了新一代的選擇。對他們而言,地理邊界不再是限制,重要的是能夠在哪裡實現自己的價值。

為什麼選擇香港?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 Thomas 和 Joe 都選擇了香港?

答案可能比想像中簡單。對 Thomas 來說,香港提供了一個讓他能夠追求夢想而不必承擔過大風險的環境。對 Joe 而言,香港給了他一個觀察和學習的機會,讓他能夠為未來的選擇做好準備。

更深層的原因在於,香港正在成為一個讓不同背景的人才都能找到發展機會的平台。在這裡,前鐵人三項運動員的運動經驗,可以轉化為商業創新,英國學生的學術背景可以轉化為實踐能力。

創業需要的不只是政策優惠或資金支持,更重要是看到一種可能性 —— 相信自己的想法能夠在這裡找到實現的路徑。受訪者們的答案也許都樸實無華,但正是這種務實的考量,構成香港創科吸引力的基礎。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為「Rhythm of Innovation」活動致辭時指出,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所百強大學的城市,並提供從天使投資到上市的完整資金配套,是創科人才理想落腳點。

Tags : feature